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模,這是一個充滿年代感的詞彙,即便到如今也沒有過時。
這幾天,勞模被連續刷屏,是因為一場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其中,浙江有103人登上光榮榜。
在眾多的全國勞動模範中,有一類特殊人群往往備受關注,那就是企業家。今年浙江9名浙商榮登全國勞模榜。
於是,湧金君準備跟大夥聊聊——「勞模浙商」。
「勞模浙商」有多少?
歷年勞模入選變化,反映著時代經濟的變遷。
「全國勞動模範」評選始於1950年,當時的評選主要對象來自工農兵三方面。
「大慶鐵人」王進喜、「掏糞工人」時傳祥、「農業勞模」申紀蘭……這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初代勞模,「積極帶頭」、「業務骨幹」是他們的典型標籤,他們的事跡主要體現在提高技術、改進生產、提高勞動效率等方面。
當時,浙江也有9位勞模代表列席了全國首次表彰大會,他們或來自棉紡織廠、絹紡廠、交通公司,或為治蟲、養蠶做出突出貢獻。
浙江省列席全國勞模代表大會九位代表籤名
到了70年代,勞模的榮譽往往是為「四化」多做貢獻,涵蓋工業、科學、財貿、交通、農業、教育、衛生多個領域。
翻閱1979年的全國勞模名單,湧金君注意到浙江上榜的7名勞模集中在工業、農業、交通領域。其中就有陳有生,如今「中國機械工業百強企業」杭鍋集團前身——杭州鍋爐廠的廠長。
轉眼到了80年代,浙江迎來企業家上榜全國勞模的第一個高峰期。
1989年,青春寶集團董事長馮根生、萬向集團創始人魯冠球,以及趙章光、朱明春同時上榜。後來,趙章光創立了章光101控股集團,朱明春在1992年創立了一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很多人或許跟湧金君一樣好奇,娃哈哈的宗慶後是哪年被評為勞模的呢?
甭著急,緊接著在1995年的光榮榜上,湧金君翻閱到了宗老先生的大名。同年,萬事利集團創始人沈愛琴也榮膺全國勞模稱號。
如何解釋這一時期「勞模浙商」扎堆現象?
這與改革開放方針不無關聯。當時的經濟建設需要更多知識型、技術型、創新型勞動者,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浙商用智慧、技術、發明、創新爭創一流。
進入21世紀,更多浙商加入「勞模群」。
比如,西子聯合控股集團董事長王水福、華東醫藥集團董事長李邦良、富通集團董事長王建沂、奧克斯集團董事長鄭堅江、富邦控股集團董事長宋漢平、納愛斯集團董事長莊啟傳、雅戈爾集團董事長李如成、森馬集團董事長邱光和、海亮集團董事長馮亞麗、正大控股集團董事長羊少劍、眾泰控股集團董事長吳建中……都相繼入群。
湧金君發現,從機械製造、醫藥、服裝到教育健康、高科技、智能製造,「浙商勞模群」產業含金量不斷攀高。
今年,浙江9名企業家榮登全國勞模榜,包含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天能控股集團董事長張天任、新鳳鳴集團董事長莊奎龍等。
物流、綠色,既是他們所代表的企業標籤,更是順應時代發展的戰略布局。
浙商為何能當勞模?
這些浙商究竟因何被推上勞模光榮榜?
作為浙江本土最權威媒體,浙江日報長期跟蹤關注浙商浙企發展,湧金君嘗試從《浙江日報》歷年報導中尋找答案——
以青春寶集團董事長馮根生為例。
1985年4月26日,時任杭州第二中藥廠廠長馮根生突然變得暴躁溫怒。一代國藥工匠遇到了產品質量危機——廠產生脈飲安瓿瓶炸裂。
由此,一場「追藥」記當年風靡北京、上海、杭州。
馮根生像被灼紅了眼。他聲色俱厲地說:「事關用戶健康,事關工廠信譽,要不惜一切代價去追回,作為一個特殊的使命去完成。」
三小時後,由馮根生調兵遣將的幾十名追藥人員就上路了。
直奔北京日報社,懇求公開聲明杭州中藥二厂部分批號的生脈飲質量欠佳,負責處理此項事故的人員已長駐北京。
發現問題當晚,杭州中藥二廠的專車就奔到上海,向各醫藥公司、中心藥站打了招呼。還不放心,又向十八家零售商店上門通報。隨車帶去了新批號的合格藥品,走哪換哪。
杭州中藥二廠兵分兩路:一路到市區各醫院、衛生院翻倉檢查,一路從南星橋到拱宸橋調查每家藥店。從大批藥品中,一一核對每一號藥品批號。做到一盒也不流散,一盒也要追回。
一個精益求精的企業,一個對用戶負責的浙商宛在眼前。
再如萬向集團創始人、農民企業家魯冠球,以勇於改革、敢於創新而聞名。
「『雄獅』鬆綁了,『小老虎』怎麼辦?」,這位時代領跑者曾在浙江日報刊文,談鄉鎮企業怎樣迎接城市改革的挑戰。湧金君摘取片段,與爾共饗。
過去,人們把全民廠比喻為「被捆綁著的雄獅」,把鄉鎮企業比喻為「放開手腳的小老虎」。現在,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後,全民廠這隻被「捆綁」的「雄獅」將充滿活力和生氣,其威力無窮。在「雄獅」的挑戰面前,「小老虎」怎麼辦?
我們所持有的優勢,全民廠很快將具備,而他們的優勢,我們很難一時具備。我想來想去,認為必須在人才培養、設備更新上著手,提高企業素質,從根本上改變「先天不足」的缺陷,來迎接全民廠的挑戰。
他們不僅為社會創造財富,還為社會創造價值,在「勞模浙商」們身上,這些共性有著淋漓盡致的體現。
浙商博物館館長楊軼清評價說,全國勞動模範是屬於中國勞動者的最高榮譽,承載了時代的重量,也寄託著公眾的景仰。其中,浙商是企業家中的勞動模範,特別是第一代浙商具有典型的「工人+老闆」特質,擁有勤奮、務實等優秀品質。
勞模精神+企業家精神
新時代勞動者被賦予新的內涵,勞模的標準也在「進階」。但 「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鬥、勇於創新,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的勞模精神始終不變。
有精神才能成為勞模,這與新時代企業家精神是不謀而合的。那麼,什麼是企業家精神?
愛國敬業、遵紀守法、艱苦奮鬥、創新發展、專注品質、追求卓越、履行責任、敢於擔當、服務社會。這是中央對企業家精神提出的36字要求。
從字面來看,這兩種精神的內涵有著很多共通之處。
浙商,正是企業家精神的最好案例!就連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都這麼稱讚:浙江是一個具有熾烈企業家精神的地方。
他們敢為天下先,敢爭天下強,走南闖北之中,形成了中國最龐大的「遊商部落」,成為了全國人數最多、比例最高、分布最廣、影響最大的經營者群體。他們每到一地,帶去的是實幹聰明的企業家精神,留下的是為當地創造的就業和稅收。
無數浙商,用自己的一生書寫著「奮鬥」兩字。
1995年的徐冠巨
30多年前,從蕭山農村走出來的徐冠巨,今年的全國勞模,也曾是高考落榜生。但自強不息,進取不止始終是他的人生底色。從1986年,徐冠巨與父親徐傳化籌款2000元走上創業道路,到1990年徐冠巨成功研製「901」去油靈填補行業空白。30多年來,徐冠巨帶領傳化集團持續創新發展,企業一步步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
1993年王水福(中)和技術人員在研究提高控制屏質量
50年前的 「農村窮孩子」,如今的西子聯合集團董事長王水福,將奮鬥二字融入企業發展的全過程。從生產隊的蔬菜植保員做到會計;進入到農機廠當車工,成為車間生產調度員;成為試製非標電梯項目的負責人,試製成功,並於1981年成立了電梯廠,踏上了西子從農機到電梯、再到飛機部件的奮鬥徵程。在今年的西子奮鬥節上,他直言:「體面生活都是奮鬥出來的」。
正是一個個「窮孩子」的奮鬥,造就了改革開放以來的浙江經濟發展奇蹟。
……
勞動是一切幸福的源泉。一代代浙商,一批批企業家,在每天不辭辛苦的勞動中追求著自己的幸福。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金梁 任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