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俄軍事改革:理順領導指揮體制 合併重組軍區

2021-01-10 人民網

相關報導:

 

資料圖:參加閱兵的俄羅斯軍人

人民網北京10月5日電 (閆嘉琪 邱越)我們常說,俄羅斯是一個戰鬥民族,是一個尚武的民族。1991年12月蘇聯解體,讓俄羅斯民族蒙羞,造成永遠的傷痛。1992年5月,俄羅斯軍隊正式組建,並從此開始了過程複雜曲折、內容廣泛深刻的軍事改革歷程。

軍事專家李抒音近日在接受人民網採訪時表示,「俄羅斯建軍以來的建設實際上就是一部俄軍改革史」。俄羅斯的軍事改革,經歷了20世紀90年代葉爾欽時期、2000年至2008年的普京和梅德韋傑夫時期,以及2008年至2012年期間的「新面貌」改革。此後,從2012年到現在,還在對「新面貌」改革進行糾偏和調整。20多年來,俄羅斯軍隊一直在不停地改革,探索如何建立一支強大的軍隊,以保持其軍事強國地位,這場改革至今仍在路上。

俄羅斯軍事改革的目標是建立一支「精幹高效、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現代職業化軍隊。為此,俄羅斯以軍隊領導管理體制、聯合作戰指揮體制、部隊結構等為重點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成效顯著,初步實現了由蘇聯時期的大動員型向信息化時代機動常備型軍隊的轉變。

理順軍隊領導指揮體制,提升管理效率

軍事領導指揮體制改革,實質是對國防和軍隊權利利益的再分配和職權關係的再調整,意在建立決策更科學、管理更高效、指揮更便捷的軍事組織系統。這也是軍事改革最困難的領域,既需要改革者看清未來戰爭形態,還需要鐵腕推進,打破既有格局,觸動部分人的權力和利益「奶酪」。

俄羅斯國防領導指揮體制的改革,最重要的目標是實現軍隊建設管理和作戰指揮職能的分離,即軍政和軍令的分離,從而實現軍隊的專業化建設與管理,同時適應聯合作戰的高效作戰指揮,打贏未來戰爭。

俄羅斯軍隊如今已基本實現軍政與軍令的分離。作戰指揮鏈條由「總統、國防部長-總參謀部-聯合作戰司令部/獨立兵種司令部-部隊」四級指揮機構組成,其中,總統和國防部長負責戰略決策,職能領域作戰指揮的重心在總參謀部,地區性作戰指揮的重心在聯合作戰司令部。建設管理鏈條由「總統、國防部長-軍兵種司令部-軍區-部隊」四級機構組成,重心在國防部機關和軍兵種司令部。

值得關注的是,俄羅斯軍事領導指揮體制改革歷經曲折,取得今天的成績非常不易。

葉爾欽時期,在國防改革的各種阻力面前顯得猶豫不決。1992年,俄羅斯《國防法》規定國防部要實行文職化,但這項改革卻無實質性推進,就連期間的幾任國防部長都清一色都是軍人身份。在這個時期,在領導指揮體制最大的功勞是將國防領導權向總統集權,把武裝力量的全部指揮權都集中到總統手中,國防部直接隸屬總統。

李抒音介紹稱,俄羅斯軍隊早期的總參謀部權力很大,幾乎掌控著整個軍隊。俄《國防法》規定「總參謀部是武裝力量的基本指揮機關,總統和國防部長通過國防部和總參謀部對軍隊實施指揮。」這一規定使總參謀長享有較大的權力,比如可以越過國防部長向總統匯報,造成國防部長和總參謀長在對軍隊的領導管理權上關係不清。在葉爾欽執政後期,俄軍在改革方案方面發生激烈的「將帥之爭」。當時,國防部長謝爾蓋耶夫與軍隊總參謀長克瓦寧大將就俄軍改革的具體措施分歧極大,難以調和。

2004年,俄羅斯總統普京修訂《國防法》,重新調整國防部長和總參謀長的關係,把原來《國防法》規定的「國防部長通過國防部和總參謀部隊武裝力量實施指揮」,改為「國防部長通過國防部對武裝力量實施指揮」的原則。同時規定國防部長對總參謀部的活動實施領導。這就意味著,俄羅斯軍隊領導體制中,將領導權集中到國防部長手裡,總參謀部被定位為國防部的軍事指揮機關,國防部長和總參謀長某種「平起平坐」的現象不再存在,領導指揮關係得以理順。此後,俄軍高層的矛盾大幅減少。

從2004年開始,俄軍剝離了總參謀部的大部分行政功能,將之交給國防部其他部門負責,實現了國防部與總參謀部之間軍政與軍令系統的適度分離。自此,俄羅斯軍隊的改革才走上了快車道。

適應聯合作戰合併重組軍區,剝奪軍種作戰指揮權

二戰後歷次戰爭證明,戰爭的基本類型已經從世界大戰向局部戰爭和武裝衝突轉變,加之信息和網絡技術的高度發展,客觀上要求軍隊大幅提高指揮效率,建立聯合作戰指揮體製成為各國的普遍做法,同時不斷下移聯合作戰指揮重心。俄羅斯在聯合作戰體制方面探索了近20年,直到2008年的「新面貌」改革才取得突破性進展。

俄羅斯的軍區制由來已久,軍區制的改革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蘇聯時期,蘇軍曾設立過多達30多個軍區,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將其縮減為8個,後又重組為莫斯科、列寧格勒、北高加索、伏爾加河沿岸-烏拉爾、西伯利亞和遠東6個軍區。俄軍原有軍事指揮體制繼承自蘇軍,集作戰指揮和行政管理權於一體,職能和機構重疊,難以適應聯合作戰快速高效的要求。

俄羅斯軍隊一直希望建立類似美軍那樣的戰區聯合作戰指揮體制。在戰役層級,俄軍在1997年就規定了軍區聯合作戰指揮的職能,但由於軍種不肯交出指揮權,建立的戰略-戰役司令部變成了一個有名無實的空架子。相關的改革一直停留在增減軍區數量上,沒能建立具有實質意義的戰區聯合作戰指揮體制。

2008年的俄格戰爭,暴露出俄軍無法有效地組織起黑海艦隊和陸軍以及空軍部隊的戰場協同、聯合指揮效率低下等問題。俄軍因此下定決心對軍區體制進行改造,使之成為戰略方向上的戰略-戰役聯合指揮機構。

俄軍啟動「新面貌」改革後,改革設計者基於此前的改革經驗教訓認識到,軍區體制既不能拋棄,也不能原樣不動,應該依託軍區改造軍區。為此,2010年12月1日,俄軍宣布將原來的6大軍區合併為4大軍區,即西部軍區、東部軍區、南部軍區、中部軍區。此次改革對軍區職能和戰略-戰役指揮關係進行了幾項大刀闊斧的改革:首先,俄軍在軍區司令部基礎上組建聯合戰略司令部;其次,軍種司令部退出作戰指揮鏈,總參謀部和軍種原來涉及的戰區層級指揮權交由軍區負責;另外,修改軍區條例,統一指揮權,從法律上規定聯合戰略司令部,即軍區機關對戰區轄區範圍內陸海空常規力量和其他強力部門部隊實施統一指揮。至此,經過十多年的探索,俄羅斯的戰區聯合作戰指揮體制終於成型。

這次的軍區改革,雖然字面上仍然叫「軍區」,但此「軍區」概念的內涵已不同以往。改革後的每個軍區就是一個戰區,也代表著一個戰略方向,實現了軍區、戰區與戰略方向的統一。軍區轉變為聯合戰略司令部,軍區司令統一指揮戰區內除了戰略核力量以外的所有常規力量,包括空海軍。空海軍司令的作戰指揮權上交到總參謀部,由於陸軍原本就沒有作戰指揮權,故而陸海空三個軍種司令部全部退出作戰指揮鏈,專事「養兵」,也就是負責各類軍事行政業務。

不過,這項讓軍種司令部放權的改革遇到的阻力可想而知,改革設計者為此不惜動用強硬手段。改革中,為了建立以聯合戰略司令部為重心的戰區聯合作戰指揮體制,總統梅德韋傑夫和國防部長謝爾久科夫面對來自軍種的阻力絕不妥協,強行將軍種中央指揮所併入總參謀部,軍種總司令退出作戰指揮鏈。為了確保軍種順利交權,梅德韋傑夫甚至於同一天解除了空軍和海軍總司令的職務,有力地震懾了改革的反對者。

相關焦點

  • 俄羅斯組建國防部軍事政治總局深化國防改革
    原西部軍區司令安德烈·卡爾塔波夫上將,成為首任局長併兼任國防部副部長。作為武裝力量結構調整的重要一環,此次改革將重塑俄軍政治工作組織形態和力量體系,豐富和完善俄軍「混合戰爭」理念下的作戰樣式,並從體制機制層面推動俄軍實力整體躍升。
  • 北約持續推進新一輪指揮體制改革|諾福克聯合部隊司令部|作戰司令...
    前不久,北約宣布籌建一年多的戰役級聯合作戰指揮機構——諾福克聯合部隊司令部,正式具備初始運行能力,標誌著北約新一輪作戰指揮體制改革已全面步入縱深階段。這是冷戰後北約第4次指揮體制重塑,折射出北約對其自身安全環境的新考量和軍事手段運用的新設計,也勢必對外部世界產生一系列衝擊和影響。
  • 俄北方艦隊升格「第五軍區」
    據俄《消息報》網站等媒體報導,6月6日,俄總統普京籤署法令,自2021年1月1日起,北方艦隊將正式成為與西部、南部、中部和東部軍區「平起平坐」的獨立軍事行政單位,即「第五軍區」。與此同時,北方艦隊將「享有跨軍種和戰略地區指揮的權限」,原屬西部軍區轄區的摩爾曼斯克州、阿爾漢格爾斯克州、科米共和國和涅涅茨自治區4個聯邦主體的所有軍事機構均由北方艦隊指揮部管轄,這在俄歷史上尚屬首次。據介紹,北方艦隊升格為獨立軍事行政單位可謂一波三折。幾年前,為加強俄軍兵種之間的協同,在戰略方向上組建部隊集群,俄軍將所有艦隊納入四大軍區管轄。
  • 俄軍事警察確定培養學校
    後來,俄軍事警察幹部培養轉由幾所軍事院校負責。由於培養機構高度分散,既不利於統籌管理,也不利於提升培養質量。直到2017年莫斯科高等諸兵種合成指揮學院招收首批專攻「軍事警察」專業的學員以來,俄軍事警察人才培養試點工作才初見成效。根據最新方案,從明年開始,該學院將常態化承擔為軍事警察培養人才骨幹的任務。
  • 俠客島:軍隊又出大改革
    主要內容是: 近日,中共中央印發了《關於調整預備役部隊領導體制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決定》明確,自2020年7月1日零時起,預備役部隊全面納入軍隊領導指揮體系,由現行軍地雙重領導調整為黨中央、中央軍委集中統一領導。 「預備役部隊」是做什麼的?對很多人來說,這是一個既陌生又熟悉的名詞。
  • 【鐵血網】空軍編改透2大軍事鬥爭方向
    (原題:中國空軍編制改革透露兩大軍事鬥爭方向)英國「今日中國防務」網站2014月1月初登載文章,以「中國空軍師改旅」為題,對中國空軍的編制體制改革予以關注並積極評價。隨著世界空軍軍事技術的發展和中國空軍裝備的更新換代,原有的空軍編制構架已經不適應現代戰爭的需求。中國目前已經全面啟動軍事改革計劃,並根據國家整體戰略方向確立軍事力量建設和改革方向,其中空軍建設被提到了最高層面。對於空軍改革從客觀的角度講,仗要怎麼打就要怎麼改,如何把新裝備新戰法的優勢發揮出來,就要從裝備合理配置和指揮系統整合這個基礎問題抓起。
  • 轉發國務院批轉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監督管理體制改革方案的通知
    一、改革現行藥品監督管理體制,對省以下藥品監督管理系統實行垂直管理,是加強我國藥品監督管理的一項重大舉措。各級人民政府必須嚴格按照通知精神,儘快理順轄區內的藥品監督管理體制,並於2000年9月底前完成下列工作:以現有市、縣醫藥管理機構為統籌管理藥品監督工作的職能部門,將衛生局的藥政、藥檢行政職能併入後,增掛藥品監督管理局(辦)牌子;機構、人員編制隨職能劃入,實行統一監督管理。
  • 蘇聯軍隊體制調整對其解體的影響
    紅軍初建的國內戰爭時期(1918年至1920年),蘇聯軍隊在團以上部隊實行集體領導制度,兵團由軍政指揮員共同指揮,集團軍、方面軍由革命軍事委員會指揮;黨動員了優秀黨員總數的一半到紅軍中去,構成了部隊的基本核心,擊敗了14個資本主義國家的武裝幹涉。
  • 2020寧夏事業單位職測模塊:關於中央軍事委員會職權的討論
    如有疑問請加【2020寧夏事業單位考試交流群匯總】 ,更多資訊請關注寧夏華圖事業單位微信公眾號(nxsyks),寧夏事業單位培訓諮詢電話:0951-6028571 6027571,微信號:ht18295188220   中央軍事委員會領導全國武裝力量,行使下列職權:   1.統一指揮全國武裝力量;   2.決定軍事戰略和武裝力量的作戰方針
  • 解放軍七大軍區改為五大戰區,有哪些新變化?
    習近平指出,戰區擔負著應對本戰略方向安全威脅、維護和平、遏制戰爭、打贏戰爭的使命,對維護國家安全戰略和軍事戰略全局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習近平命令:各戰區要牢記使命,堅決貫徹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堅決貫徹新形勢下軍事戰略方針,堅決貫徹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總原則,建設絕對忠誠、善謀打仗、指揮高效、敢打必勝的聯合作戰指揮機構。
  • 俄南部軍區裝備輪式噴火器
    原標題:俄南部軍區裝備輪式噴火器 俄國防部消息人士透露,俄南部軍區將裝備TOS-2重型噴火器系統,未來3年內,這一新型輪式噴火器系統將取代目前裝備的履帶式重型噴火器系統。與上一代噴火器系統相比,TOS-2重型噴火器系統機動性更強,性能更先進。
  • 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確定後央企上市公司吸並重組第一槍已打響
    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著眼於「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積極穩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完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充分釋放和激發基層改革活力」五大重點領域,重點改革項目都會有時間表、路線圖。
  • 應急管理部:深化體制機制改革 推出綜合應急能力多項舉措
    央視網消息:針對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今年應急管理部將出臺深入推進應急管理事業改革發展意見措施,推出綜合應急能力的多項舉措。
  • 俄海軍北方艦隊:現已升格成為第5軍區,意味著北極爭端加劇
    據俄羅斯媒體報導稱,12月21日,普京總統正式籤署了命令,決定自2021年1月1日起,將俄海軍北方艦隊正式升級為獨立軍事行政單位,與俄羅斯東部、西部、南部和中部軍區級別相同,實際上給予了北方艦隊「第五軍區」的地位。
  • 創新深化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定遠模式」
    近年來,該縣認真貫徹落實水利部「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行業強監管」總基調,深化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務實推進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示範縣創建,在理順管理體制、激活運行機制等方面堅持「打硬仗」、「破難題」,形成了一系列可複製、可推廣的小型水庫改革創新「定遠經驗」,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取得顯著成效。
  • 【聚焦】寶鋼武鋼世紀大合併獲批,鋼鐵業兼併重組大幕開啟
    」,合併後的上市公司將成為全球鋼鐵上市公司中粗鋼產量排名第三的「巨無霸」,業內人士表示,在本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產能、提高行業集中度為目的的新一輪鋼鐵行業兼併重組浪潮下,同屬央企的寶鋼股份、武鋼股份將起到示範作用,堪稱我國鋼鐵行業發展歷史上的裡程碑事件。
  • 美陸軍駐歐非兩大司令部合併,總部設在德國
    美國《星條旗報》網站日前報導 美國陸軍宣布 已將負責歐洲和非洲軍事行動的 司令部合併 由一名四星上將領導 新機構的總部將設在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