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4點一刻,結束了手中工作的(北京)市二中院民一庭法官助理曹華換上藍色志願者馬甲,匆匆趕往距離單位不遠的芳群園三區社區。在那裡,他將和同事一起在垃圾桶前值守一小時。
社區是生活垃圾分類的「主戰場」,桶前值守是做好垃圾源頭分類、提升分類效果的重要環節。自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以來,市直機關工委統一部署,號召全市機關單位黨員幹部帶頭踐行垃圾分類,像曹華這樣志願參與桶前值守、宣講分類知識的黨員幹部已達到兩萬餘名。
「社區需要什麼,我們就服務什麼」
身穿志願者藍馬甲,戴著口罩、手套,曹華「全副武裝」守在芳群園三區社區裡的一組垃圾桶前,不時和來往的居民親切打招呼。「在社區守桶的時候,我們既是宣傳員、檢查員,也是示範員、監督員。不光要引導居民自覺參與垃圾分類,遇到不會分的,我們會帶著居民一起分。」曹華說著,見一位居民來扔垃圾,趕忙向前迎了幾步,打開對方的垃圾袋看了看,確認分類無誤,這才「放行」,「大媽,您分得真好,咱們還得繼續堅持啊!」
記者了解到,從今年5月初起,曹華所在的民一庭黨支部就對接了芳群園三區社區,支部黨員日常工作之餘到社區報到,參加桶前值守,每名黨員每個月至少要值守三到四次。市二中院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劉傑告訴記者,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開始實施後,市二中院迅速與方莊地區建立共建關係,全院20餘個黨支部,每兩個黨支部對接一個社區,支部書記率先垂範,參與社區桶前值守一小時活動。「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提供的是『訂單式』服務,也就是社區需要什麼,我們就服務什麼。」劉傑介紹,比如有些社區缺乏分類指導員,支部黨員就更多地參與桶前值守;有些社區居民垃圾分類意識薄弱,支部就義務開辦垃圾分類宣傳講座、為樓門長進行培訓。
此外,市二中院各支部黨員還發揮自身職業優勢,「承包」了社區的普法宣傳活動,「就在上周五,我們還為芳群園三區的居民開了一次普法講座,像鄰裡糾紛、物業服務、房屋買賣、遺產繼承等等,我們會提前了解居民需要哪方面的知識,有針對性地宣講。」劉傑說。
黨員幹部帶頭踐行垃圾分類
走進遺光寺社區,200多米長的小區主幹路兩側分布著六七組垃圾桶。77歲的市城市管理委退休老黨員徐麗華戴著口罩、手套,左臂衣服上別著紅袖標,拿著一隻長杆兒鐵鉤子,穿梭於幾組垃圾桶前。「大棒骨不是廚餘垃圾,得扔在其他垃圾袋裡。」「您這袋廚餘垃圾分得特別乾淨,不過咱得注意,廚餘垃圾得瀝乾水分後再投放。」從今年5月初起,這樣的叮囑徐麗華不知說了多少遍。其他垃圾桶裡混進了塑料瓶、易拉罐,要勾出來放進可回收物桶裡;廚餘垃圾裡混進了餐巾紙、塑膠袋、外賣盒,要及時撿出來扔進其他垃圾桶;遇到前來投放垃圾的居民不會分類,徐麗華還要講解一遍分類知識,手把手地教大家……垃圾分類正式實施半年多來,小區裡垃圾桶周邊的環境乾淨了不少,越來越多的居民開始自覺參與垃圾分類,不少老人提起徐麗華會豎起大拇指:「老徐特別負責任,有這樣的『監督員』在,就是有個別不自覺的人也不好意思亂扔垃圾了!」
作為垃圾分類的行業主管部門,自今年5月起,市城市管理委率先開展「我承諾、我行動,垃圾分類我先行」活動,委領導班子成員帶頭手抄並籤訂《垃圾分類承諾書》,機關黨員幹部全員承諾自覺參與垃圾分類,離退休幹部也積極參與。同時,發揮黨員先鋒隊作用,結合「雙報到」做好桶前值守志願服務,幫助居民做好源頭分類。不僅機關黨委各支部於每個周二、周四早晨輪流前往臨近社區值守,每個周末均有黨員向所在社區報到,協助社區做好垃圾分類宣傳、示範、指導、監督工作。截至目前,市城市管理委已有3000多人次黨員參與桶前值守,值守率達98%以上。
市稅務局、市園林綠化局、市氣象局等市直機關其他單位也紛紛組織黨員幹部籤訂承諾書,並通過多種宣傳動員手段推動垃圾分類落實。
基層黨組織參與垃圾分類活動近3000次
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充分實現黨員服務與群眾需求的精準對接,打通了屬地與社區共治共建共享的「最後一公裡」。據市直機關工委副書記徐斌介紹,自今年5月以來,市直機關工委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組織動員市直機關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積極在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中走在前、作表率。截至目前,市直機關及所屬事業單位生活垃圾分類承諾書實現應籤盡籤,2萬餘名黨員幹部參與社區桶前值守,基層黨組織赴報到社區參與垃圾分類活動近3000次。
徐斌表示,下一步還將探索建立市直機關生活垃圾分類長效機制,善作善成、久久為功。並以「垃圾分類 市直機關黨員在行動」活動為載體,推動「我的分類(減量)小技巧」「我的社區新變化」隨手拍、「我的值守手記」「我為社區獻一策」4個活動在市直機關落地開花,引導更多黨員幹部帶動家人及周邊群眾養成生活垃圾分類的好習慣,共同做好垃圾分類這件關鍵小事。(記者 王天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