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50年代罕見老照片:歐美國家消費者在商店瀟灑試聽唱片

2020-12-24 騰訊網

如今,你可以用耳機輕鬆地在智慧型手機上聽新歌,但過去不是這樣。在20世紀50年代,美國的許多音樂商店都引入了特殊的隔音間,顧客可以在這裡可以不戴耳機就能體驗新的音樂。

在50年代和60年代,當時流行的錄製音樂的形式是使用黑膠唱片,它能夠以每分鐘45轉的速度旋轉,從而播放出美妙的音樂來。

當時,在美國成千上萬的音樂商店裡,都提供了試聽臺。那裡配備了唱機、耳機和單曲樣本,這樣方便顧客進行試聽,從而有利於做出購買決策。

但是這種服務方式也存在著一個大問題。反覆試聽之後,黑膠唱片上面就會出現劃痕,這會縮短唱片的使用壽命。

如果加以更換,就會加大唱片店的運營成本,這使得他們的銷售利潤大幅度降低。到了60年代中期,這種唱片試聽服務終於逐漸淡出了歷史舞臺。

第一張黑膠唱片被壓制在直徑12英寸的柔性塑料圓盤上,播放的速度是每分鐘33又1/3轉。但是受經濟大蕭條的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慾望大為減弱,再加上消費者家裡缺乏播放設備,這些都造成了音樂唱片在商業上的失敗。

從1948年到1950年,美國廣播唱片公司旗下的勝利唱機公司和哥倫比亞唱片公司之間,為了獲得市場的統治地位而展開了激烈的競爭,並發明了不同的唱片格式。這段時期,被業界稱之為「速度之戰」。

經過幾年的競爭洗禮之後,12寸的LP唱片逐漸成為了音樂專輯的主流格式,而7寸唱片則成為了單曲的首選格式。

到了60年代早期,消費者喜歡上了立體聲唱片,傳統的單聲道唱片在1968年就停產了。

這裡收集的圖片來自於英國倫敦的一家名為「主人之聲」的唱片店,真實記錄了那個年代的音樂發展之路。

相關焦點

  • 20世紀70年代大明星們的經典老照片,雖然普通卻很真實
    20世紀70年代是電影產業蓬勃發展的時代,湧現出了眾多的知名電影和大明星。1971年,奧森威爾斯獲得了奧斯卡特別獎,他在《第二十二條軍規》中有著出色的表演,深受大眾的喜愛。史泰龍是20世紀70年代開始出現的一位大明星,他在知名電影《洛基》中扮演一名拳擊運動員。
  • 老照片:八十年代,黛安娜王妃的罕見生活照!
    老照片:八十年代,黛安娜王妃的罕見生活照!人民的王妃,黛安娜王妃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女性之一。作為一代時尚王妃,直至今日黛安娜的高貴氣質仍無人超越。黛安娜王妃出生於1961年7月1日,逝世於1997年8月31日。
  • 唱片商店日七大唱片獨家發行,鮑勃迪倫也在其中
    每年四月,來自世界各地的黑膠極客都會聚集在當地的音樂商店慶祝唱片店日。這是一個機會,讓他們得到限量版有限合伙人,他們無法在網上或連鎖店購買,並捕捉親密的店內表演。這一傳統始於2008年,而且每年都在不斷擴大和完善,在保持唱片商店的活力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
  • 獨立唱片為何如此火熱
    獨立唱片公司在推動流行音樂發展方面有著悠久的歷史,其歷史可以追溯到美國戰後時期,有Sun唱片公司、King唱片公司和Stax等唱片公司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的英國,主要唱片公司擁有如此大的權力,以至於獨立唱片公司難以成立,直到維珍唱片(Virgin Records)等新概念的推出。
  • 罕見老照片:第二張是百年前的大韓帝國貴族,坐的車很奇葩!
    罕見老照片:第二張是百年前的大韓帝國貴族,坐的車很奇葩!清朝的官員,坐在花園的躺椅上,看起來很舒服。 20世紀70年代,小孩在玩鐵環。而且當時場地全是坑坑窪窪的,但是那時鐵環卻都是又大又重的,快樂真是很簡單。
  • 老照片:60年代的蘇州,還原半個世紀前那個最真實的老蘇州
    這是一組60年代的蘇州老照片,這組珍貴的老照片年代久遠,距離現在已經有50多年,跟隨這些透著滄桑感的老照片,一起看看半個世紀前的蘇州吧。圖為60年代的蘇州,一處運河碼頭上繁忙的景象。60年代的蘇州,運河邊上的人家,老房子都很古舊。60年代的蘇州,河汊縱橫,水網密布,人們出行都靠船隻,是典型的江南水鄉,蘇州也因此被稱為「東方威尼斯」。
  • 南寧老照片:20世紀50-90年代的社會變遷
    共和路民房 騎自行車出行的少數城裡人 50年代的南寧市區 60年代的南寧市區
  • 舊影拾記:1930年代,美國女影星瑪吉·伊萬斯的清純老照片
    之後,她在新澤西州李堡的製片廠出演了20部電影。 步入20世紀30年代,已經成年的瑪吉·伊萬斯迎來了自己演藝事業的黃金時期。她經常在舞臺上扮演清純、正派的美國女性,成為了廣受歡迎的好萊塢女演員。
  • 耶魯大學收藏南京大屠殺罕見老照片曝光,日本人獸性盡顯無疑
    耶魯大學藏南京大屠殺罕見老照片曝光,日本人獸性盡顯無疑 耶魯大學藏南京大屠殺罕見老照片曝光 當時南京人口約100萬,日本攻陷南京前夕居民已陸續離開,直到12月只有50多萬人留下,換言之日軍當時屠殺了南京一半人口,噁心令人髮指。
  • 罕見歷史老照片:年輕時的川普非常帥氣,圖4讓男人都自嘆不如
    罕見歷史老照片:圖為1997年,黛安娜王妃在南非開普敦,與南非總統曼德拉握手、合影。黛安娜王妃1996年和查爾斯王子結束15年的婚姻,1997年在巴黎因車禍離世。
  • 舊影拾記:1950年代,日本的鄉村城鎮,以及人民的真實生活
    以美國為首的盟軍佔領了這個國家,給日本社會帶來了巨大的變化。日本被解除武裝,帝國解體,政府形式轉變為民主政體,經濟和教育體系得到重建。在經歷了美國數千次空襲,以及兩顆原子彈轟炸之後,日本經濟的復甦,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到了20世紀50年代,日本從昔日的敵人,變成了西方的盟友。日本的消費設備和電子產品製造業,成為了日本經濟增長的立足點。而美國文化也逐漸進入日本,在日本社會上落地生根。
  • 逆流而上的黑膠唱片,數位趨勢下的一支奇兵?
    但相較於歐美國家,黑膠唱片在當時的中國並未大規模普及。 作為一種主流的音樂載體,黑膠唱片幾乎佔據整個20世紀,直到80年代CD技術誕生。1982年,第一張CD發行,刻錄的歌曲是瑞典樂團ABBA的專輯《The Visitors》。1984年索尼和飛利浦兩家公司創造了一種官方的CD標準:CD-ROM(CompactDisc Read-Only Memory)只讀光碟驅動器。
  • 逆流而上的黑膠唱片 數位趨勢下的一支奇兵?
    黑膠唱片的前世今生作為20世紀的主流音樂載體,黑膠唱片可說是一個時代的記憶。1877年,愛迪生(Thomas Alva Edison)發明了留聲機。20世紀上半葉,中國唱片市場呈現百代、大中華及勝利唱片公司三強鼎立的局面。但相較於歐美國家,黑膠唱片在當時的中國並未大規模普及。作為一種主流的音樂載體,黑膠唱片幾乎佔據整個20世紀,直到80年代CD技術誕生。1982年,第一張CD發行,刻錄的歌曲是瑞典樂團ABBA的專輯《The Visitors》。
  • 20世紀50—70年代中國傳染性疾病的治理
    到20世紀70年代末期,中國已基本消滅鼠疫、霍亂、天花、回歸熱、黑熱病等傳染病,有效地控制了白喉、麻疹、脊髓灰質炎、傷寒、肺結核、血吸蟲病等多種傳染病和寄生蟲病的流行。中國人口預期壽命從1949年的35歲提高到1975年的69歲,遠超中等收入國家平均水平,人民群眾的身體素質發生根本性變化。  其一,增強抵禦疾病的能力。
  • 耶魯大學藏南京大屠殺罕見老照片曝光,日本人獸性盡顯無疑
    當時南京人口約100萬,日本攻陷南京前夕居民已陸續離開,直到12月只有50多萬人留下,換言之日軍當時屠殺了南京一半人口,噁心令人髮指。大屠殺後,南京城外被日軍慘殺的中國人的隨處可見,許多遇難者遺體都被隨便丟棄。
  • 溫鐵軍:20世紀80年代億萬農民對國家的貢獻
    西方人很直接地說他們的國家就沒了,但我們沒有。溫鐵軍教授在談及20世紀80年代億萬農民對國家的貢獻時認為,我們沒有崩潰的重要原因,就是靠農民。 正如溫教授所說,國家的選擇也是結合了當時的時代基礎。 為了維持主權與領土完整,中國並沒有選擇依附兩極中的任何一極,而這麼做的代價則是中國在50、60年代的極度貧困時期。
  • 20世紀下半葉中國人的日常生活圖像
    當晉永權將其中的1500餘張老照片編著成一本書的時候,這本書被命名為《佚名照》。顧名思義,在這本書中我們無法辨認照片上的每個個體,但如作者所說,他試圖通過這些日常生活的照片,尋找出20世紀下半葉,中國人日常照相行為所建構起來的社會邏輯與歷史邏輯。
  • 【靚碟試聽】一窺法文藝術歌曲的黃金年代:薇若妮卡絕美獻唱
    英國的留聲機雜誌每年都會根據音樂類型,包括巴洛克器樂、巴洛克聲樂、室內樂、合唱、協奏曲、當代音樂、古樂、器樂獨奏、歌劇、管弦樂、演奏會、聲樂獨唱等12個類別,分別提出一張唱片作為當年度的最佳推薦。受推薦的得獎唱片,不一定是聲望卓著的大師級人物,反而多是中生代甚至新生代的音樂家,甚至在榜單中見到我們不甚熟悉的名字。
  • 寶麗金唱片成立50年了,歌手大爆當年「搶歌」內幕 譚詠麟湯寶如爭...
    今年是香港老牌音樂廠牌寶麗金唱片成立50周年。近日,譚詠麟、鍾鎮濤、雷安娜、露雲娜和湯寶如等昔日寶麗金歌手出席了「寶麗金50周年半世紀的新世紀」線上發布會,共同回顧寶麗金50年來的經典事跡。接受記者採訪時,歌手們更大爆鮮為人知的寶麗金內幕故事。
  • 一組歷史罕見老照片:圖1我看了腿發軟,圖6隻有有錢人才能消費!
    一組歷史罕見老照片2:倫敦皮卡迪利廣場的一座建築大樓樓頂上,正在舉行一場小型的選美比賽 一組歷史罕見老照片3:1924年,美國在位於紐約曼哈頓中城的麥迪遜廣場花園,舉行了一場選美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