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擁有五千多年歷史的文明古國,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在歷史上沒有中斷過傳承的國家。在這五千多年的時間裡,人們大都認為中國最早的朝代是夏朝,其實不然,有史學家表示在夏朝之前還存在一個朝代-虞朝,也被認為是中國最神秘的朝代。為什麼說虞朝神秘呢?因為虞朝誕生於上古時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神話時期,由於至今未發現虞朝的文物或遺址,因此許多人懷疑「虞朝」是否真實存在過?但在歷朝歷代的史書典籍中,虞朝又曾被多次提及。
從上古時期到夏朝這段時間裡,華夏大地是由虞朝統治的,而虞朝的首領便是「三皇五帝」中的舜帝,他是虞朝最後一位統治者。根據古籍《堯典》記載,舜和堯同為原始社會部落聯盟裡的首領,堯姓伊祁,名放勳;而舜姓姚,媯氏,名重華。堯在十三歲,受封於陶,輔佐帝摯;十五歲,堯改封於唐國;二十歲,堯代帝摯為天子。在萬國爭雄的亂世,他團結親族,聯合友邦,徵討四夷,統一了華夏諸族,被推舉為部落方國聯盟首領,建立陶唐王朝。晚年堯選舉繼承人,四嶽一致推薦舜,於是堯將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了舜,侍奉其身邊以觀其德。又讓舜執掌五典、管理百官、負責迎賓禮儀,以觀其能。
後來,經過重重考驗,堯最終將帝位禪讓給了舜,舜繼位後改陶唐王朝為虞朝,都城建在蒲阪(今山西永濟),建立虞國。即位之後,舜虛懷納諫,任用賢能,懲罰奸佞,流放四兇(共工、獾兜、三苗、鯀),任命大禹治水,開創了政通人和的局面,成為中原地區最強大的部落聯盟。《史記》所載:"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舜帝文化精神之魂,可稱為「德為先,重教化」,成為推動由野蠻走向文明的歷史轉捩時期的重要推手,因此舜帝也被稱為是中華道德文化的鼻祖。
《論語·泰伯》記載:「唐虞之際,於斯為盛」。《史記·汲鄭列傳》記載:「陛下內多欲而外施仁義,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從這些歷史典籍中我們不難看出,當時的古人是多麼的尊崇和嚮往虞朝,但自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各國的連年徵戰,導致記載虞朝的典籍不知所蹤。再到後來,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秦朝,又下詔「焚書坑儒」,記載虞朝的典籍就消失在歷史的時間長河中。而此後留存下來的典籍也參差不齊,大多是經過後人改編而來,可信性大大下降。《韓非子》中這樣記載:「虞夏兩千年」,大致是說虞朝和夏朝共計存在了2000年,而我們知道夏朝存在了500餘年,也就是說虞朝至少存在1500多年。
近代隨著辨偽思潮興起,古史辨派的學者們索性從信史中將虞朝一筆勾銷,將夏以前的古史一股腦兒歸於「神話傳說時代」。而我們從古代典籍的記載中,發現古人對於虞朝的存不敢肯定,也不敢否定其存在。現今,我國部分史學家否定了虞朝的存在,是因為迄今為止都沒有發現過虞朝遺留下來的文物或遺蹟。正如先前也曾否定過夏朝的存在一樣,直到我國考古專家在河南偃師發現二里頭遺址,出土大量石器、銅器和陶器等遺物,才確定夏朝是真實存在的。或許虞朝的存在也需要像當初我們所否定夏朝一樣,找到能夠能證明其存在的文物或遺蹟,才能讓世界相信夏朝之前還存在一個神秘的朝代-虞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