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日本導演中村高寬打紀錄片《橫濱瑪麗》,出臺後便震驚了當時的世界和日本社會。這部以橫濱街頭一位叫「瑪麗皇后」為主人公的紀錄片,將彼時看似繁榮和自強的日本遮羞布無情地掀開。紀錄片很簡單,就是將一位「瑪麗皇后」(西岡雪子)作為一個性工作者,在橫濱街頭長達60的攬客行為和日常,同時在苦苦等待那個送她戒指的,卻已經消失了60年的那個美國軍官,用他們第一次見面的方式等待大洋彼岸的他。
這個看似講述悽美愛情的橋段,如果放在其他國家肯定不會引起這麼大的轟動,但如果放在日本,則是像一個冰錐扎進了迷戀在自己創造「昭和繁榮」而沾沾自喜的日本人心尖裡。那個日本一直想要忘卻的歷史,卻又通過《橫濱瑪麗》再一次回到他們的記憶中。
特殊慰安措施協會
在日本裕仁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之後,淪為戰敗國的日本為了避免被戰後清算,以及中蘇的威脅,他們便將戰後投靠的靠山轉向了在戰前跟自己關係不錯的美國身上。在8月18日雙方商討駐軍細節的時候,而為了討好美國同時為了讓軍紀稍差的美軍在進駐日本時少發生暴力事件和強搶民女事件(美國人在菲律賓有前科)。因此東京政府認為與其危害大多數日本女性,不如用犧牲一小部分人女性換取大多數人平安。
最終他們決定建立專門慰問美軍的場所。
8月27日的,由日本政府牽頭,日本政府開始在全國有美軍駐軍的地方建立了國家性質的慰問設施,為美軍提供消遣和各種服務,這就是所謂的所謂 RAA特殊慰安措施協會。在截止1945年底,光東京就出現了25慰問場所,參加工作的女性達到了4000人之多,全國參加的人數將近數萬人。在動員的時候很多女性還以為是讓他們去通過出賣身體殺敵(畢竟在戰爭結束前,天皇還號召全民玉碎),但仔細諮詢才發現原來是要服務美軍,雖然有點不情不願,但是在的效忠天皇的號召下,還是有很多人報名。
而其實之所以報名人數多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很多女人的丈夫都在國外作戰生死未卜,再加上國內現在是廢堆瓦礫,很多地方的人甚至都在餓肚子。東京當時普通上班族人均收入80日元來算,而如果地加入RAA,那每接待一個美軍則是100日元,按照當時的經營情況來看,一個人平均是慰問30個美軍一天,姿色稍好的一天可以達到50,扣除的機構的費用,一人一天收入就相當於別人一年的收入。
因此對於很多失去丈夫和家庭的人來說這絕對是一個改變生活的好機會。
當然並不是所有去的人都能入選「樣貌美、學歷高和會英語」是必備的要求的。正如《橫濱瑪麗》紀錄片說的一樣「二十四歲的瑪麗失業了,當她到街頭的廣告,做新女性——涉外俱樂部招聘女性事務員,包吃住服裝,高收入,限十八至二十五歲女性。後她欣然前往。」
RAA下悲慘的女人
而RAA這個看似表面的風光的職業,卻往往並未和進去的女性所想的那樣。
首先他們慰問的美軍很可怕,戰爭結束後佔領日本的美軍主要是一些補充兵和一些已經被戰爭摧殘了人性的戰爭機器,他們對待女性殘暴和粗魯。曾經加入過RAA的梅阿里就深有體會
「五六個美國大兵眼睛閃閃發光 ,赤著腳就衝看上來,真的就是像紅毛鬼一樣 。梅阿里也被其 中的一個抓住 ,像小雞一抱到小屋」。
雖然有很多像瑪麗一樣想要等候的那些紳士的美國軍官,但這些人畢竟很少。在剛開始營業的時候,因為美軍的殘暴有很多女性甚至中途跑路,而且很多人女性也感染各種疾病,據不完全統計,僅東京嚴重感染人數就在1000人左右。
除了美國大兵們的「不解風情」,還有來自的美國本土「軍嫂」們的討伐。來自美國國內的輿論認為這種公女昌制度嚴重損害了美軍的形象給佔領軍抹黑,同時這種行為也讓駐日美軍感染疾病,回國後會造成疾病的傳播。而當時的日本政府迫於壓力也在1950年初,相繼關閉這全國各地的RAA,當然為了滿足佔領軍的需求,這些RAA的工作人員不得不進入風俗店和學瑪麗一樣站在街上,甚至當時的東京街道專門劃歸給她們,以及一些專門「掛羊頭賣狗肉」。不過即使是這樣這些參加機構的女性在餘生之中一直遭受身體和心理上的煎熬,很難回到的普通人的生活。
被雙重放棄的日本女人
和身體和心理陰影相比,他們是被家庭和社會被拋棄一代。
在傳統和保守的日本社會中,這些女人會被家庭成員看不起,無論是兄弟姐妹還是自己的丈夫,將其當成家族的恥辱,甚至還會有生命威脅。而且他們還是一直號稱「昭和男兒」帶領下日本社會的汙點,讓在戰後的一直繁榮的日本社會多少有些站不住腳(靠著一群女人救國,有點可笑)。這讓他們在社會中一直被孤立,成為很多衛道士們攻擊的目標。這就讓他們有家不能回,只能孤老終身,正如等待美國軍官的橫濱瑪麗的一樣,一直在街頭渾渾噩噩,吃飯被飯館拒接,認為她是日本的恥辱,到了古稀之年的瑪麗甚至沒有一個安穩的家。
他們也是被日本拋棄的女人。
時至今日日本政府都在為當時他們的「曲線救國」決定在狡辯,拒絕承認RAA的存在,將這些當成私人行為,認為政府並沒有脅迫她們從事這個活動。作為犧牲品的她們避免了讓華族和皇族的女孩們被美軍禍害,而這些人卻不承認她們存在。
那麼當時這些女人也賺到錢了,為何還會如此貧窮?
雖然她們表面上賺了很多錢,但實際上很大一部分分紅是給當時的日本政府和機構,同時日本政府還會以幫他們保管成立資金會為由,扣下他們的款,在經過日元大規模的貶值之後,這些錢根本就無法發滿足她們的晚年生活,導致她們晚年生活悽慘。
雨田君說
正如日本三十年代的電影《望鄉》一樣,《橫濱瑪麗》所處的時代背景也展現了當時一帶日本女性的悲哀,「犧牲一代女性,換取生存發展」的日本並未承認這些人,在貪婪地榨取他們身上的價值的同時,又將她們置於社會的對立面,孤立她們,這無異於「卸磨殺驢」。
而RAA更是讓整個日本社會蒙羞,因此整個日本都在刻意逃避他們不光彩的發展史,在他們標榜自己是「昭和男兒」的同時,卻忘了他們背後付出的她們。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