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學子到教師,「80」後教師鄧阿琴將自己最美的芳華歲月都留在了自己的母校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
紅網時刻11月17日訊(記者 王詩穎)從學子到教師,「80」後教師鄧阿琴將自己最美的芳華歲月都留在了自己的母校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從教17年,她始終懷揣著對母校和教育事業的無限熱愛,「教育是一份用心的事業,是一個以人格塑造人格的過程,言傳不如身教。」這句話貫穿了鄧阿琴從學生到教師生涯的時光,以身作則,照亮學生們的成長之路。
17年教師生涯 從未落下一堂課
自2004年第一次走上「三尺講臺」,十七年來,鄧阿琴從未落下一節課。為了上好每一堂課,每周她都會抽出半天的時間將下一周的課程內容準備好,就算是已爛熟於心的教學內容,她也會針對不同的專業,精心準備不同的操作素材,提前做好演練。
作為省級名師課堂及省級在線精品課程《計算機應用基礎》的主要參與者和主講教師,鄧阿琴在教學中不斷探索與時俱進的教學方法,用學生樂於接受的方法來教學。
2020年初疫情期間,面對「停課不停學」的挑戰,鄧阿琴主動承擔起教學內容的重新組織工作,她迅速牽頭組織教學團隊,在線上教學前短短38天時間內,完成了全新課程《計算機高級應用》教案、課件的統一編寫和知識點微視頻的錄製,並分享給教研室所有教師使用。她和團隊成員一起利用網絡資源平臺,創新性地開展了MOOC+SPOC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實踐,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不放棄一個學生 用行動詮釋教育情懷
鄧阿琴常對學生們說的一句話是:「你希望你身邊的人成為什麼樣的人,首先你就要讓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為此,她也總是以嚴格的標準要求自己,愛生愛教,鑽研專業知識,注重提升自身的職教情懷。
如何在青年學生中「以美引真,以善導德,以德育德」是鄧阿琴常常思考的問題。為此,她積極探索出了一套新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上,她挖掘出計算機課程的思政資源,並融入專業教育,帶頭踐行「課程思政」。除了專業能力和道德品質的培養,鄧阿琴也會鼓勵學生們要大膽實踐,提高動手操作能力。在實踐課堂中,她會通過分組教學的方式,培養學生團結協作、樂於奉獻的精神。
在生活中,她總是用充滿正能量的方式在不經意間傳達著做人做事的道理,對於自己所教的每個學生都不放棄,2012屆藥學專業畢業生龍慧權一直與當時的班主任鄧阿琴保持著聯繫,在談到鄧老師時仍格外感動:「當年家裡很窮,很自卑,所以不敢在班上露臉,屬於班上最不起眼的一個。」但鄧阿琴仍然注意到了這個自卑的學生,總是定期與他交流情況,並在經濟上和學業上給予他幫助。「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被人關注和關愛的滋味。」言傳不如身教,鄧阿琴用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感染著自己的每個學生,實踐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的職責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