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行走的滴滴
早期劇情中,關於戰力等級的劃分是肉眼可見的。這其中就有這樣一個「戰力計量單位」,讓這種戰力分級很清晰的呈現在我們讀者眼前——卡卡西。
首先,卡卡西有直言「影」是村子裡最強的忍者;其次,卡卡西覺得自己和大蛇丸同歸於儘是一種很天真的想法,用於昭示自己的實力不如大蛇丸的事實。
而大蛇丸之後更是直接表態,評價兜的實力只不過是卡卡西的級別,還不足以與他相提並論。這些細節都能直接說明,火影早期的戰力是有著嚴格劃分的。
所以,當大蛇丸評價鼬為「不可能的夢」的時候,他的這句話能說明一個什麼問題呢?要知道,打敗鼬是當時佐助一輩子的夙願,而作為男二的他,將來一定會「夢想成真」。
這就說明岸本老師已經在那時表明了佐助今後的戰力成長高度——遠超三忍,甚至是超越影級。可與之矛盾的地方,也在不久後的後續劇情中出現,那就是鼬對自來也表示敬畏的多個場景。
通過疾風傳的劇情我們不難得知,鼬的確能輕鬆擊敗大蛇丸。而他卻在早期劇情中對自來也呈現過完全相反的態度和行為,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三忍」的日語原文叫「三竦」,指的是三種事物當中,各自有能克制的對手以及不能克制的對手。比如A勝B、B勝C、C勝A,用於表示只能維持僵局的狀態。
而這種三方互相克制、制衡關係的說法最早出自《關尹子·三極》,其中就有提過這樣一句話:「螂蛆食蛇、蛇食蛙、蛙食螂蛆、互相食也。」
需要注意的是,這裡的「螂蛆」有被認為是蟋蟀,也有被認為是蜈蚣,不過根據我個人的觀察,好像還是後者居多。
所以上述那句話我們可以簡單理解為:蜈蚣吃蛇、蛇吃青蛙、而青蛙又吃蜈蚣。可能有的小夥伴會產生這種疑問——這與「三忍」或「三竦」有什麼關係嗎?
當然有。隨著時間推移,這種三方相爭、相食的觀念也東渡傳到了日本。直到戰國時代,就有出現蛇的天敵除了蜈蚣以外,還有「蛞蝓」的說法。
比如1590年的《義殘後覺》以及18世紀的《金玉ねぢふくさ》中都有記載蛇被「蛞蝓」打敗的故事。久而久之,便有了「蛞蝓」、蛇、青蛙所組成的「三竦」。
岸本老師設計三忍的原型,無疑就出自這種由我國傳往日本的「制衡」文化。通俗來說,這就是所謂的「一物降一物」的具體體現。
將其放到火影劇情,我們可以理解成:說是大蛇丸的實力強於自來也這似乎不切實際,但我們可以保守預估,大蛇丸的實力最起碼不輸於自來也。
也就是說,鼬在大蛇丸面前所表現出的輕鬆態度,和在自來也面前所表現出的敬畏態度,不能直接說明大蛇丸的實力就一定弱於自來也。
而是什麼呢?世間總有一種「一物降一物」的說法。用這個真理去解釋,我們也可以理解成,鼬能打敗大蛇丸,卻不一定能打敗自來也,而自來也也不一定能打敗大蛇丸。
不知道小夥伴們在現實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這種情況——看起來不好相處的人,其實在你和他真正接觸過後,發現對方其實很隨和也很好相處;
那些在旁人口中被說的天花亂墜的厲害之人,在你真正接觸和觀察之後卻覺得對方其實也沒傳聞中那般厲害。在我看來,這就是未深入接觸與深入接觸的區別。
鼬對大蛇丸和自來也的不同態度,就是如此。在說明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舉出一個火影劇情中的例子,讓小夥伴們先自行品析鼬對大蛇丸和自來也的不同態度。
記得在第四次忍界大戰進行時,以鹿丸為代表的新生代豬鹿蝶被指派去對付「傳說中的金角」。當時鹿丸的反應則是:「居然讓我們去對付那個打敗二代火影的人。」
「打敗二代火影」這個說法在我們讀者看來是個悖論。的確,二代火影可以說是被金角打敗的,但是,這裡面有很多被歷史掩埋的客觀因素。
比如,金角當時是以一個部隊為單位的戰力,結合銀角圍毆二代火影一人;再比如,金角、銀角擁有九尾查克拉且擁有六道仙人的多個寶具。
如果以鹿丸等人的看法來評判金角的話,那麼在他眼裡自己一行去對付金角無疑是飛蛾撲火、自取滅亡。因為金角是傳說中的大人物,螢火之光豈能與日月爭輝?
比起鹿丸,他的父親鹿久就要顯得睿智的多。知道接受任務的新生代豬鹿蝶們為此感到惶恐,他說到:「傳說是帶有誇張成分的。」一語中的。
那我們在把目光放到大蛇丸和自來也身上,他們被世人尊稱為「三忍」。世人憑什麼對這三人表示尊崇,僅僅是號稱半神的半藏冊封嗎?絕對不是。
在官方資料中,三忍是全忍界執行任務數量最多的三位忍者,其中自來也第一、大蛇丸第二、綱手第三,這就是他們名氣的主要來源。
劇中很多人物,都把這三人當成是傳說中的人物,本來他們受到的待遇應該是一致的,卻在鼬面前變得不一樣,為什麼?因為大蛇丸加入過曉組織,因為鼬和大蛇丸有「深入接觸」。
鼬在打敗大蛇丸之前,我相信他的心裡也沒有所謂的自己就一定能打敗大蛇丸的這種想法,而是經過那次「試驗」之後,明白了所謂的三忍之一的大蛇丸也「不過爾爾」。
但自來也不同,無論是鼬還是鬼鮫,他們只聽說過自來也創下的「豐功偉績」,卻從未真正和其產生接觸或真正發生生死戰,所以對自來也保持最原始的「敬畏」態度,是正常的。
時至今日,有不少小夥伴都認為鼬從一開始就有被設定成「正派」,所以他硬吹自來也,是為了讓鬼鮫知難而退,以免傷到自己同伴。
但是,認為鼬剛開始並沒有設定成「正派」而是純反派的小夥伴更多。所以,我這裡就不再解釋鼬在早期劇情中究竟被設定成是「正派」還是反派的問題。
但是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鼬在早期劇情中的種種表現,最起碼能達成兩個目的。一是為了突出鼬的人設、二是為了給鼬這個人物留足再創作空間。
首先拿前者來說,鼬「屠族」、留下弟弟只為當成是自己的「測量工具」的惡行,能給我們一種什麼樣的初印象呢?那就是崇尚「殺戮」與「暴力」,唯力量是從。
可實際上,鼬通過種種事跡呈現給我們讀者的則是極度冷靜、不喜殺戮的樣子。這與他所犯下的惡行以及身邊的鬼鮫形成了鮮明對比。
原來,那個為追求力量不惜親手葬送一族的人,有著常人難以想像的風度與器量。這種反差式的塑造,突出了鼬的人設,更是為他這個純粹的「反派」製造了一定的「粉絲基礎」。
緊接著我們來談談開頭所說的後者,在我個人看來,鼬起初的人設不一定就是「正派」,但最起碼岸本老師通過他的種種言行,為鼬的將來留足了可塑造空間。
比如,卡卡西說鼬本來有能力幹掉他,卻依然手下留情,這點讓他感到費解;再比如,鼬明明在大蛇丸眼裡是「不可能的夢」,卻在同為三忍的自來也面前不僅沒有展現出強橫的態度,反倒是敬畏不已。
早期劇情中,我們可以把鼬的這些行為理解成「形勢所迫」或「不喜殺戮」。等到後期洗白之後,才發現以前這些場景都能徹底被合理化,同時也讓鼬的洗白,變得沒那麼突兀。
值得注意的是,鼬打敗過大蛇丸的事實,早在鼬初登場時就已經被大蛇丸闡明過。不用聯繫疾風傳的劇情,我們也知道大蛇丸和鼬的差距所在。
那麼鼬在自來也面前表現出敬畏態度,就說明大蛇丸的實力弱於自來也嗎?當然不是,在我個人看來,這種態度上的差別,能提高鼬的可塑性,僅此而已。
最後,歡迎小夥伴們在下方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