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周慕姿 豆瓣評分截圖
hello 大家好 我是蘿蔔頭,《關係黑洞》是這幾天在看的一本書。被目錄前言吸引,主要講的是一個人的不安全感如何反映在人際交往中的,書中主要講的是愛情,小部分親情。作者結合實際生活的例子(很真實)將親密關係的相處之道重新擺在我們面前。
篇幅不長,豆瓣8.3分✔️
選取一部分供大家閱讀思考
關鍵詞:不安全感 情緒勒索 以愛為名
🎏 為什麼另一半總是對外面的人比較好?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這種感受:發現應該最在意自己感受的伴侶,卻總是「比較在意」別人的感受,很擔心別人對他的看法,而不敢表現出自己真正的感受或看法;
但對於身邊的另一半,卻總是很容易表達出憤怒,甚至非常容易生氣,也時常忽略對方「的感受。
或者,你就是這樣的人。
遇到這樣的伴侶,我們或許都會有些懷疑:「難道你並不愛我、不在乎我嗎?」如果拿這個問題去問另一半,或許他會沒好氣地回答:「就是把你當自己人,所以才會把真正的自己展現給你看,好嗎?」
真的嗎?這是「真正的自己」嗎?
很多時候,當我們的情緒界限不清楚時,我們會因為在意別人對我們的看法與評價,使得我們不敢表達自己真正的感受:擔心讓對方覺得不舒服、擔心自己做了什麼造成別人的困擾……我們對自己的要求極高,不敢麻煩別人一絲一毫。
問題是,有時候,有些人不會以同等的態度對待我們,使我們必須忍耐著界限被侵犯的不舒服,甚至忍耐著憤怒等情緒,以避免發生衝突,以免「讓別人不舒服」。
於是,我們帶著這種不舒服、憤怒、被侵犯的感覺回家,與親密的人相處。這個人可能是我們的「伴侶,甚至可能是我們的家人。然後,他們可能對我們做了一些事情,那些事情讓我們感覺自己的界限被侵犯了。
於是,白天的那些「新仇舊恨」全部被召喚了出來,就在這件與親密的人發生的小事中爆發。兩個人因此吵了起來,一方覺得「他不在乎我」,另一方覺得「就是他的錯,是他這麼做才害我發脾氣」。
實際上,回家變成另外一個人,有些時候,的確不是因為不在乎另一半或家人,而是因為覺得這個關係是安全的、這個人是在乎自己的。
所以,即使我對他表現出我最任性的一面,他都會包容我。就算生氣,也不會跟我生氣太久。「他們心裡明白:「我的家人(伴侶)不會因為我生氣、我任性,就拋棄我。」(PS:就很致命,又作為很日常的發洩藉口)
因為對「這段關係」與「這個人」的信任感,使得他們更容易對這些人表達出真正的感受。但是,這當中的確有個陷阱存在,使得一些人容易把沒有對別人發作的脾氣帶回家借題發揮、趁機發作。
對外,這些不舒服的感受沒有處理好,帶回家之後,使得白天或過去那些未處理和表達的情緒被召喚了出來,使得現在發生的這件事變得難以忍受……於是,他們終於爆發了!
如果自己沒想清楚這一點,總是「以愛為名」,覺得我就是愛你,才會「表達真實的自己」,那其實是個連自己都誤會的「陷阱」:你表達的不只是真實的自己,還有一部分是把自己沒有或不敢對別人表達的感受,發作在你以為可以發作的人身上。
這麼做,不僅無助於改善對外的人際關係,還可能傷害對內的親密關係。
如果你是個好好先生/小姐,或你的伴侶/家人是這樣的人,試著鼓勵自己或他,試著學會在別人侵犯自我的界限時,對別人表達自己的感受。
如此,不但可以改善自己的人際關係,讓自己不用這麼辛苦,而且還不會讓家人或伴侶總是「掃到颱風尾」。另外,如果你的伴侶(家人)等親密他人會如此對你「任性」
除了理解對方外,適當表達你的界限與不舒服的感受,讓對方了解你,讓對方有機會學著調整,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一點想法💡:
了解到這種親密關係中的「不安全感」後,
有人會問如何解決/緩解呢?
或許我們可以參照《非暴力溝通》裡的方法
來緩解造成傷害親密關係的「漏洞」
1 同理心訓練,猜測對方的需求
《溝通的藝術》中提到過一種訓練換位思考能力的方法——枕頭法,即按照「你錯我對」、「你對我錯」、「雙方都對,雙方都錯」、「這個議題不重要」4種立場來看待同一件事。
如果發起吵架的人能夠停下來想想自己的需求,而另一方也不是急著反駁,而是想想一定是對方某方面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的時候,暴力的溝通其實往往可以避免。
2 學會傾聽,先從情緒中抽離出來
知乎上有個提問:男女之間為什麼會爭吵時。
男人想解決問題,而女人則要解決感受。對於女人來說,只要態度端正,道理怎麼講都好。在很多爭吵中,90%是情緒,10%是問題。
當對方有情緒的時候,不管你如何講道理,對方都不會聽。而傾聽則是化解對立情緒的重要手段。
3 合理地表達自己對行為的感受,以及請求
當男朋友邀請朋友在家看足球比賽時,女朋友總是一副不歡迎的樣子。這時候男生可能會說「為什麼每次我和朋友一起看足球比賽的時候,你都板著個臭臉?你知不知道這樣很掃興?」
在這一表述中,「板著個臭臉」就是主觀描述,而「每次」顯得太過絕對,會激起對方對立的情緒。
在爭吵中,我們應該用語言客觀具體描述自己觀察到的行為。
注意,是觀察,而不是下判斷哦。
例如用客觀的具體數字代替模糊而帶情緒的「總是」、「每次」;又或者是以「我」開頭,而不是「你」開頭,「我覺得很生氣」而不是「你讓我很生氣」。
懂得如何在吵架中贏得愛,化解情緒
是親密關係的必修課
最後,別忘了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