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節氣已過,已經完全進入冬季,我國北方有不少地區已經下了好幾場雪了。
關於冬季小兒養護,有一個中醫育兒歌。
若要小兒安,三分飢與寒;
一把蔬菜一把豆,一個雞蛋一點肉;
魚生火,肉生痰,蘿蔔白菜保平安;
少喝飲料多喝水,煎炸燻烤傷脾胃;
缺鋅缺鐵兒常見,調理脾胃是優先;
有病沒病吃小藥,正當病時失療效。
這個中醫育兒歌裡基本講出了育兒的最關鍵地方,飲食搭配,調理脾胃,少吃不合適的藥。
在中醫上看來,百病之源是積食,冬季生病的孩子最多,因為冬季積食的孩子最多,孩子一旦積食,父母不會處理,就很容易生病了,而且冬季氣候乾燥寒冷,易感外邪。
小兒積食的原因分2種
內因
孩子先天脾胃不足,或受母親體質的影響,若媽媽在孕育孩子的過程中受寒氣比較重,母體有脾胃虛弱的特點,那麼孩子也比較容易脾胃虛弱,加上孩子,本出生以後各項功能都未發育完全,抵抗力較差,這兩種情況加在一起「虛上加虛」,脾胃自然不會強。
外因
在孩子出生之後,由於新手媽媽的疏忽對於孩子過度餵養,對孩子的脾胃造成了很大的負擔,就很容易脾胃虛弱;在孩子添加輔食的時候,沒有按照正確的順序添加讓孩子脾胃過早的承受了壓力;腳部受涼或者是腹部受涼,也會造成腸胃蠕動減慢,腸胃蠕動減慢,就會比較容易形成積食,長期積食就會脾胃虛弱,這是一種惡性循環。
積食對孩子有三大危害
1、大便異常
在積食的不同階段大便所表現出的異常也不同,可能最開始的時候會出現羊屎狀大便,顆粒狀的,孩子排便困難,大便乾結,若積食久了脾不能運化水溼,則會出現大便不成形的問題,甚至有的寶寶大便前幹後爛,也是長時間脾虛導致的。
2、貧血
「脾」為後天之本,是主運化的,負責把吃進去的食物轉化成營養,為身體的發育提供足夠的支撐,所以脾胃一旦虛弱,孩子的營養吸收能力就會有限,甚至於吸收不到營養,就會出現貧血的情況,營養不良,面黃肌瘦,也是積食所帶來的危害。
3、發燒
食物停滯在中焦,會使得孩子產生內熱,所以孩子就會反覆的發燒,吃了藥就退下去,過了一會就燒上來,如果孩子長期高燒不退很容易患上腦膜炎,這對於孩子來說是致命性的傷害。
魚生火,肉生痰,蘿蔔白菜保平安,愛積食生病的娃記住這原則!
原則一:溫補要適度
冬天是「藏」的季節,順應大自然的規律應該早睡晚起,很多老人都懂得冬季要進補,所以會經常給孩子煲湯,吃牛羊肉、排骨等溫補的食物,這裡提醒各位家長,溫補一定要找好時機,而且要適度。
在溫補之前判斷孩子的消化能力,消化水平比較好的時候,再給孩子吃這些肉類的食物,而且要注意適度,千萬不能吃得太多。
原則二:經常消食
小兒脾常不足易積食,一旦積食久了就容易生病,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給孩子經常消食,尤其是在冬季進補頻繁的季節裡,中醫上比較常用的消食方法是柳果刺鋅。這是一種藥食同源的綜合方,對於小兒積食,脾胃不調,消化不良的小孩有比較好的調節作用。
柳果刺鋅是以柳果、猴頭菇、雞內金、麥芽、山楂、橘皮等成分為主,能夠在顧護孩子脾胃的基礎上消食導滯,祛溼健脾,強化脾胃功能,柳果刺鋅中添加的低聚半乳糖能夠調節腸道中的有益菌,促進食物營養的吸收。
經常喝柳果刺鋅能夠起到消食導滯的作用,有效預防孩子的積食,所以寶媽可以養成這個好習慣。
原則三:運動不可少
冬季氣候比較寒冷,很多家長都不想讓寶寶出門,讓他們待在家裡,其實這樣寶寶的運動量不達標,腸胃蠕動也慢,也會導致積食,即便是在室內,也可以選擇一些室內的運動。
如果天氣好的時候,一定要讓孩子出門,曬曬太陽,跑跑跳跳,脾主四肢肌肉,經常運動的小孩,脾的功能都好,積食的次數也少。
最後提醒各位家長,當孩子不明原因哭鬧的時候不一定是身體哪裡不舒服給出的信號,家長不要以為孩子是在「作」,很多家長在這方面都做了一個錯誤的示範,讓孩子的不舒服愈加嚴重,這樣最後的結果只能是讓孩子的健康受到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