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自媒體 / Alter
不久前,最新的福布斯中國富豪榜公布。
首富還是馬雲,前十名企業家來自網際網路行業的依然最多。但相比首份中國富豪榜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2003年4月,《福布斯》來到中國,正式發布了首份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當時上榜的富豪有100人,只有一位身家達到10億美元,他就是網易的丁磊。那一年,排名靠前的大部分是搞房地產的,丁磊、陳天橋是唯二的網際網路行業代表。
2003年也是一個很特殊的年份——非典爆發,情景相似仿佛一個輪迴。所以我們截取了2003年-2020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的前15名,從十八年波瀾壯闊的歲月中找到一些啟示。
首屆企業家們,現在怎麼樣了?
對比2003年和2020年的兩份榜單,除了丁磊,當年前15名的企業家均已不在榜。而且除了近幾年一直活躍在公眾視野的朱孟依、王傳福、郭廣昌、許榮茂、劉永行和劉永好兄弟之外,許多人的故事讓人感慨:「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
他們中有的人已經離開了。排名第4的萬向集團董事長魯冠球於2017年10月25日因病去世,享年72歲。但魯冠球在非典期間所做的文章《立足最壞情況 爭取最好結果》,在十八年後依然激勵著身處新冠疫情中的企業家。
排名第11位的大連實德掌門人徐明,2012年3月,因涉嫌經濟案件被帶走調查。2015年徐明在獄中去世,終年44歲。
鋃鐺入獄的不只有徐明。2009年,排名12的「公路大王」劉根山犯抽逃出資罪和挪用資金罪,被判了8年。有報導稱,劉根山控制或參與的高速公路總投資達180億。
一代商界梟雄的故事落幕了。
那年排名第2的榮智健也被香港證監會起訴過,好在最後「脫罪了」。榮氏家族被稱為「第一家族」,榮智健爺爺是清末紡織大王榮德生,爸爸是「紅色資本家」榮毅仁。2008年金融海嘯引發危機,榮智健家族炒澳元失敗,中信泰富股價一度暴跌近七成,市值損失超過200億港元。
2014年,香港證監會因此起訴榮智健等人,當年披露虛假或具誤導性的財務狀況資料,導致4500股民損失19億。3年之後,香港證監會還了75歲的榮智健清白。如今榮智健安享晚年,回到家鄉無錫捐建了榮氏梅園、龍光塔 。
從他們中的很多人也可以看到,那一代的創業者們大多白手起家,靠著房地產將資本迅速做大。
排名第14的張湧從白酒經銷起家,靠房地產壯大,收購了ST東碳但被反噬,最終出現巨大虧損,張湧被迫黯然退場。
當過數學老師,賣過T恤的葉立培是當年的第8名,因為投資房產一度成為上海首富。後來,葉立培從仲盛集團隱退,交由兒子葉茂青當家。但網上關於葉茂青的消息,似乎大多存在與女明星的緋聞八卦中。
與娛樂圈有一絲聯繫的還有排名第10的陳麗華。陳麗華的富華國際集團在北京擁有數家房地產企業,她的先生是84版《西遊記》中唐僧扮演者遲重瑞。《2020胡潤全球白手起家女富豪榜》中,陳麗華排名第6位。
那是房地產的黃金年代,前15名中9人都與房地產相關。再看2020年這份榜單,許多叱詫風雲的地產大佬都沒有上榜,比如王健林徹底告別了房地產,放話「剝離房地產,不留一平米的房地產開發」。
即使上榜的楊惠妍和許家印,也都在布局多元化的業務。恆大7折賣房,重心轉移到了新能源汽車;碧桂園也開始搞機器人,社區生鮮等項目。而新晉黑馬左暉的貝殼也披上科技公司的外衣。
網際網路、醫藥、零售站到了舞臺的中心。
丁磊VS陳天橋
2003年的榜單裡,還有一個人的名字很醒目,那就是陳天橋。
95後可能沒怎麼聽說過陳天橋,但在當時,陳天橋的名氣相當於現在的馬雲、馬化騰。網際網路在中國才剛起步,陳天橋代理的遊戲《傳奇》在巔峰時註冊用戶就有6000萬,絕對的國民遊戲。
之後,陳老闆趕著跑馬圈地,收購了起點、晉江、紅袖添香、榕樹下,布局盛大盒子,夢想打造「數字娛樂帝國」。這個想法跟騰訊「泛娛樂」的概念差不多,但在時間上早了十多年。
所以,陳天橋「戰略家」的稱號名副其實。他有雄才大略,同時也略顯自傲高調,走的每一步都有明確的目標,做的每次選擇都是幹別人沒做過的事。
其實,陳天橋和丁磊有很多的相同點。浙江人、年少成名、國企辭職創業,爭奪網遊霸主地位。但丁磊的風格則正相反,低調謹慎,沒有什麼偉大的構想,哪裡有需求就去做什麼。
網易的風格也是這樣,不擅於追逐風口,郵箱、雲音樂、有道、嚴選都不是行業裡最先開始做的,但靠著產品驅動的邏輯,20年來網易活得挺好。
網易上市20年中,18年保持連續盈利,股價增長100倍以上,平均投資回報率超過25%。網易發布的最新財報顯示,第三季度淨收入為人民幣186.6億元,同比增加27.5%,遊戲、有道、創新業務都保持穩健增長。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網易在2001年還虧損2個億,靠著進入SP(簡訊增值服務)和遊戲市場,一年時間打了翻身仗,2002年實現盈餘200萬美金。「天時不對,那就只有換賽道。」丁磊如今回憶起來也承認當初的決定至關重要,「不做遊戲,網易可能沒有今天。」
丁磊轉換賽道的標準說起來也很簡單,8個字:順應需求,做好產品。不久前,丁磊接受了福布斯採訪,跟以往一樣言必談產品。他認為,在這樣一個流量為王的時代,靠內容建立護城河的核心是創作的創意與創作的手段和過程,以及科技的應用。
現在陳天橋的對手換成了埃隆·馬斯克,去搞人腦科學研究了。去年穀雨實驗室採訪了鮮少露面的陳天橋,「中國的網際網路你看好像在增長,其實在重複。」重複沒意思,他想找下一塊石頭。看來當初他賣掉公司,也不全是因為身體的緣故。
而丁磊還繼續在網際網路的戰場上戰鬥著,帶著他活一千年的哲學。
誰能笑到最後?
「做企業不是比誰先動手,而是比誰活得長,不是比誰做對的事情多,而是比誰犯的錯誤少。」這就是丁磊的生存哲學。
知名媒體人程苓峰說,商人就像遊牧民族,錢是目的,事業是手段,所以遷徙是常態。
遊牧者做的事情都很散,業務線之間不是一個體系,但遊牧族命長。定居族可能會跟自己的夢想死磕,誓死捍衛家園,一口氣接不上來就很危險,但遊牧民族都很實際謹慎,一見不妙就撤,不太會堅持,丁磊就是其中的典型。
有人說保守和務實的丁磊一定死不掉,但這也會導致錯失先機,缺乏大氣的布局,網易也一直被認為缺乏爆款、缺乏概念、缺乏故事。只是在這個速生速朽的時代,企業持久旺盛的生命力就是一個稀缺品,這也是長期主義被頻繁提及的緣故。
風物長宜放眼量,我們盤點2003—2020福布斯中國富豪榜前15名的榜單,統計上榜次數最多的人。第一名是馬化騰,上榜13次;第二名是何享健,上榜12次;第三名並列11次,分別是丁磊、李彥宏、王健林、楊惠妍、許家印、劉永行;在之後是馬雲9次、許榮茂8次,宗慶後8次,而且丁磊是在榜時間最長的,2003年和2020年都在前15名的榜單上。
另外,據統計,馬雲是十八年來是財富躍升最快的、財富最多的,2020年財富已經超過4000億元。但11月17日,農夫山泉創始人鍾睒睒身價暴增至635億美元,一舉超越馬雲、馬化騰成中國首富。
富豪難當,十八年的歷史中,有的名字只在榜單看到過一次,有的連續多次穩坐榜單後突然消失,比如美特斯邦威的周建成,森馬的邱光和,娃哈哈的宗慶後等等。
在丁磊最艱難的時候,段永平推薦他看一本書,詹姆斯·柯林斯的《基業長青》。2003年,因為非典出門不便,丁磊在麗江看完了整本書,他也多次在採訪中提到過這本書。
《基業長青》有兩個總結對他啟發很大:沒有任何一家偉大的公司一開始就擁有偉大的夢想,但一定會有一個核心的價值觀和超越賺錢的使命感,這樣企業才能做得長久。
另一個是,一家公司可以擊敗競爭對手,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它每天都在自問:「我要如何自我改進,使明天做得比今天更好」。
優秀的企業都具備超強的自我進化能力,優秀的企業家不需要是偶像,打造出科學的治理機制和管理系統才是最重要的。正如《基業長青》書中所說,產品會過時,領袖會過世,而公司必須與時俱進。
對此,很多企業家也有共識。
《中國經濟周刊》曾報導,何享健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研究世界500強企業,從中總結出一條規律:很多企業的沒落都和家族式管理、傳承脫不開關係。他的名言是,美的60年代用北滘人,70年代用順德人,80年代用廣東人,90年代用中國人,21世紀用全世界的人才。
當宗慶後等本土企業還在找尋接班人時,美的已經平穩接棒。馬雲也說過,中國民營企業家的能力不是規劃出來的,是打出來的。
逆境之中,使命感和信念感是支撐公司活下去的動力,但也要做好隨時取消、修正一種構想的準備,畢竟,縱使有英雄造時勢,但更多的是時勢造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