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娛理
三娃兩爸混搭一家人,在原生家庭受過傷痛的孩子,彼此扶持治癒,成為了更好的人
這部講述「不以血緣定家人」的電視劇《以家人之名》自開播以來,備受關注。根據「中國視聽大數據」統計,《以家人之名》開播第二周拿下了黃金時段電視劇收視冠軍。
然而,當劇中的孩子們長大,他們的感情線浮出水面,圍繞劇情的討論也越來越熱烈。
娛理工作室近日對話《以家人之名》編劇水阡墨、王雄成,他們將向我們解答這些問題:這部劇的幾個家庭設定是怎樣考量的?原生家庭怎樣影響孩子?幾個孩子的感情關係為什麼會這樣處理?故事線如何聚焦親情?
《以家人之名》劇照
家庭設定:存放希望的烏託邦
《以家人之名》設定了三個原生家庭,各自都有缺失的部分,父親或母親在成長當中缺席,於是這三個原生家庭的孩子們,在成長中相互珍惜、彼此愛護,建立了家人般的感情。
演員塗松巖拿到這個戲的劇本時,第一觀感是非常「落地」。
之所以劇本能達到「落地」的程度,是因為編劇們會從戲裡生活裡去找真實的細節和人物,放到故事裡,它才會是一個生活日常感比較強的成長故事。
比如原生家庭對人的性格和命運的影響,這一點也是來自於編劇的生活感受。編劇水阡墨透露,最初主創們進行交流的時候,發現「不少身邊的小夥伴小時候因為家庭的變故,吃了很多的苦」。他們發現,即便大家看起來與常人無異,但從小到大的經歷都刻入了每個人的骨子裡,對成長產生深遠的影響。於是,他們把這個劇的家庭設定為了他們存放希望的烏託邦。
《以家人之名》劇照
譚松韻飾演的女主李尖尖雖然在單親家庭中長大,但父親的無微不至,讓她也成長為了一個積極樂觀的人,溫暖著家人,治癒兩個哥哥的傷痛。兩個哥哥的成長經歷裡,原生家庭各有缺失,都在他們的生命裡留下了陰影,但李家父女的關懷,又帶給了他們陽光。
兩位編劇一直都是合作關係,水阡墨透露,兩人合作愉快:「王老師比較擅長掌握整個故事的大框架,我更擅長去做劇本細節,屬於互補。」
創作《以家人之名》是一場全新的旅程,水阡墨說,創作是沒有可預見性的,「大綱的框架在那裡,同樣一個分場大綱,今天寫,和明天寫,可能細節和臺詞完全不同,因為它就是自然流淌出的,當下的一種靈光,一種下意識的東西,很難去具像化地去解釋。」
感情處理:行動之下是內心需求
很多觀眾在觀看這部劇的時候,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成長軌跡:小時候雖然有苦惱,但是有長輩遮風擋雨;成年之後,人們從家庭走向社會,與父輩的聯繫可能只是靠著一根長長的電話線。
「什麼年齡段就在做什麼年齡段的事,不需要特意去設置轉折。」編劇水阡墨說。
《以家人之名》講述的是三個小朋友從小到大的成長故事,因此,創作時,水阡墨和王雄成會更多地去聚焦苦辣酸甜的生活味道。雖然部分觀眾認為這部戲有很多「甜寵」元素,但編劇認為,「這就應該是愛的一部分。」
《以家人之名》劇照
隨著劇情的推進,三個家庭的孩子長大了,感情線也開始浮出水面。
在編劇看來,「凌霄和李尖尖的感情,就是青梅竹馬的情感,他們本來就是水到渠成。而賀子秋對李尖尖的喜歡,純屬是兄妹之間的疼愛。」
「凌霄是李尖尖的鄰居哥哥,李尖尖從小就喜歡跟著他,而對凌霄來說,李尖尖對他存在唯一性,如果沒有李尖尖,他的世界裡也不會有別人。而賀子秋之所以想要和李尖尖結婚,是因為他對這個養育他的家庭有感恩、有虧欠,也沒有安全感,覺得自己不屬於這個家,想通過婚姻來獲得一種實質上更確切的法律上的聯繫。」
《以家人之名》劇照
「兩位男生對李尖尖的感情完全出於不同的原因,行動只是表象,它對應的是真正的內心需求。」
如今,《以家人之名》已經播出過半,水阡墨的朋友打電話告訴她,看了這個戲,才知道原來自己並不是孤獨的,原來還有人跟她一樣。
「有觀眾能看懂,並能從中獲得安慰,讓我感到幸福。」水阡墨說。
《以家人之名》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