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哈爾濱3月17日電題:土地找「管家」 線上保春耕——黑龍江省蘭西縣農業生產託管服務見聞
新華社記者李鳳雙、王建
黑土地上備耕忙。眼下,黑龍江省蘭西縣正在開展農業生產託管服務,一些農民為土地找「管家」,當起「甩手掌柜」。為降低疫情影響,網籤託管合同、土地託管貸、集中調配農資……一幅別樣的備耕新圖景, 破解「誰來種地」「錢從哪兒來」「農資怎麼購」的難題,保障備春耕生產順利推進。
土地找「管家」 破解「誰來種地」
人勤春來早,農時不等人。近日,黑龍江省蘭西縣臨江鎮民河村村民李洪福幹了一件「大事」,為自家的130多畝地找了「管家」,當起「甩手掌柜」。
原來他和蘭西縣偉河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籤訂了農業生 產託管協議,每畝地交320元的託管費,從種到收所有環節都由合作社負責,到時在家等著收糧就行。
李洪福種了30多年地,是有名的「田把式」。「我種了這麼多年的地都種不好,給別人管還能有好?」一開始李洪福對託管並不「感冒」。經過2年對比、算帳,李洪福改變了想法。
「每筆投入我都記錄,一畝地成本至少380元,這還不算自己的勞動,農忙時找人幫忙還得下館子。」李洪福說,自己用的是小四輪,託管用的是大農機、精量播種機、大型噴藥機,「同等地塊,產量比自己種高100多斤。」
蘭西縣蘭河鄉農民吳文靜常年在外,家裡有20多畝地,往年都是委託別人籤合同。今年他登錄一款「裕農寶」App,通過手機在外地就可以籤託管合同、交託管費。
為減少土地託管服務籤訂時的人員接觸,蘭西縣開發了農業生產託管服務平臺,利用網絡籤訂託管合同。蘭河鄉瑞豐玉米種植合作社理事長杜亞東說,目前線上簽訂土地託管面積已達5000多畝。
蘭西縣經管站站長邢海民說,去年全縣農業生產託管服務面積達61.5萬畝,其中全程託管18.35萬畝,服務小農戶1.1萬戶。目前,全縣已有50萬畝的全程託管服務意向。
土地託管貸 破解「錢從哪兒來」
蘭河鄉紅旗村村民鄭旭濤有190多畝地,今年託管給蘭河鄉田谷園蔬菜合作社。手裡資金緊張,他在「裕農寶」App上申請了土地託管貸產品。
鄭旭濤的申請直接流轉到建設銀行資料庫,建設銀行依靠大數據,就能看到鄭旭濤的土地託管面積、地塊位置、籤訂的託管協議等信息,審核後,對沒有信用問題的農戶,就可放貸。
「非常方便,在家用手機操作就行,今年的託管費不用愁了。」鄭旭濤說,月利率只有四釐四,不用擔保和抵押。
為解決農戶在農業生產中的資金需求問題,蘭西縣和建設銀行合作,創新農村金融產品,針對土地託管的農戶,今年首次開發了土地託管貸金融產品。
建設銀行蘭西支行行長張濤說,截至3月15日,蘭西縣1326戶農戶線上申請土地託管貸,涉及66850畝地。
「交了託管費,不給種地、種不好咋辦?」農民對土地託管費的擔心不無道理。以瑞豐玉米種植合作社為例,去年全程託管9萬畝,託管資金達3000萬元。
據張濤說,為確保託管資金安全,合作社在銀行開立資金監管帳戶,農戶以刷卡或行動支付的方式繳納,帳戶資金採取授權支付方式進行支付,保障了資金安全。
此外,蘭西縣還出臺《農業生產服務質量監測制度》等相關文件,明確服務範圍、收費標準、服務價格、質量標準等內容,為後續監管提供保障。
線上集中對接 破解「農資怎麼購」
立春過後,黑土地上的農民開始購買化肥、種子等,受疫情影響,往年火熱的農資店,今年變得「靜悄悄」。杜亞東春節前預訂了一部分化肥,最近又通過線上從一家大型農資企業預訂了1000多噸化肥。
杜亞東說,疫情期間不能出門,合作社就通過線上預訂,隨著土地託管面積的增加,近年來都是直接和生產廠家對接,減少中間環節,節約了成本。
近日,位於蘭西縣的黑龍江邦農肥業有限公司,數十名戴著口罩的工人正有條不紊地將摻混肥裝車卸車,現場一片繁忙景象。
這家企業負責人宋臣說,現在工廠兩條生產線的41名復工人員採取24小時輪崗制,每天可生產各類摻混肥1300多噸。
為解決農資儲運問題,蘭西縣積極與多家大型農資企業對接,保障農資品質的同時,實現集中調運、生產資料需求的有效對接。
中化現代農業(黑龍江)有限公司總經理李賀說,公司在蘭西建立了技術服務中心,為託管服務組織提供技術支持,尤其是農資方面在蘭西有倉儲,通過網絡形成了農戶、合作社到企業的服務體系。
蘭西縣委常委、副縣長朱華生說,農資企業根據需求進行集中調運,適量儲備,預計蘭西縣50萬畝託管土地農資集中採購將節省約2000萬元。
【來源:新華網客戶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