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腓特烈】
一、引言:新小美人魚與新阿拉丁:同「創」不同命
自開年以來一直順風順水,並憑藉《驚奇隊長》、《復仇者聯盟4》、《阿拉丁》賺得盆滿缽滿的迪士尼終於玩砸了一把:2019年7月4日,迪士尼公布了其動畫電影真人化計劃的重要作品《小美人魚》的主演——00後歌手、Chloe x Halle組合成員哈莉·貝利。
此消息一出,幾乎讓本來滿心期待的廣大影迷們炸了鍋,紛紛指責迪士尼「糊弄群眾」,選角差勁,並直接質疑迪士尼既然選了這樣一位非洲裔美國人特徵如此明顯的少女來作為迪士尼公主團隊的一員,那幹嘛不收購了夢工廠然後拍真人版《瘋狂外星人》(「Home」)得了?
相較於小美人魚,哈莉扮演真人版的《瘋狂外星人》主角「小錢」甚至不需要化妝
在諸多反對哈莉出演《小美人魚》的意見中,有一種「聲音」顯得格外洪亮——「《小美人魚》作為北歐童話,自然應該由白人演員出演,這才符合原著的精神。」反對者還舉出了上映不久的《阿拉丁》的例子,指出「符合原著」的改編會獲得觀眾的好感及口碑票房的雙豐收。
什麼?符合原著?《阿拉丁》?
別的先不論,如果選擇黑人演員出演《小美人魚》是不符合「原著」的行為,那麼,改編自經典阿拉伯民間故事的《阿拉丁》雖然一開篇就來了一曲盪氣迴腸的《阿拉伯之夜》,但本片的主要演員中連一個阿拉伯人都沒,怎麼就突然「符合原著」了呢?
在「人種問題」上看起來頗「符合原著」的《阿拉丁》的主要演員中沒有一個阿拉伯裔,
左起:阿拉丁,扮演者梅納·馬蘇德,科普特人;賈方,扮演者馬爾萬·肯扎裡,柏柏爾人;蘇丹,扮演者納維德·內加班,波斯人;茉莉公主,扮演者娜奧米·斯科特,英國白人;侍女達莉亞,扮演者納辛·帕杜雷德,波斯人;侍衛隊長哈基姆,扮演者紐曼·阿卡,土耳其人。此外,應該不會有讀者質疑扮演「燈神」的「史皇」威爾·史密斯是不是阿拉伯人。
實際上,所謂的「符合原著」也好,「不符合原著」也罷,迪士尼的一系列「經典童話電影」,根本不是安徒生的童話、阿拉伯民間故事或中國南北朝時期的《木蘭辭》,而只是迪士尼從經典童話中簡單摘錄了幾個(甚至只有一個)名字後,完全原創的故事,然而,正是這樣完全原創的故事,卻在幾乎全世界範圍內「喧賓奪主」,改變了整個人類對經典文化的認知,甚至變成了一代代新人心中更加不朽的經典。
二、迪士尼原創「經典童話」的發展史
迪士尼以顛覆性的手法重新演繹人盡皆知的「經典童話」的歷史,比公眾想像的更久。
早在20世紀30年代,迪士尼就以旗下的核心IP米老鼠、三隻小豬等為中心,打造了《機智的小裁縫》、《糊塗變奏曲:小紅帽》等一系列含有經典童話元素的動畫作品。不過,從整體看,這些作品只能被視為在創作自己IP的過程中,借鑑了經典童話的元素,而不應視為經典童話的動畫化。相反,那些真正的對經典童話的動畫化作品,包括但不限於1937年的《白雪公主》、1950年的《灰姑娘》、1967年的《叢林之書》等,雖然增加了不少幽默的橋段,但整體上還是遵循了格林兄弟、吉卜林筆下原著的基本劇情。
而迪士尼原創「經典童話」的開篇之作,正是1989年的《小美人魚》。
在正式閱讀下文前,不妨閉上眼睛,回憶一下,你眼中「符合原著」的「小美人魚」應該是什麼樣子的?一頭火紅的頭髮,碧藍色的眼睛,身穿貝殼內衣,活潑可愛,就像——
1989年迪士尼版《小美人魚》中的主角愛麗兒?
然而,託馬斯·安徒生的《海的女兒》中的小美人魚,形象可沒這麼生動具體。
安徒生在原作中雖然歌頌了小美人魚的美麗,不過相關的描寫也就到了「她的皮膚像玫瑰葉一樣清晰細膩,眼睛像最深的海一樣藍」為止。無論如何,安徒生原著中的小美人魚不可能是紅髮——紅髮實際上是凱爾特人的典型生理特徵[1],歐洲的紅髮人群,幾乎全部分布在英倫三島上,特別是愛爾蘭、威爾斯和蘇格蘭,少量分布在法國、西班牙北部。來自日耳曼人的發源地的丹麥半島的安徒生,恐怕沒有一刻會想過,把自己作品中「愛與美的代表」設置成一個「凱爾特紅毛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