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翻譯大師|紀念卞之琳先生逝世20周年

2020-12-14 商務印書館

卞之琳(1910—2000),現當代詩人(「漢園三詩人」之一)、文學評論家、翻譯家,被公認為新文化運動中重要的詩歌流派新月派和現代派的代表詩人。作為翻譯家,卞之琳的譯作《莎士比亞悲劇四種》代表了中國莎士比亞作品翻譯的最高成就,其對中國翻譯文學尤其是現代詩歌做出了重要貢獻。

今天,小編分享著名翻譯家許鈞先生為《卞之琳譯作選》所作前言,和大家一起紀念先生逝世20周年。

卞之琳(1910—2000)

《卞之琳譯作選》前言

在中國現代文學史和20世紀文學翻譯史上,卞之琳(1910—2000)是一個值得永遠銘記的名字,有著不可取代的位置。他是傑出的詩人,是新文學運動中重要的詩歌流派新月派和現代派的代表詩人。他是偉大的翻譯家,被譯界稱為一代翻譯大師。他是優秀的學者,對西方文學,尤其是對莎士比亞有著深入的思考。

作為譯界的後學,我對卞之琳先生一直懷有崇敬的心情。我拜讀過安徽教育出版社於2000年出版的三卷本《卞之琳譯文集》,我驚嘆於卞之琳先生視野之開闊、目光之獨特、譯筆之傳神。對於自己的翻譯歷程,卞之琳先生說過這樣一段具有概括性的話:「我從事文學翻譯,不是遵循什麼翻譯理論指導開始的;要講自己的文學翻譯實踐,則是60年的道路好像兜了一圈;始於譯詩(韻文),中間以譯散文(包括小說)為主,又終於譯詩(韻文,包括詩劇)。」

翻譯,是卞之琳先生一輩子的摯愛。60年的翻譯歷程,記錄著他對真與美的執著的追求。據他在「譯者總序」中的回憶,早在他讀高中二年級的時候,他有幸選修了一門莎士比亞戲劇課,讀到了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原文。課外,他「自讀了英國浪漫派詩人柯爾律治(S.T.Coleridge)的敘事名詩《古舟之詠》,為滿足自己文學創作的替代樂趣,就悄悄地把全詩譯出,全長1060行,行對行,韻對韻,自我約束極嚴」 。這次翻譯,對於卞之琳的翻譯人生而言,猶如埋下一顆種子。詩歌翻譯,於他是一種發現,他由此慢慢接近浪漫派詩歌,後又愛上了象徵主義詩歌。在某種意義上,卞之琳對於西方浪漫主義、象徵主義詩歌的發現,可以說激發了他的詩情,與他的詩歌創作漸漸形成了一種難得的合力,創作與翻譯互動,成就了他的詩意人生。

檢視卞之琳先生60年的翻譯歷程,我首先看到的,是卞先生透過西方這扇窗戶,通過他的發現,為中國廣大讀者打開了一個豐富、獨特、異彩紛呈的文學世界。英國的莎士比亞、拜倫、雪萊、濟慈、艾略特、伍爾孚,愛爾蘭的葉芝、喬伊斯,法國的波德萊爾、瑪拉美、魏爾倫、瓦雷裡、普魯斯特、紀德,奧地利的裡爾克,西班牙的阿索林,這一個個光輝的名字,因卞之琳的譯介而在中國讀者的心中閃現著他們的光芒,讓中國讀者感受到了他們思的深邃、文的神採與情的溫暖。若論翻譯,在我看來,翻譯在本質上具有開放的精神,善於敞開自身,打開他者的世界,在異域的明鏡中,照亮自身;在與他者的相遇、接觸、交流、碰撞中,豐富自身,也豐富他者。基於此而論翻譯家卞之琳的功績,我們會發現卞之琳先生以其開闊的視野,把中國讀者引向了廣闊的世界,引向了一座座文學的奇峰。卞先生以探索性的目光,發現了象徵主義詩歌;更以前瞻性的目光,發現了可與現實主義文學互為補充的現代主義文學。1980年,他在回憶自己翻譯和文學研究歷程的文章中寫道:「我們今日的外國文學愛好者,從歐洲19世紀的浪漫派詩和寫實派小說一下子碰到西方五六十年代以來的各種所謂『先鋒派』作品,就有點暈頭轉向了,恰就是漏掉了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這一段西方文學的認識。」 早在上個世紀30年代,卞之琳先生就以其清醒而獨特的目光,發現了普魯斯特、喬伊斯和伍爾孚這些現代主義大師的特質,並開始嘗試著翻譯他們的作品,為中國讀者認識與理解現代主義文學做了開拓性的努力。

對於卞之琳先生在這一方面的可貴貢獻,我有過一些研究。我曾就法國20世紀文學在中國的翻譯與接受做過比較系統的梳理,也有過比較深入的思考。據我們考察,卞之琳是國內最早翻譯普魯斯特的,雖然譯的只是普魯斯特那部不朽名著開頭的幾個段落,但其意義卻是開拓性的。1988年,當《追憶似水年華》全書由譯林出版社組織翻譯,即將出版之際,卞之琳在《中國翻譯》1988年第6期發表了一篇《普魯斯特小說巨著的中譯名還需斟酌》一文,文中有這樣一段回憶性的文字:「……三十年代我選譯過一段。我譯的是第一開篇一部分,據法國版《普魯斯特片斷選》(Morceaux Choisis de M .Proust )加題為《睡眠與記憶》,1934年發表在天津《大公報》文藝版上,譯文前還說過幾句自己已經記不起來的介紹語,譯文收入了我在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年出版的《西窗集》。」根據卞之琳先生的這段話,我在宋學智幫助下,查閱了《大公報》,在文藝副刊1934年2月21日第12版上,讀到了《睡眠與記憶》這一篇譯文,也見到了卞之琳寫下的一段他「自己已經記不起來的介紹話」,其中有這樣一段:「有人說卜羅思忒是用象徵派手法寫小說的第一人。他惟一的巨著《往昔之追尋》(A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可以說是一套交響樂,象徵派詩人閃動的影像以及與影像俱來的繁複的聯想,這裡也有,不過更相當於這裡的人物,情景,霎時的歡愁,片刻的迷亂,以及層出不窮的行品的花樣;同時,這裡的種種全是相對的,時間糾纏著空間,確乎成為了第四度(The fourth dimension),看起來雖玄,卻正合愛因斯坦的學說。」 短短的幾句話,深刻地揭示了普魯斯特這部巨著的哲學特質,也道出了這部巨著的詩學特徵。卞之琳的發現與開拓之功,由此可見一斑。

卞之琳先生翻譯的詩人與小說家眾多。在詩歌方面,翻譯的主要是法國詩歌和英國詩歌。在小說方面,引起我特別關注的,是卞之琳先生所譯的紀德。紀德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在法國文學中有著獨特的地位。但我們知道,紀德是1947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而差不多是在發現普魯斯特的同時,卞之琳就開始對紀德產生了持久的興趣。在1933年,他開始關注並閱讀紀德的作品。第二年,即1934年,「他首次譯出了紀德的《浪子回家》一文。1935年譯介《浪子回家集》(作為《文化生活叢刊》之一出版於1937年5月,初名《浪子回家》)。1936年譯出紀德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說《贗幣製造者》(全稿抗戰中遺失,僅刊出一章)。1937年譯《贗幣製造者寫作日記》《窄門》和《新的食糧》。1941年為重印《浪子回家集》撰寫譯序。1942年寫作長文《紀德和他的〈新的食糧〉》,翌年由桂林明日社印行單行本,以之為序。1946年為次年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的《窄門》撰寫譯序」 。卞之琳對紀德的喜愛與執著,源自於他對紀德深刻的理解。在中國,紀德長時間裡一直被當作謎一樣的存在,學界對紀德多有不同的闡釋。卞之琳對紀德的翻譯與評介是在一種互動關係中進行的。作品的翻譯為卞之琳深刻理解紀德打下了基礎,同時也提供了一般的評論者所難以企及的可能性。而反過來,基於對作品深刻理解之上的評論,則賦予了卞之琳對紀德的某種本質性的把握。這種直達作品深層和作者靈魂之底的把握主要體現在兩點。首先是對紀德思想的準確把握,卞之琳突破一般評論者所認為的紀德的「多變」的特徵,指出紀德雖然有著「出名的不安定」,「變化太多端」,但「『轉向』也罷,『進步』也罷,他還是一貫」 。在卞之琳看來,紀德的多變的價值恰恰體現在其不斷的超越和進步之中。其次是對紀德「章法文體」的深刻把握,卞之琳深諳紀德的為文之道,並善於在翻譯中再現紀德的風格。由對紀德的思想與創作手法的雙重把握,到化紀德的「章法文體」為我有,卞之琳對紀德的作品的譯介與接受由此而打上了鮮明的個性烙印,賦予了其譯文以獨特的品格。

2019年是五四運動100周年,回顧卞之琳先生的翻譯歷程,重讀卞之琳的故譯,有著不一樣的意義和感受。我看到了新文化運動中那個意氣風發的詩人,看到了那個得世界文學風氣之先、具有開拓性的翻譯家,看到了一個不斷發現異域文學別樣之風景的探索者。而在他留給我們的涉及英、法兩大語種,包括詩歌、散文、小說、戲劇多個門類的一百五十餘萬言的譯文中,出於我個人對卞之琳先生的理解和偏好,我選擇了他早年翻譯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譯作,其中有象徵主義的詩歌,有哲理性的小品,有現代派的小說,還有卞之琳先生理解深刻的紀德的名篇。但願讀者能理解我的選擇,用心閱讀卞之琳先生融入了愛與生命的翻譯文學之佳作。

許鈞

2019年10月12日

於朗詩鐘山綠郡

1. 《卞之琳譯作選》

一代西方文學翻譯大師卞之琳

融入了愛與生命的詩歌與小說譯作

卞之琳對西方文學的譯介,為中國廣大讀者打開了一個豐富、獨特、異彩紛呈的文學世界。本書主要收錄法國波德萊爾、瑪拉美、魏爾倫、瓦雷裡、蘇佩維埃爾等詩人的詩歌12首,波德萊爾、瑪拉美、阿索林等的隨筆6篇,喬伊斯、伍爾孚等的短篇小說3篇和紀德的中篇小說《窄門》。

2. 《維多利亞女王傳》

卞之琳先生經典傳記譯作

作者斯特萊切

開創了現代傳記文學之先河

這部代表作初版於1935年,當時便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在作者的筆下,維多利亞女王,「歐洲的祖母」,是如此有血有肉,而透過她,我們又得見女王丈夫亞爾培、數任首相及其他政治人物的身影。

相關焦點

  • 「紀念花鳥畫大師高冠華逝世20周年特展」在涵芬樓藝術館開展
    11月12日下午,由中國未來研究會名人書畫專業委員會、商務印書館涵芬樓藝術館聯合主辦的「壯採境界——紀念花鳥畫大師高冠華逝世20周年特展」在涵芬樓藝術館舉行開幕式。《百年巨匠》創始人、北京銀谷藝術館館長楊京島,涵芬樓藝術館館長劉文哲,高冠華先生的眾多學生等眾多嘉賓參加了開幕式。
  • 紀念!王力先生誕辰120周年特展開展
    今年是王力先生誕辰120周年。10月20日,由玉林市委宣傳部、玉林市文化廣電體育和旅遊局主辦的「一代宗師 學術垂範——紀念王力先生誕辰120周年特展」在玉林市博物館開展。紀念王力先生誕辰120周年特展開幕式現場。觀眾觀看特展,紀念和緬懷王力先生。
  • 《文獻紀錄片|一代國樂宗師:琴臺孺子牛許光毅》紀念許光毅先生...
    按語:被譽為「民樂之魂」的許光毅先生,是一代國樂宗師、新中國首個國家級(上海)民族樂團創辦團長。他一生傳承與發揚劉天華、鄭覲文國樂復興精神,特別在對中國現代民族樂隊從萌芽到發展的探索、及最後走向成熟的百年曆程中,作出了無與倫比的歷史性貢獻!
  • 誕辰80周年,師生們這樣紀念「陸老神仙」!致敬大師,陸谷孫先生手稿...
    11月18日上午,陸谷孫先生誕辰80周年紀念座談會暨陸谷孫手稿展開幕式在復旦大學文科圖書館舉行,校黨委書記焦揚,黨委副書記許徵,上海市社聯專職副主席任小文,陸谷孫先生家屬、生前好友、學生代表等參加了線下活動,活動同時在Zoom平臺上進行線上直播。
  • 追思緬懷革命先行者 臺北國父紀念館紀念孫中山逝世95周年
    「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的孫中山先生,於1925年3月12日逝世於北京。今(2020)年恰逢孫中山先生逝世95周年,當地時間3月6日下午,臺北國父紀念館舉辦紀念孫中山先生逝世95周年「摯尊95再現中山風華」系列活動啟動儀式,並邀請臺灣中國文化大學音樂系管樂團現場演出,展現臺灣年輕人對中山先生的追思與緬懷。
  • 一代知識分子的坎坷與風骨 | 紀念費孝通先生逝世十五周年
    費孝通等 群學書院紀念費孝通先生逝世十五周年2005年的今天,中國社會學、人類學一代宗師費孝通先生離世。值此費孝通先生逝世十五周年之際,我們再次轉載本文,作為對費先生的深深懷念。
  • 一個讓人不能忘卻的畫家——陝西藝術界舉行紀念王炎林先生逝世十...
    一個讓人不能忘卻的畫家——陝西藝術界舉行紀念王炎林先生逝世十周年座談會 2020-11-03 14: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懷念當代易學先驅邵偉華先生逝世一周年
    轉眼間,邵偉華先生逝世不覺又一年了(2020年5月23日為周年紀念日)。邵偉華,多年來這名字一直很耳熟。因本師以前與原廣州市周易研究會會長關炳輝(在生前)有交情,早在20多年前的上世紀90年代初,就常聽到關會長提起邵偉華的名字了,只是從來沒機會謀面。直到如今我也從事易學方面工作,才於2019年4月13日在河南周口市的太昊伏羲祭祀大典上,有緣與邵先生第一次見面、合影留念。那天與先生在太昊陵門口見面、合影的人太多,我等大家都拍完照,人少了才走上去打招呼。
  • ...卞之琳「斷章」背後與民國「最後的才女」張充和的故事
    文/慕津鋒今天是著名詩人卞之琳先生去世20周年的日子,卞先生一生寫了很多名篇,但最為人稱頌的還是那首《斷章》。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卞之琳好友王辛笛先生曾在自己的憶文《「瑣憶」記痕》中對此長卷提及過:「抗戰勝利後,卞之琳曾到上海住在我家中,他多次向我講起他與張充和的故事,並取出自己隨身攜帶的一卷墨寶,是手抄的詩卷《數行卷》,帶我展開一看,那上面寫得清秀娟麗的手跡,卷末題有『為卞之琳抄』,並有署名,我才知這是詩人心中的一個小秘密,非同小可。」由此可見,詩人卞之琳對於張充和女士用情至深。
  • 雲遊草嬰書房,他翻譯了列夫託爾斯泰的所有小說
    2019年,是《戰爭與和平》問世150周年和《復活》問世120周年。2020年,在列夫託爾斯泰逝世110周年和俄語翻譯家草嬰先生逝世5周年之際,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精裝紀念版《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
  • 憶翁美玲——紀念翁美玲逝世三十五周年(文/夢晨)
    五月真是一個多事之夏的月份,剛剛紀念完一代歌后鄧麗君逝世二十五周年,不到一個禮拜緊接著就是知名香港藝人翁美玲逝世三十五周年。--題記五月八日是鄧麗君逝世二十五周年紀念日,為此,我特地在勞動節小長假期間寫了《憶鄧麗君--紀念鄧麗君逝世二十五周年》一文。
  • 線上讀書會|紀念王小波逝世23周年
    紀念王小波逝世23周年時間:4月10日(周五)16:00-18:00地點:當當網當讀直播嘉賓:潘佳佳、宋來4月11日,是王小波逝世23周年的紀念日。春秋來信——紀念張棗逝世十周年時間:4月10日(周五)20:00—21:30地點:思南書局·詩歌店微信讀者群主講人:顏煉軍(浙江工業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張棗逝世十周年祭
  • 著名的《斷章》背後 卞之琳與才女張充和的故事(下)
    卞之琳偶爾也會追隨張充和去崑劇院看演出。閒暇時,張充和也會在卞之琳等好友面前演唱一段崑曲,眼望著張充和在清輝的月色下清唱崑曲,卞之琳的心弦被輕輕撥動。  卞之琳的內向讓他遲遲不敢表白。之後,卞之琳常給張充和寫信,他將自己的感情寫進詩裡寄給她,有時還會說些生活瑣事,但無論寫什麼,張充和從來不回。  卞之琳遠離北平,跑到了河北一所學校去任教。
  • 《黛安娜》2022上映 紀念黛安娜王妃逝世25周年
    《黛安娜》2022上映 紀念黛安娜王妃逝世25周年 時間:2020.11.02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kino
  • 半生風景、半生情——《斷章》內外的卞之琳
    半島全媒體記者 張文豔卞之琳(1910-2000年),江蘇海門人,現當代詩人(「漢園三詩人」之一)、文學評論家、翻譯家。畢業於北京大學英文系,歷任四川大學講師、西南聯大副教授,南開大學、北京大學教授等職。1930年開始發表作品,194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 紀念路遙逝世廿八周年
    十一月十七日是偉大的文學家路遙去世二十八周年紀念日。十一月十四日下午兩點半至五點半左右,由陝西省作協主辦的紀念路遙逝世二十八周年文友書友讀書會,在西安市長安中路嘉匯漢唐書城隆重召開!與會書友文友及關注熱愛路遙的社會各層人士百餘人圍坐一起,仔細聆聽了與會特約嘉賓,《路遙傳》作者張豔茜老師傾情講述的關於路遙的生前事跡,及路遙創作《平凡的世界》巨著前後的一些生活細節,讓人們重溫了路遙先生平凡一生而不平凡的偉大曆程,再次感受他為文學獻身的奮鬥精神,以及他的作品所表現出的昂揚積極向上向善的震撼人心的無限魅力!主持人:您(指張豔茜)是《路遙傳》的作者。與先生共事多年。
  • 土耳其孔亞城舉辦魯米逝世747周年紀念儀式
    中國旅遊新聞網12月17日訊 賈拉爾·阿德丁·魯米(Jalāl al-Dīn Rūmī)逝世747周年之際,土耳其將舉行 「Seb-i Arus」 儀式來紀念這位以寬容和仁愛,無論宗教、教派和種族,用博愛擁抱全世界的偉大詩人。
  • 致敬大師,陸谷孫先生手稿在復旦展出
    11月18日上午,陸谷孫先生誕辰80周年紀念座談會暨陸谷孫手稿展開幕式在復旦大學文科圖書館舉行,校黨委書記焦揚,黨委副書記許徵,上海市社聯專職副主席任小文,陸谷孫先生家屬、生前好友、學生代表等參加了線下活動,活動同時在Zoom平臺上進行線上直播。
  • 中國科學家紀念認知心理學推動者赫伯特·西蒙逝世十周年
    中國科學家紀念認知心理學推動者赫伯特·西蒙逝世十周年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總工程師武夷山,通過研究西蒙文獻在中國的引用情況,認為他對我國的科學影響非常廣泛,幾乎涉及各個學科,包括經濟、管理、政治、計算機、法律、財政金融等領域。並且,西蒙的譯著在中國產生的學術影響也不可小覷。 1983年,西蒙在心理所副所長荊其誠、北師大心理學院教授張厚粲的口譯協助下,在北大進行了一學期的認知心理學講座。
  • 品讀魯迅先生的20條經典語錄,感受一代文豪的非凡才華!
    1.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魯迅先生就是其中的典範。他在逝世的前三天,還給別人翻譯的蘇聯小說集寫了一篇序言;在他逝世的前一天,還寫下了日記。魯迅先生這種終身學習的精神,實在令人敬佩不已! 4.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惡的人。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魯迅先生絕對是一個孝子。為了順從自己的母親,一直反對封建禮教的他,居然坦然地接受了母親包辦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