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九十年代的車臣戰爭

2020-12-06 黑瞳娛樂新視野

#世界各國#

20世紀90年代俄羅斯聯邦和其下屬的車臣共和國分離分子之間爆發了兩次戰爭。

第一次車臣戰爭爆發於1994年12月11日,1996年8月31日停火,車臣獲得非正式的獨立地位。

第二次車臣戰爭爆發於1999年8月,2000年2月28日俄羅斯控制了絕大部分車臣土地,獲得勝利。第二次車臣戰爭持續了近10年(包括正規戰和遊擊戰);俄軍參戰兵力約8萬,車臣方面約3萬人。

(車臣分離主義領袖杜達耶夫,曾12次獲得蘇聯政府的授勳,1987年擔任愛沙尼亞駐軍司令。)

(1991年9月6日,即在蘇聯發生八一九事件不久,蘇聯空軍少將、車臣人杜達耶夫依靠武力推翻了當地的蘇維埃政權。10月,車臣舉行共和國總統和議會選舉,杜達耶夫當選總統。)

(1994年12月11日俄羅斯總統葉爾欽下令出兵車臣。)

(1996年4月22日凌晨4時,杜達耶夫被蘇-24發射的飛彈擊斃。)

(戰爭讓車臣的城市變成一片廢墟。)

(被擊毀的俄羅斯軍用車輛。)

(在坦克支援下,搜索前進的軍隊。)

(第二次車臣戰爭期間,俄軍突擊隊鐵流滾滾)

(俄軍突擊隊從納茲蘭向車臣首府格羅茲尼前進。)

(10月27日的格羅茲尼城市建築,牆體上被炮火蹂躪成千瘡百孔。)

(1999年10月27日,格羅茲尼居民在被摧毀的市場徘徊。)

(1999年10月期間,隨著俄軍的推進,特雷克河兩岸的民眾逃離他們的家園。)

(車臣抵抗組織成員在進行手槍射擊練習)

(1999年10月期間,五名全副武裝的車臣叛亂分子。)

(1999年10月27日,俄軍少尉葉夫根尼·弗蘭科夫因為在從車臣武裝分子手中,解放達吉斯坦的博特利赫地區的戰鬥中表現出色而獲得獎章。)

(車臣女叛亂分子)

相關焦點

  • 老照片: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遼寧省錦州市,帶你重溫昔日的美好記憶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組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遼寧省錦州市的老照片,這一組的老照片有兩張經過了修復,原圖已經不是那麼清晰了,原圖在圖片當中,大家喜歡的可以收藏一下。其中還有一張關於錦州第二高中的老照片,因為這張照片太過模糊修復了多次都不能上傳,所以給大家說一聲抱歉。
  • 圖說車臣戰爭(之二)
    車臣人與沙俄聯盟的史實有: 16世紀40年代,在沙俄軍初到捷列克河時,包括車臣人在內的北高加索各民族因長期受到土耳其和克裡木汗國的欺壓,援助俄軍擊敗了當地的土軍和克裡木汗國軍隊。16世紀50年代,在阿爾貢峽谷的車臣部落向沙皇效忠。在16世紀70年代 ,車臣人中的一支達爾金部落和哥薩克移民聯盟,打擊達吉斯坦和亞塞拜然的土軍。
  • 老照片;八九十年代的香港Beyond樂隊
    #老照片#八九十年代是中國搖滾樂的黃金二十年,那二十年出現了許多頗有才華的樂隊。(六十年代的香港六十年代香港經常出現缺水,大批市民需要提水桶到街喉輪候政府的供水。小時候黃家駒受大姐的影響接觸到70年代的搖滾音樂,其中包括深紫樂隊、齊柏林飛艇等搖滾樂隊,他深受影響並喜歡上了搖滾樂。黃家駒17歲時博允中學畢業後,為了謀生做過公室助理、電視臺布景員、推銷員等。(70年代末的香港。)
  • 車臣戰爭到底多殘酷?40%的車臣人,在這場戰爭中消失了
    從地圖上來看,車臣位於黑海和裏海之間,這個地方相當特殊,正好是出入高加索地區的咽喉要道,因此車臣雖然僅僅只有1.7萬平方公裡,對俄羅斯這個面積超1700萬平方公裡的龐然大物來說,卻有著極其特殊的戰略價值,不過車臣跟整個俄羅斯的關係,卻不是很好,雙方經常爆發戰爭。
  • 老照片: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蘇州,回不去的美好回憶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組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蘇州老照片,這一組老照片承載了一代人心中最美好的回憶,改革開放40年來,如今蘇州的發展有目共睹,但是有人說那時候的蘇州才有味道,那麼對於以前的蘇州你都有什麼印象呢?希望這一組照片能讓你重新認識蘇州的同時,能夠讓你回憶以前生活的點點滴滴。
  • 第一次車臣戰爭始末:俄羅斯為何拿不下小小的車臣?
    車臣,就是硬茬子之一。 歷史上有兩個車臣,一個是蒙古車臣汗部,一個是高加索地區的車臣,這兩個車臣沒有關係,我們要說的是後者。 18世紀六七十年代,俄國在第五次俄土戰爭中擊敗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控制了克裡米亞汗國,將勢力擴張到了北高加索地區。
  • 第一次車臣戰爭,俄羅斯為什麼被彈丸之地車臣打的找不到北
    車臣問題一直是俄羅斯比較頭痛的一個問題,而車臣也是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第一次發生局部戰爭的地方。車臣的面積相對於俄羅斯來說還不到1‰,但卻一直是俄羅斯國軍事政治投入的一個熱點。當年第一次車臣戰爭的時候,俄羅斯出動了8萬大軍想要徵服車臣,但最終卻於折戟而歸。
  • 車臣戰爭中,有40%的車臣人永遠的在歷史長河中消失
    十八世紀八十年代,沙俄正式發動大高加索戰爭,直到一八六四年車臣才被沙俄正式統治。但引用沙皇時期耶爾馬羅夫將軍的話來說,如果還有一個車臣人活著,這裡就不可能有安定,事實證明他是對的。第二次世界大戰,車臣人試圖跟德國人合作,結果遭到了史達林的大清洗。40%的車臣人在歷史上消失了,種族歧視、民族清洗讓車臣苦不堪言。近一個世紀的打壓讓車臣人產生了反蘇聯的情結。
  • 「俄國有難,車臣必亂」:細述俄羅斯與車臣之間恩怨,是否化解?
    如今第二次車臣戰爭已經過去快二十年,這場戰爭持續到2002年,現在車臣在小卡德羅夫治理下,已經臣服於俄羅斯。有人說這種臣服只是暫時的。因為有句話說得形象,叫作「俄國有難,車臣必亂」,說得似乎很在理。從歷史上看,俄羅斯衰弱時,俄車之間就有戰爭。
  • 老照片;九十年代電影《秋菊打官司》、《霸王別姬》,《喜宴》等
    #老照片#20世紀90年代是中國電影和電影人第一次在國際影壇大放光彩的時代。
  • 俄羅斯允許其它同盟國獨立,為什麼對車臣國態度不同?
    自兩次車臣戰爭以來,「黑寡婦」現象已經成為了依附俄羅斯社會存在的一個頑疾,而二十世紀末蘇聯大廈之將傾,其他加盟國紛紛離開俄羅斯卻只是讓俄羅斯無動於衷。這是為什麼呢?這一切得從車臣的歷史著手。早在七世紀之前,在高加索山脈阿爾貢河邊有一個叫做大車臣的村莊,後來慢慢的車臣成為了一個民族的稱號。從13世紀到18世紀末,車臣一直受周邊國家的侵擾從未停過,像蒙古草原韃靼,帖木兒金帳汗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和俄羅斯等等都曾侵犯過車臣,使這裡都成為了戰爭必爭之地。
  • 銀川靈武市七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靈武市五六十年代老照片已更新,結合看效果更佳!  編輯不易,君若喜歡打個賞!
  • 老照片;六七十年代的義大利
    #老照片#義大利經濟在六十年代開始起飛,增長速度約等於二戰前的三倍,被當時的西方媒體稱之為阿爾卑斯山南面的奇蹟,在當時只有日本和聯邦德國增長速度比義大利更高。
  • 為什麼俄羅斯非要收復車臣?車臣的四位領導人又是如何被擊斃的?
    擒賊先擒王,這在俄羅斯解決車臣上問題上體現的淋漓盡致,於是「四殺」就出現了,他們分別是杜達耶夫、揚達爾比耶夫、馬斯哈多夫、巴薩耶夫,以至於如今車臣內部雖然仍有紛爭,但總體上車臣還算老實。俄羅斯為什麼非要收復車臣?
  • 老照片:八十年代,黛安娜王妃的罕見生活照!
    老照片:八十年代,黛安娜王妃的罕見生活照!人民的王妃,黛安娜王妃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女性之一。作為一代時尚王妃,直至今日黛安娜的高貴氣質仍無人超越。黛安娜王妃出生於1961年7月1日,逝世於1997年8月31日。
  • 使用溫壓彈頭,幫俄軍打贏車臣戰爭,「日炙」噴火坦克有多可怕?
    上個世紀70年代末,蘇軍在考慮進行大縱深作戰時,需要有一種能夠伴隨裝甲部隊快速機動的噴火坦克,這種噴火坦克應使用主戰坦克的底盤以便跟隨裝甲部隊行軍,必需配備大威力的縱火武器能有效破除阻攔部隊快速推進的雷場、障礙物和堅固火力點等。幾種要求一結合,設計師便推出了TOS-1"日炙"噴火坦克。"日炙"噴火坦克的底盤是直接使用了T-72主戰坦克的底盤,同時裝了一座30聯裝的220毫米的發射器。
  • 車臣戰爭證明火箭筒並非萬能,臺阿兵哥一人換一輛坦克是可笑妄想
    其實,在現代戰爭中,火箭筒在反坦克方面效果有限。就算是慘烈的車臣戰爭中,也有很多坦克在反坦克飛彈或火箭筒威脅下存活,打擊更多的敵人。1996年3月,在解放戈伊斯科耶鎮時,約有400多名裝備精良的車臣武裝分子負隅頑抗,結果派出烏拉爾軍區某摩步團的一個坦克連就把問題解決了。圖片:在車臣戰爭中俄羅斯坦克雖然損失慘重,但那是步坦脫節導致的,坦克本身經受住了考驗。
  • 打電話被飛彈鎖定,車臣叛亂匪首杜達耶夫是怎樣被俄羅斯斬首的?
    你可知道,車臣叛亂匪首杜達耶夫是怎樣被俄羅斯斬首的嗎?1996年4月22日凌晨4點,一架銀灰色蘇—24戰鬥轟炸機在車臣首都格羅尼茲夜空中盤旋。這架昂貴的戰鬥機打擊的目標僅僅是一個人。很快,目標鎖定,兩枚KH25飛彈呼嘯飛出,獵物——手持衛星電話的杜達耶夫當場被炸得粉身碎骨。
  • 廠礦子弟電影 | 轉型年代的背面:孩子視點與重塑九十年代
    轉型年代的背面:孩子視點與重述九十年代 祝子建 九十年代作為經濟體制轉型期在當時主流話語中被表述為銳意進取的時代,王朔文學改編電影是這種表述的集中體現這三部影片都是七八十年代生人的新導演的處女作,都採用了一個少年人的視點,並都講述了一段發生於九十年代計劃經濟單位制空間內的成長故事。或出於對自我童年的追憶,或出於對特定時代的懷念,這三部廠礦子弟電影以「童年往事」體的敘述揭開了九十年代中國被主流話語所遮蔽的另一面。這是由歷史書寫權轉移帶來的表述更新,展現出新的社會發展階段中人們文化心理的變化。
  • 舊影拾記:1930年代,美國女影星瑪吉·伊萬斯的清純老照片
    步入20世紀30年代,已經成年的瑪吉·伊萬斯迎來了自己演藝事業的黃金時期。她經常在舞臺上扮演清純、正派的美國女性,成為了廣受歡迎的好萊塢女演員。 【圖5】在30年代,瑪吉·伊萬斯所出演過的比較有代表性的影片包括:《八點鐘的晚餐》( Dinner at Eight,1933年 )、《Broadway to Hollyw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