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娃娃半夜會動」,女兒被玩具嚇哭,媽媽的沒當回事惹了禍

2020-12-15 宋媽說育兒

「文/宋媽(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隨著智能科技的發展,很多玩具能夠跟孩子之間實現互動對話,這種玩具設計原本是希望能夠通過互動的方式,提升孩子的情商或智商,代替父母起到早教陪伴的效果,可卻沒成想,給不少孩子造成了「心理困擾」。

「媽媽,娃娃半夜會動」,女兒被玩具嚇哭,媽媽的沒當回事惹了禍

為了趕上時代腳步,琪琪也給自己的女兒買了一個造型非常精緻的芭比洋娃娃,這款來自於國內大品牌的高端洋娃娃做得非常細緻,不僅能夠通過智能系統與孩子進行互動,手部和眼睛都可以進行自由活動。

雖然這款玩具耗費了琪琪數千元,但只要想到孩子可以一邊遊戲,一邊學習知識,在遊戲中也實現了啟智開發,琪琪就覺得這錢花的值。當她把這個洋娃娃拿給自己女兒時,女兒愛不釋手的一直在把玩。

琪琪按照說明書進行了智能設置,可以跟隨寶寶的聲音做出回應,開始時寶寶也覺得非常好奇,還經常會和玩具對話。琪琪看到寶寶和玩具玩的很好,暗自慶幸自己這錢花對了。

可是沒過幾天,她就發現4歲的女兒經常會半夜哭鬧。原本已經可以獨立睡覺的孩子,突然開始找媽媽。摸不著頭腦的琪琪只能試著跟孩子進行交流,在交流的過程當中,女兒一直在跟她說,非常害怕之前買的智能娃娃:「媽媽,娃娃半夜會動。」

聽了孩子的話,琪琪覺得非常不理解,跟孩子解釋道:「寶貝,這個娃娃就是你的好朋友呀,你不要害怕乖乖睡覺,再哭鬧媽媽要生氣了。」琪琪的女兒迫於媽媽的壓力,不得不回到自己的小房間睡覺。

可是自此之後,孩子變得越來越沉默,對於娃娃一類的玩具毫無興趣,甚至會產生恐懼。而每天最抗拒的就是回到自己的房間睡覺。等琪琪終於發現女兒不對勁,趕緊帶女兒到醫院就診。

醫生診斷孩子出現了社交障礙以及心理恐懼的情況,而追根溯源,竟然就是那個價值數千、手眼會動、能夠互動對話的娃娃引起的。琪琪萬沒想到,自己讚不絕口的玩具,居然成為了孩子的「噩夢」,將孩子逼得邁向自閉。

作為愛護孩子的父母,到底該如何給孩子選擇玩具呢?

一個玩具的破壞力真的有這麼大麼?答案是肯定的!兒童時期的孩子心智正處於發育與完善階段,在這一階段的孩子通常都相對比較敏感,家長在進行玩具選擇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1、避開過於真實和過於恐怖的玩偶玩具

由於現在技術的發展,很多玩具或是洋娃娃等都做的十分逼真,與真人相差無幾。有的玩偶有著較為深邃的眼神,在孩子眼中這樣的眼神通常過於恐怖,家長應當儘量避免給孩子玩此類玩具。另外一些骷髏狀或是殭屍面具類的玩具也要嚴格杜絕。不要因為大人的一時好奇或喜好,引發孩子內心的恐懼。

2、切勿用智能玩具填滿孩子的童年

智能科技給很多人帶來了生活便利,也讓家長變得越來越「懶」。一些智慧機器人、讀書機器人、早教機器人的出現,使很多家長依賴於這些電子產品或智能產品進行早教教育。

雖然在循環往復的知識播放或是互動中,孩子能夠鍛鍊心智有所成長,但這類機器人並不能代替家長的陪伴。孩子仍然需要與家長之間進行頗具「人情味」的互動,這是安全感和信賴感建立的基礎。

3、要避開聲音刺耳、光線刺眼的玩具

孩子的身體發育通常都是循序漸進的,在兒童時期無論是聽力還是視力,都處於一個逐步完善階段,且已經發育的聽力和視力也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和傷害。

因此在這一階段為孩子選擇玩具時,要避開聲音刺耳,光線刺眼的玩具。尤其要注意電子產品對孩子視力的傷害。

對於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家長在選擇玩具的時候類型也不同

青少年兒童在不同年齡階段,不同成長時期,對於玩具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家長在給孩子選擇玩具時,可配合孩子心智發育的需要,分階段選擇不同類型的玩具,讓孩子可以邊玩邊學,快速成長,變得越來越聰明。其實選玩具也是有方法的:

1、周歲之前

一般小嬰兒在1~9個月的時候是聽力與視力的高速發育時期,在這一階段當中,可以選擇一些帶有聲音的玩具,也可以選擇一些色彩斑斕可以自由移動的玩具。這樣可以調動孩子鍛鍊聽覺、提升視覺主動性。讓孩子對於色彩和聲音有了初步的認識和了解,並逐漸形成辨認能力。

孩子會爬以後,還可以給孩子選擇一些能夠吸引孩子注意力的布偶玩具,放在孩子視線所及又略遠一些的地方,這樣可以刺激孩子主動向前爬或玩耍,鍛鍊孩子的筋骨,促進孩子成長。

2、1-3歲

這一階段是孩子逐步感知外界世界的階段,也是孩子早教教育中比較重要的一段時期。家長在這段時期可以通過手卡玩具、繪本書籍、簡單的組裝玩具等,給孩子了解世界,掌握知識,學會動手的機會。

3、3-5歲

這一階段應該嘗試著讓孩子從房間裡走出去,因此玩具的類型也可以側重於向室外玩具發展。例如可以給孩子買一些多人一起玩的球類玩具等,這樣既能夠鍛鍊孩子的骨骼,又可以讓孩子在遊戲的過程當中逐步接觸社會,形成一定的社交能力培養。通過交流互動的方式,提升孩子心智成長的速度。

無論選擇哪種玩具,應當儘量符合孩子的成長需要,且一定要避免選擇一些尖角銳角,有可能傷害到孩子的玩具。另外在玩具材質的選擇上也要非常注意,避免選擇便宜的有可能含有甲醛的玩具,以免對孩子的身體造成傷害。在買玩具上家長做出明智選擇,能夠讓孩子擁有一個快樂而又健康的童年。

ps: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玩具娃娃夜裡自己動,媽媽沒把女兒胡話當回事,幾天後卻慌忙就醫
    出差回來我給5歲女兒買了個娃娃,和剛出生孩子差不多大,眼睛還能動,女兒看了卻沒那麼喜歡,我估計是剛開始不適應。結果一天晚上我都睡了,女兒突然跑來說娃娃自己動了,我當童言童語沒在意,沒想到過幾天女兒就發燒了,晚上還睡不好,說害怕娃娃,醫生說可能是嚇到了,我把娃娃拿走後,女兒很快就好了,晚上也睡的香了。
  • 「媽媽,它總對著我笑」,五歲女兒被娃娃嚇哭,三類玩具謹慎購買
    「媽媽,它總對著我笑」,五歲女兒被娃娃嚇哭曉曉的女兒今年五歲了,是個可愛又開朗的小丫頭。小丫頭平時最喜歡的玩具就是娃娃,經常會帶著好多娃娃一起玩過家家。馬上就到六一兒童節了,曉曉想給女兒一個驚喜,準備送女兒一個仿真版的洋娃娃。
  • 六歲女兒直說害怕芭比娃娃,寶媽沒當回事,直到孩子說胡話發高燒
    六歲女兒直說害怕芭比娃娃,寶媽沒當回事,直到孩子說胡話發高燒現在的人生活條件好了,在養育孩子的時候也是倍加寵溺。有的小孩從小到大的玩具加在一起,都可以裝下一個卡車了。就像很多小女孩,平時身邊總是隨身攜帶各種娃娃,而這些娃娃的種類款式也很多,包括卡通的,動物,也有人形布偶。尤其是芭比娃娃,很多女孩看到了簡直走不動路,非得買一套回家。對於這些人形娃娃,網絡上一直都有不同的聲音。有些人表示,比起動物玩偶,這些仿真人的玩具給人的感覺"瘮的慌"。那麼在小孩的眼裡也是如此嗎?
  • 「那個娃娃半夜總是動」,寶媽以為女兒說胡話,幾天後卻慌忙就醫
    「那個娃娃半夜總是動」,寶媽以為女兒說胡話,幾天後卻慌忙就醫瑞瑞女兒非常喜歡洋娃娃,從小不管到哪裡必須要抱著娃娃,不然就哭鬧,由於娃娃一直被女兒抱了3年多,已經壞的不成樣子了,瑞瑞就合計給女兒買一個新的。
  • 「那個洋娃娃自己動了」,媽媽沒當回事,直到孩子被送進醫院
    媽媽可沒發現洋娃娃有什麼不對勁的地方,安慰了一會兒嬌嬌,等她睡著自己也去休息了。但是到了早晨的時候,孩子又哭著醒了,娃娃也在發出響聲。媽媽一直以為嬌嬌玩膩了,想要新玩具,因為以前嬌嬌也這樣做過,或者用其他的理由來買新玩具,導致教的玩具多得放不下。
  • 6歲女兒被洋娃娃嚇哭:娃娃對著我笑,這3類玩具別再給孩子買了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陪伴他們最多的除了同齡的朋友和自己的家長外,玩具也是陪伴孩子成長的重要物品。孩子在與朋友玩耍時會分享彼此的玩具,孩子在一個人玩時也需要玩具的陪伴,可見玩具也是伴隨著孩子成長的。但是很多家長並不會注意玩具的挑選,往往就忽略了玩具給孩子帶去的傷害。
  • 5歲女兒被玩具娃娃嚇哭,網友:換我我也怕
    有位媽媽就講述了發生在自己女兒的一件事。5歲女兒被布偶娃娃嚇哭,直言「總被盯著看」,網友:大人看了也怕王女士的女兒小麗五歲了,她從小就很喜愛布偶洋娃娃這一類的玩具,王女士出於寵愛孩子,也給她買了各式各樣的娃娃供她玩耍。
  • 「媽,它總是看著我」,4歲女兒被玩具嚇哭,賣家:和我們無關
    在寶寶玩玩具的時候,是非常希望玩具能說話的,他們還會假裝玩具能夠說話,這讓我想起《玩具總動員》中,如果玩具真的會說話了,不知道孩子會不會開心。但事實孩子會一定程度的把玩具當成真實存在的東西,比如帶著毛絨玩具吃飯,和他說話,這僅僅是因為玩具長得漂亮,一旦某樣玩具超出孩子的審美範圍,憑藉著孩子的想像力她剩下的只有害怕。
  • 儘管「那個娃娃半夜總是動」,寶媽剛開始還不在乎
    「那個娃娃半夜總是動」,寶媽以為女兒在胡說八道,幾天後卻趕緊去看醫生她女兒非常喜歡洋娃娃,她從小就得抱著娃娃在任何地方,否則她會哭的,因為娃娃被她女兒抱了三年多,情況變得很糟糕,瑞瑞給女兒買了一個新的。
  • 4歲女兒被洋娃娃嚇哭,「它總是看著我」這3類玩具要謹慎購買
    父母買玩具讓寶寶開心的同時一定要謹慎,因為有些玩具可能會嚇到寶寶,而且還會孩子對今後的成長有所影響。洋洋過4歲生日,家人給她買了很多禮物,但洋洋最喜歡爺爺奶奶送的洋娃娃。這個洋娃娃金髮碧眼,模樣很可愛,還會學人說話唱歌。洋洋對娃娃喜歡的不得了,就連睡覺也要放在床頭。
  • 「媽,玩具眨眼睛了」,媽媽以為女兒開玩笑,隨後發現事情不對
    在不久前欣欣的生日會上,姑媽送了一套非常可愛的娃娃給欣欣,這讓她感到非常高興。欣欣每次從幼兒園放學回家,都會給娃娃打扮一番,睡覺的時候也會忍不住抱著娃娃。之後,欣欣遇到了什麼心事,就會說給這個娃娃聽。可是,有一天,欣欣跑到媽媽身邊,告訴說:「媽媽,我的玩具娃娃會動,娃娃剛才眨眼睛了」。
  • 「媽媽,洋娃娃在動!」3歲女童緊急送醫,醫生卻說孩子沒撒謊
    隨著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娃娃的質量和外形也得到進一步完善,不光是材質方面,連逼真程度也越發接近真人。不少家長為了給孩子最好的,寧願花費高價去國外購入仿真娃娃,也要給孩子最好的陪伴,卻沒想過這種娃娃可能傷人。前些天,我們小區就發生了一件大事,說是王家3歲的女兒半夜又哭又鬧,嘴裡不停說胡話:「媽媽,床頭的洋娃娃在動!你快看!
  • 「媽媽,它好可怕」送了女兒仿真娃娃後,為何她卻變得膽小愛哭
    小紅今年三十多歲,女兒四歲,長得很是可愛,女兒平日裡最喜歡玩的,便是各種娃娃。這眼看著孩子生日快到了,小紅特意在網上為孩子訂了一個仿真娃娃,這款娃娃女兒想了好久,每次隔壁小朋友玩的時候,她都只能眼巴巴地看著。
  • 《大衛,不可以》訴說著孩子的心,道著寶寶與媽媽的故事
    最開始,買了這本書,打開繪本時,我的女兒看著看著就嚇哭了:「哇哇……」當時女兒兩歲半,我往後翻,她卻不要再看了。奶奶說,圖畫中的人有些怪,孩子不想看了。圖案雖然有些與眾不同,但是孩子不至於害怕吧。當我知道孩子不願意讀這本書的緣由後,我便換著別的方法與孩子一起讀這本書,我讓女兒自己翻看繪本,並用自己的方式去解讀。女兒說:「媽媽,大衛搭在凳子上,夠柜子上的瓷娃娃。」媽媽配合女兒:「大衛的媽媽說,不可以。」
  • 4歲女兒說害怕玩具熊,媽媽沒放在心上,結果孩子開始發燒說胡話
    當小孩子看過恐怖片,或者是被大人通過嚇的方式來「逗」,也容易留下一些心理陰影,常常會感到害怕。4歲女兒說害怕玩具熊,媽媽沒放在心上小希給4歲的女兒買了一隻超大的玩具熊,足有一米多高,比女兒的身體還要大很多。
  • 「媽,快把娃娃扔了,它會動」,媽媽不重視,孩子差點嚇傻了
    有時候帶著孩子出門逛街,孩子在看到了心愛的玩具後,總是挪不開眼,想要擁有各種玩具,女孩子會喜歡各種各樣的芭比娃娃,喜歡玩過家家的遊戲,男孩子會喜歡小汽車,或是各種模型,喜歡開車玩。但是家長在挑選玩具的時候,需要注意,否則孩子不僅不能好好的玩耍,還可能會因為玩具而生病。
  • 她總盯著我看:3歲女兒被800元娃娃嚇哭,網友:誰看了不怕?
    媽媽買了個800元娃娃,半夜嚇哭3歲女兒,網友:我看了也怕 本文由萱爸育兒經原創,擁有全部版權,歡迎轉載 隨著社會的進步,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們都被寵成了小公主小王子,遇見想要的禮物,只要在父母的經濟範圍內,父母就會滿足孩子的小心願
  • 「媽,那個娃娃夜裡會動」,寶媽以為女兒說胡話,幾天後急忙就醫
    劉女士的女兒今年6歲了,這個年紀的孩子已經可以一個人睡覺了。自從讓孩子獨自一個人睡覺的時候,劉女士發現自己的孩子有點奇怪,每天都好像有點睡不醒的樣子,而且還是害怕一個人呆著,看見路邊的娃子會嚇一跳。有天,女兒雨婷和媽媽說:「媽媽,我房間的娃娃好像會動耶。」劉女士還以為是女兒講故事嚇自己,說了雨婷幾句,就讓她乖乖吃飯。
  • 「它總盯著我看」,5歲女兒被洋娃娃嚇哭,這3類玩具別給孩子買
    「它總盯著我看」,5歲女兒被洋娃娃嚇哭靜靜的女兒今年5歲,因為是女孩子從小就特別喜歡小發卡,洋娃娃這些玩具,有時候還會親手給娃娃設計衣服,靜靜覺得這種方式不錯,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沒準以後真能往設計師方面發展呢。
  • 「媽,快把娃娃扔了,它會動」,媽媽不以為意,孩子差點嚇傻了
    玩具娃娃幾乎是女孩子的專屬,女孩子小的時候無論是自己要的還是別人給買的,基本上都會有一兩個屬於自己的娃娃,而芭比娃娃是很多家長送給女孩子的首選,尤其是送給親戚的小孩,當然要買更好的芭比娃娃。但是挑選娃娃也要十分注意,「媽,快把娃娃扔了,它會動」,媽媽並不重視,孩子差點嚇傻了。在一家進出口公司上班的陳燕,接觸到一批進口玩具,想著家裡六歲的女兒,就掏錢向公司這批玩具中買了一個娃娃帶給孩子。但是孩子見了娃娃不僅沒有開心的樣子,甚至有些故意規避接觸娃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