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太平洋如今的颱風發展已經是「力不從心」,實力正在快速地下降之中,自從靠近菲律賓之後,颱風環高的實力明顯減弱,並且接下來還將繼續減弱,這對我國的海區的影響也會繼續減弱,如今22號颱風環高的強度為12級,將持續保持下去,到了11月14日的時候,就會快速降低,並且第二次靠近越南,所以這個颱風也是要靠近兩個國家。
對我國的影響主要是海區,對華南沿海地區可能帶來大風降雨的問題,這就是基本的情況,而在2022號環高之後,根據超級計算機的數據來看,暫時也沒有新的颱風胚胎出現,所以新颱風的跡象暫時沒有。
而在22號颱風環高之後,本年度颱風活躍期就宣告結束,也就是說2020年的颱風活躍期沒有了,在2020年結束之前,雖然有可能還會有颱風出現,但是都不會這麼活躍,因為西北太平洋地區的大範圍地區已經在進入到「寒冷」區域,所以西北太平洋地區的2020年颱風活躍期馬上結束了,當然從數據上來說,2020年的颱風確實比較少了,按照常年的情況可能就是偏少,雖然下半年的9月、10月等月份都連續出現多個颱風,但是並沒有出現超負荷的狀態,所以颱風較少。當然具體情況我們就等待宣布吧。今年按照現有的情況,除名的颱風還是可能有。
那就是今年的超強颱風天鵝可能會被「除名」,這個年度風王最強達到了17級以上,並且是直接靠近菲律賓,所以產生的影響預估下來,如果不除名,離除名的距離也不會太遠,所以這就是颱風的影響。
2020年相對來說北大西洋的風暴也不少,名字都用沒了,所以接下來北大西洋還有多少風暴我們暫時不清楚,但是對我國沒有任何的影響,只能說明如今的氣候模式非常的複雜,當然主要可能跟今年的兩大氣候轉變有關,前面有厄爾尼諾現象,後面有拉尼娜現象的發展,所以今年算是「多重氣候因素」影響,包括如今的拉尼娜現象還在發展之中。
雖然說拉尼娜現象對颱風的影響是非常明確的,但是立冬之後,確實北半球的氣候會逐步變得寒冷,這種多重因素影響之下,氣候覆雜也是屬於正常的。而在拉尼娜現象持續發展下去,對冬季的氣候影響也非常明顯,所以今年我國冬季到底有多冷暫時還不明確,但是出現大家說的60年以來的寒冬這個可能性不大,並且從拉尼娜現象如今主要的指數區也可以看到,拉尼娜指數出現了反彈,所以這說明拉尼娜現象已經在開始波動了,會不會持續整個冬季還沒有辦法確定,我們只能繼續以觀察為主,氣候變化沒有辦法精確某種狀態。
而結合我國的氣候狀態來看,預計拉尼娜現象冬季達到峰值。關於這次拉尼娜事件的強度,我們初步判斷是一次弱到中等強度的拉尼娜事件。所以強度不會太大,也不太可能出現大家說的非常寒冷狀態,同時上面我們也說了,海溫關鍵區(Nio3.4區)的監測指數出現了較大的波動,這意味著確實發展可能性也在降低了,所以從綜合因素的情況來看,今年冬季不太可能較冷,當然最終還是要看最終的數據說明,只有冬季結束之後,我們才知道具體的結果,這樣數據才準確,所以大家如今也不能根據拉尼娜現象的發展判斷如今的氣候。
當然如今的陸地區域屬於全國雨少、氣溫偏高的情況較為明顯,但是在11月17日之後,天氣就會發火說呢過明顯的轉變,降水明顯增多、氣溫轉為接近常年或偏高幅度明顯減弱,同時迎來今年11月以來首次較大範圍降水過程。大家做好天氣轉變的應對,當然氣象意義上的冬季馬上就要開始了,所以降雨降雪都是正常現象,並且今年多地已經迎來首輪降雪,也是提前感覺到了冬季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