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小紅書的聲討幾乎從未停止過,而發起最近這一次聲討的,卻是禍起蕭牆。
前兩天,小紅書因為內部整治活動「啄木鳥」上了熱搜。
這個活動意在對全站涉假推廣行為的筆記進行地毯式排查,本來是好事一樁,孰料這隻啄木鳥用力過猛,害蟲可能確實吃了不少,但是也啄倒了這片樹林裡的不少樹(小紅書博主)。
於是,眾多小紅書博主紛紛倒戈,用聲討的方式反手送小紅書上了熱搜。
儘管小紅書事後向博主道歉,稱部分博主「內容違規」屬於誤操作,已在緊急修復中。但這種說法顯然不能平息博主的怒火,聲討的聲浪依然一浪高過一浪,大有淹沒小紅書的架勢。
清本正源啄木鳥
一切的源頭,都來自於小紅書近期實施的「啄木鳥」計劃。
實際上,小紅書此舉多半是被迫的,但凡社區的基本面積極向上,誰都不願意大動幹戈,砸掉一些博主的飯碗,引來社區輿論反彈,說不好就會元氣大傷。
但小紅書依然選擇出手,從這裡就可以看出,社區已經到了不塞不留、不止不行的程度了。
據了解,低質內容和「接私單」推廣是用戶投訴、舉報的重災區,也是此次小紅書治理虛假推廣的兩大重點方向。
今年8月以來,平臺共接受到用戶舉報不良內容、疑似廣告等125.2萬次,日均接到投訴舉報量超過1.5萬次。
接私單的推廣筆記,意思就是表面上是分享產品使用感受的筆記,實際上是暗地裡收了商家的推廣費用。
造假者刻意隱瞞,榨取用戶信任感。按照小紅書平臺規定,只有具備一定內容創作能力的品牌合作人,才能通過官方合作平臺進行商品推廣,相關筆記需事前向平臺報備審核,並這類筆記在展示時會標註為 「品牌合作」。
接私單行為,一方面有毀壞社區信任度的潛在風險,另一方面又影響了小紅書官方平臺的收入。
再加上以標題黨、誇張圖片或文字為噱頭誘導閱讀、編造虛構生活體驗尤其嚴重,以至於小紅書一度稱為虛榮、炫富的代名詞了,前不久曝出的「名媛拼單」事件,就有媒體稱,其發源地和推波助瀾者就是小紅書。
再加上今年3月相關部門出臺了《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對平臺內容生態提出全方位要求,包括小紅書、微博、微信、抖音等在內的多個內容或社區類平臺均在開展生態治理工作。
因此,無論是為了維護社區內容,還是提高平臺收入,或是為了品牌長久的聲譽,整治行動都勢在必行。
啄木鳥計劃雷厲風行,治理的首月,小紅書生態治理部門共對7383個帳號進行斷流處罰,處罰筆記數量超過21.3萬篇。
看上去碩果纍纍,但不出意料,果然遭到了強烈反彈。
被誤傷的博主
小紅書博主奶茶崽12在微博上打響了戰鬥的第一槍。
10月中旬,奶茶崽12發表了一條措辭強烈的微博,矛頭直指小紅書,圍繞著啄木鳥計劃的實施目的、判定規則、系統開發、申訴服務、不良內容漏網之魚等火力全開。一時間,引來小紅書博主紛紛點讚,點讚量竄升到5萬,評論數也高達2500條。
真急了。
儘管小紅書官方緊急道歉,稱已對誤判違規的內容進行修復改正。但博主們依然不買帳。
不少博主反映,官方所謂的「修復改正」,只是把發給博主的違規消息撤回了,後續並沒有妥善處理:被誤判的筆記沒有被重新收錄、權重依然沒有恢復。
如此帶來的後果是,不少博主被嚴重限流,事件發生一個星期以來,許多頭部博主發現,自己筆記的喜歡、收藏、閱讀等數據銳減,以往自己每篇筆記都能收穫三四位數的「喜歡」,如今幾乎每篇筆記都只有兩位數的數據,說它是呈現斷崖式下跌一點都不過分。
實際上,僅憑小紅書的筆記內容,很難辨別哪個是真實分享,哪個是商業推廣,所以,想精準地處理違規信息,可以說是難上加難,誤判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關於這一點,小紅書官方不可能不清楚,甚至可以說,他們早就預料到博主們會反對,甚至可能連怎麼反對都想到了,劇本完全掌握在小紅書自己手裡。
那麼問題來了,小紅書為什麼寧願冒著得罪博主的風險,也要堅決推行「啄木鳥」計劃呢?
小紅書的算盤
任何商業行為,背後都是利益。
小紅書博主群起而攻之,是因為平臺傷害了他們的利益。反過來也一樣,小紅書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也是為了捍衛平臺的利益。
從目前披露的信息來看,被誤判的大多數是美妝領域的博主,這一直是小紅書最有優勢的領域
許多新興的國產美妝品牌,如Home Facial Pro、完美日記,早期都是在小紅書上積蓄了第一波力量,從而破圈成為頭部品牌的。
這些品牌的做法也非常樸素,就是在小紅書上找眾多的KOL和KOC,長期地全面地投放,以此達到口碑傳播和種草效應。
從目前的商業環境來看,這是內容平臺商業化版圖中不可或缺的一塊。但是由於小紅書當時尚未形成成熟的商業化模式,因此在實際的商業推廣過程中,品牌方直接繞過了平臺,與MCN、KOL、KOC直接牽線,小紅書只能眼睜睜地在一旁看著。
不僅沒有獲利,還要承受著軟文泛濫、虛假推廣的惡果。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當然是不可忍受的。
不久後,小紅書推出了品牌合作人制度,詳細說明了MCN機構入駐的標準、權利和義務、懲罰措施和機構KPI等,但因為要求十分苛刻,大部分MCN機構依然沒有入駐小紅書,繼續採取遊擊戰的方式與官方鬥智鬥勇。
儘管小紅書多次推出平臺政策,整治野生MCN機構,但在利益驅使下,這種現象依然屢禁不止。
於是,小紅書祭出了「啄木鳥計劃」這個大殺器。
表面上看,小紅書是為了整治社區內容,但前文已經說了,商業推廣內容和真實分享內容之間並無明確的界限,說白了,哪個要封禁,哪個要保留,最終決定權和解釋權都在小紅書手裡。
藉此,小紅書可以將多年解決不了的野生MCN機構一網打盡,把「本該屬於平臺的那份錢」拿回來。
所以,表面上看是小紅書和博主之間的矛盾,實際上是小紅書在掃除商業化道路中障礙。
至於那些真正被損害的內容創作者,比起平臺宏偉的商業藍圖,犧牲幾個似乎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