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或移除一些涉黑奴貿易人物雕像吳寶澍美國非洲裔男子死亡事件在英國引發關於殖民時期人物雕像的討論。英國首都倫敦一座18世紀黑奴貿易商的雕像9日由土地所有方拆除。倫敦市長薩迪克汗同一天宣布設立委員會,以審視倫敦各處雕像和路名是否合適。他提出,沒有必要在公共場所紀念涉及奴隸貿易的人物。【拆除】羅伯特·米利根的雕像位於倫敦東部陶爾哈姆萊茨區,在倫敦碼頭區博物館前。米利根是蘇格蘭人,出生在當時英國殖民地牙買加一個甘蔗種植園主家庭,定居倫敦後因推動建設倫敦西印度碼頭而為人所知。雕像所在地的所有方「運河與河流信託」公司說,他們「認同當地群體」涉及這座雕像的訴求,決定予以拆除。工人9日拆除這座雕像,用起重機移走。一些旁觀者歡呼鼓掌。陶爾哈姆萊茨區區長約翰·比格斯告訴路透社記者,他「強烈感受到」放置米利根雕像不再合適。「人們以為他(米利根)只是個商人,幫助建起碼頭,但你深入研究後會知道他實際是個奴隸貿易商,」比格斯說,「人們想了解並反思,我覺得這令人耳目一新、受到鼓舞。」15至19世紀,英國等歐洲國家殖民者把非洲人當作奴隸運至美洲售賣。薩迪克汗在社交媒體推特寫道,「奴隸貿易商羅伯特·米利根的雕像已從西印度碼頭移除」,「雖然可悲的事實是我們城市和國家的大部分財富來自奴隸貿易」,但並不需要在公共場所紀念。 【審視】薩迪克汗當天宣布設立名為「公共場所多樣性」的委員會,以審視倫敦市的雕像等地標和道路名稱,「確保以最恰當方式慶祝和紀念首都歷史」。路透社報導,倫敦不少雕像和路名反映維多利亞女王統治時期英帝國在海外擴張、攫取財富的歷史。薩迪克汗說,「首都的多樣性是我們最大的力量,然而我們的雕像、路名和公共場所反映一個過去的時代」,奴隸貿易相關歷史在公共場所體現,「但不少群體對首都生活的貢獻一直遭刻意忽視」。倫敦市政府說,「公共場所多樣性」委員會將重點增加代表黑人、亞裔、少數族群、婦女和殘疾人等群體的地標。 【示威】在英格蘭西南部布里斯托市,反種族歧視示威者7日推倒一座17世紀商人、英國議會議員愛德華·科爾斯頓的雕像,將它推入河中。科爾斯頓是當時王室非洲公司管理層成員,參與這一企業的黑奴貿易。為避免激化事態,警方沒有阻止示威人群推倒雕像。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說,推倒科爾斯頓雕像系犯罪行為,警方應當追究肇事者責任。布里斯托市牙買加裔黑人市長馬文·裡斯說,他「不能縱容犯罪行為」,但不否認這座奴隸貿易商雕像對他來說是「侮辱」。在英格蘭牛津大學奧裡爾學院,超過一千名示威者9日集會,要求移除學院建築上一座19世紀英國殖民者塞西爾·羅茲的雕像。羅茲以商人身份發家,後執掌英國當時在南部非洲的開普殖民地,鼓吹英帝國主義擴張。牛津大學一名南非籍研究生說,羅茲「代表殖民主義、帝國主義和奴隸制,尤其是在南部非洲」,應當移除他的雕像。一些公眾人物反對移除殖民時期人物的雕像,認為這些雕像反映歷史、可以激發討論。多個國家近期的反種族歧視示威源於美國非洲裔男子喬治·弗洛伊德死亡事件。弗洛伊德5月25日在美國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市遭警察暴力執法後死亡。(完)(新華社專特稿)
黑奴貿易 羅伯特 雕像 倫敦 英國
【來源:新華社視頻】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