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新版本科專業目錄,我國目前本科專業數量達到了703個。如此繁多的專業,不禁令人眼花繚亂。每當填報志願期間,我們都會碰到家長諮詢某個專業好不好。專業無所謂好壞,每個專業都有不同的研究對象和應用領域,只不過當他們與就業率、就業薪酬等各項指標掛鈎時,呈現出優劣的差異。所以,從就業角度看,部分專業確實無法擺脫人們定義的「冷門」標籤。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哪些大學專業不容易就業?如何避開這些「坑」?
根據專業教育數據諮詢和評估機構——麥克斯(MyCOS)數據統計,2018年的紅牌專業有繪畫、化學、美術學、音樂表演、法學、歷史學。紅牌專業是指失業量較大,就業率、月收入和就業滿意度綜合較低的高失業風險型專業。其次,是黃牌專業,以上指標優於紅牌專業,主要有生物技術、生物工程、應用心理學等。綠牌專業則屬於失業量較小,就業率、月收入和就業滿意度綜合較高的需求增長型專業,我們可以看到信息安全、軟軟體工程、網絡工程等屬於綠牌專業。
基礎類專業的就業尷尬
本科專業大致可分為基礎學科和應用學科,什麼是基礎學科?它是以專業和學科知識本身為研究對象的,偏學術性的大體歸於基礎學科,例如數學、物理、化學、哲學、歷史等專業。基礎類專業更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和研究,難度大、要求高、周期長,在現實中缺乏應用場景,或者說變現能力差,被吐槽為「屠龍術」。
基礎類專業本科畢業生,與其他專業相比缺乏競爭力。如數學、化學、歷史學專業可從事教師工作,需要考取教師資格證,在應聘崗位時跟師範類學生一起競爭;報考公務員、事業單位,限制本專業報考的崗位特別少,通常與法學專業學生競爭,或報考不限專業崗位。即使碩士、博士畢業學生,也面臨就業難題,主要原因在於對口的高校教育、研究所崗位少,競爭大。
專業填報指南
儘量選擇與這些基礎專業相關的應用型專業,比如考生喜歡化學,可以選擇醫學、藥學專業,醫療領域的就業前景更廣泛。考生喜歡數學,可以選擇報考金融類或計算機類,相對純數學專業來說,應用更強,數學底子好的學生更有優勢,也非常受就業市場歡迎。已經被歷史學、政治學等專業錄取的同學,多挖掘本專業的應用領域,掌握多樣技能,比如,歷史學專業的學生想從事教師工作,那就提前考取教師資格證;想去新聞出版機構、網絡新媒體機構從事記者,編輯工作,可以多寫寫文章,找機會實習。除此之外,考慮輔修另一門專業也是不錯的選擇。當然,立志於在基礎學科研究領域有所建樹的考生,可以堅定報考這些專業,通過深造學習進入相關研究所或高校。大型電子通訊企業對數理類人才也非常渴求,如華為、騰訊都給出了非常誘人的條件。
2020年,教育部公布了《關於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簡稱強基計劃),將加大資源培養基礎學科人才,重點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及歷史、哲學、古文字學等相關專業,對拔尖考生來說是非常好的機會。
萬金油專業
很多崗位都可以應聘,但又不能精通和完全勝任,博而不精,我們稱以下專業為「雞肋」的萬金油專業。
漢語言文學
漢語言文學,通常人們所說的中文系,該專業學習各類文學史、文學理論,可在出版社從事編輯;在企業做文案工作,如進入廣告公司的企業宣傳部、策劃部;也可從事教育工作,如語文教學,不過需要考取教師資格證;或通過報考公務員,成為政府機關的公職人員。
漢語言文學2018年總體就業指標為91.6,畢業半年後平均月收入為4280元。該專業可從事的職業不少,但劣勢在於相比特定行業的專業缺乏優勢。如寫新聞可能比不過學新聞專業的,寫報告寫不過學文秘的,寫文案、軟文比不過學廣告的,論教學又比不過師範類。
英語
英語專業招生院校多,辦學門檻低,就業壓力大。《2019中國語言服務行業發展報告》顯示,全國開設外語類專業的高校數量多達上千所,語言類、理工類、師範類、財經類、綜合類等各種類型院校都有開設。然而,這個專業也被吐槽「雞肋」:除了掌握英語這項技能之外,啥也不會,在找工作時無比被動(所有語言類專業的通病)。近幾年,英語專業就屢被「紅牌」警告,2018年教育部公布的高校專業裁撤名單中,有30所高職院校撤銷了商務英語專業。
英語專業學生的就業方向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以英語為核心技能的職業,比如翻譯、教師和編輯,另一類是以英語為輔助技能的職業,比如在外貿公司從事外貿業務員、跟單,在旅遊公司從事導遊,在留學中介從事留學顧問,或在外企或涉外企業從事行政人事、銷售等崗位。傳統職業如英語教師跟其他學科教師相比,競爭相當激烈。下圖為某年福建教師招聘情況,英語教師崗位的比例為5.7%和9.8%,遠低於語文、數學。2018年,河北某地小學英語教師的競爭情況達到了1:124。
工商管理
工商管理是一門大雜糅的專業,要學的課程包括人力資源、會計、財務、市場營銷、生產、企業戰略等等,可謂面面俱到,然則每一門都只是淺嘗則之。在求職過程中,諸多崗位都能應聘,但競爭力遠遠不上專精一門的其他求職者,頗為尷尬。
專業填報指南
綜上所述,這幾門「雞肋」的萬金油專業,要麼就是技能太單一,要麼就是學的太寬泛,缺乏針對性。對此,有2種「升級」途徑,一是早日明確細分的就業領域,深耕能力。比如,漢語言文學專業可以往文案寫作/策劃方向深耕,趁早去一些公司實習,積累項目經驗和能力。工商管理重點攻掌握一門課程,如會計,考取會計從業資格證,為就業提前準備。當然一開始就填報廣告、新聞、會計等更好。二是附加其他知識和技能,增強就業競爭力。選英語的學生再掌握第二門小語種,如日語、俄語、西班牙語等,全球經濟聯繫的加深以及一帶一路的建設給這些語種的學生帶來了更多機會。除此之外,還可以嘗試轉型,成為「英語+專業」的複合型人才,輔修經濟類或者法律類專業。當然,這需要在經濟和法律的專業學習上付出相當多的精力。
還有一類就業不愁的專業,我們稱之為真正的「萬金油」。
計算機類
作為幾年前就開始大熱的計算機專業,被認為是「最有錢途」的專業之一。根據麥克斯的數據調查顯示,工學是幾大門類中就業率、畢業收入都最高的學科門類(下表)。其中,計算機類(屬於工學)學生本科畢業半年後的就業率為94.4%,平均月收入5958元,高於整體工學畢業生就業率和平均月收入,而計算機類中的軟體工程專業就業率更是達到了96.7%,月收入達到了6259元。在萬物互聯和5G時代,計算機類專業學生可選擇的就業方向寬泛,電腦程式員、網際網路開發師、軟體應用工程師、網絡安全專家等是最常見的職業。
說到計算機類,不得不提當前新興的、炙手可熱的人工智慧專業AI。人工智慧行業發展迅猛,市場需求主要集中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需求量大,市面上人才稀缺。數據顯示,目前國內人工智慧相關崗位的應屆畢業生起薪基本在每月1.25萬元以上,畢業三年後的技術人員,平均月薪在2.5萬元以上。無疑,人工智慧專業成為家長和學生眼中的香餑餑。
專業填報指南
數理知識薄弱的考生慎報。計算機類理論性和實踐性強,重視數學、邏輯、數據結構、算法、電子設計、計算機體系結構和系統軟體等方面的理論基礎和專業技術基礎。人工智慧專業要求更高,它屬於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交叉學科,涉及數學、心理學、計算機科學、工程科學和認知科學等各種不同門類知識,課程繁多、學習難度大。計算機類主要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網絡工程、信息安全、網際網路工程、數字媒體技術6個專業。從畢業生就業情況來看,比較容易。
等待行業風口的專業
生物科學類
都說21世紀是生物的世紀,但這個行業風口也就初露了端倪,目前我國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能源、生物製造、生物環保等相關產業還處於薄弱階段,不足以吸納過多的畢業生。
生物科學類是研究生命現象,揭示生命活動規律和生命本質的科學,它包含在理學門類下,細分為生物科學、生物技術、生物信息學、生態學4個專業,講究理論與實踐並重。
從就業情況來看,生物科學類的就業率在88%左右,屬於較高水平。不同學歷就業差異大,想進入高校或研究機構從事科研,需要讀完博士,大部分本科畢業生流向藥企或轉行。本科畢業生流向生物製藥、農業、醫療器械等行業居多。銷售、質量檢測、教師,醫藥研發、醫藥銷售、市場、人力資源、文員、生產管理、項目經理是從業最多的十大崗位。
專業填報指南
填報生物科學專業,大部分會選擇讀研深造。除了在生物科學、生物技術和生態學科繼續深造、探索生物的本質外,還可以到醫學和農學學科繼續深造。
心理學類
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一直是全社會的高度關注和重視的話題,然而,我國這個市場並未像國外一樣發展起來。據統計,國外每1000人中配一名心理諮詢師,國內100萬人只配有5名,缺口巨大。有機構表示,中國有1.9億人在一生中需要接受專業的心理諮詢或心理治療,全國將需要40萬心理諮詢師,而目前從事心理諮詢及治療的專業人員只有幾千名。
心理行業的風口會不會來,什麼時候來,無可揣測。
很多高考生對心理學這個「神秘」的專業非常感興趣,卻缺乏對這個專業的正確認知。他們以為學了心理學,就能掌握自己的心理,掌握人生,也能洞察別人在想什麼,抱著成為心理諮詢師的一腔熱誠邁入了這個領域的大門,現實卻並不美好。
從就業現狀看,專業心理諮詢師寥寥,且收入水平低。心理學類畢業生流向以下職業:40%的學生從事人力資源工作,19%從事行政相關,還有部分從事教育機構講師,網際網路運營和產品如簡單心理、壹心理、KnowYourself,市場調研,銷售,用戶體驗等,真正走上了心理諮詢師的職業道路的僅有6.5%。壹心理髮布的《2016中國心理諮詢師生存現狀報告》中顯示 ,心理諮詢師從業3-5年後,仍有45%的人年收入在3萬元以下,有18.3%的人收入在3-5萬元。想要達到時薪幾百元水平的諮詢師只有極少部分。
專業填報指南
報考心理學專業前,要對這個專業的課程、就業情況進行充分了解,謹慎填報,避免因衝動而「入坑」,後悔不已。
就業環境「艱苦」的專業
工科的總體就業率為93.5,畢業生半年後的月收入5067元,在所有學科門類中最高。令人豔羨的同時,也有痛苦的難言之隱。比起文科專業大多在寫字樓、辦公室,或者在外跑業務,理科專業在研究所、學校等,傳統工科的工作環境顯得很「艱苦」,如機械類、水利類、測繪類、化工與製藥類、船舶與海洋工程、地質類、礦業類、海洋工程類、核工程類等。
機械類專業需要經常和機器打交道,要求從業者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操作性,對體能的要求也很高。崗位有機械工程師、結構工程師等,會涉及設備的安裝、維護等,也需要跑一線——工廠、車間,比較辛苦。
水利類專業可在水利水電工程管理、設計、科學研究機構、企事業單位和高等院校從事相關的設計、施工、管理、營銷和教學等工作。各水電工程局等施工單位是大部分畢業生去的單位,工作地點相對偏遠,人跡罕至,在施工現場風吹日曬是常有的事,有時還需長期住船,休假也得不到保證,條件艱苦。
化工類專業含有一定危險係數。一份針對6所高校化學化工類專業的調查顯示,46%的學生希望轉到其他專業學習,很多學生認為這類專業危險、有害、工作環境差。2018年12月,北京交通大學環境工程實驗室內發生爆炸引發火災,3名參與實驗的學生在這場事故中不幸遇難。
專業填報指南
工科類的專業整體就業率高,但部分工科專業工作條件確實艱苦,不僅不適合女生報考,很多男生都望而卻步,在報考之前,建議結合自身條件多方面考慮,謹慎決定。
總結:
看了這麼多,是不是覺得選擇專業還是有很多「門道」呢?儘量多了解想報考專業的培養目標和就業前景,避免入一些冷門專業的「坑」。專業不僅要考慮自己喜不喜歡,還要考慮適不適合,比如,選擇部分工科,就業有了保證,但能否接受遠離城市、承受孤獨、艱苦的工作環境?也不能盲目追逐所謂熱門專業而忽略學習的難度,如報考人工智慧,年薪百萬的人才有,但究竟你能不能拿到?更不可憑主觀臆測去推斷專業,因為現實會給你上沉重的一課。
歡迎關注我們的系列文章,幫你系統掌握如何理性填報志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