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北京時間1月12日凌晨12:07,現在準備寫國際經營學的期末報告的框架和大綱。
(一寫就停不下來,羅裡吧嗦的把全文都寫了下來。全文一共3711字不過上篇只是一半。)
背景:
日本市場自2015年以來,無論人口還是經濟都逐漸萎縮,與之相反據調查顯示,日本隔壁的中國,2050年實質GDP將達到25.334美元💵位居世界第一。並且預計從2010年~2050年的GDP增長率將達到7.2%,僅次於GDP預計增長率8.5%的印度之後位列第二。
不過這僅僅只是預計,能否真的達到還是一個疑問。從現在實際的世界經濟狀況來看,首先是GDP第一名的美國,出臺了一些保護主義政策,以及川普政權對於一些令她感到威脅的企業做出的壓制反應不難感覺美國🇺🇸對海外投資企業並不友好。
接著說說老牌資本主義大國,英國🇬🇧近幾年還在進行脫歐交涉,同時離開歐盟🇪🇺後它正努力維持自己曾經在歐盟時期的國際競爭力。宏觀形勢並不算太穩定。
而歐盟,一方面在面對和英國的脫歐交涉,一方面還在解決敘利亞經濟,難民等方面問題可以說自顧不暇。並不算是一個最好的海外市場。
中國雖然自2012年以後GDP增長率放緩。但仍將保持在7%—8%的中高速。所謂經濟的「常態」是一個經濟體運行的「經常性狀態」或 「穩定性狀態」的簡稱。經濟新常態就是用發展促進增長,用增長促進發展。
這裡要補充一個題外話,百度百科借鑑來的,和期末報告沒啥關聯,不會寫進去,但自己做一個小筆記。
就是中國經濟的新常態的具體特徵體:
1、模仿型排浪式消費階段基本結束,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
2、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一些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投資機會大量湧現;
3、中國低成本比較優勢發生了轉化,高水平引進來、大規模走出去正在同步發生。
4、新興產業、服務業、小微企業作用更凸顯,生產小型化、智能化、專業化將成產業組織新特徵;
5、人口老齡化日趨發展,農業富餘人口減少,要素規模驅動力減弱,經濟增長將更多依靠人力資本質量和技術進步;
6、市場競爭逐步轉向質量型、差異化為主的競爭。
7、環境承載能力已達到或接近上限,必須推動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方式;
8、經濟風險總體可控,但化解以高槓桿和泡沫化為主要特徵的各類風險將持續一段時間;
9、既要全面化解產能過剩,也要通過發揮市場機製作用探索未來產業發展方向。
以上九條基本都屬於正面特徵,還有一些有關生資源消耗過大而導致的負面特徵:
比如 中國人均可再生淡水資源擁有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人均石油可開採儲量、人均天然氣可開採儲量均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
中國現有近3億農村人口喝不上安全飲用水,近6000萬城鎮人口飲用水水源水質不合格。土壤汙染面積大,重金屬、持久性有機物汙染較重。據第二次中國土地調查資料顯示,中重度汙染耕地已達到5000萬畝左右。
近80%以上的草原出現退化,水土流失面積佔國土總面積的37%,生物多樣性銳減,瀕危動物達250多種,瀕危植物達350多種,生態系統緩解各種自然災害的能力減弱。
但這主要存在於環境方面的弊端不影響外資企業在中國的投資和發展(暫時)。相比同時間段世界別的國家來說已經是非常安定的經濟環境,所以有不少日本企業把視線轉向了中國。
進軍中國市場的咖喱:
過去,日本是以汽車,電機,基礎設施等製造業為中心向海外擴張。但是近幾年,餐飲物流之類的服務性企業也開始向海外擴張。
以日本特色的壽司,拉麵,烤燒雞肉串,作為賣點,再與當地人的飲食習慣相結合,推出符合當地人口味的「日本料理」。比如Coco一番屋在中國所販賣的咖喱顏色相較於日本,就會比較淡,更偏黃色,日本的咖喱比較偏棕色。味道和顏色上都做出了改變,是個中國人的口味。
為此在真正進入中國市場前提前訪問了中國沿海城市的家庭。公司相關人員親自到廚房去看中國人都比較愛吃些什麼樣的菜。在2001年的時候,中國幾乎沒有人家裡有咖喱粉,多數是以湯,煮的菜和炒菜為主。
因為文化背景不同,僅僅是在產品上做出改變還是不夠的。特別是直接將日本企業文化和管理制度套用在海外市場,這樣的做法也不可取。只有站在當地客戶的角度思考,多與當地人交流,與當地人形成合作關係為基礎,再在海外開展商務工作成功的概率比較大。
另一方面,作為企業也好,個人也好,在國外工作總是有隔閡,或者說是界限的,如果與當地人合作,經營的話工作比較容易進展。
所以我們看到Coco一番屋(咖喱店)它是用了日本味之素公司生產的咖喱粉在中國進行加工並販賣並且由中國人完成。一來中國的人工相比於日本低廉,二來就是上文提到的和當地人合作經營。
說到這裡,好像突然冒出了一家新的公司,味之素?它和Coco一番屋是關係呢?
且聽下回分解。
上篇完٩(*´◒`*)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