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難尋》、《智血》、《暴力奪取》、《上升的一切必將匯合》、《生存的習慣》弗蘭納裡·奧康納五部作品終於由新星出版社出版完畢,值得關注。
深圳晚報記者 李福瑩
1970年出生的青年作家瓦當說,自己「年輕的時候」是一個狂熱的外國文學愛好者,確切點兒,是歐美現代派文學的擁躉,他熱愛那些先鋒的、另類的東西,弗蘭納裡·奧康納就是這樣進入他的視野的。
瓦當最早讀到奧康納的小說,既不是《好人難尋》,也不是《善良的鄉下人》,而是《人造黑人》。那是他十八九歲時,從圖書館裡一本什麼作品選中偶然讀到。當時,瓦當並沒注意它的作者是誰,也沒記住那本書的書名,但那個故事讓他感到非常驚詫,因此記憶深刻。
「當時,我的興趣全在詩歌,還未轉到小說上。後來,我一直想弄清楚那是一本什麼書,可惜至今未能如願。要知道,王佐良先生編選的那本上世紀八十年代影響巨大的《美國短篇小說選》裡都沒有收入奧康納的一篇作品。」又過了五六年,等瓦當自己開始寫小說以後,他才讀到《好人難尋》和《善良的鄉下人》。在他看來,奧康納的小說是一流的寫作教材,很多寫作者都能從中獲益匪淺。
後來,瓦當除了詩人、作家的身份外,又多了一個出版策劃人的角色。他有幸做過幾本書,比如熊培雲的《重新發現社會》、舒爾茨的《鱷魚街》、竹久夢二的《逆旅》等,他偏愛一些罕見的精神氣質,一些帶有神秘主義、超現實主義的思想者,以及他們的世界。奧康納的世界,也正是瓦當一直想帶給中國讀者的「世界」。
2010年,瓦當策劃的奧康納系列第一本《好人難尋》出版。之後是,長篇小說《智血》、《暴力奪取》,再就是近日出版的《上升的一切必將匯合》和《生存的習慣》,這意味著奧康納的重要作品已經全部現身。 瓦當說,在他策劃奧康納作品系列之前,早在1986年,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過一部奧康納的短篇小說集——《公園深處》,是一本混編的集子,譯者為主萬、屠珍等老翻譯家。這也是此前國內唯一出版過的奧康納的作品,現在,這本書在孔夫子網上已經炒到一百五十元一本。可以說,此前中國讀者對奧康納的了解,絕大多數都是因為這本《公園深處》。
記者問瓦當,為何喜歡奧康納?他的回答也直截了當——當然是因為她非常棒,人沒有道理不喜歡好東西。具體來講,一是她有一種不由分說、真理在握的勁頭,她的敘述技藝看似簡潔、直截了當,其實非常高明,耐人尋味;二是她筆下刻畫出一個個怪誕、驚人的形象,孔武有力,閃閃發光,令你過目難忘;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她的複雜與深邃,她有一種源泉性的神秘,一種有如神啟的天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