原文
先主背曹操依劉表。表卒,曹操犯荊州,先主奔江南。曹操追之,一日一夜,及於當陽之長阪。先主聞曹公猝至,棄妻子走,使飛將二十騎拒後。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翼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
注釋
1. 先主:指劉備。
2. 卒:死。
3. 江南:指長江中下遊的南部地區。
4. 及:趕上。
5. 長坂:古地名,在當陽東北。
6. 妻子:妻子和孩子。
7. 瞋(chēn):瞪大。
8. 身:我,本人。
9. 張翼德:即張飛,他字翼德。
譯文
劉備離開曹操,投靠劉表。劉表死了,曹操攻打荊州,劉備逃往江南。曹操追趕劉備,追了一天一夜,在當陽的長阪坡追上了劉備。劉備聽說曹操馬上到了,丟下妻子和孩子逃跑,讓張飛帶領二十個騎兵阻攔後面的追兵。張飛站在水邊阻斷橋頭去路,瞪大眼睛橫著長矛說:「我是張翼德,可以過來決一死戰!」敵軍沒有一個人敢靠近,劉備於是就逃脫了。
出處
《三國志》
人物介紹
張飛:(不詳一221年),字翼德,涿郡(今河北涿州市)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張飛勇武過人,與結拜兄弟關羽並稱為「萬人敵」。
公元184年黃巾起義爆發,劉備在涿縣組織起了一支義勇軍參與撲滅黃巾軍的戰爭,張飛與關羽一起加入,隨劉備輾轉各地,三人情同兄弟。
公元208年劉備於長坂坡敗退時,張飛僅率二十騎斷後,據當陽橋厲聲大喝,曹軍無人敢逼近,劉備因此得以免難。
劉備稱帝後,張飛晉升為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封西鄉侯。同年,張飛因為暴而無恩,被部將範強、張達殺害。諡曰桓侯。
張飛在民間有著深遠影響,為後人樹立了「忠不顧死,義不負心」的典範。
文化常識
「江南」及其他:今之「江南」,是指長江下遊的南部地區,即蘇南、浙江等地。而古之「江南」是泛指長江中遊、下遊的廣大南部地區。上文說的「先主奔江南」,實際是逃奔湖北南部。張飛在當陽長阪阻擋曹軍,而當陽長阪也在今湖北境內。古書中所說的「山東」,是指華山以東的廣大地區,並非指今之「山東省」;「河北」是指黃河以北的廣大地區;「江西」是指今安徽長江以北的地區。所以,文言文中的地名不能一律按照今之地名理解。
關於張飛的歇後語:
張飛穿針——大眼瞪小眼
張飛使計謀——粗中有細
張飛賣針——人強貨扎手
張飛賣秤錘——人強貨硬
張飛繡花——粗中有細
張飛吃豆腐——小菜一碟
張飛上陣—— 橫衝直撞
張飛扔雞毛——有勁難使
張飛戰關公——不念舊情
張飛討債——氣勢洶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