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上午,2020世界5G大會在廣州開幕。大會主論壇上,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楊長風發表了題為「北鬥+5G 萬物互聯」的主旨演講。
楊長風介紹,如今北鬥三號的核心器部件國產化已達到100%,已形成完整產業鏈,基礎產品已經實現了自主可控,性能指標跟國際主流產品相當。同時,22納米的晶片產品已經進入量產,銷售量已經突破了億級規模。
他提到,創新驅動發展也在惠及國計民生。在智慧型手機領域,今年上半年,申請入網支持北鬥系統的智慧型手機就達到八成,華為、小米、vivo、oppo等品牌大部分款型均支持北鬥功能。
「人民生活中80%的信息與位置有關,室內外的位置服務已經成為人民生活和工作的基本需求。」楊長風認為,萬物互聯時代互換高精度位置服務。4G要求位置精度要達到50米,而5GR17標準下,要求工業網際網路應用定位精度優於0.2米,車聯網應用精度優於0.1米。而實現這一目標,就離不開5G+北鬥的創新應用。
5G時代的到來,也加速了兩大基礎設施的融合。
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中國5G基站累計超過69萬個,基本實現地市級5G覆蓋,5G累計終端連接數已超過1.6億。同時,2019年中國國內衛星導航和位置服務產業的總產值接近3450億人民幣,今年年底有望達到4000億元。
衛星導航和移動通信,有著天然的融合屬性。楊長風認為,北鬥可以為基站提供高精度的授時與同步,反過來,移動通信也將為衛星導航的效能、精確度、安全性提供幫助。因此,北鬥與5G的創新融合,將有效突破北鬥或5G單一系統的局限性,可實現室內外無縫高精度定位,將高精度時空信息服務從室外擴展到城市峽谷、室內、地下等遮蔽空間。
楊長風最後提到,5G和北鬥是國家綜合PNT工程的重要建設內容,要加快建設北鬥與5G的融合創新,促進融技術、融網絡、融終端、融應用、融服務的發展。相信在不遠的將來,能夠通信的地方就能夠導航,能夠導航的地方就能夠通信。
責任編輯:賀林平
作者:黃浩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