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這句話用在國家之間也完全不違和。近期中澳關係愈發緊張,甚至在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的「努力下」,緊張關係一度跌至冰點。面對澳大利亞的瘋狂挑釁,中國也採取了一系列反傾銷措施,這個時候澳大利亞盟友們的表現卻非常耐人尋味。
(圖片來源於網絡)
澳大利亞的瘋狂挑釁
為了緊跟美國步伐,澳大利亞毅然決然地陪同川普政府站在了中國的對立面,並在行動上給予了充分支持。先是在四月份提出要對疫情源頭進行「獨立調查」,並明裡暗裡地把矛頭指向中國;而後又開始對中國留學生發難,給中國扣上一系列莫須有的罪名;接著又在國際上與美國、印度以及日本組建聯盟,聯合對抗中國。最後在莫裡森的努力下,基本上徹底與中國「決裂」。
為了討好美國,莫裡森幾乎是引起了公憤,與中國的貿易戰也讓其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是澳大利亞最重要的貿易合作夥伴,在其進出口貿易中,中國排名第一。對此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教授表示:「為了短期的掌聲而糟蹋最重要的(對華)關係,這是糟糕的政治,也是糟糕的政府。」
為何僅澳大利亞混成了如今這樣?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中國的反傾銷措施,直接讓澳大利亞損失慘重。在中方宣布對澳大利亞紅酒加徵最高可達210%的關稅時,莫裡森依舊不為所動。澳洲商界與學界紛紛表態,但結果卻不容樂觀。在莫裡森看來,他這種做法是在保護澳大利亞的地區利益、民主與主權,只能「強硬到底」,別無選擇。
但事實上,與美國交好的國家不只澳大利亞,與中國有矛盾的國家也不止澳大利亞一個,但只有澳大利亞面臨著如此尷尬的局面。就在上周,印度尼西亞與中國籤署了一項價值15億美元的供煤協議,使得印尼每年的對華出口量達到近500億美元;日本、印度雖然與中國都存在爭端甚至衝突,但也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商貿關係。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尼西亞與澳大利亞目的一樣,希望美國可以起到對華的制衡作用,但不同的是,澳大利亞此舉體現了戰略上的無能。
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
(圖片來源於網絡)
因為中國的反傾銷措施,澳大利亞在多個領域均付出了嚴重的代價,值得一提的是其葡萄酒行業。中澳關係的緊張,使得澳大利亞葡萄酒銷量也大幅度縮減,為了緩解目前緊張情況,澳大利亞選擇了向其盟友們求助,從而將葡萄酒成功銷售出去。
但讓澳大利亞沒有想到的是,無論是美國,還是平日裡來往密切的「反抗中國的組織」,都只是簡單意思一下,美國給予了一場宴會的預算,而19個國家近200名成員的組織也只是隨意發了一條不算營銷的廣告。
更耐人尋味的是,在澳大利亞進退兩難的時候,它的盟友們竟然都在摩拳擦掌地準備撬牆角,從而爭奪澳大利亞在中國市場留出的空白。讓澳大利亞惶恐不安的是,美國正在瞅準時機搶佔中國市場,尤其是葡萄酒以及農產品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