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機器貓到哆啦A夢:看中國本土翻譯的信達雅

2020-11-23 武天老師

翻譯的信達雅

所謂「信」「達」「雅」是我國清代思想家嚴復在《天演論》中提出的翻譯規則,信指不悖原文,翻譯精準;達指通順暢達,符合語法習慣;雅則指選詞得體,簡明優雅。

這三條翻譯標準,對於文學翻譯工作者來說,是非常難以平衡的一個標準,除了有對於外語言的精通之外,還要琢磨作者的感覺,讀者的感覺,更要有足夠深厚的中文文學素養,能真正做到信達雅的翻譯,那可真是非常難得了!

而一般要做到信達雅,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譯者們根據不同地區的語言習慣來進行本土化翻譯,《哆啦A夢》就是如此。

從機器貓到哆啦A夢

《哆啦A夢》這部作品關於內容上,我覺得不需要過多的介紹。今天只聊聊其中有趣的翻譯。80年代的朋友看到藍胖子會叫它小叮噹,90年代的朋友則會叫他機器貓,以央視版先入為主地又會喊他阿蒙,可以說名字花樣百出。

一直到90年代末期,根據原作者藤子F不二雄的遺願,才終於統一了世界各地的譯製版名字,全部叫做《哆啦A夢》。大約96年以後,這種多名字的亂象才得以改變。

野比、康夫和大雄

大雄的名字原文是「野比 のび太」(のびのびた),早期一度有野比、康夫、葉大雄(臺灣早期)、程大雄(香港早期)、延太(科普出版社)等譯名。

大雄的日語名字のびのび有懶散,悠閒的意思,這個名字也從側面說明了主人公懶散的性格特質。

而關於大雄的名字,其實在原作漫畫中有過比較詳細的解釋。在利用時光機穿越回出生時的哪一集中,爸爸在取名時,說了希望兒子能茁壯成長,於是叫做のび太。

某版的TV翻譯組甚至強行將字幕改成含有「大」「雄」二字的翻譯,我個人覺得翻譯組已經牛到天上去了。

按照原文字面意思翻譯, のび太最好的翻譯應該是伸太或延太,康夫和大雄的名字同樣也包含了「健康」「茁壯成長」等含義,不過前三個名字是很明顯的日式名字,而大雄則更加本土化,對於中國小朋友來說印象自然會更好些。

大雄(雄)、技安和胖虎

剛田武,原文「剛田 武」(ごうだ たけし),早期有技安、大胖、大熊、肥仔、武剛健等稱呼,而在早期央視版中,這個人物還有一個更好玩的名字就是主角野比大雄的名字「大雄」。

也正是由於這種多名字的現象,很多人都會提出質疑,到底是戴眼鏡的主角叫大雄還是胖子叫大雄呢?

胖虎這個人物在早期是沒有名字的,只有一個ジャイアン(巨人)的外號。藤F老師曾回憶由於該角色出場越來越多,於是不得不臨時給他取個名字,為了符合人物形象,所以定下【剛田武】的名字。這個名字現在看來簡單粗暴,字面意義上就體現了胖虎強壯有力威武霸氣的特點。

如果你看過日文版哆啦A夢,還會有一個好玩的現象,胖虎這個人物在漫畫中稱呼特別多。

比如以大雄小夫為首的同齡男孩子一般稱之為:胖虎ジャイアン(一開始的外號);以靜香為首的同齡女孩子則都稱呼他為「武」同學;而父輩且關係親近的人一般都稱呼他「小武」;學校老師這種關係不熟的長輩則會使用非常正規的稱呼即「剛田君」。比較可惜的是,國內眾多版本似乎都將這些稱呼全部寫作『胖虎』,只是偶爾老師叫他時,會出現剛田君的稱呼。

而胖虎這個名字的翻譯同樣是相當信達雅,ジャイアン原本是巨人的意思,然而翻譯成胖虎不僅俚語化,作為小孩子的外號也再好不過了。想想看小學的小朋友外號,胖虎自然是遠比巨人來得好聽。

而他的另一個廣為流傳的名字「技安」則是外號ジャイアンGiant的音譯,對比胖虎顯得相當單薄。

小孬、強夫和小夫

小夫的正式名字叫骨川 スネ夫」(ほねかわ スネお),早期還被翻譯成阿福,小孬,強強,牙擦仔等。

骨川這個姓氏是藤F杜撰的,日本並沒有這個姓氏,之所以用這個姓氏,完全是為了和胖虎(的人設)對應。胖虎高大威猛,小夫瘦皮猴一個,骨川的發音是ほねかわ,ほね是「骨」,かわ是「皮」。

按照字面意思,這個姓就是骨頭和皮的意思,開門見山的說明小夫這個角色瘦得皮包骨。而在書面形式時,採用了和皮同音的川,即寫作骨川。

而阿福,小福等名字中的「福」字,我猜測也是因為跟夫同音,而福明顯更加本土化,所以早年翻譯中多為小福阿福地叫。

至於小孬這個譯名雖然有涉及到人物的性格(小夫蔫壞蔫壞的)不過這個稱呼除了同齡朋友用之外,長輩也用就相當另類了。估計是這方面原因所以放棄了小孬的稱呼。

至於牙擦仔,粵語區的朋友曾說過,這是一個貶義詞,指代自負狂妄的年輕人,如果是正確的,那麼也算是比較符合人物性格了。(粵語地區的朋友可以說說是不是這個意思)

人物華名化

除了這些之外,《哆啦A夢》中還曾出現過一些華人名化的翻譯,比如葉大雄、武剛田、王小夫、陳宜靜等。不得不說港臺地區的這種華人名化的翻譯實在是太過霸道,真的是強行本土化,甚至在日本誕生一話中,直接改為臺灣誕生,連日本地圖都改成臺灣省地圖。不過這種翻譯方法在近些年已經很難見到了。

作者有話說

最後來說說哆啦A夢這個名字。哆啦A夢ドラえもん這個名字很多人都說是銅鑼衛門,給出的理由是愛吃銅鑼燒,我只能說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哆啦A夢」這個翻譯絕對是史詩級的經典翻譯。

首先哆啦A夢前半個名字ドラ雖然有銅鑼燒的意思,不過藤子F不二雄老師曾親自說過,這個名字是出自野貓,而人物本身的外形也是貓形。

之所以哆啦A夢愛吃銅鑼燒,基本上可以認定是在人物先有名字後,藤F有聯想到銅鑼燒發音跟ドラ一樣,於是才把藍胖子設定成愛吃銅鑼燒。而並不是先愛吃銅鑼燒才叫ドラ。

後半段えもん的名字日語寫作漢字的確也是衛門,不過A夢這個翻譯的由來絕對是經典中的經典。

在哆啦A夢百科全書中曾記載了這個名字的由來:哆啦A夢名字全部採用片假名書寫即ドラエモン,在機器人工廠生產貼牌登記時,由於想不出後半段エモン的片假名怎麼寫,於是用平假名代替直接寫作えもん。

於是哆啦A夢的正式名字成為有平假名和片假名組合的名字ドラえもん,中文之所以沒有翻譯成哆啦阿蒙、哆啦衛門、哆啦阿萌之類的名字,而是採用了一個突兀的A字母,是相當忠實於這個名字的設定由來!

所以很多人在提起哆啦A夢時,會說A這個字母相當違和,殊不知,這才是真正厲害的一個翻譯。

相關焦點

  • 從機器貓到哆啦A夢:看中國本土翻譯的信達雅
    翻譯的信達雅所謂「信」「達」「雅」是我國清代思想家嚴復在《天演論》中提出的翻譯規則,信指不悖原文,翻譯精準;達指通順暢達,符合語法習慣;雅則指選詞得體,簡明優雅。,除了有對於外語言的精通之外,還要琢磨作者的感覺,讀者的感覺,更要有足夠深厚的中文文學素養,能真正做到信達雅的翻譯,那可真是非常難得了!
  • 從機器貓到哆啦A夢:看中國內地翻譯的信達雅
    關於日漫《哆啦A夢》的名字翻譯問題,其實涉及到很多。不僅僅是《哆啦A夢》一般外來作品(包括書籍,影視劇,以及漫畫各方面)的翻譯都有很多因素決定。比如角色的譯名通常會根據不同時代下,採用符合當時大環境的本土翻譯方法,再加上不同出版社的譯者不同,都會有一套自己的翻譯方式,所以經常能看到不同的翻譯。
  • 《哆啦A夢》《機器貓》《小叮噹》,同一部動漫為什麼這麼多名稱?
    關於日漫《哆啦A夢》的名字翻譯問題,其實涉及到很多。不僅僅是《哆啦A夢》一般外來作品(包括書籍,影視劇,以及漫畫各方面)的翻譯都有很多因素決定。 一般翻譯講究「信達雅」,不同地區的語言習慣也造就了所謂「本土化」的翻譯,《哆啦A夢》就是如此。
  • 過去的機器貓為什麼改叫成了哆啦A夢了?你怎麼看?
    網友a:其實是版權方的要求,大概是零幾年的時候,當時是國內首次出版了有正式版權的全集,我記得在這套書裡還有當時流行的漫畫雜誌社上都有官方說明,解釋了為什麼叫哆啦A夢,年代有些久遠記不清楚了過去一直對哆啦a夢的翻譯不統一,每個國家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叫法,比如最早中國版的叫阿蒙,臺灣叫小叮噹,包括主角的名字也是各種亂套
  • 哆啦a夢原來有這麼多名字
    看過哆啦a夢這部作品的人多知道,這只可愛的藍胖子,在九十年代被稱為機器貓或者叫小叮噹,一開始並不是叫哆啦啊夢,那為什麼會變成這個名字呢?,在這之中除了翻譯的問題,其實這與藤子不二雄的遺願有莫大的關係。在九十年代初,《哆啦啊夢》被人熟知的名字有兩個,機器貓這個名字,是源於大綠的一個出版社翻譯的錯誤所導致的,名字的來源始於哆啦a夢胸前那個小鈴鐺,聽起來有點可愛,小時候的大陸版的漫畫之中,就是叫做機器貓,而租碟來看的哆啦a夢是臺灣配的名字所叫的,叫做小叮噹。
  • 機器貓新作試映 鈴木福與「福山雅治」同臺獻舞
    機器貓新作試映 鈴木福與「福山雅治」同臺獻舞     電影網訊(編譯/姬忠鵬)2月26日,人氣動畫片「哆啦a夢」2012全新劇場版《哆啦A夢:大雄與奇蹟之島
  • 《機器貓》為什麼改叫《多啦A夢》了?你知道嗎?
    《哆啦A夢》,為日本漫畫家藤子·F·不二雄筆下最著名的漫畫作品之一,《哆啦a夢》分為漫畫版、動畫短片、中篇、劇場版、外傳。主要是敘述一隻來自22世紀的貓型機器人——哆啦A夢,受原本主人野比世修的託付,回到20世紀,幫助世修的高祖父野比大雄的故事。
  • 《哆啦A夢》:那一個機器貓的四次元口袋,承載了多少人的童年?
    「每天過得都一樣,偶爾會突發奇想,只要有了哆啦a夢幻想就無限延長……昂昂昂,哆啦a夢和我一起讓夢想發光!」聽到這一首熟悉《哆啦A夢之歌》,不知道屏幕前的你們,是否會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我相信,這一隻藍色的機器貓,絕對是大多數80後和90後的童年吧!在我讀小學的時候,因為電視上播放的《貓和老鼠》與《哆啦A夢》都是零零星星的幾集,所以為了看完整版的《貓和老鼠》和《哆啦A夢》,我就經常跑去同學家玩,沒辦法,誰讓他家有DVD碟機和一整套的各種動畫片DVD。
  • 3D動畫電影《哆啦A夢:伴我同行》有望引進內地
    據悉,該片是《哆啦a夢》系列動畫電影首次3d化呈現。   機器貓首次3d化   今日曝光的前導海報中,哆啦a夢、大雄、小靜與中國京劇元素毫無違和感地結合在一起,以藍色紅色為主色調的京劇配飾更是與「藍」胖子相得益彰,在保持動畫人物原型的基礎上,不誤與中國觀眾say hello。
  • 哆啦a夢原本的顏色不是藍色,許多喜歡機器貓的觀眾都不清楚
    哆啦a夢可以說是我們童年的經典動漫,大雄的故事一直在我們的心中迴蕩,很多人都羨慕大雄跟哆啦a夢之間的深厚友誼,當然了更重要的是羨慕哆啦a夢的二次元口袋,裡面有各種超出我們想像力的未來科幻物品,其中我們經常見到的就有竹蜓蜓,任意門等非常神奇的道具。
  • 不一樣的機器貓,哆啦A夢的其他六面,你了解嗎
    明天我們都一樣,偶爾會突發奇想,怎麼樣看到這樣一段話是不是感覺自帶音效,沒錯,這就是我們小時候非常喜歡的動畫片哆啦A夢的主題曲嗎,當然日語的我也有,只是怕大家看不懂,所以就沒有寫。當然我知道的新聞是,有人因為收到哆啦a夢的影響,既然真的去做了科學家,好像還真的將一些小道具實現了,當然那些道具並沒有哆啦A夢裡說的那麼簡單,至於他裡邊的原理我就不他清楚了。好了,說到這裡我就不跟大家胡扯了,對於小叮噹哆啦A夢,大家已經清楚了,那我們在這裡就介紹一下關於這個傢伙的幾個小夥伴,也就是當初被人們定義為哆啦A夢的幾個兄弟,人們稱之為多啦七小子的剩下的那六位吧。
  • 當年央視引進《哆啦A夢》時為什麼叫《機器貓》
    《霍元甲》、《射鵰英雄傳》、《上海灘》等經典劇目成為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整代中國觀眾的集體記憶。當然這些劇目主要是成年人看的,那麼當時的小朋友們看什麼呢?事實上當年的小朋友如今大多也已成家立業,現在就請回憶一下童年時代的記憶吧。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小朋友們的童年記憶是由什麼構成的呢?
  • 哆啦A夢:大雄的金銀島6.9分,熊出沒變形記6.8分,我們又輸了?
    哆啦A夢:大雄的金銀島6.9分,熊出沒·變形記6.8分,國產動畫輸了文|閒雲說實在的,把這兩部電影放到一起比較,恐怕會有很多的網友跳出來指責,熊大熊二怎麼有資格跟藍胖子機器貓做比較,機器貓,可是一代人的回憶啊!不少網友表示看哭了,但小編深感懷疑,真的看哭了嗎?
  • 關於哆啦a夢的大結局,你們怎麼看呢?
    哆啦a夢是由藤子·F·不二雄創作的,藤子·F·不二雄是兩位漫畫師的合筆名,他們分別是藤本弘和安孫子素雄。這兩個人從1952年開始進行合作,創作出來了令全世界人難以忘懷的機器貓的形象,但自從1987年兩人就終止了合作,開始進行自己的發揮創作。
  • 哆啦A夢開了家博物館,裡面還有任意門!
    小編從小就喜歡看一些日本的動漫,尤其是哆啦a夢,正是因為這些漫畫和動畫片,所以小編對於日本這個小小的國家,從小就有著一種美好的憧憬,想去看一看。哆啦a夢裡面胖胖的機器貓,相信小夥伴們都不陌生,尤其是在日本更是小到三歲,大到八十歲,基本上所有的人都對這隻藍色的機器貓非常的喜愛。
  • 哆啦A夢——我們的回憶裡叫機器貓
    熟悉的哆啦A夢TV版主題曲輕快的旋律在記憶中總是伴隨著晚餐的香氣,揮之不去的回憶。那時候這個可愛的藍胖子還叫小叮噹或者機器貓,野比大雄還叫做康夫、野比或者大雄,而剛田武也叫做大熊,是不是有點亂?是不是想靜靜(靜靜、小靜還是靜香)?下面小編就來說說哆啦A夢裡名字和翻譯名字的話題。
  • 哆啦A夢這麼萬能,三個步驟怎麼造出來的
    1991年哆啦A夢登陸中國大陸,當時都稱它為「阿蒙」。「機器貓」的稱謂廣為流傳。包括一些關於機器貓的圖畫書,它都改名為「叮噹」或「小叮噹」。這種叫法在臺灣十分流行。香港亦如此。據說,香港人喜歡在頸部墜個東西祈求平安,他們把此物稱做叮噹;而機器貓身上正好掛著一個大鈴鐺。同時,機器貓早期被各國引進時都分別使用不同譯名,以便當地少兒接受。
  • 00後的動漫最強主角日本有哆啦A夢,美國湯姆和傑瑞,中國呢?
    《多啦a夢》誕生於1970年的日本動畫《機器貓》已經和我們在一起50年了。這隻藍色機器貓的出現可以說是大多數孩子夢想的「集合」。它甚至比迪士尼的米老鼠、唐老鴨和其他角色更受歡迎。每當提到這位友善的藍胖子,即使是30多歲的老粉絲也忍不住笑了。這就是機器貓的獨特「魅力」。
  • 00後的動漫最強主角日本有哆啦A夢,美國湯姆和傑瑞,中國呢?
    《多啦a夢》誕生於1970年的日本動畫《機器貓》已經和我們在一起50年了。這隻藍色機器貓的出現可以說是大多數孩子夢想的「集合」。它甚至比迪士尼的米老鼠、唐老鴨和其他角色更受歡迎。每當提到這位友善的藍胖子,即使是30多歲的老粉絲也忍不住笑了。這就是機器貓的獨特「魅力」。
  • 頭像壁紙 || 不是每個不幸的大雄都會有哆啦a夢
    頭像壁紙 || 不是每個不幸的大雄都會有哆啦a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