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訊 12月3日晚間消息,中國電信與柔宇科技宣布成立「融合創新實驗室」。雙方將在雲網融合和柔性電子技術上開展合作,聚焦5G生態並賦能各產業數位化轉型。
入局雲網融合延展更多生態
依據中國電信今年11月發布的《雲網融合2030技術白皮書》披露,雲網融合是通信技術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所帶來的信息基礎設施的深刻變革,而它指向的是服務於各種行業的數位化解決方案,是一項重要的數位化新基建,其中包括了柔性適配能力。
此次合作意味著柔宇獲得了大型通信央企認可,將摺疊屏手機推至5G應用新階段,而在運營商品牌下,其可以繼續延展生態,在行業競爭中加持。與此同時,柔宇還發布了電信版FlexPai 2,包含9個5G頻段、支持全球主要的網絡頻段和動態頻譜共享,此外還支持5G消息推送與接收。在5G技術全面落地的大背景下,柔性電子技術在智能移動終端領域的應用已經進入了新的階段。
「雲網融合可以使柔性屏、柔性傳感器擺脫複雜的晶片、處理器配置,最大化其柔性、輕薄的優勢特點」,柔宇表示,柔性技術能夠更加廣泛地應用於不同物體表面和使用場景中,同時,柔性屏、柔性傳感器可以使雲網融合惠及用戶,發揮5G智慧雲等服務特性。
柔性應用或將「無處不在」
一直以來,柔宇科技都在採取C端和B端「齊頭並進」策略。
「行業中沒有絕對的模式,還是要找到最合適自己的基因、能力和市場定位的方式,所以我們要To B和To C結合」,今年9月,柔宇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劉自鴻在接受新浪科技採訪時強調,C端需要技術積累,包含硬體、軟體、作業系統還有結構設計等,工藝複雜且無參考產品,「To B和to C都是公司非常重要的戰略,我們在非常認真地做這些事情」。
從未來發展看,柔性電子的應用範圍比傳統電子更加廣泛。柔性傳感器、柔性集成電路,甚至柔性電池等一系列應用的開發,也可能將改變未來電子產業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隨著柔性電子技術的發展,此前一些無法搭載剛性屏幕的物體未來可能會出現一些變化:書、衣服、背包等,將因為搭載了全柔性屏而變得可以去擁抱數位化。任何一個需要人機互動的物體表面,無論這個表面是平整的還是不規則的,通過柔性傳感器、柔性集成電路和柔性顯示的組合,能將任何需要人機互動的表面變成智能化交互系統,這將極大地提高人與設備的交互體驗,實現智能化空間的未來場景。
值得一提是,柔宇的B端產品和解決方案已應用在智能終端、文娛傳媒、智能交通、運動時尚等多個領域,試圖推進萬物互聯的數位化體驗,並且已與500多家客戶合作,例如LV、空客等。以與空中巴士的合作為例,雙方合作的主要內容是將飛機屏顯及指示內容換成柔性屏。根據民航局統計數據,以一架飛機300個座位計算,座椅後面的娛樂系統重量加起來多達一噸多重,如果替換成柔性屏娛樂系統,一年可節省接近100萬美元的燃油費。
而與致力於「雲改數轉」和「雲網融合」實踐的中國電信合作,也是柔宇科技B端戰略中重要的一步。雲網融合將使柔性屏、柔性傳感器擺脫複雜的晶片、處理器配置,最大化柔性、輕薄的優勢,也將加速柔性技術更廣泛地應用於不同物體表面和使用場景中的進程。目前,萬物互聯仍還處在早期階段,柔性電子技術或助推行業發展。預計在不遠的未來,柔性應用將越來越多,甚至無處不在。(大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