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濱瑪麗的背後:靠女性去討好美軍,戰後日本不願提及的暗黑時代

2020-12-19 雨田觀史海

2006年日本導演中村高寬打紀錄片《橫濱瑪麗》,出臺後便震驚了當時的世界和日本社會。這部以橫濱街頭一位叫「瑪麗皇后」為主人公的紀錄片,將彼時看似繁榮和自強的日本遮羞布無情地掀開。紀錄片很簡單,就是將一位「瑪麗皇后」(西岡雪子)作為一個性工作者,在橫濱街頭長達60的攬客行為和日常,同時在苦苦等待那個送她戒指的,卻已經消失了60年的那個美國軍官,用他們第一次見面的方式等待大洋彼岸的他。

瑪麗點恐怖,故而用境遇很像的倪妮示意

這個看似講述悽美愛情的橋段,如果放在其他國家肯定不會引起這麼大的轟動,但如果放在日本,則是像一個冰錐扎進了迷戀在自己創造「昭和繁榮」而沾沾自喜的日本人心尖裡。那個日本一直想要忘卻的歷史,卻又通過《橫濱瑪麗》再一次回到他們的記憶中。

廢墟中的日本東京,也是日本暗黑時代

特殊慰安措施協會

在日本裕仁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之後,淪為戰敗國的日本為了避免被戰後清算,以及中蘇的威脅,他們便將戰後投靠的靠山轉向了在戰前跟自己關係不錯的美國身上。在8月18日雙方商討駐軍細節的時候,而為了討好美國同時為了讓軍紀稍差的美軍在進駐日本時少發生暴力事件和強搶民女事件(美國人在菲律賓有前科)。因此東京政府認為與其危害大多數日本女性,不如用犧牲一小部分人女性換取大多數人平安。

最終他們決定建立專門慰問美軍的場所。

RAA機構的日本女性們

8月27日的,由日本政府牽頭,日本政府開始在全國有美軍駐軍的地方建立了國家性質的慰問設施,為美軍提供消遣和各種服務,這就是所謂的所謂 RAA特殊慰安措施協會。在截止1945年底,光東京就出現了25慰問場所,參加工作的女性達到了4000人之多,全國參加的人數將近數萬人。在動員的時候很多女性還以為是讓他們去通過出賣身體殺敵(畢竟在戰爭結束前,天皇還號召全民玉碎),但仔細諮詢才發現原來是要服務美軍,雖然有點不情不願,但是在的效忠天皇的號召下,還是有很多人報名。

和美國大兵們打成一片的日本女性們

而其實之所以報名人數多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很多女人的丈夫都在國外作戰生死未卜,再加上國內現在是廢堆瓦礫,很多地方的人甚至都在餓肚子。東京當時普通上班族人均收入80日元來算,而如果地加入RAA,那每接待一個美軍則是100日元,按照當時的經營情況來看,一個人平均是慰問30個美軍一天,姿色稍好的一天可以達到50,扣除的機構的費用,一人一天收入就相當於別人一年的收入。

因此對於很多失去丈夫和家庭的人來說這絕對是一個改變生活的好機會。

當然並不是所有去的人都能入選「樣貌美、學歷高和會英語」是必備的要求的。正如《橫濱瑪麗》紀錄片說的一樣「二十四歲的瑪麗失業了,當她到街頭的廣告,做新女性——涉外俱樂部招聘女性事務員,包吃住服裝,高收入,限十八至二十五歲女性。後她欣然前往。」

在俱樂部和美國大兵們跳舞的RAA女性

RAA下悲慘的女人

而RAA這個看似表面的風光的職業,卻往往並未和進去的女性所想的那樣。

首先他們慰問的美軍很可怕,戰爭結束後佔領日本的美軍主要是一些補充兵和一些已經被戰爭摧殘了人性的戰爭機器,他們對待女性殘暴和粗魯。曾經加入過RAA的梅阿里就深有體會

「五六個美國大兵眼睛閃閃發光 ,赤著腳就衝看上來,真的就是像紅毛鬼一樣 。梅阿里也被其 中的一個抓住 ,像小雞一抱到小屋」。

雖然有很多像瑪麗一樣想要等候的那些紳士的美國軍官,但這些人畢竟很少。在剛開始營業的時候,因為美軍的殘暴有很多女性甚至中途跑路,而且很多人女性也感染各種疾病,據不完全統計,僅東京嚴重感染人數就在1000人左右。

一名美國大兵和他的日本女性朋友

除了美國大兵們的「不解風情」,還有來自的美國本土「軍嫂」們的討伐。來自美國國內的輿論認為這種公女昌制度嚴重損害了美軍的形象給佔領軍抹黑,同時這種行為也讓駐日美軍感染疾病,回國後會造成疾病的傳播。而當時的日本政府迫於壓力也在1950年初,相繼關閉這全國各地的RAA,當然為了滿足佔領軍的需求,這些RAA的工作人員不得不進入風俗店和學瑪麗一樣站在街上,甚至當時的東京街道專門劃歸給她們,以及一些專門「掛羊頭賣狗肉」。不過即使是這樣這些參加機構的女性在餘生之中一直遭受身體和心理上的煎熬,很難回到的普通人的生活。

RAA被取締後流落街頭的潘潘們

被雙重放棄的日本女人

和身體和心理陰影相比,他們是被家庭和社會被拋棄一代

在傳統和保守的日本社會中,這些女人會被家庭成員看不起,無論是兄弟姐妹還是自己的丈夫,將其當成家族的恥辱,甚至還會有生命威脅。而且他們還是一直號稱「昭和男兒」帶領下日本社會的汙點,讓在戰後的一直繁榮的日本社會多少有些站不住腳(靠著一群女人救國,有點可笑)。這讓他們在社會中一直被孤立,成為很多衛道士們攻擊的目標。這就讓他們有家不能回,只能孤老終身,正如等待美國軍官的橫濱瑪麗的一樣,一直在街頭渾渾噩噩,吃飯被飯館拒接,認為她是日本的恥辱,到了古稀之年的瑪麗甚至沒有一個安穩的家。

晚年流落街頭的瑪麗,她還在等軍官回來

他們也是被日本拋棄的女人。

時至今日日本政府都在為當時他們的「曲線救國」決定在狡辯,拒絕承認RAA的存在,將這些當成私人行為,認為政府並沒有脅迫她們從事這個活動。作為犧牲品的她們避免了讓華族和皇族的女孩們被美軍禍害,而這些人卻不承認她們存在。

那麼當時這些女人也賺到錢了,為何還會如此貧窮?

雖然她們表面上賺了很多錢,但實際上很大一部分分紅是給當時的日本政府和機構,同時日本政府還會以幫他們保管成立資金會為由,扣下他們的款,在經過日元大規模的貶值之後,這些錢根本就無法發滿足她們的晚年生活,導致她們晚年生活悽慘。

雨田君說

正如日本三十年代的電影《望鄉》一樣,《橫濱瑪麗》所處的時代背景也展現了當時一帶日本女性的悲哀,「犧牲一代女性,換取生存發展」的日本並未承認這些人,在貪婪地榨取他們身上的價值的同時,又將她們置於社會的對立面,孤立她們,這無異於「卸磨殺驢」。

而RAA更是讓整個日本社會蒙羞,因此整個日本都在刻意逃避他們不光彩的發展史,在他們標榜自己是「昭和男兒」的同時,卻忘了他們背後付出的她們。

— the end —

相關焦點

  • 《橫濱瑪麗》:日本街頭「賣春女郎」的傳奇人生
    無家可歸的瑪麗只能拉著破舊的行李箱終日遊蕩在街頭,好在天無絕人之路正當她要走投無路時,一則招聘廣告出現了:「做新女性——涉外俱樂部招聘女性事務員,包吃住,高收入,限18至25歲女性。」這樣的消息對於瑪麗來說無疑是從天而降的好運,要知道那時的日本正處在戰亂極度衰敗的氛圍裡,多少身強力壯的男人都閒賦在家找不到工作,更何況是「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女人呢。
  • 《橫濱瑪麗》西岡雪子的等待,長達半個世紀的漫長
    照片的下邊是一個名字「橫濱瑪麗」。出於好奇,我點開了,百科裡的介紹讓我目瞪口呆,竟是這樣一般傳奇的女子。《橫濱瑪麗》西岡雪子的等待,長達半個世紀的漫長橫濱,是日本戰敗後,二戰未結束前,日本最為繁華的城市。政府的RAA發布了一則消息,就此,西岡雪子淪為藝伎。作為藝伎,她並不以此為恥,而是把她當做自己的工作。既然是工作,自然都自己的代號,她稱自己為瑪麗。因此「橫濱瑪麗」由此誕生。
  • 橫濱瑪麗:人稱皇后陛下的妓女,站街60年只為等一個不歸的嫖客
    01做新女性——外賓俱樂部招聘女服務員,包吃住,高收入,年齡在18-25歲之間。正是這個廣告,徹底改變了瑪莉在橫濱的生活。實際上,那不是她的名字,橫濱瑪麗的原名是西岡雪子。有了父親的庇護,她過得很幸福。但1945年,父親在戰爭中去世,弟弟為了自己的家庭事業,把雪子從家裡趕走。瑪麗得找份工作來養活自己,以維持她的生活。
  • 美軍在日本投下原子彈,日本人為什麼不恨美國?倖存者說出了真相
    二戰中想必讓所有國家都沒有想到的就是日本的加入了。這個彈丸之國給全世界都造成了相當嚴重的傷害,不僅是中國,連美國都被日本坑了一把。二戰的結束也是以美國投下兩顆原子彈為標誌的,日本投降之後美軍入駐日本,卻並沒有遭到日本國民的反抗,難道對於美國的所作所為,他們一點都沒有怨恨嗎?
  • 83歲退休的站街女,日本橫濱的傳奇瑪麗,她一生都在等待愛情
    只有她自己知道,她不叫瑪麗,她的真名叫西岡雪子,她本該是一片潔白晶瑩的雪花,卻被這塵世踐踏出汙泥的顏色。1、從慰安婦到站街女郎「雪子,雪子,再彈一曲給我聽吧。」幽暗的過道裡,夜風悽冷,西岡雪子多少次被凍醒過來,她靠在棲身的木椅上,回憶著夢境裡那個溫柔的聲音。
  • 等待的橫濱瑪麗:站街50年只為等愛人娶她,真虞姬碰上了假霸王
    這世界上做虞姬的人很多,可她們遇上的往往是假霸王,最後只能守著一個空頭承諾了此一生,而紀錄片《橫濱瑪麗》講的就是一個真虞姬遇上假霸王的故事。主人公瑪麗原名為西崗雪子,她年輕的時候女性只是男人的附屬,而1945年的日本經濟蕭條,男人都找不到工作,而瑪麗還被弟弟趕出了家門。
  • 日本60年代的紅燈區:女子抽菸紋身大粗腿,這組照片簡直不忍直視
    日本工業也出現了戰後第一次經濟發展高潮,日本人將這個如同神話般繁榮,稱為神武景氣,以神武景氣作為經濟起點,日本先後發展了巖戶景氣、伊弉諾景氣,在製造業為龍頭下,日本的的經濟快速發展,1968年的GDP還超過了西德,位列世界第二位。
  • 美國大兵和日本女人,日本戰後政策,並非討好祈憐,而是別有用心
    緊跟其後,8月18日,日本內務省警保局,就發了一份秘密電報給全國的警察長官,其大體內容是:為了維護日本戰後的社會正確,保持日本國體不被破壞,呼籲全國美國佔領區開設「特殊慰安設施協會」簡稱RAA。並要求各地儘快的將飲食設施,咖啡廳舞廳等營業場所,積極地進行指導,儘快的將設備完善。尤其是性慰安設施,要求人員必須充足。
  • 那個被日本政府騙去當慰安婦、為愛站街60年的女人,最後怎麼樣了
    但是,她還有另外一個名字——橫濱瑪麗。迷路得女孩1945年,日本戰敗,美軍大量入駐日本。當時的日本,經濟崩潰,到處都是戰爭的影子。無數的無家可歸,西岡雪子就是其中之一。於是,她終日遊蕩在日本街頭。突然,一則招聘廣告映入她的眼帘。「做新時代的女性——涉外俱樂部招聘女性服務崗位,包吃住,高收入,僅限十八至二十五歲女性。」在那個朝不保夕的年代,不少與西岡雪子一般的女孩子蜂擁而至。她們都是花一樣的年紀,花一樣的外貌。本以為這裡是希望的開始,卻沒想到是絕望的深淵。
  • 日本備受尊敬的風塵女子,站街60年,74歲依然在街頭等待客人
    她原名西岡學子,二戰時期的日本作惡多端,為了擴大軍隊規模,不斷地從民間"抓壯丁「,瑪麗的父親也被送上了戰場,再也沒能回來。那時候的日本女性在家裡本來就沒什麼地位,父親死後弟弟就成為了一家之主,為了霸佔家產,弟弟把瑪麗趕出了家門,因為女性的身份她想要找到一份養活自己的工作實在是太難了,她在橫濱街頭流浪,直到日本戰敗,瑪麗的命運也發生了變化。
  • 日本女子站街60年,74歲盛裝打扮在拉客,卻備受人們尊重
    在家庭中,女性的地位就要遠遠低於男性,更別說是在社會上。在瑪麗無處可去、流落街頭之後,她每天奔走在橫濱的街道上,希望能夠找到一份養活自己的工作,但由於日本當時在二戰中戰敗,國家的經濟受到了很大的破壞,許多年輕有為的青年男子無法找到工作,甚至許多市場商店也已經關門倒閉,謀生和就業已經成為了國民男性的一大問題,更別說在日本社會地位低下的女性了。
  • 日本煙花女子站街60年,74歲還在拉客卻受人尊重,如今怎樣?
    本期要說的主人公,是日本歷史上一位,只有模糊幾張圖卻說明了一個真相的女子——西崗雪子,又叫「橫濱瑪麗」,2010年日本曾上映同名紀錄片。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美軍進駐日本,那些日本在中國上演過的暴行,終於被報復回了他們身上,只是可憐了那些毫不相干的女子。西崗雪子也是其中的一名。
  • 日本74歲煙花女子,街頭等候60年,等一個永遠不會回來的不歸人
    她是日本最早一批的煙花女子,也是最老的一個,如今已經74歲,街頭等候60年,她一直在等一個永遠不會回來的不歸人。她叫瑪麗,出生於二戰時期末期,當時的日本一片混亂,國家滿目瘡痍,到處都是一片蕭條。瑪麗本名叫西岡雪子,父親早已在戰亂中死去了,弟弟又霸佔了家產,當時她的處境很是困難,對這個混亂的世界也充滿了失望與絕望。
  • 日本最痴情的女子,流落街頭60年,卻未能等來相見之人
    當時瑪麗沒有多想便前來報名,瑪麗並不知道他這個工作具體需要做什麼,生活的落魄已經讓她無暇顧及這些,這個俱樂部所發布的招聘信息從外表上看與普通的招聘信息並無兩樣,然而其真實的內容卻是RAA協會,即特殊慰安設施協會,同時也是從事過這分工作的女性一生不願提起的名字。
  • 二戰後,10萬日本女人都留在我國東北,難怪日本不願提及
    1945年8月日本戰敗投降,作為戰勝國我們遣返了日本的戰俘和滯留在我國的日本平民,雖然日軍在二戰期間在我國暴行無數,但是我國還是秉持著人道主義原則,並沒有傷害日本的戰俘和平民,然而讓人頭疼的是,當時有十萬日本女人堅持留在我國東北不願意回國,而日本對此也羞於提及。
  • 日本橫濱:你既離去,我在何方
    就旅行來講,我想大多數中國人都會喜歡日本。安全、友好、乾淨、有秩序,景色優美,傳統文化與中國一脈相承。我認識很多人會頻繁地前往日本,網上也有很多遊記,而這次促使我想寫寫橫濱的,是因為宮崎駿的動畫片《虞美人盛開的山坡》。推薦一首歌吧,非常好聽的主題曲,名字叫做《別了,夏天》。
  • 日本74歲站街女,街頭60年,用一生的驕傲等一個不歸人
    她,就是瑪麗,是日本最老的站街女,是橫濱街頭的神秘傳說,她用一生等一個永遠不會回來的嫖客......一則廣告改變一生的命運二戰時,日本遭受了同盟國的輪番轟炸,整個國家殘破不堪。滿目瘡痍的建築殘骸,血肉模糊的屍體,嗆鼻的粉塵,行屍走肉般的日本人,無一不在展示這個國家的絕望。
  • 日本煙花女子站街60年,74歲還在拉客,一生只為等一個不歸的客人
    曾經的橫濱街頭,有一個畫著奇異妝容的煙花女子,她已經70多歲了,臉上厚厚的粉根本蓋不住她的皺紋,這個女人叫做瑪麗,很久之前她也是一個年輕貌美的女性,在等待中,一天天老去,瑪麗等待的是一位曾經的客人,到底是誰讓她如此執著的等待?她們之間又有怎樣一段感情呢?
  • 二戰後,日本女孩掀起育兒潮,難以啟齒卻資產雄厚的「團塊時代」
    日本本就是個小國,資源匱乏,只能將有限的國力集中投入到戰爭資源中去。日本在國際上依仗的德國、義大利自身難保,根本得不到國際援助,只能從國內百姓身上下手。為了支援前線,日本人不得不節衣縮食,民眾紛紛把積蓄拿出來購買政府發行的公債,日子過得緊巴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