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有一具百年真人骨架 女傳教士捐遺體當教具

2021-01-09 騰訊大浙網

保存在寧波教育博物館的晚清真人骨架教具,高157釐米重6千克。 通訊員供圖

去年,英國利物浦市一所高中意外發現該校一具使用長達40多年的課堂骨骼模型竟是真人骨骼,師生決定為其舉辦葬禮。而在寧波,也有一具真人骨架,而且使用時間更久。只是,現在,她已經安靜地躺在寧波教育博物館裡。

昨日,記者了解到,這是晚清時期一所教會學校的醫學教具,已有100多年歷史,而在當時,使用真人骨架開了國內基礎教育的風氣之先。現在這具骨架是寧波教育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真人骨架來自

教會學校一女傳教士

百年前她留下遺言

將遺體捐獻用作教具

在寧波教育博物館三樓近代教育廳,記者看到了這具真人骨架,淨高有157釐米,重6千克。

這具骨架是誰的?是哪所學校的教具?博物館孫國華副館長告訴記者,經考證,這是晚清時期一所教會學校保存下來的人體骨架。

清同治七年(1868)英國傳教士祿賜和戈柏來寧波傳教。為了更長遠的發展,他們將貫橋頭(原孝聞街旁有河、有橋,此橋即貫橋頭,後河填橋失,也即今鼓樓西側鼎新街)附近的民居改建為義塾學校,開設課程,培養人才。建校8年後,光緒二年(1876)在英國霍約瑟教士的資助下,他們在孝聞坊興建起了新校舍,取校名「三一書院」。(七年後新建校舍至廣仁街,1912年易名為三一中學。)

新校搬遷孝聞坊三年後,霍約瑟開始監理三一書院。這一時期,學生人數不斷增多,校舍也有擴充,新增算學、歷史、地理、體操等課程。一位在三一書院任教的女傳教士留下遺言:願將遺體捐獻給三一書院作為教具。在她去世之後,校方遵囑將她的骨架保存。該教具從三一書院留存至寧波三中,直至今天保存完整。

「在當時的基礎教育界,人體教具多為模型,採用真人標本的可以說是第一次。」孫國華副館長介紹說,「製作技術之難、教具保存之不易可想而知,在當時那個相對保守的年代,可以說開了國內基礎教育風氣之先。」

一代代寧波三中老師

心懷敬仰保存至今

這個有關師德的故事口耳相傳

感動很多人

該教具從三一書院留存至寧波三中,至今保存完整。為什麼會在寧波三中。回看寧波三中的歷史,其實就是以前的三一書院。

昨日,記者聯繫上了幾位老三中人。退休老師沈勤是最了解這具骨架的人。沈勤在寧波三中30多年,2007年退休,一直從事生物實驗的教學工作。「可以說,這段歷史是口口相傳傳下來的。我一進學校,我的師傅就告訴了我這位女老師的故事。我師傅解放初期到三中,他說那個時候就有這具人體骨架。師傅退休前囑咐我說這是一件寶貝,讓我好好保存。我退休那年,我也把當年師傅囑咐我的話告訴了我的接班人。」

就這樣,這具教具歷時百年保存完整。另外,沈勤還告訴記者:那時候寧波三中還有初中部,初中教學裡就有一課有關人體與骨骼的內容,每個同學都要上。「那時候學生都知道這個故事,一開始看到真的人體骨架,會有一些驚訝與害怕,特別是一些女生,但是聽完這個故事,學生們都懷有敬仰之心。」

後來,寧波三中變為高中學校,這一教具才被擱置,並保存起來。

昨天,記者還尋找了一位老三中人。他透露說:三中曾經有一次搬遷,這一教具就是重點保護對象。後來三中還計劃搞校園教育博物館,把它列入鎮館之寶,所以當寧波教育博物館想收藏它時,老師們並不同意。「後來,老三中人想到這是非常典型的師德教育的案例,生的時候奉獻給學生,死了還是想奉獻給學生。如果放在寧波教育博物館,讓更多的人看到,會發揮更好的作用,後來才同意了博物館的請求。」

■相關新聞

寧波教育博物館喊你看展覽

從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2個星期六為中國的「文化遺產日」。今年文化遺產日的主題是「讓文化遺產融入現代生活」。

6月11日,「2016文化遺產日」浙江主會場城市活動在金華市博物館舉行。寧波教育博物館送評的「甬上文教開先聲」陳列展覽上共展出1042件文物(標本)展品,60件珍貴展品:從國子監歷史上頒發的最後一批監照,到寧波歷史上最後一位狀元章鋆的闈墨卷;從清末寧波各書院月課試卷,到三一書院真人骨架教具……已經有100多年歷史的真人骨架教具是第一次亮相。

「甬上文教開先聲」陳列展覽上獲得了浙江省博物館十大精品陳列展覽。今天開始,你就可以去博物館看展咯。記得每周一是閉館日,不要跑空啦。

編者註:該視頻與原文無關,僅供擴展閱讀。

相關焦點

  • 寧波這位醫生收到一具人體骨架!足足1.8米高!從醫34年的他這樣說
    11月16日上午,寧波奉化新橋骨科醫院三病區主任李時軍和記者說起這個事,頗為感動。而這份禮物背後,還有一個很暖心的故事。病人家屬扛來一個大箱子原來是一具人體骨骼模型11月13日,寧波奉化新橋骨科醫院來了幾個人,扛著一個大箱子,說是送給三病區主任李時軍的禮物。
  • 患者送來一具人體骨架模型 - 寧波晚報•數字報刊平臺
    這份特別的禮物是一位患者家屬送來的,是一具完整的人體骨架模型,足足有180釐米高。禮物的背後,還有一個很暖心的故事。    11月13日,奉化新橋骨科醫院5樓醫生辦公室裡來了一位病人家屬,幾個人扛著一個大箱子,說是送給三病區主任李時軍的禮物。    大家打開箱子一看,都目瞪口呆,竟然是一具完整的人體骨架模型,足足高180釐米。
  • 91歲工程師最後的貢獻:為科研捐遺體
    91歲工程師最後的貢獻:為科研捐遺體全國政協委員建議制定《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法》華聲在線5月26日訊 5月21日18時30分,91歲的王敬之在醫院安詳離世按照老人生前遺願,他的眼角膜將捐贈給湖南省紅十字會角膜捐獻愛爾眼科接收站,遺體則捐贈給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供醫學研究和教學。王敬之是老黨員,退休前曾是國防科技大學的高級工程師,從事機械科研工作。2014年8月18日,他和老伴就籤訂了志願捐獻遺體申請書,決定在去世後捐獻角膜遺體供醫學研究,「為科學研究貢獻最後力量!」
  • 150具亞美尼亞軍人遺體從戰場運出 戰場上仍有數百具遺體
    作者 | 汪曉宇▲150名亞美尼亞軍人遺體從舒沙地區運出(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未獲國際承認的納卡地區領導人阿拉伊克阿魯秋尼揚11月16日稱,150名亞美尼亞軍人遺體從舒沙地區運出,戰場上仍有數百具遺體。
  • 英高中為真人教學骨架舉辦遲來的葬禮
    【環球網留學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12月2日消息,英國一所高中的藝術與科學部裡有一副使用多年的教學用人體骨骼,在被發現是真人遺骸後,該校師生為遺骨舉辦了一場體面的葬禮。海多克高中(Haydock High School)位於英格蘭默西塞德郡,校內有一副使用多年的骨架供孩子們練習繪畫和認識身體時使用,人們親切地稱他為「亞瑟」。
  • 捐出遺體和眼角膜 南充癌症患者獻上生命厚禮
    南充新聞網訊(南充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祝真珍)11月30日11時35分,61歲的邵滇民在親友的陪伴下,走完了他人生的最後一程,並留下生命的厚禮——捐獻遺體和眼角膜。2019年,邵滇民不幸被診斷出晚期肺癌。
  • 關曉彤真人一點也不壯!同框童瑤頭更小,骨架大太好吃虧
    風格也是截然相反 大家總是吐槽關曉彤太壯,每次穿禮服都會引起吐槽,甚至還有了大壯的稱號,但關曉彤真人真的一點也不壯!她個子高非常苗條,身材也很好,是那種骨架偏大穿衣有型的女孩子,但骨架大也僅僅是和圈內女星相比,真人是一點也看不出的
  • 考古學家發現一具土石器時代狗骨架 骸骨保持完好
    當地時間11月24日,瑞典南部的卡爾斯克魯納,考古學家發掘出一具石器時代的狗骨架,距今約8400年,在大量掩埋下這具骸骨保持完好。當地時間11月24日,瑞典南部的卡爾斯克魯納,考古學家發掘出一具石器時代的狗骨架,距今約8400年,在大量掩埋下這具骸骨保持完好。當地時間11月24日,瑞典南部的卡爾斯克魯納,考古學家發掘出一具石器時代的狗骨架,距今約8400年,在大量掩埋下這具骸骨保持完好。
  • 漫畫家蔡志忠今日出家,曾決定去世後遺體捐給少林寺
    據大河報、正觀新聞等媒體報導,今(17)日9時,著名漫畫家蔡志忠在嵩山少林寺藏經閣舉行剃度儀式,「落髮」出家,法名為「延一」。據《中國周刊》2011年報導,在與少林寺的緣分結下之後,他就決定死後要將遺體捐給少林寺,「遺體會成為少林寺的資源,就可以做成觀光產業嘛,再說還會給我立大大的碑。」他還說,「我從來都不怕死,什麼時候死我都會微笑著死去……過好自己的每一分每一秒,沒有敷衍,盡到責任,這就是我的生命」。
  • 寧波大棚雙模骨架生產廠家主體骨架優勢
    寧波大棚雙模骨架生產廠家主體骨架優勢 ,「mggiwu」   寧波大棚雙模骨架生產廠家主體骨架優勢    每一個行業都有比較熱門的大棚骨架,所用的大棚骨架也不一樣,農民朋友在搭建大棚時肯定會存在同行
  • 已發現一具遺體
    14日凌晨,「東海救101」輪在海面救起7名遇險人員並打撈1具遇難者遺體,上海海事局等搜尋力量在海面救起3名遇險人員。14日日出後,東海第一救助飛行隊直升機「B-7356、B-7357」相繼從高東機場出動搜尋。截至目前,還有5人失蹤。【來源:中國網】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貪財火葬場一爐疊燒38具遺體,還順手賣100多個人腦?!
    然而,美國有一家子經營火葬場的人,竟然通過一個爐子燒30多具屍體來壓縮成本賺錢。但是,為了提高效力,節約成本,Sconce開始讓焚屍爐全天候開著,並且一個焚屍爐裡平均要火化掉五到六具遺體。扮演Sconce的演員(圖源:topic)從這之後,Sconce業務又翻了好幾倍,而家族的焚屍爐經常處於超負荷的運轉狀態,據說有的時候一個焚屍爐要同時燒掉18具遺體.....
  • 星海灣發現一具遺體
    漫天風雪中,快艇緩緩將一位老人的遺體從星海灣浴場大壩外運回岸邊。12月2日上午,這位76歲老人在冬泳期間遭遇意外,與家人失聯。隨後有人在距離岸邊近20米的海上發現了老人遺體。大連萬眾應急救援隊隨即出動將遺體打撈上岸。救援人員提醒,中老年人冬泳時應注意自身健康狀況,最好結伴下水,以免發生意外。
  • 從不爭C位的寧波,到底有多強?!
    當時在上海的寧波人,約佔總人口的六分之一, 到1948年,這個比例上升到了五分之一,許多英國傳教士在寧波建立的教會、學校、現代醫院, 沒過多久,就都被轉移到了上海, 近代上海的第一家銀行、第一家證券交易所、
  • 我校接受一具捐獻志願者遺體
    來源:邵陽學院官網 時間:2020-12-19捐獻志願者家屬籤訂《遺體(器官)捐獻志願確認書》12月18日上午,基礎醫學院遺體接收站舉行了一場莊嚴而肅穆的遺體捐獻接收儀式,該儀式由基礎醫學院副院長何輝紅主持
  • 廣西江中發現一具遺體,法醫已到達現場,警方介入
    今天(12月22日),在廣西柳州一條江中,發現一具遺體,據了解,死者為一名男子,今年30歲左右,身穿黑色外套和長褲,腳穿棕綠色運動鞋,通過法醫檢查,初步排除刑事案件,目前,警方已經介入,案件還在進一步處理中。現場我們可以看到,發現屍體的地方是在廣西柳州,華豐灣泵站附近的柳江河水域。發現的時間為12月22日。
  • 寧波餐飲百年老字號狀元樓、缸鴨狗、趙大友、樓茂記店面復原展示
    寧波餐飲百年老字號狀元樓寧波餐飲百年老字號狀元樓:店面復原,店招寧波餐飲百年老字號狀元樓:店面復原,店堂內景1寧波餐飲百年老字號狀元樓:店面復原,店堂內景2寧波餐飲百年老字號狀元樓:店面復原,店堂內景3寧波餐飲百年老字號狀元樓
  • 納卡地區領導人:150具亞美尼亞軍人遺體從戰場運出
    150名亞美尼亞軍人遺體從舒沙地區運出(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海外網11月16日消息,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未獲國際承認的納卡地區領導人阿拉伊克∙阿魯秋尼揚當日稱,150名亞美尼亞軍人遺體從舒沙地區運出,戰場上仍有數百具遺體
  • 百年前,美國傳教士看到苦難的中國人,留下預言百年後應驗
    偉人曾說:"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由於科技落後,當時留下來的照片並不多,但我們可以從旅華的美國傳教士口中了解到這段悲慘的歷史,了解到當時中國人的苦難。
  • 網絡主播探險廢棄醫院,發現一具已風乾遺體吊在屋頂
    11月7日,中國臺灣一名網絡主播在一處廢棄醫院直播探險時,發現一具上吊的遺體。據當地媒體報導,醫院已廢棄3年,該主播稱進入醫院後,聞到一股「很濃的味道」。直播畫面中顯示,主播進入X光檔案室內,用燈一照,發現一具已風乾的遺體吊在屋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