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讀娛,作者丨林不二子
沒想到,播的時候沒能大爆出圈,收官後反倒多個話題衝上熱搜,《琉璃》這番成績也是讓人意外。
9月20日晚,電視劇《琉璃》的收官雲歌會正式與觀眾見面,只不過這場歌會與劇迷們快樂「吃糖」的預想截然不同,劇中「初遇夫婦」的扮演者成毅與袁冰妍整場雲歌會上都少有互動,二人的表現相比配合更像是避嫌,當晚#成毅袁冰妍避嫌好明顯#就衝上微博熱搜首位。
而在相關話題的討論中,由於成毅表現出的態度讓路人網友感受到了他對女演員的不尊重,這也進一步把雲歌會當晚發生的狀況,由劇迷對不發糖的不滿推向了成毅本人對女性的輕視,導致更多路人加入了討論中,最終#成毅掉粉#成為了新的熱搜話題,其熱度也延續到了雲歌會的第二天。
原本,在電視劇收官後圍繞劇中人物的宣傳活動與互動,都是用來滿足劇迷觀眾更多娛樂需求的,從而讓劇迷對演員和接下來的作品持續關注,可這一次《琉璃》雲歌會的結果卻與初衷大相逕庭,由此可見想要做好電視劇的「售後服務」,並不如想像的那麼簡單。
電視劇行業颳起「售後」風
去年開始,電視劇領域就注重起了「售後服務」。
《東宮》在播出期間,就依據觀眾的反饋連夜替換了配樂,並且把評論、彈幕中提出的字幕、濾鏡等問題都做了修改;新版本的《倚天屠龍記》也是邊播邊改,把慢節奏武打戲重新剪輯,避免了被觀眾持續吐槽的危機。
而除了這類邊播邊改外,劇集的營業式「售後」更是成為了劇迷們的驚喜。
其中《陳情令》就是標準的好「售後」。在劇集播完後,連續三日先後放出了獨家未播花絮、經典名場面TOP10拍攝現場,以及獨家策劃的《夏日回憶錄》三類視頻內容,每一類內容都擊中了劇迷對《陳情令》的好奇心。而除了上線視頻物料,官方也響應劇粉要求舉辦了泰國見面會以及在南京的國風音樂會,線上線下持續營業,讓為《陳情令》上頭的劇粉在劇集收官後仍然享受到追劇時的快樂。
《親愛的,熱愛的》則走了另外一條營業路。由於劇中女主角佟年設定是網易雲音樂人,劇方真的在網易雲音樂中為佟年註冊了帳號「魷小魚」,劇情中男女主角在網易雲上的互動,在現實生活的APP中也都存在,這一劇裡劇外的跨屏式宣傳,在劇集播出期就贏得了劇粉的認可。
而在《親愛的,熱愛的》收官後,男女主角的網易雲帳號仍然在持續更新與互動,去年10月「魷小魚」就通過網易雲動態公布了自己和韓商言的婚禮歌單以及中式結婚布景;甚至到了今年2月14日,「魷小魚」再發動態祝韓商言生日快樂。持續了多個月的收官後營業服務,讓劇粉們都驚訝。
此前,電視劇的宣傳重點時期基本都在播出前和播出中,一個是通過預熱吸引更多關注,一個是通過宣傳把劇中亮點再高光,推高劇集的熱度。如今,劇集收官後的營業式「售後」逐漸成為趨勢,這樣既滿足了劇粉的需求又能提高對作品和演員持續關注的策略,看似全無弊端,但實際也很可能成為劇方自己製造的「甜蜜陷阱」。
電視劇借CP撬動粉絲經濟,缺的是耐心
收官「售後」的出現,應該說是影視劇行業IP化發展的結果。相比於劇集播出前期和中期為了拉高作品熱度的宣傳,收官「售後」更多是在為後續的發展做鋪墊,像是《親愛的,熱愛的》的持續營業,無疑是在為今年開拍的《親愛的,熱愛的》第二部培養市場。
當然,這所謂的後續自然也包括賺錢。
《陳情令》的國風音樂演唱會採取了付費直播的形式,VIP30元非VIP50元的直播票價,讓這部劇完成了最短路徑的商業變現,只要沉迷《陳情令》的粉絲足夠多,一場線上演唱會就有可能實現破億元的收入,更多的周邊銷售也順其自然。
換言之,這一類型的劇集收官「售後服務」,跳過了長時間的內容IP開發過程,直指粉絲經濟。這本身是一個能夠兩全其美的方式,既滿足了劇粉對於劇集故事的更多想像,也能為充滿不穩定性的影視劇行業帶來更多直接收益,但問題是,這類「售後」並不是那麼簡單。
《琉璃》雲歌會的翻車,就是一個對電視劇產業的警醒——粉絲經濟不好做。
從目前呈現出的電視劇「售後」營業來說,要想得到市場的認可與熱度,有兩個關鍵詞必不可少,一個是CP感,一個是好體驗。CP感是吸引劇粉進場的源頭,而好體驗則是引發傳播、促成粘性的根本。
以《琉璃》雲歌會為例,割裂的CP暫且不提,只說整場歌會的舞美、表演設置,就沒把這場活動真正當做歌會,更像是一次普通的見面會多穿插了一些歌舞表演,這樣的體驗很難說對得起VIP30元非VIP50元的票價。反觀《陳情令》國風音樂演唱會的現場與演奏配置,就明白這兩場「營業」的差距。
歌曲表演環節的拉胯,只能讓觀眾把注意力聚焦在CP上,結果《琉璃》兩位主演的避嫌舉動,徹底把雲歌會送上了「不歸路」。而這也突出了塑CP,是電視劇行業難把握好度的一件事。
演員因CP感被認知被喜愛,演員背後的資方就難免會想要藉助這份喜愛去撬動粉絲經濟,但一位演員不可能終生只有一位情感對手戲搭檔,因而在整個行業都強化CP感後,「解綁」就成了資方的難題。並且,某部電視劇的CP解綁,對於沉迷於劇情的劇粉來說也是痛苦的過程,本身隨著時間流逝CP解綁能夠順其自然,但劇集剛結束演員雙方就立即撇清關係,對於劇粉來說是無法接受的,這也是《琉璃》雲歌會被罵上熱搜的原因。
說到這就顯現出了當下電視劇行業的一個情況,演員及其背後的資方,既想吃到電視劇CP帶來的紅利,又想快速獲得個人利益最大化,致使CP雙方「反目成仇」,順便傷害真情實感追劇的觀眾。這樣一個怪圈,完全是資方自製的「甜蜜陷阱」——看似能夠快速獲利,並且快速複製,但一著不慎就會摔得更狠。
電視劇行業從來都在不間斷地在為觀眾送上所謂的「CP」,多年前這個詞還叫做「熒幕情侶」,但曾經沒有促成大規模的劇粉反對,是因為行業沒有急功近利地尋求快速變現。如今電視劇行業競爭更加激烈,能夠跑出來的內容已經做到了基本的品質保證,但在後續的內容運營上,很明顯我們的行業還沒有一個規範可言。
所以,一個簡單但不能忽視的道理就是,想要喝上電視劇CP的熱湯就不能心急「解綁」,無視市場的感受,「售後」講究的就是服務,而如果不想被劇粉們的真情實感所「綁架」,一開始就不要企圖觸碰粉絲經濟。
整體來說,營業式「售後」不失為近些年來電視劇行業做出的良好嘗試,滿足市場更多的劇外娛樂需求,也為內容IP的開發提供了一個潤滑劑,但「又當又立」一定不會被認可,在遵循市場規律的前提下探索更多的商業變現方式才是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