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像是一座遊樂場
名為「流量」的神秘獎勵
隱藏在每一個精心設置的遊戲背後
為了能博君一笑,我攻
為了不隨波逐流,你守
來來去去、角色調換、又成一局
而你到底在不經意間
又踏入了誰的「遊戲」
如果此時的你正拿著手機會心而笑,那就說明上述品牌的小心思,早已將你攻陷。當然,這遠遠談不上是什麼生意場上的詭謀和狡詐,只不過是品牌營銷策略上的一些精明的陽謀而已。
跳脫的商業邏輯從來不挑行業,它可以無處不在,家居圈許多不按常理出牌的玩家,也常常拋出橄欖枝尋著知音人。遠的不說,青舍QingHouse身邊就有這麼13個身懷絕技的好友,有深挖家具文化消費的先生活、U+、多少、未墨、素元、璞素、德古、宋院南禪,有專情家具藝術消費的自造社、Endless Form,還有聚焦家具設計消費的吱音、 FRANK CHOU、如翌。他們憑藉七竅玲瓏心,一邊在動蕩的市場中深挖消費需求,一邊也滿足自我耍得淋漓盡致。
而2020年7月27日-30日,這13顆七竅玲瓏心,更將於第45屆中國(廣州)國際家具博覽會A區3.2館的「設計之春」首屆當代中國家具設計展中齊聚。
屆時,在這場疫情後的首個設計展中,13位博採眾長的原創設計品牌,更將集中火力,同時間發布各自籌備多時之新品,五湖候佳朋,四海覓知音。
如果讓君任選一種材質造件家具,你最先想到的多半會是木材、不鏽鋼、塑料這類傳統材料。但若碰上不甘於日常體驗,想為乏善可陳的生活添點神秘色彩,並下決心逃離刻板印象的人,或許可以嘗試一些與眾不同的載體,比如——銅。
觀 復 桌 / 明 墩 兒
與常規材料相比,銅更加喑啞、深沉、神秘,哪怕剛出產的銅製家具,也儼然經歷過無盡歷史的錘鍊,身上沉積了厚厚一層堅毅。
如果對中國文化沒有較為深刻的理解,還真的很難降服「銅」這種尋常設計師避之不及的材料。但在先生活haostyle中,銅卻成了其靈魂所在,被運用得怡然自得。
先生活的銅質家具多數經典而大氣,用精準的設計語言解構著中國文化,而在精神內核上,他們更著眼於人們的永久相伴,試圖將文化的碎片在當代生活語境下排兵布陣,最終締造了一套獨特而執拗的審美系統。
聊到原創設計走入尋常百姓人家的話題,先生活haostyle的發起人、創作人溫浩這個吐字如釘的倔老頭兒表示,沒想過要討好誰,先生活本應為知己而生,為「懂」而存在。
這樣的選擇和決斷,出現在溫浩身上並非故作高深,而是滄海為水後,對一段跌宕起伏中國家具史的總結。這位90年代便下海的大學教授,曾見證了中國家具行業的成長,身份從藝術家、當代設計師,到原創家具品牌創始人,最終的千言萬語都融匯到這些銅器之中。再看先生活,它的桀驁不馴與獨樹一幟,或許並非簡單的「營銷」,而是一段人生的答案。
| 溫浩 | HAOSTYLE先生活發起人/創作人
旁人眼中,溫浩與廣州美術學院似乎難分難捨。可遠非如此,他身上還承載著藝術家和企業家的多維身份,那些猝不及防的嚴謹與任性總能自由切換。
專情木作,摒除浮華,努力消融內在與外在的界限,平和獨處與相處的關係,用順情之境表達著中和之美。相信凡對木頭情有獨鍾之人,多有自己沉浸其中的心境,如果你青睞洗盡鉛華的靜心之作,不妨將目光聚到U+這裡。
如 洗 茶 椅
在家具設計這件事兒上,有人談人生哲學,有人談天地之道,但在U+設計機構董事長兼藝術總監沈寶宏看來,家具的實用性才是根本,所有不必要的渲染都顯多餘。
即便面對如今嘈雜之市場,他依舊保持單純的想法,願本本分分做個「木匠」,用雙手感觸木頭的溫度。
故多年來,U+在結構工藝上從不妥協,這可能也和沈寶宏從小在木匠坊裡長大,祖上六代都是木匠不無關係。直到今日,作為U+的傳統,每個加入團隊的新夥伴,還都會被安排到工廠親身感受下木匠的生活,順便熟悉工藝流程。
| 沈寶宏 | U+設計機構董事長/藝術總監
沈寶宏,世傳六代木匠,喜木愛茶,總喜歡稱自己為手藝人。他眼中的家具不僅是一個物件,更是研究設計和生活間關係的載體。
在中國絕大多數家庭中,客廳既是一個約定俗成,也是最易被公式化的存在。美式風、古典美、北歐控,似乎客廳的最大價值,並非表達主人喜好與促進家庭關係,而是追逐潮流或贏得吹捧的工具。那麼,客廳到底該如何平衡傳統與現代間的關係,以人的真實需求出發呢?
東 方 客 廳
遊走於現代與傳統的原創家具品牌「多少MoreLess」就帶來了不一樣的答案——東方客廳。被賦予傳統文化意蘊和極簡設計的「東方客廳」打破了此前客廳布局的固有公式,恰到好處地斟酌著現代生活與中式傳統之間的分寸。
「多少」二字取自「窪則盈 敝則新 少則得 多則惑」,其中的辯證意味除了賦予家居產品的設計上,更體現在品牌創始人侯正光對於策展的理解上。
比如,(:意思:)設計展、「曬上海」概念設計展,米蘭設計周中國當代設計展、包括今年即將於CIFF廣州上亮相的「設計之春」第一屆當代中國家具設計展在他眼中,亦都是搭建平臺互通資源,實現共贏的橋梁。
多少多少,不多不少。我們希望面對設計和需求,面對中式設計和當代生活,侯正光可以一直拿捏地恰如其分。
| 侯正光 | 多少MoreLess發起人
在侯正光看來,「生意人」不是一個明捧暗諷的貶義詞,而是和「設計師」一起構成了家具人的一體兩面,他早已在兩者之間切換得遊刃有餘。
倘若你心愛「畫面不著一色,卻滿幅皆景」的潑墨山水,或鍾情「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詩詞歌賦,那肯定早已對中國藝術作品創作中常用的留白司空見慣。可你知道嗎?竟有人將這種四兩撥千斤的手法用在了家居設計中。
未 墨 - 櫃
未墨未墨,恰是未曾著墨處,煙波浩渺滿目前。這個W+S世尊設計旗下的全新品牌是設計師吳濱對當代美學和「無處不型格」生活理念的全新解讀。
未墨的用戶畫像是一群當代充滿書卷氣息的群體,他們性情溫婉,對現代生活也有著自己的思考和追求。
未墨希望傳達一個還未發生、未經渲染的狀態,一種未經雕琢、空納萬境的意象。其設計看上去總是留有一些餘地,其實是想帶給用戶抽象的感受,而不單純是具象的家具存在。
在「巧拙相生,於無為處有為」上,似乎未墨正和喜歡它的人們達成著某種默契。
| 吳濱 | 世尊設計品牌創始人/未墨創始人
吳濱,曾隨張大千關門弟子伏文彥學習中國水墨畫,欲言又止的設計語言,總能為家具娓娓鋪陳出自由生長的藝術時空。
魔都午後,如果你習慣在濱江大道上沿黃浦江踱步,以慰藉自己疲憊的身軀,那很可能瞥見過「船廠1862」無數次了。倘若不吝幾步之遙上到二樓,便會發現在這個工業感十足的大傢伙裡,還藏著一處能讓人「慢下來」喝茶的地兒。
璞 素 浦 東 空 間
璞素這方天地,大到布局軟裝,小到隔斷鋪陳,細到杯盞茶點,無處不透著傳統古典的生活美學。初識他們時,許多人都會感到好奇,明明並不熟悉,但為何走進璞素的剎那卻不感陌生,對於他們所傳遞的傳統文化亦未感到深沉和拘束呢?
在創始人陳燕飛看來,當身處時代斷層的大眾面對「傳統文化」時,隨之而生的割裂感和距離感往往不由自主。
所以,為了消解這種難免的錯位,他們不僅將船廠1862二樓的「璞素浦東空間」打造成從花藝、茶食、器皿、藝術到衣飾,樣樣兼具的交流空間,讓這裡成為人們相識相聚的地方,還在社群環境的營造上大下功夫,引導培養了眾多「素友」的文人志趣。
此刻的璞素不再單純是個原創家居品牌,他們更成為許多人互動交流,理解當代傳統文化的載體。而由他們精意策劃的「四季茶會」於春夏秋冬四時設茗,也讓奔忙許久的素友從喧囂的水泥森林中短暫逃離,通過一杯茶湯的自然真味,與知己分享心儀的生活美學。
| 陳燕飛 | 璞素品牌創始人/藝術總監
打小就浸染在中國傳統書法藝術中的陳燕飛,自有一套古典與現代相融合的審美觀。他的心思單純而篤定,不斷探尋傳統情懷與當代設計的平衡。
緊湊的都市生活從來都不只有光鮮豔麗,繁華的背後是人群荷槍實彈奔忙的畫面。在某個夜裡,你卸下「裝備」,回味生活中不留情面的真實與殘酷,唏噓不已。
草 場 地 體 驗 店
「返璞歸真」怕是很多久居鬧市的人們,在心底悄悄升起又被迅速打消的念頭吧。可是在某些人眼裡,這個念頭卻不止於心,還得用行動說明。比如素元,這個「還淳返素、元元本本」的原創家具設計品牌。
素元的設計從來都堅持由體驗出發,去追求功能的簡單與純粹。他們將人們最本質的需求連同天然、質樸和雋永的理念融入材料、工藝和設計之中,意欲讓人們摒棄現代生活的忙碌與瑣碎,重新體味久違的寧靜與自在。
2019年9月,創始人武巍帶著素元來到了米蘭。在這個時尚設計之都,素元靜靜地站在街角,與更多不同膚色的陌生人從初識到熟諳。從此,在離DUMO大教堂步行二十分鐘之遙的地方,又多了一個可以近距離感受東方傳統文化的處所。
| 武巍 | 素元品牌創始人
武巍初學設計時便隱約感覺將來會做和木頭相關的事,他深深被木頭富有的情感所吸引。慢下來,用雙手賦予木頭新的生命,沒什麼比這更讓他感到快樂的。
眾所周知,中國文人多愛焚香,文人與香有著不解之緣,中國文化與香之間也有著千絲萬縷的微妙關係。如果把這種頗具東方色彩的香文化帶去異國他鄉,會是怎樣一番景象?
美術館內的品香空間
那天,肇始於春秋,成長於漢,完備於唐,鼎盛於宋的香文化被帶出了國門,與西方的設計創意擦出了美麗的火花。2017年10月,柏林,在世界知名建築設計師John Pawson設計的The Feuerle Collection當代美術館中,由「春在」創始人陳仁毅擔任藝術顧問、「德古·春在」團隊執行的「品香」當代人文空間正式發布。
「德古·春在」系列是中國明式家具素工精神的延續。「春在」給予John Pawson中國文化元素支持以及香文化的細節參考,同時也給西方帶來一次有關東方文化的全新體驗。
在陳仁毅看來,如果當代中式設計總是中國人在搖旗吶喊,它的影響力也許只能局限在東方。而如果能得到西方的普遍認同,讓他們覺得中式設計已經出落成了一種成熟的風格,才是當代中式設計應該努力的方向。
| 陳仁毅 | CHUNZAI春在創辦人兼創意總監/德古·春在系列項目合作設計師兼藝術顧問
在穿越古今家具文化之旅的過程中,陳仁毅曾問自己:接觸過這麼多藝術的美好,之後呢?復興中式設計,成就新時代生活美術和人文品味的衝動大概就是從那時萌生的。
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今年的大熱網劇《誰都渴望遇見你》?劇中多次出現古樸雅致的生活場景,其取景地就是江南小城安吉山川的一處茶空間「別院山川」。
別院山茶空間
時下的生活似正被賦予著無以復加的速度,當周遭的節奏變得越來越快,很多東西被不可避免地甩在身後,比如生活中的寧靜和禪意。這似乎不是操刀「別院山川」的黃建輝和他的宋院南禪想看到的。
於是黃建輝在連《臥虎藏龍》都青睞有加的安吉,立起了這「別院山川」。這處環山臨湖的四層建築,首層是複式客房、茶室,二層設咖啡書吧,三、四層為湖景套房,既是一所可以阻隔喧囂的民宿,也是一方可以林中煎茶的茶空間。
「別院山川」中,山林中的易得竹木被化為廳堂置物,不施雕琢的簡樸造型中是宋院南禪的三分匠意和七分文心。佗寂寧靜的茶道,不喧不鬧的居所,流露出生活該有的真實且自然的味道。
院,居所之周。禪,人靜之本初。大概黃建輝是想借宋院南禪讓現代的生活方式與久遠的傳統文化隔空相談,讓人們放慢奔走的腳步,重新回歸自然真實,找回生活中的禪意。
| 黃建輝 | 宋院南禪品牌創始人
無論古今,少不了心愛一盞清茗,茶煙嫋嫋的人,黃建輝正是如此。在他看來,浮燥的內心需要從傳統文化裡尋求久違的寧靜。
即便是個頗具藝術涵養的設計粉兒,也時常搞不懂中國設計的成長脈絡。甚至,你很難在網上或書裡,檢索到中國當代家具設計的發展史,要想深入了解這個行業的風風雨雨更是難覓途徑。
YUAN MUSEUM
宋濤也發現,信息的缺失導致了設計師們在成長過程中容易「營養不良」,同時亦在國際領域面臨「集體失語」。為了改變這種現象,他著手籌劃了「藝術設計博物館Yuan Museum」,意欲對中國當代設計和藝術做一次脈絡梳理,來一次徹底「清算」。其中,宋濤作為中國家具設計界中不可忽視的角色,他所主導的「自造社」也將在博物館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藝術設計博物館將從每種工藝材料的使用,到每件標誌性作品的由來,再到每個重要人物的生平,把「東方家居審美」的成長軌跡,按照清晰的時間軸線索展示給大家。
除此之外,自造社還在持續擴展設計的外延,嘗試設計和藝術之間的發酵。2019年5月,自造社和大千畫廊共同呈現獨立藝術家張敏在北京的首場個展——「意外之外」雕塑與空間裝置展,一同探索陶瓷材料設計屬性的同時,還涉及到了對於人際關係的思考。
宋濤雖鮮少暴露在設計一線的鏡頭之下,卻似乎始終都在以一個特殊的位置去審視、推動國內家居設計領域的成長。
| 宋濤 | 自造社創辦人
這些年來人們心中有關宋濤的畫像,大抵皆由零星散落於設計圈各個角落的,微小碎片拼湊而成。殊不知真正的宋濤,正將視角拉高,俯覽著圈內眾相。
而今,我們的生活每時每刻仿佛都在和計算機發生關係,網上衝浪、電子商務、雲端辦公、人工智慧……不過就算計算機再怎麼無孔不入,你大概也不會把謹嚴縝密的計算機語言和跳脫不羈的藝術設計聯繫在一起,畢竟前者冷靜淡漠,而後者多感性熱情。
MCF_T
而這兩條原本各自安好又不可相交的平行線,卻被Endless Form無盡之形生生扯到了一起,揉成了一種兼容並蓄的設計新語言。不信,你瞧這個。
2016年歐錦賽前夕,NIKE耐克尋找世界各地的數字藝術家和創意者,希望藉助Nikelab重塑從團隊球衣到藝術創作的全新視角時,與張周捷數字實驗室一拍即合,後者應Nikelab X 158(上海)的邀請,嘗試利用數字語言設計了這種新型足球網。
而後,張周捷一直在計算機數位化的路上前行,對他而言,運用計算機語言進行藝術設計是去主觀化的過程,數位化自成邏輯,就能帶來接近自然的「無盡之形」。
| 張周捷 | 張周捷數字實驗室/Endless Form品牌創始人
自幼跟隨父親學習中國水墨畫的張周捷,曾一度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推崇者,沒成想後來卻沉醉於數位化生產帶來的無窮無盡的變化,在數位化創作領域流連忘返。
沒有耳朵,卻帶著大大的金屬眼鏡;沒有肩膀,卻穿著牛仔背帶褲。小黃人,這個有趣的小傢伙不僅萌翻了全球的小朋友,也讓無數成年人拜倒在它的背帶褲下。而原創設計家居品牌ziinlife吱音,在氣質上還真和詼諧俏皮的小黃人有幾分相似,他們總是能製造出跳脫的設計點子,為你乏味的都市生活加點作料。
前方高萌預警,友情提示,一大波萌物即將抵達戰場!
秘密實驗正在進行中
吱音的腦洞素有名氣,俏皮的設計常常不著痕跡地散播著生活裡難能可貴的可愛和幽默。
有時蠻好奇,為什麼他們總能撩到人們心坎裡?按吱音創始人兼設計總監朱暉的話來說,大概是因為「追求有趣」是人類的本性吧。
2019年4月,吱音和小黃人「趣」味相投,將位於上海馬當路店的zinlab空間改造成了又萌又酷的實驗室,其中化身研究員和觀察員的小黃人密切關注著實驗的進展。
| 楊熙黎Lily | 吱音創始人兼CEO
| 朱暉 | 吱音創始人兼設計總監
吱音是親切而溫暖的,會不時給生活帶來一些小驚喜。在他看來,日常生活本不該單調無趣,人們應如孩童般保持好奇,探尋生活裡有趣的角落。
過去的幾個月裡,酒精和消毒液一度在各大商場售罄。不過,在搶到大堆消毒用品的人們中,不乏有人會認為日復一日使用這些玩意甚是麻煩。如何在不改變使用者生活習慣的基礎上,實現日常性的消毒呢?答案在此。
玄關日用託盤和消毒燈的完美結合、優雅的外形兼具照明功能、自然融入家居氛圍
當2020年的春天變得有些特殊時,周宸宸思考作為設計師群體應該「捐贈」什麼,他堅信一定有比金錢更具價值的事物。於是,他聯合設計師群體發起了一場特殊的捐贈,即「Create Cures創造治癒」,期望從設計的角度為公共衛生提出一些解決方案。
其實,工作中的周宸宸並不像我們認知的那樣「單純」,而是同時進行著多領域下的設計工作。他認為,一個真正的設計師,絕不應該只在一個領域內開花結果,設計師有能力、也有責任多維度介入社會發展,推動整個商業社會的成長,只要形成了系統的設計思維,「行業」就不再是設計師群體的圍城。
| 周宸宸 | Frank Chou Design Studio創始人/創意總監
周宸宸是個頻繁被曝光的名字,他也從不介意暴露在閃光燈之下。他不止專注於家具設計,還在產業鏈條的各個環節中扮演著不同角色,並樂此不疲。
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這兩年傳統文化大有「文藝復興」之勢,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身著漢服出入街頭。雖然嚴格來說,部分漢服只是加入了中國傳統元素的現代服飾,可大家就是喜歡。
輕 扇 屏 風
這種用現代設計解讀東方審美的方式,是一步可以改變中國文化在大家心中刻板印象的妙招。如翌深諳此道,它將中國文化和優雅、簡約的現代元素相融,對其進行著全新的詮釋。
如翌以自然輕鬆的視角重新解構了傳統文化,融合古典美學與當代生活方式的同時,為時下國人提供了一種舒適愜意又不失文化沉澱的生活體驗,一種可以用平常心來細細品味的當代生活方式。
創始人袁媛在如翌的設計中,借含蓄的中國元素點綴出了當代生活的簡潔優美,並緩衝著當代生活給消費者帶來的各方壓力。
一如微笑是袁媛無聲的語言,「如若明天」的如翌正是東方審美的含蓄解讀。
| 袁媛 | RUYI如翌家居品牌創始人
袁媛把微笑當做含蓄的東方之美,當她用當代設計語言對話東方美學時,也向你我傳遞著一種輕鬆自由而不失典雅的生活方式。
十三位七竅玲瓏的朋友,每一位其實都獨具一格。
而在遇到突發情況的2020年,他們也將聯合更多原創設計力量,共同吹響中國原創設計春天的號角。
這次集結雖自3月延遲至7月盛夏之穗,可是屬於他們的春天似乎正在路上。
有時,憶起大家於四時和順的,尋常年歲裡,或大玩跨界合作,或鼓搗文化沙龍玩轉圈子文化,或聯袂藝術策劃各種主題活動,或不再囿於固定的劇本角色自由發揮,突然又心生懷疑
中國原創設計的春天是否從未溜走,若倘真如此,這次就算遲到一小會兒,好像也無傷大雅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責任編輯:kj005
文章投訴熱線:156 0057 2229 投訴郵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