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情令》粉絲都了解,藍湛是一個悶得出奇的人,但一個人表面淡定,可不代表內心平靜。有的人往往越是沉悶,內心活動越是豐富。就像藍湛,他的定性太好了,認出魏嬰表面淡定,其實內心翻江倒海!
不得不說,藍湛和魏嬰真的是兩個極端,一個靜如處子,一個動如脫兔。
藍湛從小就話少,能用一個字解決的絕不說兩個字,見人也都是一副冷冰冰的樣子,若不是了解他的人,還真以為他自以為了不起,有種高高在上不可親近的感覺呢。
魏嬰就是另一個極端了,他完全閒不下來,在雲夢時把自己家裡鬧翻天,在雲深不知處把別人家鬧翻天。聽學的所有弟子中,就數他和聶懷桑是最調皮的學生了。
藍湛本來就內向,然後還生在了藍氏這種可以悶壞人的家族,這相當於是雪上加霜,藍湛不更加悶才怪呢。一個人的內心活動是沒人看得見的,藍湛只不過是表面沉悶而已,他的內心是真平靜還是偽平靜,缺的只是一個契機,一顆能打破平靜的小石子。
規矩慣了的藍湛,突然見到像魏嬰這樣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反應也是起伏變化的,一開始是反感,逐漸變成好奇,然後平靜的內心開始跟著他一起波動,產生漣漪。
雖然他還是表面上不承認,口是心非,其實早已和魏嬰產生了共鳴,只要大方向是對的,就是無傷大雅的玩耍。藍湛是喜歡這種感覺的,就算是受罰,這種體驗也是新鮮的有趣的,只不過不會在他臉上表現出來而已。
一個內向的人就是容易被一個外向的人吸引,真是真理,往往越是內向的人,他的內心越渴望跳動。魏嬰的性格正好與藍湛來了個互補,他的活潑開朗帶動著藍湛跳動的內心,就這樣產生了共鳴,發生了超越友誼的感情。
在大梵山上,藍湛從天而降抓住了魏嬰的手臂。表面上,他僅僅是抓住魏嬰的手,然後直勾勾地盯著他看而已,這麼淡定的外表下面,藏著的是內心的翻江倒海。
他等了魏嬰16年,每一天都在等待,每一秒都在期盼,突然有一天就讓他找到了,內心的律動怎麼可能像他那會騙人的外表一樣毫無波瀾呢。
也許藍湛的內心在盤問,「你是魏嬰對吧,雖然你戴著面具,但是我認出來了,你就是魏嬰對不對?這16年你去了哪裡,做了什麼,為什麼現在才回來,你有沒有受傷,有沒有哪裡不舒服,要不要我幫你清心,這些年我學會了很多能抑制邪氣的曲子,每天我都在練習這些曲子和尋找你蹤跡的思念中度過,就是想有一天你出現在我面前時,我能為你做些什麼。我很後悔,當初沒有和你站在一起,讓你孤零零地獨自一人嘗盡人間苦楚,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我一定不會再放開你的手!」
也許這段內心獨白的模擬,還不夠藍湛想說的萬分之一,但是萬語千言,藍湛只化作了兩個字「魏嬰」。藍湛就是這樣一個人,別人休想看出他的內心,只有魏嬰可以,即便他不說,魏嬰也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