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文言文賞析——《張飛橫矛當陽橋》

2021-01-08 騰訊網

原文

先主背曹操依劉表。表卒,曹操犯荊州,先主奔江南。曹操追之,一日一夜,及於當陽之長阪。先主聞曹公猝至,棄妻子走,使飛將二十騎拒後。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翼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

注釋

1. 先主:指劉備。

2. 卒:死。

3. 江南:指長江中下遊的南部地區。

4. 及:趕上。

5. 長坂:古地名,在當陽東北。

6. 妻子:妻子和孩子。

7. 瞋(chēn):瞪大。

8. 身:我,本人。

9. 張翼德:即張飛,他字翼德。

譯文

劉備離開曹操,投靠劉表。劉表死了,曹操攻打荊州,劉備逃往江南。曹操追趕劉備,追了一天一夜,在當陽的長阪坡追上了劉備。劉備聽說曹操馬上到了,丟下妻子和孩子逃跑,讓張飛帶領二十個騎兵阻攔後面的追兵。張飛站在水邊阻斷橋頭去路,瞪大眼睛橫著長矛說:「我是張翼德,可以過來決一死戰!」敵軍沒有一個人敢靠近,劉備於是就逃脫了。

出處

《三國志》

人物介紹

張飛:(不詳一221年),字翼德,涿郡(今河北涿州市)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張飛勇武過人,與結拜兄弟關羽並稱為「萬人敵」。

公元184年黃巾起義爆發,劉備在涿縣組織起了一支義勇軍參與撲滅黃巾軍的戰爭,張飛與關羽一起加入,隨劉備輾轉各地,三人情同兄弟。

公元208年劉備於長坂坡敗退時,張飛僅率二十騎斷後,據當陽橋厲聲大喝,曹軍無人敢逼近,劉備因此得以免難。

劉備稱帝後,張飛晉升為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封西鄉侯。同年,張飛因為暴而無恩,被部將範強、張達殺害。諡曰桓侯。

張飛在民間有著深遠影響,為後人樹立了「忠不顧死,義不負心」的典範。

文化常識

「江南」及其他:今之「江南」,是指長江下遊的南部地區,即蘇南、浙江等地。而古之「江南」是泛指長江中遊、下遊的廣大南部地區。上文說的「先主奔江南」,實際是逃奔湖北南部。張飛在當陽長阪阻擋曹軍,而當陽長阪也在今湖北境內。古書中所說的「山東」,是指華山以東的廣大地區,並非指今之「山東省」;「河北」是指黃河以北的廣大地區;「江西」是指今安徽長江以北的地區。所以,文言文中的地名不能一律按照今之地名理解。

關於張飛的歇後語:

張飛穿針——大眼瞪小眼

張飛使計謀——粗中有細

張飛賣針——人強貨扎手

張飛賣秤錘——人強貨硬

張飛繡花——粗中有細

張飛吃豆腐——小菜一碟

張飛上陣—— 橫衝直撞

張飛扔雞毛——有勁難使

張飛戰關公——不念舊情

張飛討債——氣勢洶洶

相關焦點

  • 「三國」尋蹤:張飛橫矛當陽橋
    王先進今日當陽橋當陽橋位於當陽城北,有壩陵橋、長坂橋、官橋等多種稱謂。是長坂之戰「張飛拒水斷橋」的所在。如今,古橋早已不在,故址建有碑亭,上書"張翼德橫矛處"。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於當陽之長阪。先主聞曹公猝至,棄妻子走,使飛將二十騎拒後。飛據水斷橋,瞋目曰:張翼德在此,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1972年10月,當陽橋建成通車《三中演義》和各種評書、戲曲及民間傳說,更是將這一史實描述為:曹操統帥50萬大軍殺氣騰騰追殲劉備,日行300裡,終在當陽長阪追上劉備。
  • 張飛雖猛,真能獨斷長坂橋?解密三國當陽長坂橋之戰
    曹操率大軍追殺劉備,追至長坂橋。張飛一人橫矛立馬獨當橋上,圓睜環眼,鋼須倒豎,連續爆喝三聲,雷霆之勢嚇得曹操大軍偃旗退卻,小將夏侯傑被嚇得肝膽俱裂,倒撞馬下……事實果真如此嗎?且不說曹操身邊有許褚、張遼、張郃、夏侯惇、夏侯淵、文聘這些足以與張飛匹敵的數員猛將,即便是以多欺少,曹操大手一揮,虎豹精騎的一次集團衝擊也足以把張飛連人帶馬踩成肉泥。
  • 《三國演義》張飛喝斷當陽橋,那歷史上,張飛是怎麼嚇退曹兵的?
    01前言張飛喝斷當陽橋可以說是《三國演義》小說中比較精彩的章回之一,從這裡可以完美體現到張飛勇猛的特點。趙雲03喝斷當陽橋那麼另一方面,便是被劉備留下來斷後的張飛了。畢竟對面也只有張飛一個人啊,那是因為曹操本人生性多疑。看到對方樹林中的飛沙,曹操以為張飛在樹林中布下了重兵。而且曹操是追擊劉備,所以不可能帶上大批軍隊,《三國志》中記載,曹操可能只帶上幾千的精銳鐵騎進行追擊作戰。而張飛又將當陽橋拆斷,使得曹軍如果想要繼續追擊的話,那麼一定要渡河,渡河對於騎兵來說是非常致命的,因為渡河時候騎兵便失去了最引以為傲的高機動性。
  • 張翼德大鬧當陽橋,獨退曹兵是真的嗎?其實不然
    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於當陽之長阪。先主聞曹公卒至,棄妻子走,使飛將二十騎拒後。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翼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小說《三國演義》裡這段戰事是發生在趙雲單騎救主為曹軍所追,張飛為他斷後。在趙雲護著幼主,逃到橋邊,人困馬乏之際,張飛挺身而出,橫槍立馬於橋上,對子龍說,你速行,我來擋追兵。
  • 三國演義張飛喝斷當陽橋,嚇死了誰?他真的這麼厲害?
    就拿劉備帳下的大將來說,那也是一個比一個厲害,劉備前期主要的就是依靠關羽、張飛和趙雲這幾員大將才能夠立於不敗之地,為他以後稱帝打下了基礎。在三國演義之中,有這麼一個片段,那就是張飛喝斷當陽橋,還嚇死了曹軍當中的一員大將是誰?張飛真的這麼厲害?我們先看一看當時的情景:當時曹操為了統一中原,率領了五十萬大軍,直接殺向劉備的駐地新野。
  • 張飛為何一聲怒吼嚇退曹軍八十萬?
    在印象裡,張飛似乎一直都是一個大黑臉,豹目環眼,十分魯莽的壯漢,在他的軍事生涯中,除了大吼大叫之外,似乎連一點謀略都沒有,完全就是以武取勝的。但張飛喝斷當陽橋,驚得曹八十萬曹軍連忙後撤一事中,張飛卻明顯是一個智勇雙全的戰將,才能連奸詐著稱的曹操都騙了過去。張飛是如何一聲怒吼嚇退曹軍八十萬的?
  • 京劇中張飛喝斷當陽橋,如果現實中,用數學公式計算一下有多恐怖
    我想多數是受到京劇橋段的影響,在《三國演義》中,張飛大喝一聲,只不過把曹操手下的夏侯傑給嚇死,把曹軍嚇退退而已。那麼如果真的按照京劇橋段,張飛喝斷當陽橋,將當陽橋水弄的都倒流了,這有多麼恐怖呢?下面,我用數學公式來計算一下,張飛做到這件事需要多大實力。
  • 張飛當陽橋斷後,曹操大將許褚、夏侯惇、張遼為何全都不敢出戰?
    讓我們影響最深刻的就是張飛喝斷當陽橋,逼退百萬曹軍這事,雖然演義中描寫得蠻誇張,但張飛也確實有著此番萬夫莫敵的神勇。或許有人會問,曹操帳下那麼多高手強將,比如許諸、夏侯惇、張遼這些大將,為何面對張飛的怒吼就慫了呢?其實這其中另有玄機。
  • 張飛臨危受命,智勇雙全「喝斷當陽橋」,不是匹夫是帥才
    咱們上一篇說到,張飛跟隨大哥劉備一直在顛沛流離,最後帶著數十萬百姓逃亡,張飛雖然心有不甘,但依然相信大哥劉備,展現的是張飛作為一個普通人的一面。接下來是張飛作為一個有勇有謀、英勇果斷的帥才的人生。劉備帶著數十萬百姓逃亡被曹操派人追上以後,張飛斷後,當即召集二十多名勇士聳立於當陽橋上,可謂是熊心豹子膽,藝高人膽大!當曹軍大軍至,張飛當即據水斷橋,對著曹軍大喊:"我就是張翼德,誰來決一死戰"此時的張飛,意氣風發,氣勢直奔曹軍而去。大家都說張飛英勇,但誰又知道張飛此刻的心思!
  • 張飛喝斷當陽橋,這件事情根本不可能發生,我們都被作者忽悠了!
    張飛是三國時期劉備手下的名將,因其英勇過人、武功高強,所以,他與關羽並稱「萬人敵」。根據歷史資料記載,張飛曾使出大嗓門的絕招喝斷了當陽橋,但是,這件事情真的發生過嗎?接下來,小編給大家揭秘一下。「當陽橋頭一聲吼,喝斷橋梁水倒流。」這是京劇中的一句唱詞。
  • 張飛當陽橋大喊三聲,為什麼沒人敢應戰,原因究竟是什麼?
    三國有一個很精彩的故事,張飛在當陽大橋前喝退了數百萬曹軍。話說曹操攻下南方的荊州,在新野大敗劉備。劉備丟下妻兒驚慌失措地逃跑了。忠肝義膽的趙雲,單騎救主。只因曹操賞識趙雲,所以命人活捉趙雲,這才讓趙雲在曹營七進七出,救出了阿鬥,朝劉備撤退的方向而去。
  • 張飛當陽橋三聲斷喝,誰敢決一死戰?魏國三位大將為何不敢出戰
    張飛非常霸氣,虎牢關之戰時沒人敢出戰呂布,張飛一馬當先和呂布交戰五十多個回合後兩兄弟加入戰局,成功逼退呂布,這一仗也讓張飛得到萬人敵的稱呼。曹操從關羽口中得知張飛的往事,感嘆這樣的人才是絕世猛將,讓曹營諸將非常尷尬。
  • 曹操帳下許褚夏侯惇張遼等人,為何張飛喝斷當陽橋時無人出戰?
    曹純率領精銳騎兵在長坂坡追上劉備,出其不意,大破劉備軍,俘獲甚重,劉備無奈只得丟下妻兒和跟隨的士卒百姓,在張飛、趙雲等的保護下,帶領核心勢力逃走。退到過當陽橋後,張飛率領二十餘騎斷後,就發生了上面一幕,張飛騎馬立於橋頭,豹頭環眼,露出憤怒的眼神,橫握丈八蛇矛,大聲吼道:「吾乃燕人張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曹軍無一人敢前進,劉備勢力集團才因此得免於難。
  • 在當陽橋邊,張飛只有二十幾個人阻擋,為什麼曹操就放棄了追殺?
    權衡利弊之後,劉備選擇了第二種方案,此時,赤壁之戰,已經開展了,由於劉備深得人心,襄樊一帶的百姓十餘萬口自願追隨劉備,導致劉備所部不得不分兵護送百姓,情急之下,關羽率領水軍一萬餘人從水路南下,劉備、諸葛亮、張飛、趙雲率領步兵從陸路撤退。
  • 猛張飛當陽橋前喝退曹操百萬雄兵,許褚、張遼等一代名將為何怯戰
    三國演義的故事家喻戶曉,其中有非常經典的一幕,就是猛張飛當陽橋前喝退曹操百萬雄兵。話說,曹操率領精銳部隊南下進攻荊州時,在新野終於大敗劉備,劉備此時驚慌失措,竟然扔下妻小倉皇而逃。而張飛在劉備逃跑過程中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當陽橋前大喝三聲,不僅嚇死了曹操的將領夏侯傑,而且喝退曹操百萬雄兵,張飛最後也能全身而退,真讓人肅然起敬,聽起來心潮澎湃。這可能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張飛的外貌雖是「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鬚、聲若巨雷、勢如奔馬」,但畢竟也是單槍匹馬,他的對面是百萬雄師之眾。
  • 你知道關羽、張飛的兵器是什麼嗎?真實的歷史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
    無論是看過影視劇《三國演義》,還是小說《三國演義》,大家都知道關羽的兵器是青龍偃月刀,而張飛的兵器是丈八蛇矛。這兩件兵器由此成為了歷史上的明星兵器,直到如今,關羽的畫像、雕像、塑像都有他手拿青龍偃月刀的形象。事實上,真實歷史上的關羽和張飛未必使用過這兩件兵器。
  • 張飛長坂橋大叫三聲,為何夏侯惇許褚張遼這些一流武將不敢戰呢?
    當陽橋一聲吼叫嚇死了夏侯傑,驚走了曹操,喝退了千軍萬馬,這是張翼德戎馬生涯的頂峰。這一聲咆哮猶如轟轟烈烈,穿越千年時空,時至今日仍在我們耳中嗡嗡作響,震爍古今。許多朋友都會覺得奇怪,當陽橋上只有張飛一人獨騎,曹軍眾將多勢,為何不能一擁而來,任他三頭六臂,身披鐵甲,能碾幾顆?
  • 張飛橫矛立馬叫陣,曹營諸將無人應戰:是不敢打還是不好意思打?
    在蜀漢陣營中,張飛的地位跟關羽相比,似乎要略遜一籌,因為連《三國志》也說「飛雄壯威猛,亞於關羽,魏謀臣程昱等鹹稱羽、飛萬人之敵也。」「羽年長數歲,飛兄事之。」但是細看三國正史,我們就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張飛的名氣和官職,曾經比關羽高,在曹操和周瑜心目中,似乎也是張飛的分量更重一些。
  • 張飛和馬超不分勝負,如果用戰績來分高下,非常有意思
    張飛和馬超相比,就出身而言,張飛是屠夫出身,明顯低一些,馬超世代公侯,身份顯赫,加上老爹馬騰是東漢末年名將,因此,起點比張飛高一些,為什麼這麼說呢?馬超作為名將的兒子,耳聞目睹,也可以跟他老爹學到不少東西,尤其是武藝方面,俗話說,老子英雄兒好漢,而張飛出身屠夫,就是個殺豬的,起點低多了,不在一個起跑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