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7 18: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平
博
2020年業務建設
亮點工作
一、三項課題成功立項
2020年為甘肅省文物保護科學和技術研究課題申報年份,業務人員在紮實準備、充分做好前期調研的基礎上,積極申報6個選題,其中《平涼道教壁畫文物調查與研究》《平涼市博物館藏金銅造像與研究》《平涼明代韓王研究——以館藏墓誌為基礎》3個課題成功通過評審立項,課題立項數位居全省市級館前列,開創了我館課題申報工作新的裡程碑。
省文物局批覆立項的通知
甘肅省文物保護科學和技術研究課題立項名單
二、四項文保項目順利結項
經過3年實施,館藏銅器、鐵質文物保護修復項目,預防性保護項目,館藏精品文物數位化保護項目,4個國家重點文物保護項目於2020年初全面完成,共保護修復文物428件(套),數位化保護文物500件(套),7月份全部順利通過省文物局結項驗收。可移動文物保護項目的成功實施,引入了先進的預防性保護理念,配置了完善的文物儲藏及展示設施,切實改善了館藏文物保存環境,有效遏制了文物病害,維護了文物安全,延長了文物的壽命。同時,也實現了館藏可移動文物的科學管護和信息資源的活化利用,為更好地讓館藏文物「活」起來創造了先決條件。
可移動文物保護項目結項驗收會議
驗收專家查看文物保護修復效果
預防性保護項目文物存儲櫃驗收
傳統手工無酸紙文物囊匣
書畫專用無酸紙袋
三、市區兩館合併圓滿完成
市博物館新館投用後,市委、市政府決定「整合原平涼市博物館、崆峒區博物館資源,重新組建設立平涼市博物館」。2020年開始實質性操作,圓滿完成了崆峒區博物館藏文物包裝搬運工作,共安全搬運文物藏品221箱,傳統數量1786件(套)、實際數量3213件。整合後的市博物館,共有各級各類文物藏品傳統數量6377件(套)、實際數量14458件,其中國家珍貴文物1295件,進一步充實和豐富了館藏文物的數量和種類,填補了館藏文物體系缺環,提升了市博物館整體實力。
文物搬運工作啟動會議
文物包裝
文物搬運
文物裝車
文物拆包入櫃
四、「平博講堂」精彩開講
立足新館平臺優勢,著力打造以「傳播歷史文化,弘揚中華文明」為宗旨的「平博講堂」。2019年至2020年,先後邀請故宮博物院原院長、故宮博物院故宮學院院長、中國文物學會會長單霽翔、 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甘肅省博物館館長、研究員賈建威,蘭州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敦煌學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劉永明教授做客「平博講堂」,分別作了題為「讓文化遺產活起來」「莫高窟人與莫高精神」「東西文化交流的橋梁—絲綢之路的形成」「道源聖地與道源文化」的專題講座,進一步拓寬了文博人員的知識層面,豐富了文化積澱,同時也滿足了文物收藏及愛好者對文博知識的渴求。
「東西文化交流的橋梁——從甘肅出土文物看絲綢之路的形成」專題講座
「道源聖地與道源文化」專題講座
五、書法論壇成功舉辦
為進一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感悟漢字深厚底蘊,9月底,與平涼市書法家協會、三原縣博物館、三原縣于右任紀念館聯合舉辦了「于右任書法藝術論壇」,邀請于右任先生故裡三原縣縣委領導及當地有關文化名人、平涼文學藝術屆代表參加,解讀于右任先生的藝術成就、書法風格以及與平涼的不解情緣,為廣大書法研究及愛好者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臺。
于右任書法藝術論壇
六、學術研究成果豐碩
近年來,市博物館秉持「藏品立館、人才強館、學術興館、社教活館」的辦館理念,狠抓人才隊伍建設,大興學術研究之風,學術研究氛圍日益濃厚,業務工作水平顯著提升。2020年館內業務人員在文物活化利用、博物館發展、藏品展示等方面做了較為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全年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各類文章7篇,為研究平涼歷史文化提供了詳實可證的文字資料。
在《中國文物報》發表的文章
業務人員發表的文章
在《甘肅經濟日報》發表的文章
END
來源:市博物館
原標題:《回顧|帶您盤點平涼市博物館2020年業務建設亮點工作》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