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財經10月21日報導(記者 騰虓)單純把老年人口看成經濟發展的「成本」,早就已經不合時宜。人口老齡化是社會進步的最根本體現,「灰色社會」向一個「銀色社會」轉變時也將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如果引導和利用得當,不但老年人將健康、有活力且受人尊重,企業則可通過迎合當前和未來老齡人群的需要而獲得利益,政府也能在克服公共養老和醫療體系面臨壓力的同時為公民提供老齡安全。
9月25日,隨著一聲鏗鏘鑼聲敲響,江蘇東方惠樂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股權簡稱:東方惠樂、代碼201732)正式在上海股權託管交易中心掛牌。這標誌著該公司正式登陸上海股權託管交易中心平臺,與資本市場實現了無縫對接。同時,這也是目前江蘇省第一家養老服務機構正式掛牌上海股權託管交易中心。
試旨在成為中華第一股的東方惠樂邁出了進入資本市場的第一步。為此,大公網財經對東方惠樂董事長陶金海進行了專訪,以此契機了解當下大環境下,養老企業如何通過資本市場進行發展,實現多贏的局面。
大公財經:為什麼選擇上海股權交易中心作為進入資本市場的第一步?
陶金海:從資本市場的層次來看,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和「新三板」被認為是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組成部分,上海股權託管交易市場則是國內資本市場的一個「新兵」。上海股權託管交易中心是由上海市政府批准成立,由上海市金融服務辦公室監管,主營股份轉讓、登記結算、市場監管、代理買賣、市場拓展、定向增資、企業購併、創新研究等,是上海證券交易市場場外交易中心,和新三板功能相仿,但主要面向中小企業,對掛牌企業進行股權託管交易。
對於中小型企業,通過在上海股權交易中心掛牌可以有效的解決企業定向增資,並且對企業自身文化建設以及企業形象塑造都有良好的促進作用;中小微企業向銀行貸款一年還一次本息壓力很重,而銀行對於貸款給中小企業也非常謹慎;而現今投資者的目光已不局限在主板市場,相比較於主板,場外的掛牌企業往往有著更大的發展空間,更受投資者青睞,企業可以通過這個平臺獲得投資。
所以,東方惠樂選擇上海股權交易中心作為進入資本市場的第一步。
大公財經:掛牌上海股權交易中心對東方惠樂未來的發展有什麼作用?
陶金海:成功掛牌標誌著經過近十年時間的奮戰,東方惠樂以「實體+科技+資本」系統的運營工作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也標誌著東方惠樂正式吹響了邁入資本市場的號角,對於引導和帶動銀髮產業的發展,推動東方惠樂自身項目的建設,以及加快創新模式的落地踐行,優化產業布局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對促進今後公司連鎖養老社區實現跨地區聯合重組,推動公司運營結構的調整,提升公司的整體競爭力具有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大公財經:對於資本市場,東方惠樂的下一步計劃是什麼?你曾經提出打造國內養老第一股,對此,有沒有一個預期的計劃設計?
陶金海:下一步計劃是打造東方惠樂社區智慧養老服務連鎖實體,以服務內涵贏得天下。2014年在各地拓展建立30家養老服務機構;2015年,拓展建立養老服務機構達100家;2016年,拓展建立養老服務機構超500家。我們的目標是:3年之內成為智慧科技養老服務行業引領者,佔據全國養老養生同類市場的20%,5年之內成為行業標杆,佔據全國養老養生同類市場的30%。
大公財經:對於東方惠樂進入資本市場的計劃,地方政府的態度怎麼樣?有沒有出臺具體政策措施?
陶金海:地方政府積極支持。各地政府都有鼓勵及扶持中小企業向資本市場進軍的具體優惠政策。
大公財經:東方惠樂目前在全國已經有了20多家老年服務機構,並提出計劃用三年時間,在全國範圍內建成500家以上連鎖養老服務機構,如何實現這樣跨越式的發展?
陶金海:首先制定連鎖機構服務標準,建立示範連鎖養老服務機構,
完善高科技平臺的開發建設,推進網絡管理平臺建設,2015年1月份初步實現智能化、網絡化運作。
大公財經:建成500家連鎖養老服務機構的跨越式發展,目前最大的困難在哪裡?
陶金海:最大的困難就是人才建設、服務機構統一的價值觀導向。
大公財經:500家連鎖養老服務機構需要大量資金,東方惠樂在資金方面的現狀?
陶金海:項目方向正確,戰略規劃及商業模式清晰並且創新可持續,公司已與各路風投機構實現了對接、洽談,建立起了發展資金不斷注入的通路。
大公財經:目前,東方惠樂有沒有引入外部的戰略投資者?外部資金怎麼看目前的循環養老產業以及東方惠樂公司?
陶金海:掛牌當日即與上海全立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籤署了6000萬戰略投資協議書。他們認為東方惠樂是個社會價值、人文價值、經濟價值並存的具有極大發展潛能的一個公司,更確切的說是十分看好東方惠樂循環養老產業的無限未來市場。
大公財經:東方惠樂是國內首家提出循環養老概念的企業,目前,國內循環養老的市場現狀?循環養老在整個養老產業中處於什麼地位?
陶金海:循環養老市場目前還處於待開發階段;循環養老在整個養老產業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具有創新性、發展性、拓展性;其項目內涵和項目建設對社會、國家、家庭、個人都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是對「居家養老、社區養老」以及「機構養老、福利養老」等傳統單調養老模式服務內涵的豐富及補充,是為佔老年人口比例最高的中端健康人群提供全方位服務的最好方法,做好循環養老服務平臺建設,可以真正實現養老服務產業化、社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