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現代化作戰的新要求,武器裝備的先進程度在戰爭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了保證國家的國防實力,眾多沒有自主研發能力的國家只能向軍售大國購買所需武器。而印度作為一個有著「世界大國」夢想的國家,成為了軍火市場最受歡迎的國家。尤其在2020年,印度在其邊境地區與周邊多個鄰國展開對峙局面,武器裝備出現了大量缺口,不少國家瞅中機會想要大賺一筆。
但實際上,受到疫情衝擊的印度,在2020年的經濟發展趨勢並不樂觀,向邊境派兵已經是入不敷出的一筆大開支,關鍵時刻,還有其他國家在一旁的慫恿,卻助長了印度的自信。這其中就包括看起來是印度背後最大助力的美國。
實際上,為了在邊境對抗中取得優勢,也為了實現自己「大國」夢想,印度不斷在擴充自己的軍力。印度專家也稱,無論是在過去還是在未來的國際局勢裡,印度的野心一直以來就很大,它總是想著擴大自己的勢力。印度也向美國與俄羅斯進口了大連武器裝備,但不可忽視的是,與美國合作的國家,沒有幾個能從美國手中「討得便宜」,可以不「賠了夫人又折兵」已經是很好的交易結果了,再加上美國一向高調的行事風格,極易被推到風口浪尖。
本就不是「省油的燈」的美國,憑藉自己先進軍事武器的優勢,以及國際地位的威力,上演強買強賣的戲碼也不是不無可能的。出現裝備缺口的印度與美國籤訂了大量的軍事訂單,實際上其中除了印度急需的武器裝備,需要在邊境地區「秀肌肉」,展示自己的軍事實力之外,訂單中還有大量價格昂貴但並不具備使用價值的東西。比如單價高達1.9億美元的兩架政府高官專用飛機。這種趁火打劫的交易形式不僅有損其大國形象,也讓美國與印度的合作關係更加不牢固。
實際上,2020年的美國在經濟方面也受到了重大打擊,欠債已經高達27萬億美元的軍事第一大國,在看到商機的情況下,緊緊咬住了印度這一「錢袋子」不鬆口。美國坑印度簡直是沒商量,在印度邊境士兵深受極寒天氣困擾之際,印度利用卡車走公路往前線運輸物資是完全行不通的,運輸機就成了邊境印度士兵的「救命稻草」。為了應對戰事需要,印度與美國再次交易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但沒想到的是,美國狠辣出招,將趁火打劫運用得相當嫻熟。
據了解,美國抓住印度急需運輸機與軍需物資的軟肋,在印度提出的交易訂單上,強制增加2架客機,費用大約在4億美元左右,否則印度與美國關於運輸機的交易也無法展開。在這樣的關鍵時刻,美國想要大發橫財,將槍口直接對準這一個13億人口大國,但印度迫於戰事需要,又不得不答應這樁交易。印度對自己實力盲目自信的結果就是美國只當他是「提款機」,一次次對其壓榨,而印度卻也不得不受制於人。