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 汶川大地震12周年前夕,北川攝影師老龐的大兒子發來一條簡訊——他的父親於5月3日因病與世長辭。
老龐叫龐貴舉,是一個普通人,普通的攝影師。但在2008年汶川地震後的十一年間,他用相機記錄著新北川的重建,以及北川人的新生。
2008年汶川地震後,在外打工的龐貴舉費盡周折回到了北川,因為老縣城封閉無法進入,許多人在山上任家坪的公路邊眺望北川縣城。
地震半年後,龐貴舉拼湊幾千塊錢,又貸款5000元,在比任家坪略高的景家山搭起一個平臺,取名「望鄉臺」, 在這裡可以俯瞰被地震摧毀的北川縣城。
他擺起了小攤兒,購入相機、望遠鏡、地震紀念冊。一邊為有需求的人拍快照,以此掙錢養家,一邊為參觀者義務講解北川的歷史與文化,還有地震中的那些故事。
「全國人民都在幫我們災區人,我們也不能就是等救濟,自己也得自力更生解決困難。」
2009年清明,望鄉臺已因安全原因被拆除,龐貴舉就在路邊的山坡上繼續擺照相攤兒。與此同時,作為攝影師的他還隨身帶著相機,記錄北川與北川人一天天的變化。
2009年清明,龐貴舉在北川老縣城廢墟間記錄祭奠親友的北川人。
2009年清明,龐貴舉夫婦在北川老縣城祭奠親友。
2010年,新北川開始建設,龐貴舉夫婦住進老北川附近的板房。
2010年清明,龐貴舉走過老北川的檢查崗。雖然他的「望鄉臺」已經拆除,但那裡已被官方確定了名字——望鄉臺。
2012年夏天,龐貴舉與妻子一起來到北京。7月1日,他們在天安門觀看升旗儀式,國歌響起,夫妻倆已是熱淚盈眶。老龐說,幸虧有全國人民的幫助,北川人才能很快重建家園,開始新生活。
2013年春天,汶川地震後的第五年,新北川已逐步建成完善,龐貴舉也在新城的標誌地點——「巴拿恰」,與朋友合夥經營起一間照相亭。老龐一年需為照相亭支付6000元租金,平均每個月他可以有2000多元的收入。
2018年,汶川地震已過去十年,北川老縣城受泥石流與自然植被生長的影響,逐漸與山體相融。新縣城裡,老龐依舊努力經營著「巴拿恰」前的照相亭,雖然手機拍照已成為當下流行,但照相亭的羌族服飾依舊能吸引遊客的注意。經營照相亭並不容易,但這樣也可以繼續幹老本行,掙錢養家之餘,還能繼續用手中的相機記錄新北川的變化。
2018年,龐貴舉在新北川與朋友吃午飯。餐廳老闆是老北川的習鋼夫婦,大家一起經歷了震後重建的艱辛與美好。
2018年,龐貴舉的全家福。
2019年,龐貴舉已是北川攝影家協會常務理事,勞累的他身體健康程度遠不如十年前,但還繼續用相機記錄北川和北川人的新生活。前不久,他還獲得北川一項攝影比賽的一等獎,只是沒能收到證書,便已與世長辭。
老龐走了,帶著他的相機。
2009年清明,老龐在北川老縣城祭奠逝去的朋友時說:「重建很艱難,但一切都能好起來。人活著,總要去做點什麼。我是攝影師,多拍些北川人和北川城重建的變化,也是挺好的事……」
來源:京呈
文/攝:白繼開
監製:李繼輝
流程編輯:TF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