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頂「綠帽子」引發的戰爭:從「木馬屠城」到《荷馬史詩》

2020-12-22 好奇組長

話說在好久好久以前,西方世界發生了一起由一頂「綠帽子」引發的大戰。這個故事大家或多或少都聽過——特洛伊戰爭。在這場戰爭中最著名的一役、也是最關鍵的一役便是木馬屠城。

特洛伊是邁錫尼文明晚期的一個城邦國家,位於愛琴海東岸,靠近今天的達達尼爾海峽附近。特洛伊的小王子帕裡斯去斯巴達拜訪,結果跟斯巴達的王后海倫相愛了。後來竟帶著海倫偷偷離開斯巴達,回了特洛伊。

電影《特洛伊》中的帕裡斯王子和海倫

斯巴達國王墨涅拉俄斯被戴了綠帽子,當然很生氣了,國王的面子都丟盡了。氣急敗壞地決定要攻打特洛伊,抓住那對姦夫淫婦處死。但僅憑斯巴達的力量是不足以攻打特洛伊的,墨涅拉俄斯趕緊去求助他哥哥邁錫尼國王阿伽門農。

當時邁錫尼是希臘世界最強大的國家。阿伽門農野心勃勃,一心想統治希臘世界,建立一個環愛琴海同盟。那個桀驁不馴的特洛伊一直不肯就範,如今正好借著這個理由攻打特洛伊。

阿伽門農很快聯合了希臘其他一些城邦國,組成希臘聯軍,特洛伊戰爭打響了。

阿喀琉斯與赫克託耳

根據古希臘文學作品《伊利亞特》的記載,希臘聯軍從希臘本土動員1186艘戰船,超過十萬總兵力圍攻特洛伊。沒想到十年過去了也沒打下來,希臘聯軍只能在特洛伊周邊土地搞些劫掠維持生計。

在特洛伊戰爭中有幾個著名人物不能不提到。第一個就是古希臘英雄阿喀琉斯,他是英雄珀琉斯和海洋女神忒提斯的兒子。出生後被母親提著他的腳腕放進冥河裡浸泡,因此全身刀槍不入,除了一雙腳(提著他的腳腕,沒有浸泡在冥河裡)。

電影《特洛伊》中的阿喀琉斯

在古希臘世界,英雄是很受人崇拜的。英雄相當於半神,不同的是他們不像宙斯那些神住在奧林匹斯山上。古希臘英雄往往有神的血統,阿喀琉斯跟宙斯就有血緣關係,阿喀琉斯的爸爸是宙斯的孫子。

我們現在看到一些古希臘英雄雕像,都是猛男,肌肉發達,人高馬大,充滿著力量的美感。古希臘人就喜歡這種彪悍的風格,柔美的東西進不了他們的法眼。

受人民崇拜的古希臘英雄,其號召力經常比國王還大,這使得阿喀琉斯有足夠理由對邁錫尼王阿伽門農看不上,對他不屑一顧。

阿伽門農決定攻打特洛伊,要求阿喀琉斯參戰,被拒絕。後來是阿喀琉斯的朋友奧德修斯(希臘城邦國家伊薩卡的國王)出面說服,阿喀琉斯才決定參戰。

在戰爭中,阿喀琉斯與阿伽門農的矛盾仍然不斷,甚至因為俘虜的一個阿波羅神廟女祭司而兩人發生衝突。阿喀琉斯氣的要離開戰場,回到希臘。就在這時,阿喀琉斯的一個好朋友在戰場上,被特洛伊的大王子赫克託耳殺死了。阿喀琉斯傷痛欲絕、悲憤交加,要替好朋友報仇。返程計劃便取消了。

後來在戰場上,阿喀琉斯殺死了赫克託耳,還拖著屍體示眾一番,如願為好朋友報了仇。

阿喀琉斯拖著赫克託耳的屍體示眾

但我們不要以為赫克託耳就是敗軍之將,說他是失敗者。事實上在特洛伊戰爭中,另一個不得不提到的著名人物就是赫克託耳。特洛伊能維持多年不被希臘聯軍攻打下來,赫克託耳的運籌帷幄和英勇善戰,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我認為赫克託耳是一個悲情英雄。特洛伊戰爭其源頭是他的弟弟小王子帕裡斯惹起的,一開始赫克託耳就反對帕裡斯勾引別人的老婆,但現在木已成舟生米煮成熟飯,海倫已被帶到了特洛伊,赫克託耳只能替他擦屁股。

電影《特洛伊》中的赫克託耳

特洛伊軍事實力遠不如希臘聯軍,赫克託耳嘔心瀝血維持局面不被攻破城池,勞心勞力多年,英雄之氣也快被透支了。赫克託耳死後,這場戰爭的天平便慢慢向希臘人那邊傾斜了。

木馬屠城

赫克託耳死後,阿喀琉斯也沒活多久。惹禍的小王子帕裡斯終於爆發了。之前總在赫克託耳的庇蔭之下,多少顯得有些軟弱,現在哥哥死了他不得不拼死一搏。恰好又得到了太陽神阿波羅的暗中支持,帕裡斯射出一支箭,阿波羅為其精準導航,狠狠地射在阿喀琉斯的腳腕上!

腳是阿喀琉斯的死穴,就像武俠小說中絕頂高手有金剛不壞之身,唯一死穴是蛋蛋。射中腳腕平常人最多截肢殘廢,他卻為此喪了命。「阿喀琉斯之踵」的說法就是這樣來的(踵是腳後跟的意思)。

那麼說太陽神阿波羅為什麼要出手幫忙呢?這裡面的緣由就說來話長了。大體上是這樣的,奧林匹斯山那幫女神討論誰最美麗,誰就能得到金蘋果,最後竟演變成人間的一場戰爭。

特洛伊戰爭使得奧林匹斯山上的諸神劃分成了兩派,有些支持希臘聯軍,有些支持特洛伊。海神波塞冬、智慧女神雅典娜等是比較支持希臘方面的,太陽神阿波羅、戰神阿瑞斯、愛神阿佛洛狄忒(維納斯)等是比較支持特洛伊方面的。

諸神的這種支持多是精神的,或者在不那麼重要的關頭展現一點點神跡,像阿波羅這樣精準制導搞死對方第一英雄,實屬罕見。

儘管殺死了阿喀琉斯,特洛伊人也並未被拯救。希臘聯軍那邊還有一位集智慧與英勇於一身的牛人——奧德修斯(前面提到過,他勸說阿喀琉斯參戰),他是希臘城邦國家伊薩卡的國王,跟隨著聯軍盟主阿伽門農出徵特洛伊。

在特洛伊戰爭前期奧德修斯出場時間不多,阿喀琉斯死後他開始嶄露頭角。特洛伊木馬計就是奧德修斯設計的。

木馬肚子裡的希臘人晚上悄悄跑出來打開城門,希臘聯軍衝進城內一通的燒殺搶掠,整個特洛伊陷入一片火海之中。特洛伊的男人大多被殺死,婦女和兒童成為奴隸,特洛伊的財寶都裝進了希臘人的戰艦。

至於那位給老公戴了綠帽的海倫,她在墨涅拉俄斯面前哭成了淚人,請求丈夫原諒。結果,墨涅拉俄斯真的原諒她了,海倫被帶回了希臘。

木馬計和特洛伊陷落之後的事記載於另一部古希臘文學作品《奧德賽》。所以,關於特洛伊戰爭的整個起源、經過、結果,需要看兩本書《伊利亞特》和《奧德賽》。而這兩本書又被統稱為《荷馬史詩》。

【《奧德賽》的大部分內容是講述攻陷特洛伊後,奧德修斯回希臘,結果在海上遇險,經歷了一段長達十年的艱難回家之路。途中包括殺死巨人,與海神波塞冬鬥爭,遭到宙斯雷劈等等神奇事件。】

油畫《奧德修斯與塞壬女妖》

《荷馬史詩》與荷馬其人

《荷馬史詩》是西方歷史上一部歷史最悠久,文化影響力最深遠,甚至可能是最重要的一部文學作品。以其作者荷馬而命名。但荷馬此人的真實身份始終撲朔迷離,多個世紀以來有各種說法。都說荷馬是盲人詩人,恐怕連這也未必真實,事實上學界就有很多人懷疑荷馬並非盲人。

「歷史之父」希羅多德寫的巨著《歷史》中,有對荷馬的簡單記載。亞里斯多德說荷馬是生活在特洛伊戰爭後140年的人。古希臘歷史學家、雅典將軍修昔底德也肯定了荷馬的存在。

雖然荷馬本人有這些響噹噹大人物的加持,證明其存在,但在西方歷史上仍不斷有人懷疑荷馬寫的特洛伊戰爭完全是假的,是他編造的。

一些質疑者指出《荷馬史詩》內容有嚴重的不合理之處,比如希臘聯軍能出動上千艘戰艦,十萬兵力,並進行長達十年的圍城戰,這是極盛時期的羅馬帝國也很難辦到的事。即便是十八世紀歐洲列強也很難動員十萬兵力。特洛伊戰爭的時間——邁錫尼文明晚期(青銅時代晚期與鐵器時代興起之交)如何有這樣的實力?在特洛伊遺址發現之前,這個質疑的確有很大的說服力。

古希臘人相信,《荷馬史詩》是由荷馬一人所著。但當仔細分析荷馬史詩內容,就很容易會發現《荷馬史詩》並非一氣呵成的證據。比如,史詩中的行文結構和敘事方式經常會發生變化,可以看出並非出自一人之手。

現在史學界的主流意見幾乎一致認為,《荷馬史詩》是經過一代代的遊吟詩人傳訟,經過數個世紀慢慢塑造而成的。

荷馬可能是希臘城邦文明早期的一位遊吟詩人(也可能是瞎眼的)。他每天會在雅典的廣場上講述著那些希臘神話故事,包括特洛伊戰爭。當然,荷馬是不是雅典人至今無法確定,有說法他是雅典人,這裡姑且認為他就是雅典人吧。

希臘城邦時代的廣場不是喝茶、餵鴿子、看人流的地方,這裡是公眾發表意見、表達政治理念和傳道受業解惑的地方,像蘇格拉底、亞里斯多德這些哲人都曾在廣場上慷慨激昂,網絡眾多門徒。遊吟詩人們的根據地一般也在廣場。

對古希臘的遊吟詩人,我們不能理解為類似於中國古代的說書人,他們有本質的不同。古希臘的遊吟詩人更像是傳授知識的老師,他們通常都需要識字,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而古希臘人的大部分知識即來自遊吟詩人講述的那些希臘神話。

希臘神話是完全融入古希臘血液中的,仿佛是他們的小學課程一般。希臘神話某種程度上塑造了希臘人的三觀。古希臘人說十句話,一定離不開一個「諸神」二字。古希臘各城邦甚至都有自己的守護神,斯巴達守護神是戰神阿瑞斯,雅典守護神是雅典娜,雅典衛城就是雅典娜的神廟。

我們理解了希臘神話之於希臘人的重要性,那麼也就很好理解專門講述希臘神話的遊吟詩人是何等重要性了。

在荷馬的遊吟詩人生涯中,他將特洛伊戰爭這段神話傳說加以整理修訂。我們可以想像當這個完整飽滿且曲折離奇的故事由他講述出來後,廣場上的雅典人是如何聽得如痴如迷。或許有識字的聽眾便記載了下來,也或許是荷馬口述並專門讓人記錄下來的(鑑於他是盲人)。

有人發現說在《伊利亞德》中有多處雙數及複數的用法錯誤,如果真是這樣,那我估計由聽眾私自記載的可能性更大了。若是荷馬口述找專人記錄,像這樣錯誤肯定會被修訂的。

發掘特洛伊城

在歷史學界對《荷馬史詩》背後真相的探求及追尋過程當中,考古發掘所提供的線索和方向才是起關鍵作用的。要確定《荷馬史詩》裡所述的內容是否具有歷史真實性,那麼第一步就是要確定特洛伊城的位置。可惜在幾千年歷史中特洛伊城都沒被發現,直到1871年的那次震驚世界的發掘。

德國富商海因裡希·施裡曼是個極度痴迷《荷馬史詩》的人,從小到大這本書不知被他翻了多少遍。在19世紀,質疑《荷馬史詩》、質疑特洛伊戰爭真實性已是主流意見,而施裡曼堅信《荷馬史詩》裡記載的真實性。

海因裡希·施裡曼,1822年-1890年

當時歐洲的私人考古發掘行為蔚為風尚,社會上流也原意資助,一方面這是向外界展示個人榮譽地位及文化修養的象徵,另一方面考古發掘出的文物古董可帶來豐厚的回報。

正是在這個背景之下,經商發財後的施裡曼,人生的主要工作便是尋找特洛伊城。理想和經濟利益的雙重動力。

在特洛伊被發現之前,考古學者們對特洛伊的位置眾說紛紜,但至少可以達成一個共識:若特洛伊真的存在,它的位置必定在小亞細亞的愛琴海沿岸或附近島嶼。

這個位置也太浮泛了,簡直大海撈針。愛琴海上有幾千個島,小亞細亞的沿海岸更是長的沒邊。要找出這樣一個埋在地下不知多深、湮滅了幾千年的古城,其難度之大不敢想像!

要不說施裡曼運氣也好,他在1868年遇上英國考古學家卡爾佛。卡爾佛認為特洛伊的位置在一個叫「Hisarlik」的土丘上,而這裡是位於土耳其的一個小鎮特洛瓦。

1871年,施裡曼帶著人去一挖,結果還真有了發現!原來,這個「Hisarlik」土丘是古人類聚居而形成的人工土丘,當第一代的城市湮滅後,後世居民往往在被泥土覆埋的古城原址上重建新城,就這樣一代代下去,由此形成一塊高地土丘。這種人類聚居形成的土丘,就像千層糕一樣,越上層的年代越近,越底層的年代越久遠。

施裡曼認為《荷馬史詩》記載的特洛伊城肯定在最下層。這犯了一個重大錯誤,他們忽視了較淺層文物,直奔最深層,這對文明演變過程造成了不可彌補的破壞。

據現在一些學者認為,施裡曼挖到特洛伊城並非《荷馬史詩》中的特洛伊城,而是比其更早的克裡特文明時期的特洛伊城。也就是說,施裡曼的莽撞,致使挖超過了!

考古學家卡爾佛再也受不了施裡曼這種破壞性的挖掘,憤憤地離開了。施裡曼畢竟是商人,對文物保護意識十分淡薄,他的目標還是金銀財寶和發現特洛伊帶來的巨大榮譽。施裡曼甚至將挖到的一串黃金首飾,被命名為「海倫的首飾」,戴到他夫人蘇菲婭身上,在當時社會名流圈中引起一時轟動。

海倫的首飾

巨大的財富讓奧斯曼土耳其政府坐不住了,他們不能眼睜睜看著施裡曼將文物古董運走,便取消了他的考古許可,還控告他偷運文物。不過,後來這件事也不了了之了,沒有下文。

在土耳其境內的發掘無法繼續,施裡曼又轉戰希臘本土,這次他的重要目標是邁錫尼。

1876年,施裡曼在邁錫尼遺址的獅子門內側展開發掘工作,果然發現了許多墓地,墓內有無數精美的器物。其中一具屍體面部戴著一個黃金面具,施裡曼認定這就是邁錫尼王阿伽門農,於是將面具命名為「阿伽門農的黃金面具」。

阿伽門農的黃金面具

從「海倫的首飾」到「阿伽門農的黃金面具」,你會發現施裡曼這個人臆想成分很大,他在只有很少的證據情況下就敢妄下斷定。據現在學界的研究,那個黃金面具的主人根本不是阿伽門農,而是比他還早幾百年的一個王公貴族。

施裡曼的挖掘夢還未結束,他在晚年的夢想是發現米諾斯王朝的宮殿。這源於施裡曼對《荷馬史詩》的篤信和嚮往。

荷馬在《奧德賽》裡寫了一段讓人魂牽夢繞的文字:「有一個地方名叫克裡特,在葡萄紫的海水中央,地方美好肥沃。那裡的居民多得數不清,不同語言的種族都雜居在一起。那裡有90個城鎮,在眾城中最大的城是克諾索斯,有一位米諾斯王從九歲開始便治理那個地方……」

這是描寫的克裡特文明時期的米諾斯王朝的繁榮景象。克裡特文明是西方文明的起源與搖籃,距今有4000多年。

但是,施裡曼沒有來得及發掘米諾斯王朝宮殿他就去世了。後來米諾斯遺蹟被一個英國考古學家發現,被保護的很好,未遭施裡曼「毒手」也算是一件幸事。

米諾斯遺蹟

不管怎麼說,施裡曼發現特洛伊城,對西方文明史還是有重大意義的,證明了邁錫尼文明的存在,將歐洲史的序幕提早了一千年或更早。

但這並不能表明《荷馬史詩》的記載都具有真實性。到底有沒有發生過特洛伊戰爭,以及戰爭中的那些人物是否真有其人,這些都還無法證明。就好比你即便挖出一座襄陽城,也無法說明郭靖守襄陽城真有其事,甚至也無法證明郭靖的存在。

好奇心驅使,挖掘史料逸聞——【好奇挖掘組】

相關焦點

  • 詩人荷馬到底是否真有其人?《荷馬史詩》到底是怎樣寫成的?
    01史詩的起點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個很遙遠的地方,發生過由一頂綠帽引發的世界大戰……相信大家應該都聽過「木馬屠城記」的故事,「木馬屠城記到最後,希臘聯軍將領之一奧德修斯(Odysseus)想出一絕妙之計:造一隻巨大的空心木馬,將精銳士兵藏於木馬腹內,然後佯裝撤退。結果特洛伊人自以為取得最後勝利,歡歡喜喜帶著木馬作戰利品入城。
  • 木馬屠城!2004年的史詩戰爭片,劇組空運200工匠搭建古城外景
    它的故事框架取材於荷馬史詩之一的《伊利亞特》 ,講述的是希臘聯軍圍城特洛伊,攻打十年之久,最後在阿喀琉斯的帶領下,奧德修斯巧施「木馬計」,火燒特洛伊的歷史故事。公元前1193年,在一場和平之宴中,特洛伊小王子帕裡斯(奧蘭多·布魯姆 飾)愛上了斯巴達國王墨涅拉俄斯的王后海倫(黛安·克魯格 飾),並將她帶回特洛伊。
  • 《荷馬史詩》中阿開奧斯人和阿爾戈斯人為什麼遠徵伊利昂
    荷馬:古希臘盲詩人《荷馬史詩》:相傳是由古希臘盲詩人荷馬創作的兩部長篇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的統稱,是他根據民間流傳的短歌綜合編寫而成。荷馬史詩兩部史詩都分成24卷。希臘地方還有一個強大部族總稱為阿開亞人(「阿開奧斯人」也稱「阿爾戈斯人」),有時在史詩中也稱為阿爾戈斯人或達那亞人(「阿開奧斯人」也稱「阿爾戈斯人」)邁錫尼王阿伽門農為首領。伊利昂的二王子帕裡斯乘船到希臘,受到斯巴達王墨涅拉奧斯的款待,但他和斯巴達王墨涅拉奧斯美貌的妻子海倫一見鍾情,兩人私奔逃回伊利昂。
  • 荷馬史詩中的古希臘特洛伊戰爭後黑暗時代
    黑暗時代,又稱英雄時代,荷馬時代。盲詩人荷馬所寫史詩記錄,敘述了邁錫尼文明的舊聞,但又描述了當時社會的現狀,所以又稱此時代為「荷馬時代」。邁錫尼人由於常年徵戰,自己國力消耗巨大,一個特洛伊就攻打十年之久,高估自己的實力,導致戰爭拖延時間太長。邁錫尼文明衰落。
  • 託福聽力:文化背景之荷馬史詩
    「荷馬史詩」包括《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兩部長詩,被認為是古希臘最偉大的作品,也是歐洲文學中最古老、最傑出的敘事詩。相傳史詩的作者是古希臘盲詩人荷馬。他生於愛奧尼亞(今土耳其西海岸),生存年代約是公元前8世紀的後半葉。
  • 【影視題材】九部特洛伊戰爭題材影視作品
    古希臘盲人詩人荷馬口中的史詩《伊利亞特》(Iliad)中所描述的特洛伊戰爭,被認為是歐洲地中海文明有史記載以來所以詳細描述的第一場戰爭。在一戰前,大多數史詩影視作品都產自義大利,本片耗資巨大,以史詩般的規模講述了令人熟悉的木馬計智取特洛伊的故事,其宏大而有序的戰鬥場面令人印象深刻,影片結尾表現特洛伊的結局時,導演一如既往地一把大火把之前的人工外景燒個精光,真是既壯觀又令人腎疼。
  • 熬夜也要看完的,國外十部史詩級,歷史題材冷兵器戰爭電影
    很多人都是通過這部影片了解到什麼是騎士,並被影片中的騎士精神深深影響,它絕對是一部氣度非凡,能讓人頂禮膜拜的史詩巨製。 第二部 《角鬥士》 這部電影在2000年一經發行就引發了史詩電影題材的狂潮,並斬獲了奧斯卡多項獎項。
  • GRE詞彙故事之希臘神話和荷馬史詩
    Narcissus那西塞斯(一美少年因自戀水中的美影以致憔悴而死化為水仙花) narcissus 以美貌自誇的青年;水仙花; 顧影自憐narcissism 自我陶醉,自戀   10. Echo 山谷女神:迷戀Narcissus, 然而赫拉(宙斯的妻子)嫉妒其美麗而令Echo只能重複別人剛剛說過的話,Narcissus因此而拋棄了Echo   11.
  • 特洛伊木馬屠城記,希臘史詩經典一戰,竟是一個金蘋果引起的禍端
    特洛伊戰爭俗稱木馬屠城記,這是發生在古希臘時代特洛伊城的一場戰爭。這段故事主要散落在《荷馬史詩》、《奧德賽》以及羅馬詩人維吉爾所做的《埃涅阿斯紀》裡面。也就是說,故事的真實性存疑。極端一點的歷史學者,甚至會認為特洛伊戰爭根本沒有發生過。
  • 荷馬史詩與考古學傳奇
    從這個小小的細節中我們知道了兩件事:從歐洲最南端的愛琴海到遙遠北方的德國小鎮,荷馬史詩早已聞名遐邇,震撼著人們的心靈。再有,我們也知道謝裡曼具有敏感、好奇、進取、對於未知世界狂熱追求的個性。可是他當時的境遇非常糟糕。就在好學向上的謝裡曼即將進入大學預科之前,他的父親破產了。
  • 《荷馬史詩》是高峰,也是斷崖
    自古以來,「荷馬史詩」一直享有崇高的地位。據傳斯巴達在公元前 9 世紀就有朗誦史詩的活動,公元前 7 世紀到前 6 世紀的雅典,吟誦史詩是節日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荷馬史詩」有大量手稿在希臘各地傳抄。公元前 6 世紀中葉,庇西特拉圖當政時期,雅典成立了一個專門的機構負責編輯和整理史詩。
  • 荷馬史詩流傳史:神秘消失了千餘年,卻又突然神秘出現
    作為西方文學中最偉大的作品,《荷馬史詩》影響極其深遠,至今未衰,如今不少西方學者甚至將《荷馬史詩》看成上古史書,將其作為史料去研究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前9世紀的歷史。然而,西方學者推崇備至的《荷馬史詩》,從公元前7、8世紀至文藝復興時代的流傳過程,卻堪稱一個神話一個奇蹟,令人難以想像。
  • 19年前,河南小夥發明「智能木馬」,誘殺17人,年齡最小的僅14歲
    古希臘的長篇史詩《荷馬史詩》中講述了民間流傳的特洛伊戰爭,戰爭由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海倫引起,古希臘和特洛伊在對戰中損失嚴重,但雙方都沒有取得決定性的勝利。突然有一天,希臘的戰艦離開了,特洛伊人紛紛跑到城外去看,結果只發現海灘上的一隻巨大木馬。
  • 詩人荷馬真實存在過嗎?
    人們被荷馬史詩所吸引,進行記憶、引用、查閱,還有專業人士在公開場所進行誦讀(史稱荷馬史詩吟誦者),對它的講授更是貫穿整個古風時代。這些史詩超越希臘各自為政的城市和社區,成就了荷馬的尊崇地位。他曾說自己的悲劇是「從荷馬的盛宴中切下的一小部分」。如果沒有荷馬,古希臘人和他們的神話都會是另一番模樣。特洛伊戰爭就算真有其事,更多的也是虛構的,而非歷史事件。在古希臘人的想像中,特洛伊戰爭之所以佔據核心位更多地是因為荷馬的史詩。
  • 古希臘的黑暗時期——荷馬時代
    從此,希臘全境由貿易發達、文化昌盛的王國文明後退到了以軍事民主制為主的部落文明。這不得不令人扼腕嘆息。簡單介紹一下多利亞人的社會組織結構。多利亞人當時是父系氏族社會,由家族、親族一層一層聯合,組成更大的群落和部落。在其內部,有兩種機構,一個是稱作「議事會」的常設機構,其成員為氏族部落的首領和貴族,且終身任職。
  • 《荷馬史詩》中的圓目巨人與英雄時代的萬民法
    《荷馬史詩》中的圓目巨人與英雄時代的萬民法 2015年08月19日 14:59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蔡樂釗 字號 內容摘要:學者:《荷馬史詩》中的圓目巨人與英雄時代的萬民法。
  • 荷馬史詩上部:《伊利亞特》歡樂小串燒(續)
    一旦戰爭爆發,誰又不是傷痕累累,誰又不是肝腸寸斷呢?多麼偉大的史詩,留下了關於戰爭最珍貴的人道主義角度。 阿基裡斯宛如醍醐灌頂。他「起身離座,握著老人的手,將他扶站起來,憐憫他頭髮和鬍鬚的灰白。」在阿基裡斯的字典裡,第一次出現了對於對手的「憐憫」。
  • 希臘神話探秘:特洛伊不僅被木馬屠城,還被赫拉克勒斯攻陷過
    特洛伊木馬屠城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特洛伊號稱永不陷落的城市,希臘聯軍在攻擊特洛伊的時候確實也付出了很慘重的代價。但是你知道特洛伊城的來歷和他的經歷嗎?特洛伊城的歷史上其實還被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攻陷過一次。你知道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特洛伊人的祖先是宙斯和海洋女神之一厄勒克特拉所生的孩子,後來傳到伊羅斯這一代的時候,伊羅斯訪問了鄰國。
  • 希臘神話來源:赫西俄德的神譜——荷馬史詩——悲劇詩
    這些都關係到他們的神和英雄,世界的本質,以及他們自己的文化和禮儀習俗的起源和意義。神話曾是古希臘宗教的一部分,研究神話也是為了了解古希臘的宗教和政治結構,以及社會文明的一般狀況。神話是古希臘日常生活的重中之重。希臘人視神話為其歷史的一部分,也用神話解釋自然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