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華最強本科畢業生Top10出爐,讓大家都見識了一把「神仙打架」。為啥這麼說?
1989年起設立的清華大學特等獎學金,是學校授予在校學生的最高榮譽。在全國頂尖高校裡遴選出的優秀學生,自然可以稱得上「top中的top」。每年清華大學舉辦特等獎學金答辯會,都會引發全網關注,也被吃瓜網友們戲稱為「凡人圍觀神仙打架」。
然而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其中有三位來自浙江!不少網友驚嘆:浙江學子真的太厲害了!
清華周杰倫/鍾漢良,來自杭二中
最先被網友們膜拜的,是來自杭州——杭州第二中學畢業生陳逸賢——不僅實力超群,關鍵是,還很帥!不少網友都贊稱他為「清華周杰倫/鍾漢良」。
15門課程100分、4門99分、1門98分!這張曾經轟動網絡的成績單,是當時清華大學韓衍雋的成績,據了解,該圖出自2014年清華大學本科生特等獎學金答辯會。
上周,2020年清華大學特等獎學金(本科生)答辯會舉行,15位候選人完成答辯後,現場評委投票選出10位候選人——
2017年,陳逸賢入讀清華大學本科數理方向,託管材料學院。他在大一時就確認了天體物理作為自己的研究方向。「在未來,我將繼續從事天體物理的研究,為拓展人類的知識邊界作出自己的貢獻」,這是他結束答辯前立下的未來目標。
答辯會現場還提到,大學期間,陳逸賢還在課外出徵國際公眾演講比賽,赴倫敦與50多個國家的冠軍同臺演講,標準的口音不僅讓他在比賽中收穫了全球六強的榮譽,還讓他有能力幫助同學,為《科技英語視聽說》這門課程錄製了30餘篇課文範讀。
其實在高中時期,陳逸賢的英語特長和物理愛好就可見一斑。這名顏值與才華並存的男生,畢業於杭州第二中學。
2017年「21世紀·新東方杯」全國中小學生英語演講比賽,還在杭二中就讀高三的陳逸賢,一舉打破外國語學校對該賽事的稱霸,從70餘萬報名者中脫穎而出,登頂全國高中組總分第一,並代表中國出徵倫敦。
比賽即興演講,他抽到了《如果你可以發明一個東西,你想發明什麼?》的題。喜歡愛物理的陳逸賢說,要發明一支永遠不會打偏的槍,其中涉及不少「量子物理」的內容,讓一位外國評委忍不住都跟他現場討論起來。
陳逸賢的父母都是杭師大的英語老師。培養家裡的娃學英語,陳爸陳媽可不像一般的英語老師,要求海量背單詞積累詞彙量,而是著重於培養孩子的興趣入手——「多看書」。
一開始看英文繪本,年長一點看英文書籍,五年級就開始看哈利波特原版英文書。陳逸賢說,讀英文書不是為了功利地記背單詞,而是看內容,個別單詞不認識,不影響閱讀整片文章。選書也不一定是名著,最好從感興趣的開始。
很多人會覺得陳逸賢的英式發音很純正,小夥子笑著說,他還有一大愛好就是看劇。中學階段喜歡英國科幻電視劇《Doctor Who(神秘博士)》,加入了百度貼吧的字幕組,免費給網友翻譯《Doctor Who》的字幕,還一度成為貼吧裡的「大神」級人物。
此外,他也會經常參與一些學校的表演活動,因為積累豐富的舞臺經驗,能夠鍛鍊自己的膽量,讓自己更敢於表達。
「他會畫畫、愛唱歌、特長英語、最愛物理,各方面都很優秀,是個很全面的學生。」這是陳逸賢高中班主任兼英語老師汪雲帆對他的評價。
而在清華的大學生活中,陳逸賢是校藝術團合唱隊一隊隊員、第28屆校歌賽複賽選手、策劃製作兩屆學生節班劇……三年來,陳逸賢還在緊張的科研學習之外,跟隨集體參加了10餘場校級演出。陳逸賢在大二時,作為唯一的低年級本科生,勇敢地選擇了天文系研究生的專題研討課程。這門對高年級博士生都充滿挑戰的課程卻被陳逸賢從容地適應下來,做出了水平在全班數一數二的「磁轉動不穩定性」調研與綜述報告。
在確定了行星科學領域方向後,陳逸賢師從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高研院客座教授林潮繼續進行探索,被評價為「十餘年來在清北指導的最優秀的學生」。
這樣一個優秀的孩子,爸媽究竟是如何培養?
陳逸賢的爸爸表示,孩子從幼兒園開始一直是就近入學,小學和初中就讀於杭州市保俶塔實驗學校。
「學校教育帶有普遍性,家庭教育更有其特殊性,家、校教育中的協同與互補是成就孩子成長的最大動力。」
孩子讀初中時,其他家長詢問班主任,孩子老是玩手機該怎麼辦?老師想讓陳逸賢的爸爸來談談看法。班會時,陳逸賢的爸爸從口袋裡拿出了自己的「老頭機」,在場的家長們也都傻眼了。
父子倆當時都用同樣的老年手機,孩子自然也無從談遊戲的事。「家長率先垂範,以『理』服人是家庭教育的前提。」陳逸賢的爸爸說,「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長是必須做到,否則是不公平的,也有失公允。」
民主的家庭同樣要立規矩。從小爸媽就不斷告訴孩子,「學習是自己的事情」,作業完成就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同時培養孩子的「底線意識」,讓孩子知道遵守規矩,就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相應地,孩子的責任感和自制力都會有所加強。
在孩子未來的專業選擇上,父母也尊重了陳逸賢的想法,但不管是選擇英語、物理或是天文,都希望他能文理兼修、中外貫通,既要有科學思維,也要有人文情懷,既要有國際視野,也要堅守中華文化之本。
2017年的高考第一名,也入選TOP10!
大家還記得2017年浙江高考第一名王雷捷嗎?最近,他拿到了2020年清華大學特等獎學金!
王雷捷參加2020年清華大學特等獎學金(本科生)答辯會
清華大學特等獎學金於1989年設立,是學校授予在校學生的最高榮譽!參加這個獎學金的評選答辯被稱為清華一年一度的神仙打架!
2020年清華大學特等獎學金(本科生)答辯會票選名單
王雷捷是大唐街道裡蔣村人,畢業於諸暨中學,現在是清華大學新雅書院的大四學生,他的專業方向是計算機。2017年,他以723分的成績奪得高考浙江省第一名。
當家鄉記者聯繫採訪時,他是很淡定的。
這次拿了特等獎學金,他依然很淡定……
王雷捷告訴小編,每個人有3分鐘的答辯時間。評委們提的都是他專業領域的問題,比如人工智慧的公平性等等。最終,評委票選出的10人能拿到特獎證書,獎金是每人2萬元。
他覺得這次能入圍,除了符合GPA成績要求、海外交流經歷等硬槓槓外,主要是自己的優勢比較突出:懷著對文理通識的熱愛。
來看看在清華讀書期間,王學神的優秀履歷。
圖源清華大學官方微信公眾號
從諸暨到北京求學,王雷捷有一些學習生活心得。
他說,大一剛到北京的時候,學習能力在諸暨中學就打好了基礎,沒多大影響,只是氣候和飲食上不太適應。
他是從農村出來的,特長不多,這方面不如其他學生,但並不是什麼大問題,重點還是要把自己的專業課做好。
另外,他覺得清華大學提供了很多機會,讓他對自己有更深入的認識,找到自己的志向。
作為大四學生,王雷捷打算接下來申請出國讀博士,他讀的專業沒有碩士,是直升博士的。未來,他更偏向做學術研究。
這位小女將實力超群,文理兼優到令人羨慕
在「眾神」當中還出現了來自一位寧波人,這就是來自清華大學自動化系的蔡燁怡,她是本次參加答辯的4位女生之一。
當天,蔡燁怡是第一個上臺分享自己在清華園的成長經歷的學生,最終她也笑到了最後。
蔡燁怡小學就讀於寧海縣實驗小學,初中寧波外國語學校,高中效實中學,高考以704分,全省第17名的成績考上清華。
還在讀小學的時候,蔡燁怡就出版了長篇校園小說《校園,那些人那些事》、《送你一片四葉草》等作品;在寧外讀初中時,她拿下了「21世紀杯」英語比賽浙江省決賽冠軍,她的父親也應學校的邀請,作為家長代表講述了與孩子和諧相處的重要性以及家長榜樣力量的影響力。
2017年高考中,蔡燁怡以704分的高分,位列全省第17名,不負眾望考上清華大學自動系。
進入清華大學,在這所超級學霸雲集的頂尖大學裡,蔡燁怡依舊非常出彩。
她曾任自動化系學生會副主席,清華大學本科生課程諮詢委員會委員,並獲得了獲國家獎學金、蔣南翔獎學金、清華大學好讀書獎學金等多項大獎。
2018年,蔡燁怡出版了自己的又一部作品——長篇小說《分享讓我更快樂》,這部小說被晨光出版社列為2018年最值得期待的20種圖書之一。
蔡燁怡還與醫學院、機械系、信息學院的同學組隊,作為SRT項目學生負責人,在半機械蜜蜂身上做了腦機接口,用外部電信號跟蜜蜂的腦電波進行溝通,誘導蜜蜂飛行,最終該項目獲得清華大學第37屆挑戰杯二等獎和最佳新秀獎。
在答辯的過程中,蔡燁怡不止一次提到了集體的力量。自動化系學生會、自動化系團委、清華大學本科生課程諮詢委員會、校毽球隊、校藤球隊都曾留下過她拼搏奮鬥的身影,在集體中走向更好的自己。
目前,蔡燁怡已經被推薦「直博」,將繼續在清華園裡學習,她說,「在清華通識教育、跨學科研究的背景下,我得以成長,在未來,我也將懷揣著最原始的好奇和熱愛,繼續虛心學習,努力前行。」(據升學寶、寧波牛娃、諸暨西施號)
(原標題《浙江學子太厲害了!清華最強本科畢業生Top10佔三席!網友:實力太強了》。編輯王一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