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周鵬、通訊員汪敏霞
3月30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車輛駛入353國道湘鄂交界處,濃濃酒香直鑽鼻尖。
湖南臨湘市詹橋鎮三界村與湖北通城縣北港鎮大界村交界,兩村是連體村,有幾家一房跨兩省。
湘鄂卡口拆除三天了。貨車、小車呼嘯來去,街道兩邊作坊一片忙碌。大家有著共同的營生:釀酒。
路通人和,湖南三界村村民陳秀等有使不完的勁:「不是我吹牛,全國開酒坊的,不是湖北北港的,就是湖南詹橋的。」他在湖北潛江開酒坊,看到省際卡口拆除,29日驅車返湘,一路順暢。「我們這兒,湖南湖北不分彼此,大家一起做釀酒生意。我有六姐弟,有姐姐嫁到湖北。」
通城北港鎮,沿街都是大小酒罈。鎮黨委書記趙偉嶺說,詹橋和北港的人,全國開酒坊約3萬家。北港自古有釀酒傳統,上世紀80年代起,北港人到全國各地釀酒。全鎮4萬人,釀酒從業者佔一半。目前,該鎮正致力打造糧酒小鎮。
省際卡口拆除當天,該鎮楚瑤酒業有限公司復工。走進生產車間,工人正煮酒,「每天煮酒三鍋,出1800斤。」公司二次發酵車間裡,1米多高的酒罈整齊擺放,空中瀰漫濃濃酒香。公司生產負責人李四平說,公司打造本地酒類品牌,主要釀黃酒。公司總經理胡志會曾在江蘇等地釀酒,聽說家鄉打造糧酒小鎮,賣掉外地酒坊,回鄉和鄉親一起釀酒,「市場形勢比較好,去年釀了800噸酒,今年計劃1000噸!」
北港鎮鎮長胡娟說,每年正月,鎮裡釀酒大軍返鄉,到北港郵政和農村商業銀行兩家銀行的存款近2億元。「今年情況特殊,但大家幹勁十足,一定可以把耽擱的時間搶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