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月25日關於猖獗病毒的報導,電影中虛構的故事和現實之間有多遠?針對這個問題,秘魯《商報》在2月22日給出了答案。這篇文章摘錄如下:
顯然,電影院和電視是人們了解科學家和醫生工作的常見媒體之一。儘管電視劇和電影成功地將上述專業人士使用的複雜方法和技術提升到了可以理解的水平,但觀眾仍有可能將屏幕上發生的事情誤認為是事實。就目前的新型冠狀病毒危機而言,我們想知道這些流行電影《恐怖地帶》(也稱為《極度恐慌》 )(1995)、《傳染病》 (2011)和《流感》 (2013)與現實有何不同。藉助於秘魯卡耶塔諾·埃雷迪亞大學研究員和傳染科醫生愛德華多·戈圖索,我們得出了觀看這類與流行病有關的影視作品時應注意的三點。
易感性
根據中國個國家衛健委每天報告的最新數據,我們可以總結兩個互補但不同的概念之間的一些差異,即危險程度和傳播病毒的能力。我們會注意到,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速度和死亡率並沒有1918年大流行或中世紀黑死病那樣高。
加強防疫和控制措施降低了迅速傳播的風險。相比之下,電影中病毒的攻擊性更多是由於情節發展的考慮,而不是實際情況。在《傳染病》,一種未知病毒由於其高R0(一種判斷疾病傳播難易程度的指標)而在幾周內傳播到世界各地。
疫苗開發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2月11日日內瓦表示,第一種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有望在18個月內上市。估計的持續時間立即招致了批評。成千上萬的用戶在社交網絡上表達了他們的擔憂。大多數偏見實際上被電影藝術強化了,研究人員在創紀錄的短時間內找到了治癒方法。在《恐怖地帶》,上校山姆達斯汀·霍夫曼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研製出了「399012」山姆病毒注射疫苗。
在科學家警告新型冠狀病毒是一種人畜共患病原體後,「突變」一詞在新型冠狀病毒的報導中反覆出現。在電影中,這個概念在好萊塢大規模生產的影響下變得流行起來。在《傳染病》年,豬作為中間宿主將病毒從蝙蝠傳給人類。在《恐怖地帶》年,被感染的猴子和商販之間的接觸導致了病毒的進化。
在這一點上,現實和虛構沒有什麼區別。問題是當電影中的醫生想要開發抗病毒藥物時。在《傳染病》,兩名流行病學家因為豬流感病毒的突變率太快而不知所措。至於《恐怖地帶》中的上校山姆,當他認為他已經找到疫苗時已經太晚了,因為病毒已經開始在空氣中傳播。
相反,我們觀察到新型冠狀病毒的感染率沒有多大變化。迄今為止,新型冠狀病毒可引起肺炎,伴有高燒、頭痛、乾咳、呼吸困難等常規症狀。在第一個報告病例出現後近一個月,臨床表現沒有變化。因此,以可能發生突變為由指責疫苗需要18個月才能上市至少是不可靠的。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