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圖公司旗下應用美圖秀秀紅遍中國,也紅遍歐美。然而,在收穫大量用戶的同時,這款應用也遭遇了「人紅是非多」的煩惱,比如被一些網友扣上種族歧視的帽子。
「這個自拍軟體已無處不在」
在中國,動動手指就能變美。一款名為美圖秀秀的手機應用讓用戶創造現實中自己的理想化版本——只需輕輕一點,你的膚色就會更白、下巴變尖、眼睛變大,或者更加纖細苗條。這款軟體的製作者稱:「我們的使命就是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
「美圖很容易就能讓所有人看起來更漂亮。」26歲的研究生杜沙告訴《紐約時報》。她主要用它去除痘印,讓皮膚看起來更光滑、亮白。「這種技術很好,能讓人們更願意社交或增強自信。」
憑藉出色的修圖美化功能,美圖秀秀在中國甚至海外大受歡迎。如今,美圖公司的應用已在中國及海外超過11億個獨立設備上激活,每月活躍的用戶總數超過4.56億。艾瑞諮詢於2016年6月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流傳於中國社交網絡的照片中,有超過半數使用過美圖秀秀。
不過,這家雄心勃勃的公司並不滿足於目前的成就。2016年12月15日,美圖公司於香港上市,並向海外進一步擴張。很快,美圖在臉譜網、Instagram和推特網等海外社交媒體上「刷屏」,並躥升至App Store免費應用總榜的前列,甚至一度拿下「攝影與錄像榜」第4位,僅次於Instagram、snapchat和YouTube。
對這款刷爆社交網站的中國應用,外媒表現出極大的熱情。美國《時代》雜誌報導稱,這個手繪風格的自拍軟體已無處不在,其擴展速度令人吃驚。英國《每日電訊》報指出:「如果你突然在社交網絡上看到到處都是迷人的自拍,那麼你應該感謝這個來自中國的應用。」
膚色處理引發種族歧視爭議
爆紅之後,美圖秀秀在海外遇到了一些麻煩。網友Vaughn為黑人歌手Kenya West的照片添加美圖秀秀手繪效果後,發現他的深色皮膚變淺了。Vaughn為此感到憤怒,他在發布時寫道:「美圖,漂亮的種族主義者。」
英國《每日郵報》稱,有網友認為,美圖秀秀給自己的肖像「強加」了「黃種臉(yellowface)」的特徵,比如大圓眼睛、腮紅、尖下巴等。英國《太陽報》則認為,美圖秀秀通過讓膚色變淺的方式讓使用者看上去「更美麗」,而這有種族歧視的嫌疑。
美圖公司於事發後迅速回應,稱「了解到這種風格目前表現的質感並不能完全滿足所有網友的需求,目前正在討論解決不同膚色網友反饋的問題」。但這並不能打消輿論的討伐,「美圖秀秀正在兜售『黃色臉孔』」的質疑聲仍不絕於耳。
事實上,美圖並不是唯一一個被指責「通過圖像處理宣揚種族歧視」的應用。去年8月,圖片分享軟體Snapchat推出「黃皮膚」自拍濾鏡效果,使用這款濾鏡,會使得人像變成東亞人的樣子,可以改變膚色、增加門牙尺寸、傾斜眼角。由於負面反響強烈,Snapchat刪除了這款濾鏡,並表示推出這款濾鏡無意引起爭議,僅僅是受到了卡通效果的啟發。
兩年前,業界巨擘蘋果公司也曾在這一問題上吃虧——網友認為該公司發布的emoji表情膚色只有黃色一種,不夠多元化。為此,蘋果公司在iOS8.3測試版的表情庫中擴充了6種膚色由淺到深的表情,並增加了更加多元的性別組合,以免遭性別歧視的指控。
「她們希望變得更美,美圖是最便宜、便捷的方式」
在西方,「美白」是個令人困惑的字眼,但在中國卻再尋常不過。《紐約時報》指出,中國人常常痴迷於白皙的膚色,這種情緒常使得前往中國的西方人感到困惑。
混血美國人艾琳娜·揚(Elena Young)在浙江省的一家幼兒園當老師。她向《紐約時報》回憶稱:「我到中國的第一天,學校裡的助理和我步行去吃午餐時,一直儘量走在陽光照不到的地方。她說那是因為她不想變黑……他們(中國人)對白皮膚的痴迷非常明顯。」
對外貌的理解方式反映出現代中國人的一種常見思維模式——和金錢、教育和好工作一樣,美麗也是人們可以嚮往的東西。美國《石英》雜誌網站稱,中國網友熱衷於追求虛擬世界中的「完美」——人們熟練掌握各種修圖軟體,好讓自己在社交網站上的形象更加美好,而人們對照片修飾的幅度有時甚至等同於「整形手術」。
《紐約時報》認為,美圖秀秀可以讓人們「實現同一種標準的美」,但問題在於,這個世界是否想要美圖的審美觀?「對中國、韓國和日本這樣的國家來說,是不是每個人都應該有白皮膚、小巧的五官、纖細的四肢,以及像小海豹一樣純真的大眼睛?」
聯合國人口基金會性別平等顧問文華告訴《紐約時報》,在美圖這件事上,人們的想法可能是,「我這樣做,是因為我想要一張好看的簡歷照片」。她寫過一本關於中國整容手術的著作《購買美麗》。在她看來,美貌被視為在職場和社會中獲得成功的一個步驟。「最終,你可能發現,它並不是那麼有用,但人們就這麼想。」
另一方面,人們對「可愛形象」的迷戀或許反映了女性對自己容貌的不自信。過去20年裡,中國服務業的增長加大了女性在外貌方面的壓力。過去,中國製造業的工作穩定性很強,甚至被稱為「鐵飯碗」。但是,服務業的增長促生了更多注重外貌的工作,導致有些女性把目標對準文華所說的「青春飯」。
在這些女性中,特定的外貌傳遞著特定的信息。纖細的身材和惹人喜愛的容貌意味著年輕。白皙的皮膚意味著更多的是在室內工作,而不是像農民那樣在戶外工作。
在23歲的電影專業研究生劉悅說看來,自己必須變得好看起來——這種感覺大部分出於社會的壓力。她甚至在正式的簡歷上使用美圖修過的照片,不過據她所說,那些照片上的改動比網上發布的照片少得多。她用美圖把臉修窄,把鼻子變小,去掉黑眼圈。她對《紐約時報》說:「很多女人總是覺得自己有缺陷,她們希望通過某種方式把自己變得更美。美圖是最便宜、便捷的方式。」
「美麗跟快樂是同義詞」
當然,這種廣泛流行的審美傾向不是美圖造成的,它不認為自己的商業模式是基於人們的不安全感或文化壓力。美圖的財務長顏勁良稱,該公司提供各種應用程式,一個原因是,用戶對美各有看法。
「我們必須擴展美的概念。」在顏勁良看來,美圖是在幫助用戶變得更自信,幫助他們「在現實生活中變得更美麗」:「比如,你把臉修得更瘦,你會說,『哦,這樣看起來是很美』。然後你會去節食,去健身房,然後你真的變成了照片中那個人。」
基於人們的不同需求,未來,美圖將把諸如「美白皮膚」等功能設計得更為靈活,僅在接受這種審美的市場提供這些功能。對此,持有美圖股份的風險投資人李開復表示:「(膚色可以)根據每個國家設定。人們更喜歡曬黑的皮膚嗎?用戶可以自己控制。」
美圖公司表示,有了前車之鑑,該公司在進入其他市場時,會根據算法做出相應的調整,比如,根據數據找出哪些功能最常用,然後用這些數據創造或調整工具,為用戶提供他們想要的修圖效果,這些效果結合了美容專家、名人和當地顧問的意見。「從網友的反饋中,我們也了解到這種風格目前表現的質感並不能完全滿足所有網友的需求,非常感謝網友的建議,我們會全面考慮,做出更具多元化的效果。」
在顏勁良看來,「從某種意義上講,美麗跟快樂是同義詞,你更美麗時,通常也更加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