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陽市:農機唱響脫貧歌,小灣村集體經濟2020年收入超百萬元

2020-12-15 界面新聞

來到脫貧村鎮金鎮小灣村,見到與其他村不一樣的場景——在小灣村黨群服務中心旁建有機具庫棚,4臺收割機、3臺打土機、3臺旋耕機、1臺桔杆還田機、12臺桔杆粉碎機、1臺油菜卷式機、1臺拖車像熱血的戰士一樣接受著檢閱。

別小瞧這些「鐵牛」,它們滿懷熱情地唱響了與眾不同的脫貧歌,發展小灣村村級集體經濟,帶動脫貧戶增收,2019年帶來150餘萬元的收入,實現盈利84餘萬元,今年已收入超過120餘萬元,實現盈利93餘萬元。

抓「機」遇 啟動致富引擎,村集體經濟從零到百萬元

合作社的成立猶如啟動了致富引擎,從刀耕火種到全程機械化,徹底改變了小灣村貧窮落後的局面,村集體經濟也實現了從零到百萬元。

「今天的議題就是討論合作社一年一度的分紅。」11月25日,在四川簡陽小灣村黨群服務中心會議室,小灣村興農文農機專業合作社社員聚在一起開分紅大會,他們個個臉上洋溢著笑容。經過集思廣益,在分紅之外,決定拿出一部分用來買路燈,讓小灣村晚上更明亮。

該專合社主要從事農業耕種環節中的機耕、機收、機播、秸稈還田、農技植保等農機社會化服務,於2017年8月成立,由村集體經濟組織——簡陽市鎮金鎮小灣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聯合社牽頭,充分利用集體經濟發展資金,並吸收全村農戶入股。目前,擁有固定資產160萬元,流動資金150萬元,各類農機具25臺套。作業範圍覆蓋鎮金鎮、施家鎮、踏水鎮,以及成都東部新區、眉山市仁壽縣的部分鎮(街道),近兩年開展社會化服務面積19500畝,服務農戶2960戶。2020年5月被評為「成都市級示範農民農業專業合作社」,2020年9月被評定為「四川省第十二批農民合作社省級示範社」,為簡陽市唯一一個省級農機示範專合社,現正申報創建國家級農民示範專合社。

專合社的成功其實是小灣村因地制宜走特色脫貧之路的成功。小灣村屬邊遠淺丘地帶行政村,主導產業為傳統農業,村集體無持續經濟來源和經濟支撐,經濟基礎薄弱,自我發展能力低。小灣村要脫貧奔小康怎麼辦?農村大量的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每到「雙搶」季節,留守的老人和小孩都幹不了田裡的活,當地對農機的需求旺盛。瞅準這一商機,在簡陽市農機化技術推廣服務站的指導下,駐村第一書記、駐村農技員和村「兩委」班子成員、村民一起謀劃了一條和許多村不一樣的脫貧道路——成立農機專業合作社,用小農機轉動致富大方向盤。小灣村村「兩委」負責人賈先文說,專合社的成立猶如啟動了致富引擎,從刀耕火種到全程機械化,徹底改變了小灣村貧窮落後的局面,村集體經濟也實現了從零到百萬元。

耕富路 開出「窮窩」,人均年收入達13000餘元

通過培訓成為合作社機手後,每年僅此項收入達3萬元。現在『一技多吃』,維修家電、焊接門窗,門道多了,收入多了,住房翻修一新,家裡也添加了不少家具,日子過得越來越活泛了。

「突突突……」在小灣村花生全程機械化生產試驗示範基地,專合社機手鍾長生正駕駛旋耕機,和另一位機手奔忙在田間,一道道犁痕一片片新土被翻出,開春後一粒粒花生種將在這裡播下,新的希望將茁壯成長。鍾長生是小灣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因為缺技術和供養兩位孩子讀書,家庭經濟一度不寬裕。通過培訓成為專合社機手後,每年僅此項收入達3萬元。現在他還「一技多吃」,維修家電、焊接門窗,門道多了,收入多了,住房翻修一新,家裡也添加了不少家具。日子過得越來越活泛了。

鍾長生駕駛著農機開出了「窮窩」,整個小灣村跟隨農機的轉動一改「頹勢」,活力十足。專合社從當年盈餘中提取百分之二十的公益金,用於成員的技術培訓、合作社知識教育以及文化、福利事業和生活上的互助互濟,有力地推動了鄉村振興的深入實施,促進了在糧油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生產的基礎上進行花生全程機械化生產試驗示範,發展了無花果種植基地,一個產業園區正在籌建中。

社員的分紅提高了小灣村村民收入,有的村民搞起稻蝦共作,在外打工的鄉親也返鄉創業,養起雁鵝,建起山羊養殖場和豬場,開辦5個家庭農場。全村人均年收入從2016年3000餘元到如今13000餘元,實現了脫貧致富。看著村裡的變化,在外開餐館的村民王興全選擇返鄉養起雁鵝,目前已發展到600餘只,僅出售種蛋年收入10多萬元。他對小灣村的發展滿懷信心,他說,小灣不會小,會越來越壯大的。

走在總裡程34公裡的小灣村村組道路上,乾淨是感受之一,更大的感受是「一環」「二環」「繞城」環環相扣,產業布局其間層層疊疊,無限延展著村民生活富足。

相關焦點

  • 中冶集團:深情唱響脫貧產業歌
    2020年,脫貧攻堅進入到關鍵的收官時期。面對這道壓軸大題,中冶集團以高度的責任感、強烈的使命感、前所未有的緊迫感,一鼓作氣向著脫貧攻堅最後堡壘發起決勝衝鋒,讓普惠眾生的暖陽,灑向最後的貧瘠之地。投資建設並運營的科技示範桃園,從外部引進數種市場售價高達10至30元/斤的蟠桃、黃桃和冬桃品種,通過除病處理和技術本土化,掌握培管核心技術,為提質擴面提供技術支撐,科技示範桃園產生的收益歸集體經濟所有;村合作社利用扶貧資金建設並運營的百畝桃園,負責將示範桃園種植成功的好品種進行標準化種植,有望穩定產生經濟效益,2019年該合作社已實現分紅25000餘元,全村130戶貧困戶均獲得了分紅收益,合作社還將承擔肥
  • 產業發展助脫貧,屋場懇談解民憂——衡南縣譚子山鎮炮公村脫貧攻堅...
    他堅定了脫貧致富的信心,到本村福祥農機農具合作社就業,掌握了農機操作技能。務工一年有了2萬元積蓄,他向親朋好友借款,購買了耕田機、農用三輪車。現在,他為村民代耕田地、運輸農資,1年純收入3萬元以上,妻子農閒外出打工,年收入有近萬元,一家人年收入達4萬餘元。2017年,他家順利脫貧退出列。  脫貧不忘幫鄉鄰。李小軍不僅對困難農戶給予優惠或免費,還常幫村民運貨。
  • 四川簡陽市:加緊建設蔬菜機械化育苗試驗示範項目 提升蔬菜生產...
    澆築、搭建、焊接……近日,成都簡陽市平泉街道協議村的簡陽市鄉約農機專業合作社內,工人們正在加緊建設機械化育秧連棟大棚。該專合社負責人李宗信稱,這是簡陽市蔬菜機械化育苗試驗示範項目,建成投用後,日產量將由現在的300盆增加到500盆,人工成本年均將節省約30萬元。
  • 【2020遴選政策理論】唱響新時代雷鋒之歌
    【2020遴選政策理論】唱響新時代雷鋒之歌由北京公遴選考試網提供:更多關於中央遴選,北京遴選,備考技巧的內容請關注北京公遴選考試網/中央公遴選考試網!或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公遴選培訓諮詢電話:400-010-1568。
  • 數據告訴你一個中國人年收入百萬人民幣在美國是什麼水平
    這幾年國內網絡的浮誇風氣盛行,某些網站的帖子上遍地都是什麼「年入百萬、剛下飛機」,什麼上海大媽說「月入十萬、剛剛脫貧」,好像說年入每到百萬就不配當中國人一般。事實上國內收入的平均水平仍然不高,超過6億人的月收入還沒有過千元,在這種條件下能夠年入百萬的人已經是極高收入的階層。
  • 今年貴港這個村集體經濟收入超過20萬元,是2016年的60倍
    當年,在各方支持下,延塘農機合作社創建了廣西首家農機服務超市,把水稻種植的每道工序及相關服務明碼標價,並附上每道環節的「明白紙」「說明書」,這一舉措極大推動了當地富硒水稻產業發展,促進了村級集體經濟和貧困群眾增收,被農業部授予「延塘農機合作社全國示範社」稱號。村民在脆蜜金桔地裡進行管護作業。
  • 唱響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的「桐鄉好聲音」
    原標題:唱響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的「桐鄉好聲音」 金秋飄香,歌聲悠揚。9月25日晚上,2020「桐鄉好聲音」鄉村振興專場海選賽在全國美麗鄉村百佳範例——浙江桐鄉桃園村槜李廣場激情上演,一場「鄉村好聲音,唱響好生活」的文化盛宴完美呈現。
  • 【脫貧·親歷】金川縣勒烏鎮角木牛村脫貧小記
    【脫貧·親歷】金川縣勒烏鎮角木牛村脫貧小記 2020-07-09 18:36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安徽懷寧南方村形成「四型」集體經濟發展新模式
    懷寧縣三橋鎮南方村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前提和基礎,把脈診斷,因地制宜,探索多種發展方式,村集體經濟由少變多,由多變強,形成了「創業帶動型、盤活資產型、多樣經營型、服務創收型」的集體經濟發展新模式,2019年實現村級集體經濟收入35萬元。
  • 惠州龍門:小楊桃年產值過億 農戶年收入超百萬
    有農戶年收入超百萬記者驅車兩小時來到麻榨鎮下龍村,遠遠可見村口佇立的「嶺南楊桃之鄉」招牌。一棵碩壯的楊桃樹掛著「最粗壯楊桃樹冠軍」的牌子,據說這是鎮裡最早引進的楊桃樹。據麻榨鎮黨委副書記、鎮長盧韋介紹,原來鎮裡種植的是個小味澀的本地土楊桃,後來從馬來西亞、中國臺灣等地引進甜楊桃,經過多年培育改良,受到市場的追捧,全鎮掀起了種植楊桃的熱潮。
  • 武川縣耗賴山鄉圪頂蓋村: 三大主導產業助農精準脫貧
    武川縣耗賴山鄉圪頂蓋村: 三大主導產業助農精準脫貧 2020-11-26 15: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唱響新時代雷鋒之歌
    新華社北京12月18日電(記者王鵬)「學習雷鋒好榜樣,忠於革命忠於黨,愛憎分明不忘本,立場堅定鬥志強……」為紀念雷鋒同志誕辰80周年,12月5日至18日,中國文聯、中國文藝志願者協會開展「文藝進萬家健康你我他」學雷鋒文藝志願服務系列活動,在全國多地唱響新時代的雷鋒之歌。
  • 2020決勝全面小康 盤點一下烏蘭圖雅為助力脫貧攻堅而唱的歌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作為全國青聯委員、中國文藝志願者協會理事,全國「最美志願者」,今天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烏蘭圖雅那些為助力脫貧攻堅而唱的歌!
  • 青年歌唱家烏蘭圖雅國家大劇院唱響「小康之歌」
    本場音樂會以謳歌黨的領導,熱情禮讚新時代的中國精神,激情唱響新時代的自強之歌、奮鬥之歌,真情表達全面脫貧帶給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為宗旨。音樂會由序曲《神州歡歌》、第一樂章《時代歡歌》、第二樂章《奮鬥歡歌》、第三樂章《復興歡歌》、尾聲《領航新時代》5個部分組成,以現場演唱與融媒體互動、聯動為特色,以國家大劇院為「點」,網絡為「線」,外景為「面」,通過融媒體,從國家大劇院的舞臺拓展至雲端,來自東南西北、老少邊窮地區脫貧後的人民群眾,在自己的家鄉參與到演出中,和藝術家們共同唱響新時代的歡歌。
  • 漵浦詞作家張松今年創作唱響20首抗疫和脫貧攻堅歌曲
    紅網時刻懷化12月16日訊(記者 王石磊)近日,漵浦縣史志研究室張松收到由中央農業農村工作部主辦的2020年「慶豐收·迎小康」中國村歌大賽組委會寄來的「中國百佳村歌」鍍金大獎牌。他作詞的村歌《長豐戀歌》在這次大賽中榮獲「中國百佳村歌」,並在「學習強國」和「微觀三農」全國平臺展示。據了解,這首歌曲還同時入選「向經典致敬、群眾最喜愛的原則詞曲」徵集,得到《詞刊》主編、著名詞作家王曉嶺老師的視頻點評和高度評價。至此,張松今年以來共創作唱響了20首抗疫和脫貧攻堅歌曲。
  • 「百年夢圓看百村」之夏邑縣楊呂廟村:蛋鴨養殖唱響致富歌
    「百年夢圓看百村」之楊呂廟村:蛋鴨養殖唱響致富歌記者 宋聖英 白 鵬 韓 豐7月16日,夏邑縣郭店鎮楊呂廟村,成方連片的養鴨大棚與蓮藕水塘相間,「桂柳蛋鴨養殖基地記者 韓 豐 攝同行的郭店鎮黨委書記嶽德熙扳著手指頭,算起了經濟帳:「一組鴨棚是5000多羽鴨,每天產蛋大概四五千個,每個鴨蛋的成本是0.91元,保底收購價是1.38元,現在的收購價是1.73元。去年秋的最高價是每個4.17元,一組鴨棚一天就能掙1萬多元,老蔡『一下腰就是3塊錢』,他能嫌累不!」說到這裡,大家都笑了。
  • 唱響豐收之歌 甘肅各地歡慶中國農民豐收節
    唱響豐收之歌我省各地歡慶中國農民豐收節9月22日,臨夏市2020年農民豐收節在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2020年「中國美麗休閒鄉村」臨夏市折橋鎮折橋村舉行據統計,上半年,全省第一產業增加值289.7億元,增長5.8%,增幅居全國第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22元,增長5.9%。春華秋實,一年的辛勤耕耘,換來五穀豐登的喜悅、五彩斑斕的幸福……希望在田間地頭生長,喜悅在糧倉充盈間蔓延。寧縣南義鄉北門村農民在展示晾曬乾的核桃。
  • 「我的扶貧故事」黨建引領產業興,助農增收促脫貧|施秉縣牛大場鎮...
    2019年,在所有駐村幹部和村支兩委的共同努力下,牛大場村實現51貧困戶全部脫貧摘帽。同時,全村產業發展日益興旺,在2020年成功入選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億元村,更加堅定了大家發展產業致富增收的信心決心。脫貧攻堅是我近年來的核心工作,圍繞產業發展,我著力去引導牛大場村的農戶們提高農業產業化、現代化、市場化水平,重點發展太子參中藥材產業,大力支持太子參「一村一品」發展,推動全村農戶產業發展水平及收入得到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