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曾幾何時,《遊戲王》也是風靡大街小巷,深受萬千少年喜歡的超人氣動漫。在十多年前,關於《遊戲王》的同名卡牌非常火爆,常常被喜歡這部動漫的小孩子「一購而光」。對於他們來說,《遊戲王》卡牌不僅代表著一種玩具,同時也屬於一種珍藏,可以用來表達對《遊戲王》的深度喜愛;而且,這些卡牌也是他們和小夥伴之間一決高下的道具,通過回合式的卡牌決鬥,看看誰才是真正接近武藤遊戲的男人。然而,時過境遷,曾經人氣爆棚,甚至可以比肩《龍珠》、《海賊王》和《火影忍者》的《遊戲王》動漫卻在走下坡路,逐漸從「家喻戶曉」轉變為「無人問津」。
在《遊戲王》動漫一步步跌落神壇的同時,《海賊王》尚未完結,《火影忍者》正在推出姊妹篇《博人傳》,而《龍珠》也在積極衍生諸如《超龍珠英雄:監獄行星篇》等最新作品。儘管《遊戲王》同樣在推出續篇,但比起前面三部動漫及其系列作品而言,《遊戲王》及其續篇的影響力始終有限。而且,曾經在學校小賣部、周邊攤販隨處可見的《遊戲王》卡牌也沒有繼續再售賣,取而代之的是《鎧甲勇士》等周邊。或許,《遊戲王》的「衰敗」是有原因的。以啟蒙君之見,這種「天壤之別」的轉變或許源於以下幾個原因。
《遊戲王》主線故事斷層,與「初代」動漫漸行漸遠
事實上,由日本漫畫家高橋和希創作的《遊戲王》漫畫本身是不完整的。在《遊戲王》第8卷-第38卷主要講述以卡牌決鬥怪獸和七件千年神器為主線的故事,但在漫畫連載中途,由於漫畫的故事情節跟不上進度,因而增加了大量漫畫本身沒有的劇情和角色。因此,遊戲王系列動漫第一部作品《遊戲王DM》中,多出了「乃當篇」、「多瑪篇」和「海馬集團大賽篇」的原創劇情。儘管這些新增劇情,使《遊戲王DM》看起來更加完整、豐富,但由於漫畫本身不完整而影響動漫製作的現象在動漫界實屬少見。
更為致命的是,《遊戲王》主線故事斷層,和多數動漫都有所不同。《遊戲王》系列動漫沒有固定而統一的主角,每一部動漫都像是一部獨立的動漫,擁有獨立的劇情和世界觀,這樣的動漫和主流動漫大相逕庭。比如說:儘管《神奇寶貝》可以劃分為「無印篇」、「超時代」、「鑽石與珍珠」、「超級願望」、「XY」、「太陽&月亮」等系列,但《神奇寶貝》的主角始終是勵志成為神奇寶貝大師的小智,故事脈絡非常清晰。反觀《遊戲王》,每一系列動漫的主角、畫風都有所不同,很容易引起粉絲的厭倦。
要知道,在近些年,國產動漫盛行「炒冷飯」,喜歡將10多年前的經典動畫進行改編,由此推出續作。但不管是《葫蘆娃》第二季、《神兵小將》第二季,亦或者《圍棋少年》第三季等等續作,都或多或少因為畫風的改變、劇情的變更、設定的變化而遭到漫迷的譴責和謾罵。而且,啟蒙君最近還聽說,《虹貓藍兔七俠傳》很可能重啟,藉以喚醒90後的童年回憶。但時隔多年,再次出現的《虹貓藍兔七俠傳》很可能不是喚醒沉睡的記憶,而可能是毀童年吧。國產動畫推出續集尚且如此「艱難」,而各不相同的《遊戲王》系列動漫也或多或少會使部分漫迷失望。
實際上,《遊戲王》主線故事的斷層與《遊戲王》系列動漫的製作息息相關。《遊戲王DM》是90後深愛的、情有獨鐘的《遊戲王》經典動漫,《遊戲王GX》也相對不錯。然而,後續的《遊戲王》作品很少和前兩部作品互動,《遊戲王5Ds》僅僅是提到《遊戲王DM》之中的「三幻神」,《遊戲王ZEXAL》中出現了《遊戲王DM》之中的「青眼白龍」、「黑魔術師」,緊隨其後的《遊戲王ARC-V》、《遊戲王VRAINS》和《遊戲王SEVENS》均沒有和初代動漫產生聯動。如果總有漫迷喜歡吐槽《博人轉》「賣情懷」的話,或許《遊戲王》後續動漫連「賣情懷」都做不到。
《遊戲王》決鬥升級,卡牌繁多,競技規則複雜而麻煩
在《遊戲王DM》中,出現了武藤遊戲、海馬瀨人、城之內克也、孔雀舞、真崎杏子、本田廣等主要角色,出現了御伽龍兒、伊西絲·伊修達爾、夏迪等配角,還有諸如貝卡斯、昆蟲羽蛾、恐龍龍崎、梶木漁太、鬼骨冢等職業決鬥者以及達姿、巴龍、拉菲魯等原創角色,合計不少於40人。而這些人的卡牌往往各有特色,哪怕除去通用的、相同的卡牌,由《遊戲王DM》所衍生的卡牌也不少於1000張。而且,正如上文所說,《遊戲王》系列動漫都像是一部部獨立的動漫,倘若後續的動漫不斷推出新的角色,《遊戲王》系列卡牌只會越來越多,使得漫迷感到「頭大」,時常因為遺忘某某角色的卡牌而失去了對劇情討論、分析的興趣。
在《遊戲王》卡牌越來越多的同時,有關於卡牌決鬥的規則也在複雜化。一方面,卡牌的效果越來越高級,以至於「巨盾守衛者」、「命運遊戲·防禦人」等4星高防禦怪獸出現,而僅需一隻祭品即可召喚的防禦高達3000的怪獸「千年盾」、「迷宮壁」更是擾亂決鬥競技的公平性。另一方面,在早期的《遊戲王》中,怪獸的召喚主要以「祭品召喚」、「融合召喚」為主,但隨著決鬥競技遊戲規則的更改、決鬥方式的變更,後期逐漸增加「騎乘決鬥」、「儀式召喚」、「同調召喚」、「靈擺召喚」、「超量召喚」等決鬥方式和規則,最終使得《遊戲王》決鬥整體升級。儘管這可以算是《遊戲王》系列動漫的推陳出新,但同樣毫無疑問地增加了漫迷的記憶量,最終和漫迷漸行漸遠。
除《遊戲王》動漫外,其他動漫蓬勃發展
《遊戲王》漫畫從1996年開始在《周刊少年Jump》上連載,歷經8年時間,終於在2004年3月份連載結束。在當時,《遊戲王》動漫的橫空出世絕對能夠滿足青少年天馬行空的幻想。因為在數不勝數的漫畫作品中,像《遊戲王》之類的卡牌動漫極為少見。在啟蒙君的印象中,僅有《魔卡少女櫻》、《花牌情緣》、《決鬥大師》、《龍收藏》以及《御獸王者》等動漫。儘管《遊戲王》動漫可以算是卡牌動漫的「number one」,但在《遊戲王》連載的同時,其他動漫蓬勃發展,使《遊戲王》的吸引力慢慢降低。
以國產漫畫為例,現在的漫畫多數都是穿越型漫畫,男主要麼選擇「廢材逆襲流」,要麼選擇「仙尊在地球」,在武者世界一路逆襲、一路開掛。儘管這類漫畫往往帶有「無腦」屬性,諸如「男主修仙開後宮」、「男主家族窩裡鬥」、「藏書館長老都是大佬角色」、「男主必修煉不起眼的秘籍」等套路都是司空見慣,但這些都非常適合當代屌絲青少年的胃口,而好評不斷。或許,在10多年前,90後可以觀看的漫畫、動漫有限,但隨著時間的發展,一扇動漫世界的大門正在打開,而繼續留在《遊戲王》身邊的觀眾只會越來越少。
兩個「致命吐槽」拖累《遊戲王》動漫
儘管《遊戲王》是一部非常優秀的卡牌決鬥熱血動漫,但《遊戲王》動漫依舊免不了遭受部分漫迷的吐槽。其中一個吐槽是,武藤遊戲「神之抽卡」。在《遊戲王DM》之中,武藤遊戲的實際決鬥能力並不算強,很多時候都是依賴「暗遊戲」的能力和經驗,最終贏得決鬥的勝利。因此,在武藤遊戲和海馬瀨人等人決鬥時,有關於武藤遊戲的決鬥往往都會呈現「由弱到強,由強到弱,不斷循環,最終直到武藤遊戲抽到關鍵卡牌,一舉翻盤」的過程。對於武藤遊戲的「神抽卡」,官方的解釋是武藤遊戲對自己的卡組非常信任。但是,在漫迷多次察覺到武藤遊戲背後的決鬥套路後,難免會感到一絲絲「油膩」。
而另一個吐槽是,根據《遊戲王》改編的手遊《決鬥之城》太氪金。現在大多數熱門動漫,都會被遊戲製作商改編成遊戲,而《遊戲王》動漫也是如此。《遊戲王》同名遊戲《決鬥之城》的推出雖然是一件好事,可以使漫迷增進對《遊戲王》系列動漫的理解,但《決鬥之城》這款手遊的高氪屬性,反而有些拉低好感。《決鬥之城》每個月都會推出月卡禮包,而月卡禮包中往往包含強力卡牌,如果玩家不選擇購買的話,那他只有在接下來一個月的決鬥賽中吃癟。而且,《決鬥之城》還會根據《遊戲王》動漫推出諸如白骨卡組、六武眾卡組、帝王卡組等禮包,這些卡組禮包雖然只有幾張核心卡,但卻能夠賣到628元不等的高價,多多少少讓玩家承受不起。由於《決鬥之城》的高氪屬性,漫迷對《遊戲王》的態度也將有所改變。
綜上所述,《遊戲王》動漫從曾經的熱門變成現在的冷門,不但是因為《遊戲王》系列動漫主線故事斷層,缺乏核心的主角支撐,在後期的動漫中,決鬥卡牌越來越多,決鬥競技規則也越來越複雜,而且還因為除《遊戲王》之外的動漫越來越豐富,使《遊戲王》粉絲逐漸流失,以及關於《遊戲王》動漫的兩個吐槽,使得《遊戲王》動漫正在走下坡路。
以上就是動漫啟蒙君的看法,如果你也認同的話,歡迎你為動漫啟蒙君點讚、關注哦(敲字不易,還請多多支持);如果你對動漫啟蒙君的分析還有其他不同的看法,歡迎你在文章下方留言表達你的觀點呀(你的板磚和建議,就是啟蒙君前進的最大動力)!
關注動漫啟蒙君,啟蒙君將馬不停蹄地為您奉上優質而獨到的動漫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