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三都,烈日炎炎。走進貴州亙藍母圖民族布藝蠟染開發有限公司二樓蠟畫室,十多位苗族、水族婦女手裡拿著蠟刀全神貫注地在一張張白布上刻畫著,一旁的公司創始人張義瓊正在教授婦女繪製蠟染圖案。 張義瓊是土生土長的三都人。她從小就有個心願,要把母親傳授的蠟染技藝傳承下去,讓村子裡的姐妹們通過「指尖技藝」創造美好生活。
張義瓊現場繪畫蠟染。
「以前在家的時候,看到很多婦女的手藝『賣不出去』,我就萌生一個想法,自己創業將傳統技藝轉化為生產力。」張義瓊說。張義瓊於2001年返鄉創業,生產、經營少數民族服飾。憑著一股子熱情和執著,公司慢慢走上正軌,從縣城第一家民族服裝店做到了蠟染加工廠,再到如今年產值達2000萬的貴州亙藍母圖民族布藝蠟染開發有限公司。在張義瓊的帶領下,「藍色產業」越做越大,村民鼓起了荷包,增強了致富自信,全縣各族手工藝婦女實現就業260餘人,人均月收入3000元左右;帶動群眾種植藍靛3萬多畝,創收1.5億元,5460戶農戶增收。 企業是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主體,是助力脫貧攻堅的強大支撐,女企業家、女致富帶頭人更是創業致富的模範。習近平總書記在7月21日召開的企業家座談會上指出,要弘揚企業家精神,以恆心辦恆業,推動企業發揮更大作用、實現更大發展。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孫志剛在貴州省企業家座談會上強調,堅定必勝信心,搶抓寶貴機遇,加快轉型升級,努力提高企業競爭力,推動貴州高質量發展。
當代「女愚公」鄧迎香
殷殷囑託,言猶在耳。一直以來,貴州廣大女企業家、女致富帶頭人始終把責任扛在肩上,把人民放在心上,發揮在市場經濟中的主體作用、在本職工作中的帶頭作用,用心用情用力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用實際行動扶貧助困,為貧困群眾帶去溫暖。 當代「女愚公」鄧迎香為改變家鄉貧困落後面貌,帶領村民苦戰13年,在羅甸縣麻懷村的懸崖峭壁上硬生生鑿出一條「麻懷出路」,解決了麻懷村以及鄰近田壩、甲哨等村6000多名群眾的行路難問題,也鑿開了通往富裕的新希望,用「移山」鬥志撕下貧困標籤。
餘留芬(右)
盤州市淤泥鄉巖博村黨委書記餘留芬創辦「人民小酒」,形成以酒業為中心,集養殖業、畜牧業、加工廠、旅遊業為一體的經濟循環產業鏈,使巖博村從人均不足800元增加到2.26萬元,從貧困村變成遠近聞名的「小康村」。同時,她帶領巖博酒業公司主動履行社會責任,為2018年「助力脫貧攻堅戰·千企幫村獻愛心」活動捐款10萬元,為本村及周邊鄉鎮教育、醫療困難戶捐款30餘萬元。
松桃自治縣梵淨山苗族文化旅遊產品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石麗平(左)傳授婦女苗繡技藝。
松桃自治縣梵淨山苗族文化旅遊產品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石麗平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開設了10多個「扶貧工坊」,對在家的婦女開展刺繡技能培訓,通過一針一線,2019年「繡」出了6000多萬元,帶動了4000多名易地扶貧搬遷戶就業。貴州恆霸藥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何曉玲以傳統醫藥(苗族醫藥)為核心,在邊遠少數民族山區建設中藥材種植基地,帶動當地老百姓種植中藥材5萬畝以上,就業近萬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百餘戶。 90後返鄉創業女大學生、貴州夢潤集團總經理張麗鈜放棄出國留學機會紮根鄉村,在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中發揮了積極有效的作用,帶領集團下鄉創業累計捐資640多萬元,修建公路投工投勞1500多個工作日,輻射帶動周邊5000多人增收。
……
貴州女企業家協會會長、萬綠城集團董事長包愛明(右)。
做強一個龍頭、搞活一個產業、致富一方百姓,播下扶貧「種子」,結出致富「果實」。放眼全省,巾幗風採綻放在每一個城鄉社區。她們勤勞勇敢,讓一個個產業項目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她們主動慷慨解囊,積極捐資捐物,用愛心善舉匯聚起強大的正能量;她們深入田間地頭,走進群眾家中,把致富「鑰匙」、培訓技能「大餐」送到貧困群眾身邊……她們身體力行,不僅激活了貧困地區發展的內生動力,也展示出貴州女企業家、女致富帶頭人的巾幗責任和擔當,展現了「團結奮進、拼搏創新、苦幹實幹、後發趕超」的新時代貴州精神。當前,貴州正處於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關鍵時刻,省婦聯相關負責人表示,女企業家、女致富帶頭人要紮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主動與貧困地區、貧困群眾建立產銷對接機制和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為開創百姓富生態美的多彩貴州新未來貢獻巾幗力量。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覃淋
編輯 何濤編審 田旻佳 楊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