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第一次看周星馳的《少林足球》是什麼感受?
我是覺的熱鬧。113分鐘的電影,故事線簡潔直接,卻糅合了那麼多複雜的感情。
看完之後長籲一口氣,回味其中滋味:首先是好笑,笑中又帶著辛酸,辛酸之外好像還有點說不清道不明的感嘆。是什麼呢?當時沒有細想。
這就是我20年前,第一次看《少林足球》的感覺。覺得電影牛,星爺牛,吳孟達、黃一飛牛,莫文蔚、張栢芝好美,趙薇真醜(指角色)。
最近,因為防疫在家,我又重新翻看了不少老電影,其中就包括《少林足球》。
看完依然覺得精彩,幽默,不過時。
除此之外,忽然想清了當年隱隱約約的感嘆,原來是這部電影除了功夫和足球,還是一個鹹魚如何翻身,提升個人價值的故事。
01 你為什麼不值錢
話說在前面,起這個標題絕對不是為了在後文叫賣網課。而是想說,今天正在不同領域、不同城市奮鬥的諸君,其實都有機會比現在更有個人價值。
為什麼沒做到更有價值?最重要的一點,你可能還不明白得,什麼樣才是有價值的。
關於價值,《少林足球》裡二師兄旋風地堂腿的一句話,觸碰到了問題的根結。
當阿星找到二師兄時,他恨道:為什麼我小時候就要被老爸逼著練什麼爛武功,練到現在得洗馬桶、洗碗?
我們知道,練武術包括練雜技、練戲曲的孩子都很苦。所以,像二師兄能夠成就一身旋風地堂腿的絕技,從小下腰、劈叉、搬腿、翻跟頭,肯定流過很多的淚和汗。
可這一身絕技,竟不如洗馬桶來的回報高嗎?不是的。
二師兄之所以抱怨,關鍵是他沒搞清楚:價值不是你付出了多少辛苦,就該有多少回報;而是你對別人有多少貢獻,才值得多少回報。
這個道理看似簡單,卻是今天很多在外打拼者的癥結。
就像我的一位朋友,全國排名前十高校的文科碩士生,最大特長就是文思敏捷,文章寫的好。
當年畢業,他拿到收入最高的offer,是很多人羨慕的對象。
可幾年下來,同學中有人晉升雜誌總編,有人出了書。他雖然並非原地踏步,也絕對算是高開低走,落在後面了。
順便說一下,他供職在一家垃圾分類處理企業,工作中能發揮特長的地方,實在少之又少。
所以說,無論你的專業特長是做會計還是寫代碼,是搞公關還是做銷售,「貨賣識家」,找到能力發揮的最佳平臺,是個人增值的第一要義。
只埋頭提升能力,不考慮在哪兒發揮作用,不主動尋找機會,其實也是一種懶惰。
02 選擇重要or努力重要?有選擇的努力才重要
《少林足球》的主角大力金剛腿阿星,一出場就向路人兜售少林武功,連乞丐打扮的黃金右腳明鋒都不放過。
又到夜總會,找掃廁所的大師兄鐵頭功,兩人合唱「少林功夫好」推廣武功,被客人拳打腳踢。
阿星的目的只是為了弘揚少林武學,可惜受苦又受辱,卻沒人過問他的武功。這就是錯誤選擇和盲目努力的反面例證。
經常聽到一句話:選擇比努力重要。這句話其實特別不好,因為它會給人一種印象,好像作對選擇就可以了,努力是次要的,甚至是可有可無的。
反過來想一想,如果阿星沒有努力練習大力金剛腿,能夠一腳把飲料罐踢進牆裡,那麼他連選擇的機會都沒有。又或者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卻不勤加練習,一樣不可能有所成就。
看過《少林足球》我們知道,是阿星選擇的足球讓他成功了。這就是在對的方向上努力的正面例證。
但我更想說的是,在今天更加自由開放,信息能夠高效獲取的網際網路時代,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也許並不難。真正難的是,如何認識到個人資源和能力的上限,使自己始終保持在那條正確的道路上。
這是擺在所有人面前的一道哲學問題,用蘇格拉底的話說,就是「認識你自己。」
「斜槓青年」這個詞,這幾年特別流行。會有一部分人在它的鼓動下,走上一條荊棘密布,又充滿挫敗的路。
在時間資源有限的前提下,走上一條岔路,就少走了一段正路。
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說:對大多數人來說,專注於一個領域就是捷徑。對於重要的大事,將時間分割成許多段,等於沒有時間。
03 好團隊,勝過抱大腿
《少林足球》裡有這樣一個鏡頭,當阿星用大力金剛腿踢球,已經練就每球必中牆上的紅心,勢大力沉幾乎把牆砸出窟窿,師兄弟們感嘆說:有他一個人踢就行啦!
這時候,明鋒說出至關重用,也是後來被應驗的一句話:球,不是一個人踢的。
球不是一個人踢的,很多事也都不是一個人能做的。
前面講,很多人努力練就了本領,但是沒有在正確的平臺上使用,因此對外部世界的貢獻度就低,個人價值就體現不出來。
那麼平臺上到底有什麼呢?可能有資金、是渠道、有場地等等,但所有這些都可以歸結成一個字,人。
群聚效應提升了每個人價值,實現了1+1>2的效果。這是城市擴張的根本原因,也是企業優於個體經營的經濟學解釋。
少林足球隊由大師兄鐵頭功、二師兄旋風地堂腿、三師兄金鐘罩鐵布衫、四師兄鬼影擒拿手、阿星大力金剛腿、六師弟輕功水上飄,再加上黃金右腳明鋒擔任領隊,這些人組成的核心班底,具備了奪取全國冠軍的實力。
所以,在進入決賽前,財力雄厚又有勢力的強雄,企圖「招安」少林足球隊時,明鋒才能硬氣地回絕,告訴他「我們貪的是全國總冠軍」。
這份硬氣的背後,是有一支能力互補、優勢增值的團隊做背書。
反過來說,如果把少林足球隊拆成一個個人,只能是撿垃圾的撿垃圾,洗馬桶的洗馬桶,明鋒更慘,被強雄踩著頭擦鞋。
04 沒有夢想的人,不是鹹魚
作為一部有笑有淚的電影,前面評論了一些積極正面的東西,但是講到最後,不得不灑點雞湯,呼應一下全劇的感情色彩了。
可能有人從沒完整看過《少林足球》,但很少有人沒聽過那句「人如果沒有夢想,那跟鹹魚有什麼分別。」
作為一部以鹹魚翻身為終結點的電影,在主人公奮鬥之初,當然要有夢想、不甘做鹹魚。
但是,這句話並不適用於所有人。
有人追求賺更多的錢,出更大的名,享有更多的資源。這沒問題,這是社會公認的一種成功模式,要說對這些根本不在乎,在我看來就是有點裝。
問題是,並非所有人都有現實條件去追求更好的境遇,更高的個人價值。
你可能是一個負擔房貸車貸,要養家餬口的中年人。你可能是一個剛剛走出校門,沒有任何工作經驗和人脈基礎的青年人。你也可能是一個負擔照顧病人、撫養孩子的家庭主婦。
或者乾脆你只是不夠聰明、不夠堅強,單純的才華配不上夢想,所以放棄了夢想。
如果你是這樣的人,我想說,沒有夢想的你,也不是鹹魚。
因為,誰不是拼盡了全力,才配的上擁有現在的一切呢!
《少林足球》的最後,阿星登上了時代雜誌封面,成就了推廣少林武學的夢想。
當他跑步經過以前收垃圾的時代廣場,鏡頭下拉,我們看到他腳上的那雙鞋,仍然是阿梅縫補過的舊鞋子。
曾經說「我們都要向前看,我永遠都不要再穿破鞋子」的阿星,最終選擇了阿梅,選擇了回歸。
繁華落儘是孤獨。
我們每個內心都有一個「阿梅」,那就是我們最長久、就踏實的渴望。從這個意義上說,找到它也就實現了個人的最大價值。
至於10倍還是20倍的提升,也都失去了數字上的意義。
#周星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