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靈寶可夢,簡稱寶可夢,是這個星球上不可思議的生物。無論是在天空、海洋還是陸地,在這個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可以看見它們的身影。
有的寶可夢與人類和睦地生活在一起,有的翱翔在天空之中,有的遊走於大海之中,有的棲息在山野之中,它們的主要特徵之一是可以被精靈球收服,使它們可以被隨身攜帶。
寶可夢的確切數量是未知的,至今為止,已經確認的寶可夢有890種,未來一定還有越來越多的寶可夢不斷地被發現。
這裡介紹下白海獅家族——小海獅,白海獅。
雖然小海獅和進化型白海獅在名字上都有海獅二字,但是它們的原型卻與海獅的區別很大。主要的原型還是儒艮科,巨儒艮是一種食草動物,與以魚類為主食的海獅完全不同。
小海獅
小海獅基於海獅、海豹或儒艮的幼崽。
海獅(學名:Otarriinae):包括5屬7種。分布北半球。體型較小,體長一般不超過2米。北海獅為海獅科最大的一種。雄性體長310-350釐米,體重1000千克以上。雄性成體頸部周圍及肩部生有長而粗的鬃毛,體毛為黃褐色,背部毛色較淺,胸及腹部色深。雌性體色比雄獸淡,沒有鬃毛。面部短寬,吻部鈍,眼和外耳殼較小。前肢較後肢長且寬,前肢第一趾最長,爪退化。後肢的外側趾較中間三趾長而寬,中間三趾具爪。
海豹是對鰭足亞目種海豹科動物的統稱。海豹體粗圓呈紡錘形。全身披短毛,背部藍灰色,腹部乳黃色,帶有藍黑色斑點。頭近圓形,眼大而圓,無外耳廓,吻短而寬,上唇觸鬚長而粗硬,呈念珠狀。四肢均具5趾,趾間有蹼,形成鰭狀肢,具鋒利爪。後鰭肢大,向後延伸,尾短小而扁平。毛色隨年齡變化:幼獸色深,成獸色淺。
儒艮(學名:Dugong dugon),是一種海洋草食性哺乳動物,儒艮是海洋中唯一的素食者。
儒艮的身體呈紡錘形,長約3米,體重300-500千克。全身有稀疏的短細體毛。沒有明顯的頸部,頭部較小,上嘴唇似馬蹄 形,吻端突出有剛毛,兩個近似圓形的呼吸孔並列於頭頂前端;無外耳廓,耳孔位於眼後。無背鰭,鰭肢為橢圓形。尾鰭寬大,左右兩側扁平對稱,後緣為新月形,無缺刻。鰭肢的下方具一對乳房。背部以深灰色為主,腹部稍淡。
小海獅頭上的角可能借鑑了一角鯨,尾巴的造型源於噴泉的水花。
一角鯨(學名:Monodon monoceros)體長一般在4到5米(不包括長牙),雄性略長於雌性。成年鯨平均體重800~1600公斤。一角鯨沒有背鰭,它們的脖子和椎骨的連接方式更像其他哺乳動物,與海豚和鯨魚反而不一樣。腹部呈白色,背部有許多深褐色或黑色的斑點。一角鯨出生時皮膚顏色很深,隨著年齡增長,皮膚變得越來越白,至性成熟時,腹部出現許多白色斑塊,年齡較長的一角鯨體色又幾乎呈白色,所以可能與白鯨混淆。一角鯨最引人注目的特徵是它們腦袋上伸出的長牙,那是從左上顎突出唇外的犬齒,長度可達2~3米,呈螺旋狀,因為長得像角,故而得名。牙齒平時除了打鬥之外,還是它在家族當中地位的一種象徵,獨角鯨的牙齒越長、越粗,代表它在鯨群中的地位越高。
小海獅擁有海洋哺乳動物的造型,頭頂有一個突起。嘴巴兩邊有向上翹起的牙,吐著舌頭。尾巴一分為二,像是噴泉湧起的浪花。
小海獅是水屬性的海獅寶可夢,特性是厚脂肪或溼潤之軀,也可能是隱藏特性冰凍之軀。身高1.1m,體重90.0kg。
厚脂肪特性的寶可夢受到火或冰屬性招式攻擊時,在傷害計算中,攻擊方招式威力減半。
溼潤之軀特性是回合結束時,如果天氣為雨天,擁有該特性的寶可夢的異常狀態回復。
冰凍之軀特性在場上天氣為冰雹時,擁有該特性的寶可夢每回合結束時回復HP最大值的1/16。
小海獅初始技能:頭錘。
小海獅等級提升到34級以上進化成白海獅。
白海獅
白海獅的原型是已經滅絕的「斯特拉海牛(巨儒艮)」(Steller's sea cow)。
斯特拉海牛又名巨儒艮、大海牛,是已滅絕的巨大哺乳動物。它們是海牛目中已知體型最大的物種,比起其近親海牛與儒艮都要來得大,而它們也是生存至近代的海牛目動物中,唯一適應寒帶氣候的物種。大海牛於 1741 年在白令海峽發現,發現者為博物學者喬治·斯特拉,當時他正與探險家維他斯·白令一同旅行,而他也是已知唯一看過大海牛活體的生物學家。當時大海牛的數目已十分少,主要生活在靠近司令群島(Commander Islands)的白令島與銅島(медний)的近海水域。在 1768 年由於人類大量捕殺最終滅絕。
白海獅是雪白的,它與小海獅一樣頭上擁有尖角,以及嘴巴邊有兩個向下的牙齒,眼睛變大了。身體兩側的手變為了類似鰭的物體,尾巴進化後就變為了一條尾巴。
白海獅是水屬性和冰屬性的海獅寶可夢,特性是厚脂肪或溼潤之軀,也可能是隱藏特性冰凍之軀。身高1.7m,體重120.0kg。
白海獅初始技能:絕對零度,頭錘,叫聲,信號光束,冰凍之風。
註:寶可夢技能參照第七世代遊戲技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