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鋅財經
作者:馬程
文/馬程
2019年夏天,中國動畫刷足存在感。在《哪吒:魔童降世》席捲院線,收穫49億票房之後,一個可愛治癒小黑貓又躍入大眾視線。
《羅小黑戰記》從9月7日上映至今,票房超2.8億,豆瓣評分高達8.2分。
影評人桃桃林林提到,很難想像這是一個幾十人團隊作出來的2D動畫,世界觀豐富,故事清晰,製作成熟,整體給人感覺中二但是溫馨治癒。
《羅小黑戰記》動畫 圖片由片方提供
「中二」的羅小黑背後有一個中二的團隊。
北京寒木春華動畫技術有限公司,業內更習慣把它稱為「羅小黑工作室」,因為公司主要運營國內原創動漫形象羅小黑。其業務主要涵蓋漫畫創作及動畫創作,動漫形象周邊產品設計與銷售。
與現在主流3D動畫動輒數萬人的團隊相比,寒木春華團隊只能算是一個小作坊,只有50多人。核心人物是創始人——動畫導演木頭(MJTT)。最初的幾年,團隊成員只有個位數,木頭一個人包攬了形象設計、原畫、動畫製作,衍生品售賣等全部工作。
《羅小黑戰記》番劇 圖片由片方提供
木頭是典型的慢性子藝術家。大學沒有學習動畫專業,卻一心撲在動畫上。大三就加入了《大魚海棠》團隊彼岸天,擔任原畫師。《大魚海棠》製作超過12年,但上映後掀起一陣動畫熱潮,至今還是國產2D動畫的票房冠軍。
2009年,木頭開始獨立組建工作室,他在出租房裡畫出了「羅小黑」的原型。2011年,《羅小黑戰記》第一集上線,只是一個時長5-7分鐘的Flash動畫。但一經播放,便迅速獲得了超高的口碑,積累了很多忠實觀眾。
項目製作的速度並不快,粉絲催更的聲音不絕於耳,《羅小黑戰記》番劇以平均一年4集的節奏不定時更新。目前已更新28集,「當時就想慢慢打磨,想著總有一天會盈利。」木頭說。
最初工作室沒有固定收入,沒有投資,並且由於更新緩慢,很難和視頻網站達成合作。
2012年,木頭找毛絨工廠做了《羅小黑》的一堆玩偶,在淘寶上賣。第一批周邊出來後,很快售罄,這讓團隊有了信心。
之後,寒木春華也建立了專門的周邊部門,除了一度火遍微信的羅小黑表情包之外,團隊還產出了各式各樣的毛絨玩具、卡貼、手辦、徽章等。很長一段時間,團隊要靠周邊收入來支撐創作團隊。
《羅小黑戰記》周邊 圖片由片方提供
2015年,木頭得到一個機會,開始之後5年的電影製作之路,團隊也開始加速成長。
「當時《大聖歸來》火爆,很多投資人開始關注動畫電影。基因映畫的創始人許亮找到我們,說想投資一部羅小黑為主角的電影。」木頭提到。
他認為做電影有風險,但做電影意味著可以做出更高質量的內容,還可以擴充團隊,「我也不希望觀眾一直在等,所以最後還是把握了這個機會。」
木頭認為,團隊最大的困難是沒有製作電影的經驗,「我們從零開始,慢慢摸索。雖然大家都有製作動畫的經驗,但卻從來沒有達到影片的質量,這是需要去不斷摸索與試錯的。」
五年時間內,團隊在電影的動力下,不斷地提升,成員也從最初的10多人增加到現在的50多人,在動畫製作的各個領域,都引進了專業人士。前期,木頭找來職業編劇一起打磨劇本,前後花了一年多時間,每天都在討論情節設計,進入最後特效渲染的那個階段時,他又在朋友圈瘋狂發帖求牛人加入。
寒木春華團隊擴大過程 圖片來自木頭微博
「後來確定這個選擇是對的,電影給團隊帶來的成長跟番劇相比,是一個質的飛越。不管是從質量上、作畫上、流程上,可以說是全方位的提升。」木頭提到。
電影上映後,木頭和寒木春華或許會告別單純埋頭做內容的現狀,獲得更多資本和平臺渠道的助力。
「現在已經有很多公司來找我們談投資。」木頭對鋅財經提到,「我們接下來會穩定地繼續更新羅小黑劇集,也有視頻網站等平臺來找我們合作。」
寒木春華團隊在路演中 圖片由片方提供
木頭也強調,寒木春華會繼續擴大招聘動畫人,提高技術和整體效率。但會一直堅持以動畫導演為核心的工作坊制度,保持小而美的形態,一切以為創作服務。
「我最理想的狀態就是能一直做自己想做的片子,並且毫無壓力地做下去。」木頭說。
《羅小黑戰記》動畫 圖片由片方提供
目前,國內2D動畫工作室還有很多,但很多經營困難。一方面動畫製作周期長,難以保障投資;《大魚海棠》的團隊也曾經歷過資金鍊斷裂的危機。另一方面,很多工作室迫於生計,需要大量外包的項目,很難拿出時間打磨自己的作品。同時,整體上,行業薪資水平缺乏競爭力。
「真正留在行裡的人,大都是真正愛動畫。」木頭提到。最初,木頭招聘時,需要在動畫的論壇上發帖子和私信請人。最近幾年,陸續有動畫專業畢業的學生們從薪資豐厚的遊戲公司辭職,來到工作室,追尋動畫夢。
電影上映後,木頭的好朋友,動畫人水5郎在微博中提到,《羅小黑大戰記》電影本身的意義重大,寒木春華可以成為行業2D動畫工作室的範本,通過踏實的積累和努力,加上適當的商業化運作,打造動畫IP,與行業上下遊的聯動,在保持獨立的情況下,走上院線,獲得市場認可。這就像黑暗中的一道光,讓很多有著動畫夢想的孩子們看到努力的方向。
鋅財經
從最初工作室只有不到10個人的時候,你就組建了負責周邊(衍生品)的部門,初衷是什麼,現在周邊的收入怎樣嗎?
木頭
直到電影上映,周邊的收入一直都是工作室的主要收入。最開始是沒有辦法,因為劇集更新比較慢,很難和視頻網站等達成合作,或者和廣告商合作。我們在2011年,羅小黑更新到第三集的時候開始作周邊,幾百套很快賣光了。周邊就成為一個主要的營收來源。配備專門的部門來作周邊,有自產自銷,後期也和一些品牌合作。現在羅小黑的IP衍生的相關業務,也有夢之城文化專門運作,會越來越專業。
鋅財經
電影版《羅小黑戰記》呈現了一個很大的世界觀,包括人界和妖界,還有哪吒等串場等角色,你是想打造一個「羅小黑宇宙」嗎?
木頭
電影版在番劇的基礎上加了很多形象,比如風息,在最初的劇情大綱上沒有。我們要製作一個反派,豐富電影的主線。但電影的最初設想就有了一個世界觀。這還稱不上「宇宙」。哪吒這些主要是同一個世界觀裡的不同人的故事,我覺得非常好玩,因為不同的故事裡,可以有其他作品的人物,信息有點交錯,碰撞出火花。之後也會有新的角色加入。
鋅財經
團隊現在多少人,平時是怎樣交流的?隨著團隊的擴大,工作室應該如何管理?
木頭
現在已經有50多個人。我們在2015年、2016年擴張的比較快,增加到三、四十個人吧,都是針對電影需要的進行擴充。下一步也會根據劇集的體量做擴充。
從只有十幾個人的時候,我們就是隨時溝通,暢通有無,有時候沒有開會這個概念,隨時都在開會。我們每天會聚在一起總結現在的工作,來一起商量造型是否合適,商量故事情節。很多時候沒有老闆和下屬的概念,大家都是藝術家來創作這部動畫。當然,隨著工作室之後人員不斷擴大,我們也會去考慮如何更高效地調動所有員工。
鋅財經
電影上映後,行業內都開始關注寒木春華,你自己下一步有怎樣的規劃?
木頭
現在我們主力還是在創作上,招聘畫師和三維、渲染、特效等技術人員。《羅小黑戰記》番劇會繼續更新,也許速度會加快。我們這次在電影裡已經融入裡3D技術,下一步會繼續精進。不排除會做3D動畫的可能性。當然周邊衍生品這塊會持續開發,讓羅小黑這個形象繼續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