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死亡威脅、被退學!「罵伊斯蘭教」女孩的言論自由是否該被捍衛?

2020-12-14 華輿

華輿訊 據歐時大參報導 因批評伊斯蘭教而遭到死亡威脅的法國高中生米拉(Mila)近日再次因安全問題被學校「開除」。

為保師生安全,軍校也不敢收「罵伊斯蘭」女孩?

據法新社12月11日報導,17歲的高中女生米拉由於今年1月份在網絡直播中發表批評伊斯蘭教言論而被網暴,不得不從學校退學。今年2月,米拉秘密轉學到一所軍校。但由於她在近日的一場網絡直播中透露了其所在軍校名稱,學校決定將其「開除」,以保護其他師生安全。

▲今年1月,米拉對伊斯蘭教猛開嘴炮,並說:「你們的宗教就是一坨屎。」引發軒然大波。(圖片來自視頻截圖)

不過,米拉的律師馬爾卡Richard Malka在接受法新社採訪時澄清說,米拉並非故意透露所在學校名稱,而只是在直播時「不謹慎地」問一名男粉絲「是否仍在這所高中上學」。

米拉被學校「開除」後,憤怒的父親在《觀點》雜誌(Le Point)發表了一封題為《致懦夫》的公開信。在信中,米拉父親猛烈抨擊軍校「揪住小辮子趁機擺脫」女兒,「虛偽之至」。他還指責學校對米拉言行舉止要求極為苛刻,女兒在社交網絡上的一舉一動都被「軍人監視」,「承受了巨大壓力」。

米拉的父親表示,自己被官方機構表現出的「懦弱打垮」:「繼教育部之後,軍隊也放棄給一個17歲女孩上學的機會。」老父親絕望地說:「我們誰也不指望,以後我們會自己想辦法……」

▲今法國負責男女平權的國務秘書希亞帕(Marlène Schiappa)11日接受採訪時表示:政府不會放任不管,我一定會想辦法解決。(圖片來自採訪視頻截圖)

據《觀點》雜誌報導,在米拉父親發表《致懦夫》公開信數小時後,法國國防部就發表聲明,軍方拒絕使用「開除」一詞,但同時承認,「無法再繼續保障米拉在學校的安全」,(米拉)「暫時離開」學校對所有人都好。

▲法國政府發言人11日在電視臺上表示這個消息讓他很觸動,「米拉從1月起受到死亡威脅,這是我們的責任,應該由共和國來保護她。」(圖片來自採訪視頻截圖)

抨擊伊斯蘭教,17歲少女收到5萬條仇恨信息

今年1月18日,米拉在網絡直播時和一名同為女同性戀的粉絲聊起感情話題,這位粉絲留言說自己「不太喜歡阿拉伯女孩」,米拉隨即回應說「我也不太喜歡,不是我的菜。」這句話引起了一些看直播的粉絲不滿,其中有一名男網友留言罵米拉是「死同性戀」、「種族主義者」。不料,米拉馬上開啟對伊斯蘭教的嘴炮,並在最後說:「你們的宗教就是一坨屎,你們的神,我把手指插到他的PY裡。謝謝,再見。」

這段視頻引起軒然大波,米拉不得不從所在的Villefontaine市(伊澤爾省(Isère))的高中退學。針對米拉的言論,檢方就「煽動種族仇恨」展開調查,但最終決定不予起訴。檢察官Jérme Bourrier解釋說:「視頻中的言論,無論使用何種侮辱性的語氣,其目的只是表達對宗教的個人見解,而非煽動針對某種宗教信仰、某個族裔的仇恨以及暴力。」

▲法國當時的司法部長貝盧貝(Nicole Belloubet)在接受歐洲1臺採訪時,曾表示「侮辱宗教顯然是侵犯了信仰自由」,結果引來極大爭議。之後她又出面解釋稱自己不是想反對批評宗教的權利,只是想說「在民主社會,因為信什麼教而歧視他人是違法的,而且這可能會很嚴重,因為這會導致仇恨或排斥。這是判斷信仰自由很重要的一點。」(圖片來自採訪視頻截圖)

事件發生後,一些網友在社交網絡發起#Je Suis Mila(我是Mila)話題詞,留言表示對米拉的支持,維護言論自由,強調在法國瀆神無罪;而另一邊,一些人則認為米拉的言論並非實在單純表達自己對宗教的觀點,而是對伊斯蘭先知、穆斯林群體的侮辱,是赤裸裸的挑釁行為。

幾周之後,米拉接受法國新聞節目《Quotidien》的採訪,她表示自己「有瀆神的權利」,但為自己的「粗俗」言論「給溫和穆斯林帶來傷害感到抱歉」。

▲Mila在今年2月上法國新聞節目《Quotidien》時,表示自己完全不後悔。但她還是想對被她的話傷害的那些和平的宗教信徒表示抱歉,「我並不想針對某人,只是在褻瀆宗教」。(圖片來自採訪視頻截圖)

教師被斬首,少女再次發聲

今年10月16日,法國歷史教師帕蒂因展示先知漫畫被殘忍斬首,「低調」了一段時間的米拉再度發聲:「麻煩管好你們的真主好友!我的手指還插在他PY裡還沒拿出來呢!」

▲發生教師遭斬首案後,Mila再次向伊斯蘭教開炮。(圖片來自視頻截圖)

米拉關於伊斯蘭教的言論再次引發強烈反彈。11月初,她在推特上發表聲明稱,自今年1月以來,自己收到了5萬多條仇恨信息,連在馬爾他參加語言夏令營時,也在酒店被一名長居法國的阿爾及利亞男子認出,遭到強暴和死亡威脅。米拉在聲明中承諾說,「今後將在社交網絡低調行事」。

尋找自我的「網癮少女」

從馬爾他語言夏令營返法後,米拉前去警察局報案。在被問到「為何還活躍在社交網絡上」時,17歲的高中女生表示:「我太愛社交網絡了!我在網上po一些藝術化妝造型和音樂。現在我把帳戶設置成私人帳戶了,不過為了有更多粉絲,我還是會接受所有人的關注申請。」

米拉的律師馬爾卡也是《查理周刊》案的辯護律師。在他眼裡,米拉仍在「聰明、有思想的女性」和「不成熟的小女孩」二者之間徘徊。「17歲的女孩還在尋找自我,還不知道她究竟是誰,(經歷這些事)是很複雜的。」

▲馬克龍在近日接受Brut平臺直播採訪時也談到Mila,認為Mila遭受威脅是不能容忍的。「一些人認為在法國不能批評宗教,Mila是受害者。而事實是,我們能批評所有宗教,所有哲學思想。」同時,馬克龍強調:「法國與穆斯林沒有過節,法國是最早翻譯古蘭經的國家之一。但我們實現了政教分離。」(圖片來自推特照)

馬爾卡律師還對網暴行為不受法律處罰表示遺憾,他指出,米拉捲入的是一場聲勢浩大的「戰爭」:「在這個年紀,不應該承受這些」。今年8月,米拉曾向警察表示,自己有時會做噩夢:「我總覺得遲早會被穆斯林/伊斯蘭極端分子殺死」。

言論自由是否有界線?

不過米拉的「口無遮攔」也引發一些爭議,一些人提出質疑:言論自由是否有界線?如何掌握言論自由與尊重他人之間的平衡。

哲學家Charles Girard表示:如果說在言論自由和尊重他人之間很難實現其脆弱的平衡,那法國無疑在這個問題上難上加難。法國超過60%居民是無神論者,「人們不會想到行使言論自由可以被視為犯罪。我們無法理解信徒的憤怒,因為我們大多數人已經不再相信宗教。」

除了塑造「英雄」,法國還應該做什麼?

另一方面,慘遭砍頭殺害的帕蒂教師的5歲兒子於12月15日將正式成為由國家撫養的孤兒(pupille de la Nation)。

據法國軍隊代表解釋說:「這個孩子將和戰爭孤兒一樣,可以獲得每月經濟援助、免繳學費或考試費、學校補助金等,以得到保護和精神及物質上的支持。而且,這個孩子也可能被軍校錄取。」

那麼問題來了,法國官方在大力支持「擁護言論自由」「敢於褻瀆宗教」的共和國好國民的同時,是否還應該做些什麼從根源上解決問題呢?(原標題:收5萬條死亡威脅、被退學、怕被殺!「罵伊斯蘭教」女孩的言論自由是否該被捍衛?)

相關焦點

  • 收5萬條死亡威脅、被退學!「罵伊斯蘭教」女孩的言論自由是否該被...
    華輿訊 據歐時大參報導因批評伊斯蘭教而遭到死亡威脅的法國高中生米拉(Mila)近日再次因安全問題被學校「開除」。 為保師生安全,軍校也不敢收「罵伊斯蘭」女孩?
  • 回顧查理周刊槍擊事件,談談言論自由是否有邊界
    這場恐怖襲擊造成了包括2名警察、10名雜誌社工作人員在內的12人死亡,有5人重傷。槍手襲擊時自稱是來自葉門的蓋達組織,並高呼「為先知(穆罕默德)報仇」。2011年,突尼西亞伊斯蘭政黨在選舉中獲勝,於是《查理周刊》發表了一起特刊,名為《伊斯蘭教義周刊》,甚至在周刊封面上寫著特約編輯穆罕默德。該期漫畫中,穆罕默德豎著一根手指說:「如果你沒有笑死就抽100鞭子。」
  • 推特封禁川普是否侵犯了言論自由?​不,這個問題就是錯的.
    如今大家在討論,推特封禁川普是否侵犯了他的言論自由
  • 言論自由和名譽防護(十九)扭曲的標尺
    當然,所有的思想中大部分都將極可能是錯誤的,但自由爭辯中的錯誤恰可以成為正確思想的養分與試金石。尤需注意的是,只有人人敢言的氛圍持續存在,才可能對抗強大無比的社會慣性和政府機器。變革非但不該是政府和人民所要畏懼的,恰恰相反,它應該是人們為著幸福生活所要追求的,言論自由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必由之路。
  • 國民黨炮轟NCC 籲民眾上凱道反獨裁捍衛言論自由及食安
    ,強調臺灣地區言論自由可貴,不允許公權力幹預;但民進黨一再雙標,「行政院」放假消息不處罰,真新聞又不給報,NCC失去獨立機關價值,民進黨邁向專制獨裁。國民黨邀請大家11月22日一起站出來參加凱道遊行,反雙標、反獨裁、反萊豬、捍衛言論自由。
  • 別讓你的言論成為它們的死亡APP
    照片裡的女孩和真正感染新冠的女孩長得沒有任何相似之處,也沒有相似的生活軌跡和間接聯繫,結果就這樣被人們誤認成一個人。一個跟成都沒有任何關聯的人無辜遭受到牽連,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這讓照片中的女孩非常氣憤,質問傳播謠言的人「這玩笑能隨便開嗎?」
  • 深評|推特臉書封禁川普帳號侵犯言論自由嗎?
    所以言論自由的邊界就在於是否會帶來「明顯而立即的危險」,如果有某種言論會引發即時的危險,則不受憲法的保護。所以川普召集其支持者,並號召他們使用暴力的言論,並不受到法律的保護。而且他的言論已經造成5人死亡,多人受傷,所以這種有害言論不是封得應該不應該,而是太晚了。 因此如果川普的帳號是私人帳號,封他的帳號也不侵犯言論自由。於公於私,封禁川普帳號都有正當合適的理由。
  • 宋魯鄭:法國「恐襲」和言論自由有關嗎?
    說起來,雙方並不是有什麼個人過節,深仇大恨,而是完全在「公」的層面上不可調和的衝突:這位歷史老師在課堂上展示了針對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的漫畫。伊斯蘭是嚴禁聖像展示的。這種行為當然會被穆斯林認為是冒犯和褻瀆了自己的宗教信仰。而法國主流社會包括這位歷史老師則認為這是言論自由。
  • 索尼電影《刺殺金正恩》終在美國上映 成「言論自由」象徵
    6天前,索尼曾因疑似朝鮮黑客的威脅一度宣布取消公映該片,此舉遭到全美包括歐巴馬在內的一致批評。看看現在索尼收穫了什麼?「勝利!」「索尼一夜長大!」「創造歷史」,一部被業內人士視為平庸的小成本惡搞片,在著名影評網IMDb上收穫了近乎滿分的評分,搖身一變成為「捍衛美國言論自由」的象徵。
  • 德國11歲小學生為法「斬首」教師兇手辯護,威脅老師「我也會這樣」
    【文/觀察者網 鞠峰】法國巴黎歷史教師被當街「斬首」案餘波未平,最近,德國一名11歲穆斯林小學生,在課堂上為殺害那名教師的兇手辯護,並威脅老師稱:我也會做相同的事(砍你的頭)。 隨著法國與穆斯林世界關係日益緊張,法國總統馬克龍不僅增派士兵上街,法警還扣留盤問「為恐怖主義辯護」的學生,被調查的學生最小的只有8歲。
  • 拿疫情辱華是言論自由?丹麥刊登畸形漫畫拒道歉
    然而該媒體28日卻拒絕對此事道歉,狡辯說該漫畫並無"貶損或嘲笑的意圖"。該國首相梅特·弗雷德裡克森則以"言論自由是丹麥傳統"為由,為《日德蘭郵報》的行為進行辯解。在丹麥《日德蘭郵報》關於中國疫情的一篇報導中,漫畫家尼爾斯·博·博耶森(Niels Bo Bojesen)用冠狀病毒取代了中國國旗的五個黃色星星。
  • 法國教師被斬首加劇了關於恐怖主義和言論自由的辯論
    在薩繆爾 帕蒂(Samuel Paty)的學校外,一些團體舉著「我是一名教師」(Je Suis Enseignant)的牌子,為言論自由辯護。
  • 川普:推特「扼殺言論自由」;推特:總統帳號粉絲將清零
    據美國媒體12月25日報導,美國總統川普再次抨擊推特「扼殺了言論自由」,限制他在美國選舉舞弊問題上的言論。 川普與推特的關係一直處於對立狀態,川普一再指責該公司審查他的帖子,特別是在他聲稱2020年大選存在投票欺詐指控之後,該公司就多次將其推特帳號標記為「有爭議」。
  • 自由的科學定義是什麼?自由的靈魂是什麼?自由的靈魂拷問是什麼
    其實,自由的定義就好比是自由之漁網上的「綱」,自由的詞彙就好比是漁網上的「目」。比如言論自由,出版自由,信仰自由和結社自由等等自由詞彙就是自由之網上的「目」。檢驗自由定義是否科學的辦法之一,就是看自由的定義理論是否能與實際使用的自由詞彙密切聯繫,組織嚴密。
  • 成都確診女孩被罵「轉場皇后」,死亡的威脅,讓人性變得更加可怕
    2020夢幻開局,沒有經過這一年,很多人無法想像疫情的可怕,即使時至如今,依然可以聽到零星的疫情消息,新冠的死亡的威脅讓很多身處該地的人變得風聲鶴唳起來,也讓人性被赤裸裸的暴露了出來。面對確診者,網絡上鋪天蓋地的罵聲便撲面而來,隨著人肉等方式,女孩的朋友圈等隱私信息被進一步曝光,甚至不少好事者更是對其長相品頭論足,繼而來發洩內心的不滿。似乎這一次新冠出現在成都,這個女孩便成為了罪魁禍首,而女孩活動範圍酒吧字眼的出現,也讓她被好事者們冠上了「轉場皇后」!
  • 駐法使館:法國容不下中國的「漫畫權」,說好的言論自由呢?
    駐法使館:法國容不下中國的「漫畫權」,說好的言論自由呢? 近日,澳大利亞軍人殘忍殺害阿富汗平民的事情被曝光,西方媒體集體沉默的情況下,中方外交部對澳大利亞進行了譴責,直接成為「眾矢之的」,不僅澳方總理親自對線,要求中國道歉,英國,法國,紐西蘭也都開始指責中國,認為中國的「諷刺漫畫」不實。
  • 查理周刊,是言論自由還是褻瀆?
    禍端可以歸於查理周刊對伊斯蘭先知及其宗教的「自由諷刺」。除此之外,近年來發生在法國的恐怖襲擊,多多少少都有受查理周刊事件餘波的影響。雖然2015年後查理周刊的主編們都出於各種原因,減少了對敏感宗教的諷刺,但民間對宗教諷刺的言論自由支持從未因恐襲而衰減過,相反當針對周刊的事件發生後,舉國的輿論都是對查理周刊的支持。
  • 《查理周刊》封面再惹爭議 因死亡威脅向法院提訴
    2017年11月7日訊,環球網報導 記者 趙怡蓁 據法國媒體11月6日報導,法國當地時間11月6日,此前曾遭遇恐怖襲擊的法國諷刺漫畫周刊《查理周刊》負責人、漫畫作者裡斯(Riss)宣布,因受到網絡上傳播的死亡威脅,他們已經向法院提訴。
  • 法國警方逮捕四名10歲小學生,只因他們拒絕默哀並威脅斬首老師!
    【南方+11月12日訊】據法國媒體報導,法國警方在11月5日逮捕並審訊了四名年僅10歲的小學生,只因他們對他們學校的老師發出了死亡威脅,他們還稱讚了車臣恐怖分子謀殺了巴黎的歷史老師帕蒂。法國內政部為警察的逮捕進行了辯護,並宣布這種警察行動將繼續下去。
  • 《美國末日2》編劇尼爾收到了死亡威脅,是玩家過於不理智麼?
    近日,頑皮狗工作室的《美國末日2》項目組的編劇總監尼爾在推特上發言,聲稱收到了玩家們對他及旗下的頑皮狗的員工的死亡威脅。一石掀起千層浪,原本在網上因為對頑皮狗聲討的玩家團體分成了兩個部分,一個是指責玩家過於激進,因為遊戲劇情竟然威脅現實員工;一個則是認為就算尼爾收到了威脅,但是做出了爛作該罵還得罵。現如今這兩派在網絡上爭論不休,不過很多人覺得這次死亡威脅還是有點過了,那麼真的是玩家不理智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