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親離去那一瞬間,通常不會使人感到悲傷。而真正讓你感到悲痛的是,打開冰箱的那半盒牛奶,那安靜摺疊在床上的絨被,還有那深夜裡洗衣機傳來的陣陣喧譁。」
12月8日,在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剛剛放映結束的映後交流現場,一位女生談到了她的觀影感受。什麼樣的影片能讓觀眾產生如此共情反應?陣陣掌聲過後,電影《來處是歸途》劇組主創走上舞臺,與觀眾分享了影片之外的故事。現場觀眾的「提問」,其實有很多都是在表達自己對影片的喜愛和內心的觸動。8日晚,山西導演劉澤接受了山西晚報記者的專訪。
「今年檔期已經不多,明年走院線,希望更多觀眾可以在大銀幕上看到這部影片。」導演劉澤說。
兩個月連續入圍5個影展 國內外觀眾被這個故事深深打動
12月5日到12日,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在三亞舉辦,有200部影片亮相本屆電影節的「天涯海角」「萬象中國」「浮世圖景」「聚焦」等八個單元。值得一提的是,在匯聚華語驚豔新作的「萬象中國」單元裡,散發著淡淡文藝氣息的《來處是歸途》讓人眼前一亮,這部影片於12月8日、9日在電影節連續展映兩場。
在幾天前的開幕式上,一群山西人亮相紅毯,他們是剛剛在第四屆平遙國際電影展舉行全球首映的《來處是歸途》劇組主創。這部改編自李燕蓉中篇小說《等待》,由山西導演劉澤執導,孫京勇擔任製片人、徐志鵬擔任監製,唐小然、李坤棉、張鴻敬等主演的影片,講述的是女主角夏天回到老家工作,為了幫母親照顧患阿爾茲海默症的父親,進而生發出整個家庭圍繞父親而產生的焦慮和重壓,並重新審視生存和死亡的意義。
映後交流現場,一位年輕的女觀眾表示,影片最後一個鏡頭讓她想到一首詩:「至親離去那一瞬間,通常不會使人感到悲傷。而真正讓你感到悲痛的是,打開冰箱的那半盒牛奶,那窗臺上隨風微曳的綠蘿,那安靜摺疊在床上的絨被,還有那深夜裡洗衣機傳來的陣陣喧譁……《來處是歸途》我所理解的是,回歸生命的原始,從來處來到來處去。」
這樣的現場交流,導演劉澤並不陌生,有太多觀眾向他傳遞出類似的感受。
影片在巴西聖保羅國際電影節放映後,巴西媒體對影片的報導高達90多次,「那邊好像熱度挺高,很多觀眾跟組委會要了我的郵箱,給我發郵件,還有很多媒體通過郵件發過來很多問題。我的工作人員把西班牙語進行翻譯後讓我回答,再翻譯成西班牙語傳回對方……」導演劉澤說。
一個來自巴西的學電影的學生給導演的信中寫道:「我在聖保羅電影節觀看了您的影片,這是我在這個電影節上做的最棒的選擇。影片中有兩個片段讓我非常動容並且熱淚盈眶,這種感覺讓我想起了祖父去世的那一天……我非常感謝這部電影,因為我目前正在準備大學畢業作品,這部電影幫助我明白了自己應該怎樣去描寫刻畫失去一個人感覺。」
不少巴西媒體用《這是一部影響深遠的戲劇》《失蹤的靈魂》《一個現實而哀傷的故事》等標題,對《來處是歸途》給予了高度評價。巴西記者的新聞稿件裡有更為詳細的點評——「這是一部極其精緻敏銳的電影,並且是過去幾年中最美麗、導演最出色的電影之一。」「導演將最詩意和解釋力十足的鏡頭與幾乎紀錄片般的真實感很好地融為一體,這種真實感源於公寓內部的長鏡頭,看起來像《羅馬》,但是與阿方索·卡隆在他的故事片中注入的冷酷逼近相反,只有凡人珍視更明顯的現實主義。」「如果初次體驗只會讓您哭泣,請儘可能多看幾遍。」
截至目前,在短短兩個月來,《來處是歸途》已經入圍了5個國內外影展:第四屆平遙國際電影展全球首映(觀眾最受歡迎影片獎);第四十四屆巴西聖保羅國際電影節新導演競賽單元;第十五屆賽普勒斯國際電影節阿芙羅狄蒂金獎單元、處女作影片最佳攝影提名;第十一屆金橋國際電影節;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萬象中國」單元。
被第四代、第六代導演同時點讚 這部影片什麼來頭?
其實早在2019年,這部影片(原片名《又一夏》)就以50分鐘的「小樣」狀態出現在第三屆平遙國際電影展上,讓電影展影評人有「驚鴻一瞥」之感,並最終收穫平遙國際電影展發展中電影計劃單元「山西製作」獎。一年後,這部影片改名《來處是歸途》,以長片作品亮相第四屆平遙國際電影展並舉行了全球首映,成為「觀眾最受歡迎影片」。
10月13日,在平遙電影宮能容納500人的小城之春影廳首映結束後,《來處是歸途》意外地獲得現場觀眾、影評人以及媒體的如潮好評。更意外的是,這部影片還收穫了謝飛、賈樟柯的點讚。導演謝飛觀影結束後,第一時間在評論區留言:「出人意料地質量紮實,山西話劇舞臺的老演員精彩,導演把眾多家庭單元住房內的場景調度得真實、流暢,長鏡頭出色……」
賈樟柯在發布會現場單獨提到了這部影片,「今年山西出發這個單元的反響特別好,包括像劉澤導演的作品,我看了很多評論,那天謝飛老師去看了,看完後他很驚豔、很喜歡這部電影,覺得山西還真是一個出導演的地方。從這個角度(看)我們也很開心,因為這部影片去年作為培育階段參與產業部分,也算是平遙國際電影展產業培養出來的山西本土的製作。我覺得未來新的平遙電影展團隊如果有一種精神能夠傳遞的話,我希望他們能夠繼續支持本土電影……」
同時收穫中國第四代導演的領軍人物謝飛、第六代導演的代表人物賈樟柯的肯定,回想兩個月前的這一幕,導演劉澤這樣形容他當時的心情——「感覺自己像中了彩票!」
不是電影科班出身的劉澤,在自己的導演處女作完成之前,一直處於「害羞」狀態,即便已經入行15年,即便在《來處是歸途》拍攝片場有人喊他「導演」,他都覺得那是在叫別人……「其實有一段時間,我對自己喪失了判斷,我不知道自己做的東西好不好。而在平遙收穫的認可,等於給了我一個動力和一個很大的鼓勵,讓我有信心繼續走下去,拍下一部片子。」導演劉澤說。
2021年影片將登大銀幕 導演新片開啟劇本階段
據了解,《來處是歸途》將在2021年走進院線,在大銀幕上與更多觀眾見面。雖說影片還沒有開始發行,還沒開始收回成本,但影片「走過的這幾個月」,讓導演劉澤心裡踏實不少,「那些一直支持我拍片、在資金各方面提供很大幫助的朋友們,我總算是能有一些交代,(作品)沒有給他們『丟人』,當我面對他們時,從我心裡沒有那麼多的精神包袱了,哈哈。」提到新作的籌備,劉澤導演表示,明年會把劇本完善出來,如果年底能拍是最好的,拍不了就隔一年,不是很著急,「因為我需要對《來處是歸途》進行一個復盤,裡面很多不足的東西需要去思考,希望下一部作品比第一部在各個方面再上一個臺階。」
導演劉澤說,今年有一種自己終於交了一個畢業作品、大學畢業了的感覺。
這個講述「等待」的故事,在2020年收穫了屬於它的等待……並繼續等待更多的精彩。
山西晚報記者 李霈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