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鹼體質?咖啡致癌?2018十大「科學」流言終結榜刷新認知

2021-01-10 央廣網

  央視財經《中國財經報導》 中國科協昨天(16日)公布了評選出的「2018十大科學傳播事件」以及2018年十大「科學」流言。

  登上這份科學傳播事件榜的分別是:

  嫦娥四號成功發射開啟人類首次月背探測;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2018未來科學大獎在京舉辦7位科學家獲獎;「天河三號」E級原型機完成研製部署;首屆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舉辦;

  我國成功發射「高分五號」衛星;「天眼」FAST首次發現並認證毫秒脈衝星;袁隆平團隊在沙漠種植水稻初獲成功;2018全國科普日活動舉辦;「天鯤號」試航成功。

  登上這份科學流言終結榜的分別是:

  人的體質有酸鹼之分;足貼能夠吸附體內毒素具有排毒功效;咖啡致癌;房間放洋蔥可防流感;接觸超市小票會致癌;

  科學家研發白菜價「神藥」可延長壽命至150歲;常吃米飯會誘發糖尿病;牛奶致癌;食鹽中含亞鐵氰化鉀不可食用;大蒜熗鍋會致癌。

  在這份榜單上,食品安全方面和疾病健康方面各佔據一半。

相關焦點

  • 「塑膠袋做紫菜」入圍十大「科學」流言終結榜—新聞—科學網
    該活動旨在通過這場年度科學傳播盛宴融匯科學傳播業界智慧,彰顯科普中國品牌文化,促進全民科學素質提升。活動現場公布了2017年十大「科學」流言終結榜、十大科學傳播事件、十大網絡科普作品、十大科普自媒體和十大科學傳播人物五大榜單。 「紫菜是黑色塑膠袋做的」「肉鬆是棉花做的」「月球背面有外星人」等十個流言及其闢謠作品最終登上「2017年十大『科學』流言終結榜」。
  • 盤點2015十大科學流言:40%與食品安全相關 火腿培根致癌與砒霜同列
    據光明網報導,2015年12月30日,中國科協公布2015「十大『科學』流言終結榜」、2015「十大科學傳播事件」等榜單。其中,十大「科學」流言榜以北京市科協、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臺、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聯合發布的每月「科學」流言榜為基礎,經過專家初選、網絡投票和專家終評,評選出「十大『科學』流言終結榜」。梳理發現,十大科學流言終結榜單上,40%與食品安全相關。
  • 2019十大「科學」流言終結榜揭曉 高鐵輻射嚴重等入選
    2019十大「科學」流言終結榜揭曉 高鐵輻射嚴重等入選 2019-12-18 19:25:47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劉湃 責任編輯:劉湃
  • 大公司晨讀:2019十大「科學」流言終結榜;騰訊音樂股票回購計劃
    中國科協發布2019年度十大「科學」流言終結榜據報導,12月17日中國科協在京舉辦了「典贊2019科普中國」活動,活動現場還發布了2019年十大「科學」流言終結榜。登上這份科學流言終結榜的十大科學流言分別是:1. 5G基站輻射對人體會產生很大影響、2.中國高鐵輻射嚴重,「坐高鐵=照X光」、 3.長期服用降壓藥致死、4.電子菸無毒無害,是戒菸的利器、5.飢餓能夠「餓死」腫瘤,延緩衰老、6.孕婦不可接種流感疫苗、7.抑鬱症不是病,就是太矯情、8.低鹽飲食不健康、9.近視能治癒、10.液化氣鋼瓶著火一定要先滅火再關閥門。
  • 中國科協發布2019年度十大「科學」流言終結榜
    17日中國科協在京舉辦了「典贊·2019科普中國」活動,活動現場發布了多項科技領域評選結果,其中最受關注的2019年十大「科學」流言終結榜也新鮮出爐。登上這份科學流言終結榜的十大科學流言分別是:  1. 5G基站輻射對人體會產生很大影響
  • 【謠言粉碎機】中國科協發布2019年度十大「科學」流言終結榜
    12月17日中國科協在京舉辦了「典贊·2019科普中國」活動,活動現場發布了多項科技領域評選結果,其中最受關注的2019年十大「科學」流言終結榜也新鮮出爐。登上這份科學流言終結榜的十大科學流言分別是:1. 5G基站輻射對人體會產生很大影響流言內容:一位網際網路知名人士宣稱,5G基站密度極其高,因為是毫米波,振動頻率高,對水分子和氧分子的一些震蕩頻率可能會產生共振。他根據自己的物理知識判斷,5G基站對人體的危害是很大的。闢謠內容:首先,輻射是一種能量傳遞方式。
  • 2019年度十大「科學」流言榜揭曉
    12月31日12月30日,「智止流言,探求真知——2019年度十大『科學』流言求真榜」在北京科學中心揭曉。該榜單在北京市科協、北京市網信辦、首都網際網路協會的指導下,由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臺共同發布。
  • 10月科學流言榜:左右腦測試是一場遊戲 吃醬油致癌是危言聳聽
    由北京市科協、北京市網信辦、首都網際網路協會指導,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臺共同發布的每月科學流言榜1日發布10月榜,共有8條流言上榜。「左右腦測試」玩玩就好不久前,「左右腦年齡測試」風靡朋友圈。
  • 12月「科學」流言榜來啦!
    每月一次的流言排行榜如期而至:加溼器有致病風險?網紅牙膏能否治服幽門螺桿菌?這個冬天會否打破60年低溫記錄?薯片也跟致癌扯上關係了?冬至日的不吉標籤是咋回事兒?復原乳到底能不能喝?……流言雖多,一一擊破。新的一年,讓我們繼續以科學的態度去感受生活。
  • 網絡謠言披"科學"外衣 面對流言科學如何成為贏家
    2.辨別流言,要抓哪些關鍵點 2017年1月,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對2016年與科學技術有關的流言進行了梳理,並發布了「2016十大科學流言終結榜」,上榜的十大科學流言有「大個兒草莓打了激素;喝蘇打水預防癌症」,還有「血栓抽吸裝置問世,心臟支架被淘汰;X射線安檢儀對人體有很大傷害」等。
  • 科普| 不適合喝咖啡的十大體質!
    總有一些喝過咖啡以後心慌,也就是一般所說的心悸,其實這是比較主觀性的話語,可能是由許多生理上的變化所造成,像是早期心房收縮、早期心室收縮、心搏過速等等現象,有這種現象的人通常是不適合喝咖啡的。
  • 「科學流言」豈能一直「流言蜚語」
    不久前,北京市科協等機構發布的「科學流言」榜,回應了相關謠言。近年來,類似榜單每次發布都會引發社會關注,既說明公眾渴望得到權威的科普知識,也折射出一些「科學流言」傳播較廣的現實。(11月30日《人民日報》)<br/><br/>  移動互聯時代,信息觸手可及,傳播速度加快。在這種背景下,網絡上出現了不少「科學流言」,如果不及時予以澄清,很可能引發難以預料的後果。
  • 2016年度十大科學流言:「美國人不吃轉基因」入圍
    由中國科協主辦的「典贊·2016科普中國」活動日前揭曉2016年度十大「科學」流言終結榜,其中兩項涉及轉基因話題。同時揭曉的還有年度十大科學傳播事件等榜單。 作為年度科學傳播的一場盛宴,這次活動從8月開始向社會各界公開徵集本年度具有影響力和科學傳播元素的事件、人物、流言和科普作品。經權威專家評選後再經600多萬人次網絡投票,最終確定了評選結果。
  • 人民時評:以科普抵禦「科學流言」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以科普抵禦「科學流言」(人民時評)提高科普質量,既介紹具體知識,又傳播科學思維,努力提升全民科學素養,全社會抵禦「科學流言」的根基才會更穩固不久前,北京市科協等機構發布的「科學流言」榜,回應了相關謠言。近年來,類似榜單每次發布都會引發社會關注,既說明公眾渴望得到權威的科普知識,也折射出一些「科學流言」傳播較廣的現實。移動互聯時代,信息觸手可及,傳播速度加快。在這種背景下,一些專業人士認為不靠譜、難以產生影響的「科學流言」,如果不及時予以澄清,很可能引發難以預料的後果。
  • 以科普抵禦「科學流言」(人民時評)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提高科普質量,既介紹具體知識,又傳播科學思維,努力提升全民科學素養,全社會抵禦「科學流言」的根基才會更穩固發現結節不立即切除就會癌變?複方板藍根能有效抵抗新冠病毒?得了類風溼性關節炎就絕對不能運動?
  • 4月科學流言榜發布:盲信「達文西睡眠法」毀身體
    2018年4月29日訊,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市網信辦、首都網際網路協會指導,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臺共同發布的每月「科學」流言榜昨日發布4月榜,共有9條流言上榜。而對於「星巴克咖啡含有致癌物丙烯醯胺」的說法,流言榜闢謠:丙烯醯胺是2A類致癌物,其對人類只是具有潛在致癌性,一個人每天至少要喝318杯黑咖啡,才可能產生致癌的風險。一則「科學家發現新器官——間質,遍布全身可充當人體『減震器』」的流言引發了廣泛討論。流言榜指出,事實上間質目前還僅在組織層面,離器官差著一個等級。把這樣一個非典型的簡單構造稱作器官,實在牽強。
  • 闢謠專欄1:喝咖啡會致癌?鮮榨果汁能抗癌?無糖飲料會致癌?
    謠言1:喝咖啡會致癌。 闢謠1:2016年,世界衛生組織明確指出,「咖啡不存在致癌危險性」。 這個謠言的歷史,有差不多30年了,雖然各大官方平臺都已闢謠過,但是這個謠言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出來蹦躂。
  • 喝咖啡致癌VS喝咖啡減肥|多喝咖啡到底對身體好不好?
    大家還記得兩年前,關於咖啡致癌的新聞嗎,2018年,美國加州法庭宣判,要求星巴克等 90 家咖啡企業,必須在門店內明確貼上警示標籤,提醒消費者咖啡中可能含有致癌成分。時隔兩年,咖啡愛好者們,在喝咖啡的時候,是不是仍然惴惴不安,仍然擔心喝多了咖啡會致癌?
  • 《流言終結者》機器人天才格蘭·今原去世:終其一生,只為讓孩子愛上科學
    同事問我他是誰,我說你一定沒看過這部家喻戶曉的科普節目《流言終結者》。這部在Discovery頻道播出,從2003年一直播到2016年的節目,每集四十分鐘,《流言終結者》一共用實驗驗證了超過1000個流言傳說。節目的五個主持人都是電影特效專家,之前整天就是跟爆炸、高速運動打交道。
  • 盤點2019十大科學流言,算算浪費了你多少流量費?
    12月30日下午,2019年度十大「科學」流言求真榜揭曉。本次發布的2019年度十大「科學」流言,是在騰訊指數數據的基礎上,從2019年發布的73條「科學」流言中,由專家評委根據其傳播廣度和危害性投票選出,均為百姓關注話題或與生活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